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科技投入大幅增长的背景下,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与此同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显跟不上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的速度,成为问题频现的重要原因。华南师范大学作为“211工程”院校,是国家、省、市诸多科研项目的依托单位,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正在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路径。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3
近十几年来,我们国家不管是国家财政科技投入,还是全社会的研究投入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经费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三。在国家科技投入大幅增长的大背景下,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多轮巡视,涉及科技部、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个科研相关单位。中央巡视组反馈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存在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问题,复旦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存在腐败风险。2014年,科技部在国科发财〔2014〕200号文中点名通报四起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典型问题,其中,北京邮电大学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具体包括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存在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且金额较大、以虚假火车票报销差旅费、以零余额账户串户使用资金、关联交易等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而且引起了社会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益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第2条指出:“财政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粗放式的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执行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根据财政部的指导意见,在管理实践中要作到精细化管理,首先就要结合本单位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其次,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第三,推进精细化管理要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单位发展中的功能、效果和作用。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对科研经费认识不统一,严格报销管理不被理解
现有的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往往只限定在对科研活动过程中实际支出的确认上,如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与会议费、设备费、材料费、专家咨询费和无工资性收入者的劳务费等,但不允许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从科研经费中获得劳动补偿。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这一制度规定,目前争议比较大,不同的认识直接导致了经费报销环节的矛盾。
有人认为这一制度规定是制度设计上的缺失。因为从经济人假设理论来讲,科研人员支付了劳动,必然有索取相应劳动报酬的动因,否财,就很可能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取劳动补偿。于是,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便出现了一些与科研相关性不大、不合理但合乎报销制度要求的票据,而且这种现象往往还能得到相当程度的理解。但是,作为经费使用监管部门的财务处,所处的经费报销环节往往是防范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和科研经费腐败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不管制度设计是否确实存在缺失,出于职业习惯,考虑更多的还是程序执行的合规性和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因此,财务部门在报销环节的严格管理与科研人员合法但不合理的票据报销要求之间便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以至于有部分科研人员不仅不了解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和财务制度,而且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存有很大的偏见,认为只要过了财务处这一关,把钱报出来就行了,而不管报销的票据是不是经得起检查,这就给科研人员自己埋下了财务隐患。
(二)政策不落地,科研经费监管难度大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校应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明确院系监管责任,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但是实际上,很多高校或者没有相关规定和措施,或者虽然有规定,但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各管理部门难以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财务监管难度比较大。例如,高校对商品和服务采购一般都有额度规定,在额度以上的需要纳入政府采购或资产管理部门集中采购,额度以下的由项目负责人自行采购,但对于如何甄别和防范化整为零、刻意规避政府采购或集中采购的业务却没足够指引,也没建立规范的出入库制度以确保采购的真实性,这就给财务部门的审核带来了极大的难题;有些高校审计部门没有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尽早在校内得到解决;在科研项目课题制下,项目负责人掌握课题经费的支出管理大权,院系如何落实监管责任也是一个难题。
