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t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习近平总书记赴各地调研扶贫攻坚时,反复这样强调。
  如何打破“扶贫、脱贫、返贫、再扶贫”的恶性循环,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是扶贫攻坚的一大难题。
  如何解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九个字: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何谓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简而言之,就是要精准化扶贫。
  这几年,重庆积极探索“精准化扶贫”,已连续六年获得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第一名。
  精确识别,找准真贫对象
  ——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真正的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解决“扶谁的贫”难题
  “九步三公示”识“真贫”
  2014年8月份的一天,重庆市奉节县汾河镇大洪村。
  尽管天气炎热,但村委会办公室内外一片热闹——一年一度的贫困户评定大会正在召开。
  65岁的村民王从胡正在一旁整理材料,准备演讲。
  “能不能评上贫困户,要把情况让人家知晓,别人才好给你评定。”王从胡心里很明白。
  等待,平复心情,登场。
  “我是王从胡,今年65岁,我的妻子已经过世。”
  王从胡顿了一下,继续说下去。
  “咱们村自然条件本来就不好,加上我家里缺乏劳动力,现在生活比较困难。”
  一旁,村委会干部认真记录着。
  …………
  这个镜头正是奉节县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生动再现。
  “贫困户自愿报名参加评定。”汾河镇党委书记杨晓环说:“对于贫困户的识别,我们是‘一上一下一总’。”
  “上”,是各个贫困户先经村委会评定公示后报到镇上。
  “下”,是镇里再派工作人员到村里调查,并邀请村委会、村党支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集体评定。
  “总”,是最后由县扶贫办进行评定、公示、信息录入、建档立卡。
  还不止这些。
  “县扶贫办还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分成五个片区对各乡镇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实行专项督查,每月通报一次。”杨晓环说。
  农村产业结构复杂,种植业、养殖业、外出打工多元混杂,要精准地识别贫困户,可不是个小工程。
  “要想识别贫困户,就必须严格鉴别程序。”奉节县扶贫办主任李学春说,“于是我们推出了‘九步三公示’。”
  何为“九步三公示”?
  农户申请、小组初评、一次张榜公示;
  村委审核、二榜公示;
  乡镇确认、三榜公示;
  县级审定、录入系统。
  …………
  “推行‘九步三公示’,我们解决了‘扶真贫’难题。”李学春微微一笑。
  精确责任,落实帮扶责任人
  ——把扶贫对象识别出来以后,针对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解决“谁来扶贫”的问题
  结对帮扶“人盯人”
  “年年送米、送油,来了一拨又一拨人。”
  谈起以往的扶贫慰问,酉阳县涂市乡大林村村民冉绍怀有些“意见”。
  “好像是走形式一样,东西送到我手上,旁边有人拍拍照,完了拍拍屁股就走了。”
  这不是冉绍怀想要的帮扶。
  这些“慰问”,可以解贫困户一时之困,却难解长久之渴。
  “我希望的是能有个人真正地指导我,让我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稳定的收益。”
  这个“希望”,喊出了“冉绍怀们”的心声,也是对酉阳扶贫的巨大考验——谁来做那个“指导脱贫的人”?
