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改革的大潮推动下,市场经济不断的深入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成绩取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农村人口向城乡流动的过程中,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影响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的稳定,为国家做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部署,意在解决未来农业发展中的主体问题,本文要从认识层面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解,希望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179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基本上农村土地上生长的农民都是世代为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推进,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大转移,一直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力向城市转移,向第2、第3产业转移,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在总量上明显不足,而且多数属于年老体弱者留守在生产第一线,这些劳动者劳者能力减弱,年龄偏大且多数文化素质都不高,劳动力结构出现失衡。据2012年的数据统计,当年我国的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之多,而且每年还以近千万的数量在增长。这些转移出去的农民工多数都是 “80后”和 “90后”,基本上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且一旦走出到城市发展,基本上都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这些走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在城里安家落户,所生子女也基本上不会再回乡务农。“人走村空”已是多地农村的普遍现象,很多地方“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现象也屡屡出现,这些现象已经给农生产发出了严重的警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体危机已经出现,是到了必须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时候了。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危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曾经遇到过,其对农村发展及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是一个永久的世界性课题。比如法国在解决这方面问题时采取的是“以工养农”的办法,科学引导剩余劳动力离土离乡;通过政策、制度调节,引导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政府出钱出力,对农民进行培训,然后再从事农业生产,在信息、技术、资金、政策等多方面对青年农民提供帮助和支持,确保这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与城市中等工资水平拉齐,社会地位也明显提高这样使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原意以农业为终身事业,也能吸引其他青年加入到农民的队伍中来。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培养和稳定了农民队伍,确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审时度势,在2012年提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号召,意在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出现的种种问题,解决未来我国农业发展中“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因为农业的发展决定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安全,事关13亿的吃饭问题,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把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出去,采取有力措施留下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劳动力;要加强农业后继者培養,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意义
2.1 促进农民职业化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民只是表明身份,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职业,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对农民这一职业进行明确,无论在收入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将与其他职业一样,具备明确职业特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能促进农民职业化,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将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而成为真正的职业。
2.2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路子迈进,经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以现代的思维和观念成为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抛却传统生产方式,转向以现代农业的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智慧和力量,有较高收入,也为社会尊重。
2.3 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社会化大生产形式,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同市场紧密联系,是通过“家庭经营 合作组织 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来完成的,生产更加组织化,有别于过去传统农业生产的单打独斗的分散生产模式,新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是主体力量,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说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是促进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快速发展的基础。
3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以农业为职业,终身从事农业为主,具备一定的农业专业技能,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同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紧密联结市场,以现代化的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及信息指导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感。按从事农业的侧重方面不同,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和生产经营型3种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具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五个基本特征。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179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基本上农村土地上生长的农民都是世代为农,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推进,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大转移,一直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力向城市转移,向第2、第3产业转移,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农业劳动力出现短缺,在总量上明显不足,而且多数属于年老体弱者留守在生产第一线,这些劳动者劳者能力减弱,年龄偏大且多数文化素质都不高,劳动力结构出现失衡。据2012年的数据统计,当年我国的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之多,而且每年还以近千万的数量在增长。这些转移出去的农民工多数都是 “80后”和 “90后”,基本上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且一旦走出到城市发展,基本上都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这些走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在城里安家落户,所生子女也基本上不会再回乡务农。“人走村空”已是多地农村的普遍现象,很多地方“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现象也屡屡出现,这些现象已经给农生产发出了严重的警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体危机已经出现,是到了必须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时候了。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危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曾经遇到过,其对农村发展及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是一个永久的世界性课题。比如法国在解决这方面问题时采取的是“以工养农”的办法,科学引导剩余劳动力离土离乡;通过政策、制度调节,引导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政府出钱出力,对农民进行培训,然后再从事农业生产,在信息、技术、资金、政策等多方面对青年农民提供帮助和支持,确保这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与城市中等工资水平拉齐,社会地位也明显提高这样使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原意以农业为终身事业,也能吸引其他青年加入到农民的队伍中来。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培养和稳定了农民队伍,确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审时度势,在2012年提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号召,意在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出现的种种问题,解决未来我国农业发展中“谁来种地”、“地如何种”的问题,因为农业的发展决定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安全,事关13亿的吃饭问题,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把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出去,采取有力措施留下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劳动力;要加强农业后继者培養,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者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意义
2.1 促进农民职业化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民只是表明身份,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职业,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对农民这一职业进行明确,无论在收入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将与其他职业一样,具备明确职业特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能促进农民职业化,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将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而成为真正的职业。
2.2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路子迈进,经过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以现代的思维和观念成为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抛却传统生产方式,转向以现代农业的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智慧和力量,有较高收入,也为社会尊重。
2.3 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社会化大生产形式,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同市场紧密联系,是通过“家庭经营 合作组织 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来完成的,生产更加组织化,有别于过去传统农业生产的单打独斗的分散生产模式,新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是主体力量,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说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是促进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快速发展的基础。
3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以农业为职业,终身从事农业为主,具备一定的农业专业技能,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同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紧密联结市场,以现代化的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及信息指导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感。按从事农业的侧重方面不同,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和生产经营型3种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具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五个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