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歌曲艺术处理解读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sgdf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相知》是诗歌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以抒情的方式集中性的反映出社会生活,采用丰富的情感传达主人公的思想。《长相知》改编为歌曲,为当前的古诗词歌曲创作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其本身的艺术处理手段充分结合了现代声乐技法,将技巧和情感进行完美融合。本文主要是从《长相知》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针对《长相知》中所表现的艺术处理手段进行全面细致的说明和介绍,并提出了《长相知》为古诗词歌曲艺术处理提供的借鉴内容。
  [关键词]《长相知》;解读;古诗词;歌曲;艺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5-0082-02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古诗词这朵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代表之一。以中国古诗词为基础所创作的古诗词歌曲,数量和质量都在显著提升,相应所产生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内容和西方艺术歌曲形式充分结合的重要产物,将古诗词、人声和音乐完美融合到一起,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展现出古诗词的文化艺术魅力。《长相知》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情诗,其在语言和韵律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将其作为歌曲进行演绎,是古诗词歌曲改编创作的成功代表,对于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一、《长相知》的基本分析
  1.《长相知》的诗词内容和意境分析
  《长相知》的诗词内容为:“上耶!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长相知,长相知。”这首情诗选自汉代乐府民歌,主要是表达一种指天为誓诉说爱情的坚贞和永久。诗词开始的“上邪”之中“上”即为上天,这是在古代诗词之中常见的意象,直言“天啊”;“相知”意为相爱;“长”代表着永远,“长命无绝衰”是指永远相爱,不会衰断;“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句主要是说除非山峰无棱角,江水变得枯竭,冬天雷声不断,夏季长降暴雪,天地之间合并,我才会和你断绝。这首诗词中的最后三局“长相知”则是后人所加的。整首诗词都表达了爱情的忠贞,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凸显了创作者本人的意志。《长相知》的艺术美感始终为人称道,其所展现出的意境美超过了众多古诗词艺术歌曲[1]。
  2.《长相知》这首古诗词歌曲的基本情况
  《长相知》本是汉乐府诗集《饶歌》的情歌之一,在作曲家石夫的改编之下,成为了一首流传较广的歌曲,这首歌曲主要是描写了一位痴情女子对于爱人的热烈表白,主人公直抒胸臆,表达了“与君相知无绝衰”的愿望,又借助了多个奇特的自然变异,从“与君绝”的角度刻画了主人公意志坚定的形象,这种表现手法远比普通的平铺直叙要更为有意趣。古诗词歌曲《长相知》沿袭了诗歌本身的炽烈感情,曲风方面古朴而典雅,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其继承了中国古代声乐艺术,大量吸收了西方声乐的创作手法,并将两者进行创新表现,为古诗词歌曲的改编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二、《长相知》中所表现的艺术处理手段分析
  《长相知》这首古诗词歌曲之所以能够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趣,主要原因在于艺术处理方面充分结合了古诗词本身的内涵和情感,又辅助以现代声乐技巧。
  1.唱作技巧方面
  《长相知》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之中采用了多种技法,首先,在装饰音方面,这是《长相知》中的重要特色之一,突出表现出了这首古诗词的韻味。倚音演唱的适合,短促的唱法具有更好的表现力,瞬间带过能够给听众留下更多的余味,从演唱中透露出一种绵长韵致的“戏”味,尤其是刚开头的“上邪”,在小倚音的处理手法下,能够让听众在瞬间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甚至让听众感受到琴瑟和鸣的氛围。其次,颤音的处理手法同样是这首歌曲之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对于颤音来说,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装饰感,在增强歌词表现力的过程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使得歌曲产生更为华丽的风格,同时演唱这首歌曲的适合,还配以绵延不绝的长音,让听众有一种歌曲是从遥远时空传播而来的错觉,缓缓飘来的歌声能够直直地落入到听众的心里。
  2.情感表达方面
  《长相知》这首词重点表达了主人公热烈的情感,是对忠贞爱情的强烈诉说,因而在改编歌曲的过程中,作曲家完整保留了其中浓烈的情感。尽管这首歌曲本身的音域不算广,但是其严谨的结构、富有变化的音程和节奏以及其丰富的旋律结构都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缠绵悱恻的曲调,萦绕迂回的旋律,要求演唱者更为细致的处理情感。歌曲《长相知》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并不是采用一味高亢的表现手法,而是将感情控制在了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将情绪和内容都恰如其分地把握好,不瘟不火,留有余韵。体现在具体的歌词之中,就是首句的“上邪”和末尾的“长相知”呈现遥遥呼应的感觉,从而促使这首歌曲从头到尾都在浓浓情意表达之中缓缓流淌。这首歌曲通常以对唱为主,展现了情歌的特色,同时在表达细腻的内心情感方面,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能够传达给听众,戏剧唱法为主的特征,表达一咏三叹的情感,完整地展现出情感的丰富性[2]。
