感受西藏寺庙与欧洲教堂别样的建筑之美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i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美学的特征,建筑之美在于他植根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多样的建筑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适合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林木风景地形溶为一体,形成了各种建筑自己的美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建筑,像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顺地利,与各种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相宜,与大自然融为一體。
  关键词:西藏寺庙 欧洲教堂 建筑美
  建筑的美在于他的诗情画意,中国的建筑之美包罗万象,西藏寺庙以华贵、庄严、质朴向我们无言地诉说着藏族曾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灿烂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民族背景下都不尽相同。从传统意义上讲,我国建筑常常被视为纳风聚气、阴阳共济的事物,强调的是“风水”。流传千百年来的具有神秘色彩的藏民族文化,与藏民族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藏民族建筑也正是秉承着宗教文化凝聚了独特韵味。而古希腊在哲学与艺术等知识方面,追求的是永恒的完美,所以在精神层次上他们追求灵性的完美,在自然界中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永恒的形象美,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美是一元的。有人说,游欧洲,最值得看的就是建筑,最宏大壮观的建筑,则非教堂莫属。欧洲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发源地,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故西方的宗教建筑以教堂为主。
  西藏寺院建筑大体分为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式建筑两大类。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艺术,在西藏古代建筑艺术中,最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西藏寺庙多依山而建气势浑厚,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工艺精致,蔚为壮观。从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艺术主体风格的形成,其间大体经历了寺庙、寺院、宫殿与寺院建筑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藏民族修建的宫殿、庙宇,几乎都是用泥巴和石头块筑成的,并不是十分的精细。而外墙颜料的涂抹方式也更加粗犷,仔细看去,大面积的颜料不是刷上去的,更像是泼在并不光滑的墙体上的,粗糙且富视觉效果。这种粗犷带有彪悍的艺术之美,在其他地区是很难见到。
  西藏寺庙建筑常见的有一种用灌木柽柳做成的“边玛墙”,用木钉固定,刷深赭红色。边玛墙以这种自重较轻的材料为墙体减轻了上部的压力,而且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特别是在边玛墙上镶嵌有铜制鎏金的“七政”、“八宝”图案,和边玛墙上口的檐下以短木做成的一排象征星辰的白色圈点,不仅装饰了寺庙建筑的外墙平面,还突出了宗教建筑的特色,成为西藏建筑最具民族风貌和地方特色的重要外部特征。另一个具有这种性质的外部特征就是金顶。西藏的寺庙凡是重要的佛殿和灵塔都要修建四坡形顶盖屋架的结构,上面辅有鎏金铜瓦的金顶,它在太阳的照射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随着和风伴有阵阵的金顶铃声,表达着人们吉祥的愿望。
  影响寺庙建筑的还有建筑的环境,尤其是在西藏这样的高原地区,山体连绵,像大昭寺这样的平川式建筑并不多见,比较多的是依山式的建筑。这种建筑形式一种是以山为背屏,寺庙建筑自下而上依次展开,如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等;还有一种形式就是一所寺庙建在一座独立的小山头上,形成所谓“屋包山”如布达拉宫等。与平川式寺庙不一样的是,依山式寺庙借助山的整体气势,鳞次栉比,更能表现出宗教建筑所应具有的那种特殊的美学意境。
  西藏寺庙,细致与粗犷相衬,细致处细腻有余,粗犷处大器天成。西藏寺庙是凝固的艺术,更是凝固的历史。
  参观欧洲的教堂最令人赞叹、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建筑之美。欧洲这些著名教堂在世界建筑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们都是某一时代或者某一建筑风格的代表。譬如威斯敏斯特教堂、巴黎圣母院都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杰作。而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等则堪称中、晚期亦成熟期哥特式建筑的典范。再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巴洛克式建筑的顶峰。这些教堂的建筑由于工程浩大,从奠基到竣工一般都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岁月,少则几十年、多则数百年。在欧洲旅行,这些极富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宗教建筑都是游客的必选之地,但有意思的是欧洲教堂常耸立于闹市之中,几乎随处可见,欧洲教堂建筑喻示天堂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
  欧洲教堂建筑属于雕刻式的,他的出发点是面,具有强烈的体积感,借助于墙和屋顶造成一个自足的空间,以不凡的形象傲视自然。欧洲教堂主要分为三种建筑风格:罗马式风格、哥特风格和巴洛克风格。此外还有拜占庭风格等。