(三)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任务重,专职财务人员少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科研项目累计立项数目不断增长,而且单个科研项目的经费少则几十万元,大则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科研规模上亿甚至上百亿的高校比比皆是,今非昔比,而且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 号)文件要求,对于从中央财政以外渠道获得的项目资金,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以及相关资金提供方的具体要求管理和使用,即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管理要求不一样,一种经费一个制度。因此,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一个复杂的工程。但是相对于繁重的科研经费管理任务而言,限于人员编制,高校专门从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财务人员普遍偏少甚至没有,以致无法及时充分了解、掌握相关经费管理规定,往往只能提供经费报销和信息查询等基本服务,难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从项目立项预算编制、中期检查到项目验收结题财务决算等全过程的专业化管理和服务。 (四)传统报销手段落后,科研经费报销困难
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基本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即项目负责人掌握课题经费的使用支出管理大权。高校传统的报账模式,是项目组支出经费取得票据交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送财务处并现场排队等候报销。财务处根据递交的报销单据手工逐张审核、计算汇总,然后录入电脑,打印记账凭证交经办人签字确认,再交财务复核人员复核后交出纳最终付款。在这种报账模式下,由于每日报销的财务单据数量非常庞大,专职财务人员又少,因此科研经费报销变成了一件非常耗时的工作。而且,科研人员是科研工作的专家,但缺少票据的基本常识,对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和财务制度、学校办事流程也不太了解,因此经常出现因票据不符合财务规定,或不符项目预算开支范围,或没按要求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而无法成功报账,从而产生了科研经费报销困难的问题。
三、华南师范大学探索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华南师范大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力求使国家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实实在在落地。
(一)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根据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和教育部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了管理责任和流程。分级管理责任的落实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校层面管理职责的界定,一个是财务部门内部管理职责的划分。
在学校层面,针对科研经费,学校专门制定并下发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领导的领导责任,清楚界定了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责任和权限,而且也进一步明确规定了院系对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负监管责任。
在财务部门内部,成立了专门科室,负责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宣传,集中提供从科研经费到账确认、科研经费代码设置、科研经费预算指标下拨、计提管理费、代扣税款、科研经费报销,以及最后的科研项目财务报表预审、配合科研项目审计检查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
管理责任界定清楚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便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科研经费秘书制度
学校建立了科研经费秘书制度,由科研经费秘书协助项目负责人办理从科研项目经费的到账确认、经费代码的开设申请、开具发票、预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单据、履行审批程序后报送财务处审核报销以及科研项目预、决算的预审等全过程服务,除此之外,财务部门不再受理其他人包括学生办理相关业务。科研经费秘书人选由院系提出,经学校科研和财务部门联合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确定为各二级单位的专职科研经费秘书。科研经费秘书制度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解决院系如何履行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责任问题。从制度安排上来讲,科研经费管理秘书不是简单地协助科研项目组成员预审报销单据这么简单,他们其实是代表学院,对本单位科研经费是否合法合理使用实施监管,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本单位主管领导反映,以便及时纠正。这样,院系对本单位科研经费的管理便有了一个有力的抓手,院系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负监管责任的规定也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解决科研经费报销困难的问题。科研经费管理秘书经过培训后,比一般的报账人员更了解科研经费政策和财务制度,也更熟悉办事流程,能为科研人员提供更细致、更个性化的服务,协助科研人员合理合法使用经费规避财务风险,弥补财务部门人员不足造成的服务短板,使科研人员能放心地全身心专注于科研工作。事实上,从运行效果来看,经科研经费管理秘书预审的票据的合规性和准确性相对比较高,因此一次成功报账的概率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大大缓解了科研经费报销困难的问题。
(三)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流程改造
在传统报销手段下,单据要手工填写、报账要排队等候、单据要手工审核,而且每日的现金收支量大。这种现状既不符合现金管理规定,而且流程繁琐、报账效率低下,因此,除了管理机制的完善,还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及时升级更新,促进流程改造。