  三、启示与借鉴
  《长相知》在歌曲改编方面获取了极大成功,其本身的艺术处理手段为当前的古诗词歌曲创作和改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
  1.丰富的感性认识
  古诗词歌曲的改编和演唱,都需要创作者从感性认识出发,针对古诗词具有较为全面完整的认识和理解,熟悉作品程度越高,所能够传达出的情感也就越加丰富。在创作古诗词歌曲的时候,需要从这首古诗词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充分研究其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环境,这是作者情感表达的最主要的表现背景,同时在改编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将能有效提升歌曲的流传度。而针对古诗词歌曲进行演唱的适合,更是需要熟悉歌曲本身的各方面情况,不能在拿到曲谱的一瞬间就开始演唱,这样就不能够很好地统一声音和情感,无法实现最初的表现目的[3]。了解歌曲本身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了解歌曲的音域,从最高音、最低音、音区的各方面特点入手,积极结合自身的演唱习惯和优势,掌握基本的节奏、音色、音型和换气手法,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将能够获得声情并茂的效果[4]。   2.专业的理性认识
  古诗词歌曲的创作,首先,需要充分结合中国古典声乐的技巧和习惯,将古诗词本身的歌词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结合其本身的韵律,设计出较为合适的乐谱,在这样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一遍遍的演奏,寻找其中歌词和曲谱之间不够和谐的地方,并对其进行调整,可以适当性的改变相应的乐律,使其能够更为符合歌词特征。其次,还需要良好借鉴现代声音的创作特点,根据现代乐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歌曲的合理性和审美性[5]。
  3.充分掌握音乐语言的内涵
  古诗词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都需要借助各种要素才能够丰富展现,对于音乐语言来说,其包含了较多方面的要素:第一,塑造音乐形象主要依靠旋律,这是音乐的灵魂。第二,节奏、速度、节拍都是音乐作品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保证作品按照一定的速度演唱,使其符合音乐乐理的科学性[6]。第三,音的强弱变化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音乐形象的塑造情况。第四,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情感的时候,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功能。第五,在音色的对比和变化之中,能不断促进音乐表现力得以增强,和声、变调和调式等方面在表现音乐的变化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这些音乐要素的组合,能够提升音乐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长相知》之中所采用的甩腔,就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点。
  4.注意到古诗词音韵的特点
  古诗词本身具有较强的音韵,这样在演唱古诗词歌曲的时候,就需要全面把握好音韵效果。歌曲的演唱要求咬好字头、唱好字腹、收到字尾,只有将咬字、吐字、归韵都做到完美有力,才能够实现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并且在实际演唱这些古诗词歌曲的时候,还需要将字与字之间的过渡进行完美处理,使得字词之间的转换能够更为和谐顺畅,这样还能够呈现出“累累如贯珠”的表现效果[8]。其次,还需要处理好字与气之间的关系,在演唱的过程中,咬字的力度、气息的控制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呈现效果,将字和气之间的转换效果控制好,将能够提升传情达意的效果。再者,要针对字和声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控制,使得歌词中的每个字在演唱时都能够处在统一的共鸣腔体内,形成圆润、清晰的声音。最后,处理好字词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这是演唱歌曲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一点,歌曲的传情达意是通过歌词的,因而演唱者需要充分重視到情感的表达,将每个字词的音都带有充沛的感情。
  结 语
  古典艺术歌曲对于中国民族音乐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长相知》这首古诗词歌曲为当前的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丰富了音乐内涵,传承了传统文化。针对古诗词歌曲的艺术处理手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后续开展相应的歌曲创作工作提供了积极的前提,这将为今后的艺术传播工作发挥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吴婷婷.昆曲唱腔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以歌曲《长相知》为例[J].北方音乐,2017(08):90.
  [2]王翘楚.浅谈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解——以《长相知》为例[J].戏剧之家,2017(13):76.
  [3]赵 哲.古诗词艺术歌曲探究——以《长相知》《阳关三叠》《枫桥夜泊》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 2016.
  [4]李海涓.中国声乐作品演唱中的“legato”技法应用——以古诗词作品《长相知》的演唱为例[J].艺海,2016(11):57—58.
  [5]刘 杰.论古词新曲的演唱情感表现——以《关雎》与《长相知》为例[J].北方音乐,2016(03):141.