  罗马式教堂因采用古罗马风格的拱、券等建筑式样而得名。其特征为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墙体巨大厚实,墙面连列小券。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会有钟楼。中厅为圆形拱顶,表现出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圆形的。罗马教堂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在教堂正面的两旁加上了钟塔,柱子有韵律地交替分布。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形成一种阴暗神秘气氛。华丽的圣坛与朴素的中厅形成鲜明对比,侧廊与中厅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哥特式教堂建筑是从罗马式教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摆脱了罗马式教堂的沉重感朝轻巧、雅致甚至娇饰的方向发展。哥特式教堂外部有许多高耸入云、造型挺秀的尖塔,他的墙壁较薄,并以修长灵捷的立柱、通秀轻盈的飞扶壁、和簇柱来增强建筑物的高度感,产生出一种令人惊异的框架效果,使人可从外观上领悟、体会他的空灵、玄奥、美妙之景。教堂墙体配有高大明朗、用彩色玻璃点缀的花窗,往往能给人造成一种触及天国神秘、向上升华飞腾的幻觉。在教堂内部,还有许多布局和谐的圆柱,墙壁、柱身都装饰有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并辅以从玻璃花窗射入的五彩光线来点缀和烘托,使人置身之中更感宗教的庄严、肃穆和神圣。因此,有人把耸入云霄的哥特式建筑称为一曲回荡在天际的音乐、一首屹立在空间的圣诗。
  17、18世纪后的教堂多为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其特点是追求外形的自由,内饰的华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注重动态、立体感和空间感,空间上追求连续性和形体的变化与层次感,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常用曲面和椭圆形空间,造成一种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符合天主教会追求神秘感和炫耀财富的要求。还有的用了大理石砖和大理石柱,配有雕塑和彩画。室内一改老式教堂的凝重、黑暗和神秘,采用浅色的涂料,加上彩色的装饰,让人感到轻快,空间明亮,气氛欢愉。
  欧洲教堂气度恢弘,身子伟岸是欧洲各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缩影是各国兴衰变迁的见证。
  基督教与佛教由于所处地域环境与历史背景的差异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欧洲教堂建筑注重表达人心中的宗教狂热并把它具化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而中国的寺庙建筑受儒教实用理性的影响重在再现人们内心世界的安宁和平静。中国传统寺庙建筑与西方哥特式教堂均为美的不同文化表现模式,表现的是一种“宗教型文化”美,在宗教体验中实现美的深度,表现为文化深度两者都体现了“美”都使人感到愉快。从模态的方面说“美是不依赖概念而被当作一种必然的愉快的对象”。这种宗教型的美使审美主体产生“共通感”。如康德理解的“有一个共通感不是对外在的感觉而是从我们的认识能力的自由活动来的结果在一个这样的共通感的前提下才能鉴赏判断。”
  建筑之美在于其随意之处尽显精致,虽由人做却宛自天成的艺术创作。建筑之美在于他是情理的交织。从在某种意义上说,建筑的演进,是情感与理性的交织发展过程。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从曾经相互抵触,逐渐发展到相互融合的阶段。建筑之美在于科学技术对艺术和建筑创作的影响,总之,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建筑,孕育着一个文化背景的建筑,既可以折射出所处环境的人文精神,文化传统,同时也以其自身诠释着美的概念,建筑丰富的语言中包裹着的是让人无尽的回味。
  参考文献
  1、王贵祥 《建筑空间的文化内涵》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2、萧默 《中国建筑艺术史(上)》中国文物出版社 1999
  3、朱子仪 《欧洲大教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4、林建群 《欧洲教堂》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项目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而造价控制作为项目建设当中的重要部分,也越发凸显出它的重要性。为了使得建设资金用在关键部位,不至于造成浪费,我们要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把握,按照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操作,“好钢用到刀刃上”,进行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使得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大化,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字:建设
期刊
摘要:道家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其思想影响了中国无数代的人们。其中道法自然是道家的主要思想,其意主要是尊重自然,向自然学习。在我国的中式风格当中,有许多的装饰手法、家居布局、艺术创作等多方面都受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研究道家思想“道法自然”在傳统的中式风格中的体现。  关键词:道法自然 中式风格  一、道法自然的起源及思想精髓  《老子》第二十五章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
期刊