1.实行网上银行支付
借助高校与开户银行之间的直联系统,华南师范大学用网上银行支付代替了高校传统的现金支付手段,实现对资金收支业务直接进行电子货币转账,改变了传统的现金收付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最大限度减少了现金的流动,进而减少了现金保管的成本和风险,有利于强化内部控制效果。与此同时,实行网上银行支付方式也大大缓解了出纳人员繁重的现金收付工作压力,促进了财务人员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
2.推行网上预约报账
如何帮助科研经费秘书履行职责,使科研经费秘书制度具可操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延用传统的报账模式,要求科研经费秘书在财务部门现场排队轮候,不要说现在大部分科研经费秘书是兼职的,就算是专职的科研经费秘书恐怕也耗不起这个时间。但是如果不要求现场等候报账,那么科研经费秘书如何与科研项目负责人办理单据交接,又如何与财务部门办理交接手续,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落实科研经费秘书制度,推行网上预约报账势在必行。
首先,网上预约报账由项目负责人或其授权指定的报账人员通过个人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上报账系统,在线录入报销业务内容和付款信息,然后在线提交、传送到财务账务处理系统。这样,既能有效规避手工操作条件下容易假冒签名的风险,留下在线操作痕迹,便于划分责任,也能将原来单据由审核人员集中录入的方式改由报账人员在网上分散录入,财务人员只需审核和修改,从而显著减少财务人员录入凭证的工作量。
其次,科研人员在网上预约报账系统上按指引操作提交报销业务后,能自动生成单据,不再需要手工填写,提高了填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报销效率的提高。
第三,在网上预约报账系统自动生成的单据带有业务流水号,通过财务处接单系统的扫描,可以为报销单据的交接数量和交接时间提供交接凭证,实现不等候报账,从而大大减少财务人员和报账人员“面对面”的时间。
3.在项目管理基础上实行额度控制
原来的科研经费虽然实行了项目管理,但是项目信息中一般不反映科研项目预算和经费管理要求,因此科研人员不按预算要求使用经费的情况时有发生。后来为了管理的方便,部分高校在项目代码下增加子代码以反映预算要求,但是这种方法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在目前“一经费一制度”的情况下,子代码所包含的预算要求和开支范围很难被所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所掌握,因此实行起来,预算执行效果并不太理想。执行科研经费秘书制度后,在原来的项目管理条件下,报销单据设计中只有项目代码但没有项目名称,大多数项目代码也没设子代码,而科研经费秘书又掌握不到本单位项目负责人的项目信息,因此要求科研经费秘书根据项目预算和开支范围进行预审,从操作上来说也无法做到。为此,财务部门在原来的项目管理基础上实行了额度控制,将科研项目预算和开支范围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下来,这样,科研人员在网上申报报销业务时就能实时掌握项目经费的余额、支出范围和预算执行情况。与此同时,额度控制也使一般财务人员的审核工作重点放到了审核经济业务真实、票据合法、程序合规、内容归类和计算准确上,从而大大简化了他们的工作要求,而且也使科研经费秘书的预审具有了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必须持续地努力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既要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又要立足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阶段科研经费管理的目标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Z].2009-8-31.
[2]范爱民.精细化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3
近十几年来,我们国家不管是国家财政科技投入,还是全社会的研究投入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经费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三。在国家科技投入大幅增长的大背景下,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但是与此同时,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多轮巡视,涉及科技部、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个科研相关单位。中央巡视组反馈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显示:中国人民大学存在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问题,复旦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存在腐败风险。2014年,科技部在国科发财〔2014〕200号文中点名通报四起违反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典型问题,其中,北京邮电大学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具体包括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存在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且金额较大、以虚假火车票报销差旅费、以零余额账户串户使用资金、关联交易等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而且引起了社会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益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第2条指出:“财政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粗放式的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执行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根据财政部的指导意见,在管理实践中要作到精细化管理,首先就要结合本单位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其次,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第三,推进精细化管理要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细管理工程在单位发展中的功能、效果和作用。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对科研经费认识不统一,严格报销管理不被理解
