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Ⅰ型神经纤维瘤散发病例的NF1基因突变检测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x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两例Ⅰ型神经纤维瘤散发病例NF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两例散发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例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和10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避开假基因,PCR扩增NF1基因,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

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在两例患者分别检测到NF1基因第9外显子c.1019-1020delCT突变与第48外显子c.7189G>A突变,在其父母及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相同突变。

结论

NF1基因突变可能为这两例患者的致病原因。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进阶式培训模式相较传统长程培训方法能否更好地提升学员的超声内镜应用能力。方法纳入无内镜超声基础但熟练掌握胃肠镜操作的10名学员,总的学习时间为1年,依照入组先后序号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组,每组5名。奇数序号组接受传统的长期培训(传统长期培训组),偶数序号组接受进阶式培训模式(进阶式培训模式组)。学习期末对学员进行统一考核,比较两组学员在内镜超声适应证、控镜、探头性能、超声内镜性能、超声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大球囊扩张术(LBD)与单用LBD治疗胆总管巨大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EST联合LBD(联合组,n=61)或单用LBD(单用组,n=48)治疗的胆总管巨大结石病例资料,对比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单用组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联合组[17.3 min(8~35 min)比21.5 min (10~42 min)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感染率极高,尤其在先天性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中危害较大。HCMV具有不同的致病性,患者临床表现相差甚大,推测其机制与人体免疫状态及病毒基因型的不同有关。在HCMV的众多基因中,UL/b'区基因被认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在先天性HCMV感染、病毒入侵致病、潜伏活化、免疫逃逸以及致畸致癌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此文就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分析钼靶X线技术对不同分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宁海县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螺旋CT三维成像和钼靶X线技术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三维成像和钼靶X线技术对乳腺癌类型及分期均有较高的检出率,钼靶X线技术发现钙化的阳性率(73.81%)显著高于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期刊
目的对两例疑诊为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dLS)的新生儿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静脉血样,提取DNA,采用目标区域序列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CdLS的相关基因(NIPBL、SMC1A、SMC3、RAD21和HDAC8)进行测序,用Sanger测序法对可疑突变进行验证。结果在两例患儿的NIPBL基因中分别检测到c.7219C>T(p.R2407X)杂合无义突变和c
期刊
目的对1例Y染色体嵌合且6个AZF位点均未发现缺失的男性无精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核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并确定核型中的嵌合体结构及数目的异常。结果核型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中存在3种细胞系:45,X;46,X,del(Y);46,X,
目的探讨1例合并t(8;16)(p11;p13)易位的罕见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应用骨髓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多重PCR、逆转录-PCR、二代测序等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检测。结果该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继发于胸腺癌化疗后,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瘀斑,同时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染色体分析发现t(8;16)(p11;p13)易位,逆转录-PCR和测序结果证实存在MYST3-C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