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职业世界r——生涯教育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d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理想、对未来的规划与当下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意志力.生涯教育的内容涉及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专业认知、生涯决策、生涯管理等方面.以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案例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了解新闻行业中的不同职业及从业人员所需的职业素养,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职业探索的技巧和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后迁移运用,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
其他文献
摘要:生涯发展既是一个自我不断实现的历程,也是一个自我不断追寻的旅程。初中阶段,学生面临中考,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关键性生涯选择与决策。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和生涯发展特点,在叙事心理学视域下建构初中生涯教育的内容,将整体内容构建为三大主题、12个生涯模块和生涯教育26个叙事心理学视角板块。  关键词:生涯教育;内容建构;叙事心理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摘要:为了解中职生抑郁现状及抑郁成因,对一所中职学校全体学生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团体测试,对测试结果为重度抑郁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结构性访谈式心理咨询以探索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职生抑郁检出率为52.36%,男生抑郁检出率50.17%,女生抑郁检出率55.96%,性别差异显著,女生高于男生;中职一年级学生抑郁检出率56.66%,二年级抑郁检出率49.84%,三年级抑郁检出率49.69%,年级
孩子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名高二男生因过量服用安眠药,被送往医院并确诊为“中度抑郁”和“中度躁郁”,然后经级部主任和班主任带领来到心理咨询室.心理教师看到孩子问题背后对爱的渴求,首先给妈妈做了咨询,取得妈妈的理解和承诺后,孩子自然发生了改变,母子俩重建爱的联结和新的家庭关系模式.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新一轮教育改革也正式启航。当前学校、家长和机构面临着信心不足、通道不畅、能力不够三大难题,这三大难题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显得更加棘手和紧迫,可以从提前谋划课外培训机构的转型、加强社区承载能力、积极探索新机制下的新模式、加大家校合作、加大志愿者和学校社工培育力度等方面促进“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改革;家校合作;心理班主
基于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提出以“基础能力”为根目标的社会工作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在两者关系中所发挥的主动性,并从这一角度阐释社会问题的形成与社会工作的核心功能.基础能力是指人的知识系统、经验系统与感知系统之间的对话机制,它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实用能力形成于其之上.因广义教育缺失导致的基础能力的缺失,是目前最根本的隐性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最根基、最核心的任务在于:推动服务对象形成基础能力(助人),进而形成实用能力(自助),使其能较好地掌控过日子、渡难关的生活历
摘要:随着二胎家庭数量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家庭教育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二胎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父母该如何应对?本文以二胎家庭为背景提出了教育对策:提前做好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注重提升自身素养,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均衡陪伴两个子女的时间;多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家庭氛围。  关键词:二胎家庭;家庭教育;情感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班级工作是心理危机预防中第一防线.因此,帮助和指导班主任理解及识别学生心理危机信号,掌握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尤为重要.结合案例具体探索及阐述了在班主任层面进行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的常态化模式,即树立常态化意识——心理危机信号的识别,进行常态化关怀与沟通——心理危机预防预警技巧,开展常态化合作——心理危机干预.
职业初期的经历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但已有研究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初期,尤其是其抗逆力机制涉及较少.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入访谈11名从事社会工作职业3年以内的社会工作者,研究分析其在进入社会工作职业后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抗逆力的整体和过程性作用情况,以及其中的相互作用,探索社会工作者在这一时期的抗逆力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发挥职业初期社会工作者自身抗逆力以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积极适应社会工作职业.具体来看,个体中的风险性因素包括专业能力欠缺、影响工作顺利开展的个人
期刊
做了多年的心理辅导教师,接待了太多的家长,发现每当谈及孩子问题的时候,妈妈们都会抱怨自己付出那么多,孩子还是这么不懂事,丈夫也不理解。这个时候,我通常就会帮来访妈妈澄清一下自己的感觉:“你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是吗?”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听到这句话后都会急急地否认:“我心甘情愿地对孩子对家庭付出,不求回报。”“不求回报,为什么这么生气呢?”“因为孩子不懂事(不上进,不好好学习),丈夫不体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