现有的科研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往往只限定在对科研活动过程中实际支出的确认上,如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与会议费、设备费、材料费、专家咨询费和无工资性收入者的劳务费等,但不允许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从科研经费中获得劳动补偿。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这一制度规定,目前争议比较大,不同的认识直接导致了经费报销环节的矛盾。
有人认为这一制度规定是制度设计上的缺失。因为从经济人假设理论来讲,科研人员支付了劳动,必然有索取相应劳动报酬的动因,否财,就很可能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取劳动补偿。于是,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便出现了一些与科研相关性不大、不合理但合乎报销制度要求的票据,而且这种现象往往还能得到相当程度的理解。但是,作为经费使用监管部门的财务处,所处的经费报销环节往往是防范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和科研经费腐败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不管制度设计是否确实存在缺失,出于职业习惯,考虑更多的还是程序执行的合规性和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因此,财务部门在报销环节的严格管理与科研人员合法但不合理的票据报销要求之间便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以至于有部分科研人员不仅不了解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和财务制度,而且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存有很大的偏见,认为只要过了财务处这一关,把钱报出来就行了,而不管报销的票据是不是经得起检查,这就给科研人员自己埋下了财务隐患。
(二)政策不落地,科研经费监管难度大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高校应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明确院系监管责任,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但是实际上,很多高校或者没有相关规定和措施,或者虽然有规定,但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各管理部门难以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财务监管难度比较大。例如,高校对商品和服务采购一般都有额度规定,在额度以上的需要纳入政府采购或资产管理部门集中采购,额度以下的由项目负责人自行采购,但对于如何甄别和防范化整为零、刻意规避政府采购或集中采购的业务却没足够指引,也没建立规范的出入库制度以确保采购的真实性,这就给财务部门的审核带来了极大的难题;有些高校审计部门没有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尽早在校内得到解决;在科研项目课题制下,项目负责人掌握课题经费的支出管理大权,院系如何落实监管责任也是一个难题。
(三)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任务重,专职财务人员少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科研项目累计立项数目不断增长,而且单个科研项目的经费少则几十万元,大则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科研规模上亿甚至上百亿的高校比比皆是,今非昔比,而且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 号)文件要求,对于从中央财政以外渠道获得的项目资金,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以及相关资金提供方的具体要求管理和使用,即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管理要求不一样,一种经费一个制度。因此,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一个复杂的工程。但是相对于繁重的科研经费管理任务而言,限于人员编制,高校专门从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财务人员普遍偏少甚至没有,以致无法及时充分了解、掌握相关经费管理规定,往往只能提供经费报销和信息查询等基本服务,难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从项目立项预算编制、中期检查到项目验收结题财务决算等全过程的专业化管理和服务。 (四)传统报销手段落后,科研经费报销困难
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基本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即项目负责人掌握课题经费的使用支出管理大权。高校传统的报账模式,是项目组支出经费取得票据交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送财务处并现场排队等候报销。财务处根据递交的报销单据手工逐张审核、计算汇总,然后录入电脑,打印记账凭证交经办人签字确认,再交财务复核人员复核后交出纳最终付款。在这种报账模式下,由于每日报销的财务单据数量非常庞大,专职财务人员又少,因此科研经费报销变成了一件非常耗时的工作。而且,科研人员是科研工作的专家,但缺少票据的基本常识,对科研经费管理规定和财务制度、学校办事流程也不太了解,因此经常出现因票据不符合财务规定,或不符项目预算开支范围,或没按要求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而无法成功报账,从而产生了科研经费报销困难的问题。
三、华南师范大学探索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华南师范大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力求使国家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实实在在落地。
(一)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根据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和教育部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了管理责任和流程。分级管理责任的落实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校层面管理职责的界定,一个是财务部门内部管理职责的划分。
在学校层面,针对科研经费,学校专门制定并下发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领导的领导责任,清楚界定了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责任和权限,而且也进一步明确规定了院系对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负监管责任。