  [6]王 杨.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内涵解读——以《送别》《教我如何不想她》为例[J].当代音乐, (07):52—53.
  [7]张庆锐.感受“言”“意” 把握情感——以苏轼《定风波》为例浅论古典诗词的有效解读[J].中学语文旬刊, 2012(11):72—74.
  [8]王晨兰.深邃的音乐内涵及完美的演唱形式——从对《长相知》的认识中,浅析音乐的文学特点及情感表达[J].黄河之声, 2010(03):16—17.
其他文献
[摘要]2018年1月,杨鸿年和他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又一次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的音乐厅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这次演出备受关注。因为在这次演出前几天,杨鸿年刚刚进行了小手术,住院几日便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来说,再多的辛苦和不适都会抛到脑后,留给舞台的只有投入的表演和最真实的感动。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依然为他热爱的音乐事业奉献着,争分多秒地想要多做一些事。本文
期刊
[摘要]长沙山歌从古至今在长沙民间广为流传,它以长沙地方方言为依托,具有一地九音的特点,是当地人民用来表达和反映自己生活、思想感情和促进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工具。本文从分析长沙山歌《山歌易打口难开》演唱的长沙方言和歌曲内容等特点入手,尝试挖掘出长沙山歌在不同的时代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长沙山歌;方言;地域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客家音乐文化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肖文礼博士《岁时节日体系中的赣南客家仪式音乐研究》一书独出心裁地通过岁时节庆的叙述方式,以具体事象为切入深入分析赣南客家仪式音乐文化,并借由宗族祭仪、庙会仪式与国家展演活动全景式呈现客家人的情感、思想与认同。本文以此书的表达内容和书写特色入手,分析其瑕瑜所在,进而试图探究客家仪式音乐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贛南客家;仪式音乐;岁时节庆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舞蹈是独特的,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程度上反应在舞蹈之中,舞蹈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民族的生活环境、地域环境、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蒙古族舞蹈的形态变化。其中,盅碗舞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舞蹈,通过手持酒盅或头顶圆碗的外在道具,使人能够明确辨明其民族性。头顶圆碗的顶碗舞须顶三至七只圆碗于头顶,配合上下肢的动作以及
期刊
[摘 要]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舞》,是福建灯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之一,是龙岩乡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因此,龙岩也被称作为“釆茶灯”的故乡,迄今为止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采茶灯的歌舞源于当地汉族劳动人民的采茶活动,表现人们上山采茶过程中欢乐的心情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它的音乐旋律、动作语汇、队形变化有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和个性特征。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除了分析龙岩“采茶灯”的动作
期刊
[摘要]蒙古族英雄史诗文化和郭尔罗斯民歌文化都是比较古老而又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目前,蒙古族英雄史诗文化和郭尔罗斯民歌文化都面临着文化流失的现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该吸取这二者的精华,将蒙古族英雄史诗文化和郭尔罗斯民歌文化纳入教学课程,将二者的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关键词]蒙古族英雄史诗;郭尔罗斯民歌;高师声乐教学;传承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
期刊
[摘 要]多元且有底蕴的中华民族文化,塑造了绚丽多姿的音乐风格。古典诗词与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的音乐形式更为别致的诠释了历史沉淀下的古诗词艺术在浩浩长河中历久弥新、鲜活的艺术形象。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其独特艺术魅力,特别是在演唱和教学方面更是给广大声乐爱好者以启迪和思考。笔者将以古诗词艺术歌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从古诗词的歌词、旋律、演唱等方面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
期刊
[摘要]  中小城市社会钢琴教育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钢琴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教育能力问题、师资匮乏问题等严重影响社会钢琴教育的发展。因此如何使社会钢琴教育更好地发展是社会钢琴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增强社会钢琴教师学习意识,切实提高社会钢琴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钢琴教学能力,解决学生和家长对于钢琴学习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减少钢琴学习中的辍学人数等,解决目前社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
期刊
[摘 要]当前社会出现“乐器学习热”这一现象,而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从内驱力的角度出发,以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通过思考内驱力对于小提琴学习的价值及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小提琴的学习的作用。并提出在小提琴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性”的教学、“展现性”的平台及“鼓励性”的评价。  [关键词]认知内驱力;自我增强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小提琴学习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喜欢用钢琴小品的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而以威尼斯船歌风格为基础创作的钢琴小品,肖邦之前最著名的就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三首“威尼斯船歌”。肖邦不仅是第一个用“barcarolle”来命名他这首唯一的船歌体裁作品,而且把体裁原来的单三部曲式扩展为规模更宏大的复三部曲式,使其承载了更多的音乐内涵。  [关键词]钢琴教育;肖邦;《船歌》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