摘要:由于混凝土灌注桩桩基础工程的隐蔽性,存在较多的不可见因素,必须对其施工中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要求。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在灌注中产生质量事故,不仅造成损失,还影响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探讨了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灌注桩;护筒;钻孔;钢筋笼;砼浇筑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的混凝土灌注桩基础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
期刊
摘要:陶板重量较轻,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背部自带T型槽,安装方便快捷;中空结构,有效阻隔热传导,降低噪声。陶板色差小,自身具有防水性等优点得到了建筑业内建筑师、开发商、设计师及幕墙公司等各方面人士的兴趣和青睐。本文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对干挂陶板幕墙外墙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干挂陶板幕墙;施工工艺;发展前景  一、施工概况  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一期)包括1栋超高层,6栋高层和10栋别墅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档案工作对于记录历史、从事历史研究、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以及档案对于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和做好档案工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档案;使用价值;现实意义  一、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这是它的价值所在。  它是客观形成的,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证件。现代国外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对于档案史料的重视和迫切要求,充分证明了档案史料的重要使用价值。  历史研究是通过对特定
期刊
摘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鉴定与加固,是从人类有建筑史以来便已出现的一个古老、传统的专业,但就其内涵而言,它才刚刚形成一门新的学科。而且由于建筑业和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门新学科的发展速度还异常迅速。本文针对建筑结构鉴定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鉴定;特点  长期以来,已有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一直是依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目测检查和必要的核算,然后凭其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经
期刊
摘要:陶瓷装饰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它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是在传统、创新、继承、发展中过来的。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传统,而且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体现出了自身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美学特征  中国的陶瓷艺术经历了数千年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提高,在物质生产、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都呈现举世无双,被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辉煌成就,不论古今中外的
期刊
摘要:要想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取得最佳服务效果,就必须研究和掌握利用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本文通过对利用者的心理分析,认为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讲究对利用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档案利用者;心理特点;档案服务  一、档案信息真实可靠,最具权威性,而档案利用者出于不同的动机,在利用档案过程,往往产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其表现必须予以重视,才能做好服务工作。  1.1,是急迫心理  提供原件用作凭证,这是档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在建筑艺术领域,砖块是再出色不过的建构材料,承担着建构和装饰的双重角色,在景观艺术中,砖块也同样发挥出色,给人带来极其美妙的视觉愉悦体验和心理审美满足。砖块天然的物理属性、砌筑的肌理秩序,传达的文化意象、广泛的现实应用使得砖砌景观在塑造空间情境时有着历久弥新的艺术美感,本文从以上四点出发,探究砖砌景观艺术的美感成因。  关键词:砖砌景观、物理属性、肌理秩序、文化意象、现实应用  一
期刊
摘要:室内装修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是一个常新的研究课题,室内装饰污染的防治应以事前控制为主,事后处理为辅。双管齐重,双管齐下。在事前控制中,研究开发绿色环保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减少装饰装修材料产生室内空气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装饰装修;室内污染;防治措施  1 装饰装修危害最大的室内污染物及危害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物主要指甲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