在财务部门内部,成立了专门科室,负责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宣传,集中提供从科研经费到账确认、科研经费代码设置、科研经费预算指标下拨、计提管理费、代扣税款、科研经费报销,以及最后的科研项目财务报表预审、配合科研项目审计检查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
管理责任界定清楚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推进便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科研经费秘书制度
学校建立了科研经费秘书制度,由科研经费秘书协助项目负责人办理从科研项目经费的到账确认、经费代码的开设申请、开具发票、预审科研项目经费报销单据、履行审批程序后报送财务处审核报销以及科研项目预、决算的预审等全过程服务,除此之外,财务部门不再受理其他人包括学生办理相关业务。科研经费秘书人选由院系提出,经学校科研和财务部门联合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确定为各二级单位的专职科研经费秘书。科研经费秘书制度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解决院系如何履行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责任问题。从制度安排上来讲,科研经费管理秘书不是简单地协助科研项目组成员预审报销单据这么简单,他们其实是代表学院,对本单位科研经费是否合法合理使用实施监管,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本单位主管领导反映,以便及时纠正。这样,院系对本单位科研经费的管理便有了一个有力的抓手,院系对本单位科研经费使用负监管责任的规定也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解决科研经费报销困难的问题。科研经费管理秘书经过培训后,比一般的报账人员更了解科研经费政策和财务制度,也更熟悉办事流程,能为科研人员提供更细致、更个性化的服务,协助科研人员合理合法使用经费规避财务风险,弥补财务部门人员不足造成的服务短板,使科研人员能放心地全身心专注于科研工作。事实上,从运行效果来看,经科研经费管理秘书预审的票据的合规性和准确性相对比较高,因此一次成功报账的概率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大大缓解了科研经费报销困难的问题。
(三)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流程改造
在传统报销手段下,单据要手工填写、报账要排队等候、单据要手工审核,而且每日的现金收支量大。这种现状既不符合现金管理规定,而且流程繁琐、报账效率低下,因此,除了管理机制的完善,还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及时升级更新,促进流程改造。
1.实行网上银行支付
借助高校与开户银行之间的直联系统,华南师范大学用网上银行支付代替了高校传统的现金支付手段,实现对资金收支业务直接进行电子货币转账,改变了传统的现金收付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最大限度减少了现金的流动,进而减少了现金保管的成本和风险,有利于强化内部控制效果。与此同时,实行网上银行支付方式也大大缓解了出纳人员繁重的现金收付工作压力,促进了财务人员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
2.推行网上预约报账
如何帮助科研经费秘书履行职责,使科研经费秘书制度具可操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延用传统的报账模式,要求科研经费秘书在财务部门现场排队轮候,不要说现在大部分科研经费秘书是兼职的,就算是专职的科研经费秘书恐怕也耗不起这个时间。但是如果不要求现场等候报账,那么科研经费秘书如何与科研项目负责人办理单据交接,又如何与财务部门办理交接手续,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落实科研经费秘书制度,推行网上预约报账势在必行。
首先,网上预约报账由项目负责人或其授权指定的报账人员通过个人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上报账系统,在线录入报销业务内容和付款信息,然后在线提交、传送到财务账务处理系统。这样,既能有效规避手工操作条件下容易假冒签名的风险,留下在线操作痕迹,便于划分责任,也能将原来单据由审核人员集中录入的方式改由报账人员在网上分散录入,财务人员只需审核和修改,从而显著减少财务人员录入凭证的工作量。
其次,科研人员在网上预约报账系统上按指引操作提交报销业务后,能自动生成单据,不再需要手工填写,提高了填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报销效率的提高。
第三,在网上预约报账系统自动生成的单据带有业务流水号,通过财务处接单系统的扫描,可以为报销单据的交接数量和交接时间提供交接凭证,实现不等候报账,从而大大减少财务人员和报账人员“面对面”的时间。
3.在项目管理基础上实行额度控制
原来的科研经费虽然实行了项目管理,但是项目信息中一般不反映科研项目预算和经费管理要求,因此科研人员不按预算要求使用经费的情况时有发生。后来为了管理的方便,部分高校在项目代码下增加子代码以反映预算要求,但是这种方法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在目前“一经费一制度”的情况下,子代码所包含的预算要求和开支范围很难被所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所掌握,因此实行起来,预算执行效果并不太理想。执行科研经费秘书制度后,在原来的项目管理条件下,报销单据设计中只有项目代码但没有项目名称,大多数项目代码也没设子代码,而科研经费秘书又掌握不到本单位项目负责人的项目信息,因此要求科研经费秘书根据项目预算和开支范围进行预审,从操作上来说也无法做到。为此,财务部门在原来的项目管理基础上实行了额度控制,将科研项目预算和开支范围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下来,这样,科研人员在网上申报报销业务时就能实时掌握项目经费的余额、支出范围和预算执行情况。与此同时,额度控制也使一般财务人员的审核工作重点放到了审核经济业务真实、票据合法、程序合规、内容归类和计算准确上,从而大大简化了他们的工作要求,而且也使科研经费秘书的预审具有了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必须持续地努力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既要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又要立足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阶段科研经费管理的目标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Z].2009-8-31.
[2]范爱民.精细化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