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酒慰风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寄全椒山中道士》是韦应物诗中的名篇,诗“化工笔”,“一片神行”。诗中似淡实浓的平淡真挚之情,似清而润的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古朴自然的语言书写都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该诗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关键词:《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瓢
  《寄全椒山中道士》,建中四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写诗人在秋天的风雨之日念及山中道人朋友时的所想所感。该诗是韦诗中的名篇,诗“化工笔”(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尾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更是为后人激赏,苏轼就曾用其韵和之曰:“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然韦公诗若秋水澄明,淳朴自然,当在东坡之上。“今朝斋郡冷,忽念山中客”,诗歌以“冷”开篇,却处处含情,初探时如清风入怀,细查处却馨香满袖。透过清冷的背景,我们似能窥见山水友情中的苏州韵致。
  一、诗中有人,似淡实浓——平淡真挚之情
  清代乔忆曾云:“诗中有画,不若诗中有人,左司高于右垂以此。”[1]在诗中,韦苏州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中句句含情,结尾也没有在“落叶满空山”处戛然而止,诗人竟要为不知“何处寻行迹”而惆怅寂寥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忽声”(白居易《与元九书》),诗人由题目中的“寄”字着手,由山中初“念”一步步写来,想象友人在山中的活动(“束荆薪”“煮白石”),再到欲持酒远“慰”,诗歌的情感到达顶峰,最后山回路转,诗人又为无处“寻”而淡淡忧伤。“寄”“念”“慰”“寻”,诗人的情感在诗句流淌间不断跳跃激荡,化在这清冷恬淡的背景里,令人更觉平淡中蕴涵真挚。清人施补华曰:“后人学陶,以韦公为最深,盖其襟怀澄澹,有以契之也”[2],此诗中似浓实淡的人情味更是学到了陶诗的精髓。
  二、幽士深山,似清而润——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
  明代胡应麟云:“靖节清而远,康乐清而乐,曲江清而淡,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储光羲清而适,韦应物清而润,柳子厚清而峭”[3],每一个看似相似的诗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韦诗清冷而又温润,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这种清润感,与诗人意象的选取有很大关系。首先,“郡斋”脱胎于小谢的“高斋”,给人一种高人隐士的自在安闲之感,“冷”字则拢括全篇,既是环境的冷,又是诗人寂寞心境的映衬,为全诗定下清冷的基调。其次,“白石”二字取葛洪《神仙传》“白石先生”“煮白石为粮”的典故,清新脱俗,又巧妙点明了道人身份。“白石”的“白”,疏旷高远,清冷别致,在温度上给人以清冷感,“煮”这个动作却让“白石”这个意象温润起来。然后,“风雨”本给人一种苦寒之感,可与“夕”搭配使用,就使人在冷意背后寻得一丝淡然,夕,让人联想到夕阳西下时柔和的光线与昏黄的色调,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最后的落叶满空山,简直是白描了,画面感十足,叶“落”山“空”,呼应开头的“冷”,烘托出诗人淡淡的寂寞与无奈。全诗都是平常的意象,用典的“白石”也不会给人以陌生感,排列得十分疏,让全诗呈现出一种古淡的风貌。其实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惆怅之情是其诗“清而润”的本质,意象的选取由此出发,也由此温“润”。
  三、豪华落尽,真淳立现——古朴自然的语言书写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韦诗:“韦苏州至处,每在淡然无意,所谓天籁也。”这首诗基本上没有用典,淡淡写来,语言古朴自然,平白如话,给人天然去雕饰的感觉。语言以描述性为主,没有比喻,象征等手法,选取的也是很平常的意象,没有什么冷僻的字眼,整体比较疏散,有很高的透明度,读来舒适自然。在诗中诗人用 “瓢”为量词形容酒,为什么诗人不用“杯”,不用“觞”,不用“斗”,不用“樽”,却用瓢呢?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瓢字放在这里最合适,且与诗歌的整体风格完美融合。诗人似乎很喜欢瓢,曾为它写过诗(“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也写过“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的句子。笔者认为诗中“瓢”的使用与诗人的精神气质,要寄与的对象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瓢,木制品,贴近自然,洗尽铅华,清新质朴;瓢,不同于杯,樽的精致,有种粗疏放浪的江湖气;瓢,颜回曾“一箪食,一瓢饮”,更让“瓢”带上了安贫乐道的世外高人气质。这样看来,“瓢”字最符合他的精神气质和要远慰的对象,道人远离世俗,安贫乐道的气质也得到了书写。此外,韦应物是唐代诗人里人生经历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他“少时游太学,负气蔑诸生”,“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安史之乱却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物是人非,他也开始“折节读书”,由一个富贵无赖子变成了雅正忠厚的文人。经历大起大落的人身上都有很浓的沧桑感,诗人少年时的武气与现时的文气,富贵如云烟后的回归质朴,都在“瓢”这个物像抑或量词上表现出来。
  好诗多不可解,我们欣赏的是一种整体的美感,从内容,情感,艺术表现上去解读这首诗,好像都没有完全表达出初遇它时的感动,“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其实只要在心里默默吟咏,或是在风雪夜突然想起,它的美丽我们便可了然心间了。
  【参考文献】
  [1]乔亿.剑溪说诗.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王夫之等.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977.
  [3]胡应麟.诗薮[M].北京:中华书局,1958.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教育乃是人文素养养成的关键。语文学科中厚重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应重视情感教育,尤其是在为人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小学教育阶段,更应坚持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人文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其之于学生情感的教育引导意义,显而易见。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写道:“缀文者以情多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语文就是让学生“披文
期刊
摘要:注意力是指一个孩子能将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游戏上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的能力。高中生在视觉注意力和听觉注意力方面的发展相对较落后,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从—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眼,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机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尽最大的可能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注意力;提升注意力;思维导图  注意力是指一个孩子能将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或游戏上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的能力
期刊
摘要:就高中教学方法而论我还有很多的困惑。第一:提高成绩只靠拼时间;第二:实验是块硬骨头;第三:拔高拓宽、加重负担;第四:单一目标、大材小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困惑  从毕业至今,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已经十余年了。作为一线教师,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和教材打交道,就教学内容而言早已轻车熟路,但就教学方法而论我还有很多的困惑,甚至不解,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提高成绩只靠拼时间  作为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自己多年的图书馆工作实践,首先介绍了本校报刊阅览室的基本现状,进而指出了本校报刊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通过改进和加强其管理,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报刊阅览室功效的举措。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报刊管理  一、引言  高职院校图书馆报刊阅览室是图书馆很重要的一线服务窗口岗位,同时也是各大图书馆读者流量最大的阅览室之一,是教职员工以及广大学生读者在此获取各种信息资
期刊
台湾有个陕西村,河南有个台湾村。台湾村有个周家楼院,楼院见证高山族后裔在这里生活了350多年。2015年7月13日,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对楼院进行了一番考察与测量,这所看似普通的老房子的历史,却令我们8名队员感到震撼。  虽然当地人都叫楼院,但笔者看到的却只剩下一般的瓦房院。据周家人讲,这楼院是他们的始祖迪摩达奥(汉名周殿卿)与三个儿子建造的。历经350年,现在看到的是楼院仅仅残存的一部分,而
期刊
摘要:中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也相应地受到政府的重视。本文主要在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背景之下,以无锡市南长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及社会工作培养机构管理人员为对象,利用团队成员专业优势和指导老师资源优势,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对无锡市南长区社工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深度了解与探究,对其基本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结合已存在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促进南长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健
期刊
摘要:根据国际航空安全运营数据统计,在目前所发生的航空事故中,有80%以上的事故都与认为因素有关。在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日臻完美的今天,如何降低人的差错成为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关键,消除或控制导致人为差错成为航空届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良好的机组资源管理是民航高效安全运营的基础,这需要各部门相关专业人员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机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内部形成的安全氛围都会对安全产生影响。缺乏相好的团队合作则会对飞行安
期刊
摘要:随着当下整容现象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们也加入了整容行列,年轻的她们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整容整形。本调查研究试图通过对当下在校大学生们进行调查和访谈,探索当代大学生们对于这一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从女性学和时代特点的角度分析女生“整容热”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整容;女性地位;时代观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自己的容貌也越来越重视。而整容作
期刊
摘要:《红楼梦》众多的诗作,最令人揪心的是黛玉的诗歌,黛玉的诗作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那就是很多诗歌中都有对于“眼泪”这一意象的描写,本文就是基于这一意象,以诗歌本身作为分析的基础,对黛玉诗歌中的眼泪作轻浅的解读。  关键词:黛玉;诗歌;眼泪;意象  曹雪芹用其毕生精力叙写的《红楼梦》,里面描写了许多美妙的诗句,这些诗作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与场合、心境都恰到其处,可谓每一首诗歌都值得人慢慢品读,
期刊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硬邦邦的现实容不下任何的理想主义。当电影遇上梦幻而抽象的诗,或许只有孟京辉荒诞不羁的先锋派作风才能驾驭。  影片是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的电影处女作,他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说:“这是一部关于软弱的电影,一部鼓励理想主义者的电影。”整部影片便是他对理想主义的阐释。  “影像语言的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方法论,这一语言在在电影中绝不可能单独呈现,必须与表征有所关联,表征只有得到解释才成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