  2014年7月下旬的一天,冉绍怀看到一支队伍进入大林村。
  一打听,是县扶贫工作队。
  “还不是来做做样子,有几个真心的。”冉绍怀在心里嘀咕。
  就在冉绍怀嘀咕的时候,278支进村入户的扶贫开发工作队已迅速开进酉阳县的大小村落。
  “经过我们反复研究,决定让县、乡、村三级干部进入贫困户家中,‘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酉阳县农委主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罗峰说。
  再一打听,这个工作队可真是了不得。
  酉阳县委书记路伟和县长陈文森负总责,各县级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分队队长,层层任务分解。
  每支工作队都配备一名科技特派员,队员都从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中选派,一户一人,直接“牵手”贫困户。
  “就是要责任到人,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心里踏实。”罗峰说。
  几天后,冉绍怀有点坐不住了。
  原来,同村的冉绍平家里极度贫困,扶贫工作队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为他家制定了饲养山羊脱贫的计划,还专门给他配了科技特派员田海龙。
  这让冉绍怀打心眼里羡慕。
  就在这时,罗峰走进了他的家门。
  “老冉,到葛粮集团的生产厂守门,你愿意去不嘛?每个月1500元。”
  “做梦都想去。这下,我要脱贫了!”冉绍怀高兴地说。
  “以后,我就是你的‘一对一’帮扶人了。有啥子事情直接找我就行。”
  罗峰一席话让冉绍怀吃了“定心丸”。
  同酉阳一样,重庆各区县在扶贫攻坚战中,都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做到了责任明确到人,帮扶到户到人。
  精确扶持,“一户一策”定规划
  ——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逐村逐户科学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解决“怎么扶贫”的难题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来来来,多吃一点,这可是我们自家种的高山蔬菜。”
  2014年10月5日,云阳县清水乡歧山村一处农家乐院子内,56岁的主人谭如山正在招呼客人。
  “每到盛夏、节假日,游客非常多,今年毛收入预计超过30万元。”谭如山边忙边说。
  而就在三年前,谭如山一家还住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茅草房里。
  那里不通公路、不通电,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养猪。
  “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碰上年景不好,养猪还会倒亏。”
  “有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日子过得很艰难。”谭如山回忆说。
  怎么走出贫困?谭如山万分着急。
  2010年的一天,清水乡乡长陈群根又一次来到谭如山家里。
  “如山,搬到山下去吧。”
  “不搬,下山就没地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怎么办?”谭如山说出自己的担心。
  陈群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劝说未果了。
  “山高地贫,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太过恶劣,这是他们家贫困的主要原因。”陈群根说。
  几个月后,陈群根一行人又一次登门。
  “如山,高山生态移民搬迁有3万元补助款,另外,根据你的情况,还可以贷款10万元。”
  “你可以在山下开个农家乐嘛,现在来咱们这边旅游度假的人这么多。”
  “我就是你的‘一对一’帮扶人,会对你进行全程帮扶。”陈群根苦口婆心。
  …………
  这一次,谭如山动心了。
  这一年,他搬到了山下移民安置点,那里毗邻国家4A级景区——云阳县龙缸国家地质公园。
  修建青砖楼房,开农家乐,搞旅游接待。
  “能行吗?”刚开始,谭如山还有点担心。
  2011年4月,谭如山的农家乐正式开业。
  没过多久,他就尝到了甜头。
  盛夏季节,大量游客来此休闲避暑,谭如山农家乐每天能接待六七十位客人。
  “2012年,我的收入近20万元,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谭如山乐开了怀。
  “以前饭都吃不饱,现在买车完全不是问题。”
  这样的“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扶贫,让更多的“谭如山们”看到了希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乡村旅游,让高山移民有了产业支持,是扶持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云阳县扶贫办主任张湛说。
  在全市,这样的“授人以渔”正全面推开。
  开县长沙镇齐圣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成为股东,最后分红。
  丰都县,让70%的贫困农户参与肉牛养殖。
  …………
  “脱贫致富,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市委书记孙政才说。
  精确管理,防止“富人戴帽”
  ——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真正做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防止出现“穷人落榜、富人戴帽”和“铁饭碗”的现象
  让贫困户“有进有出”
  “现在,我终于脱离贫困户序列了。”2014年8月的一天,石柱县石家乡黄龙村村民谭祥炜眉开眼笑。
  不仅如此,谭祥炜一家还是石家乡“2013年乡村旅游脱贫增收示范户”。
  “我估计全年收入可以达到七万元。”谭祥炜充满自信。
  以前,谭祥炜一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几亩农田收入太过微薄,夫妻两人只有外出打些小零工补贴家用。
  两个孩子的学费每年加起来有一万元左右。
  “可是我们家一年总收入才一万元左右。”谭祥炜掐着指头算了算。
  “谁想天天带个贫困户的帽子,谁不想致富呢。”妻子高传芳说出了一家人的心声。
  针对谭祥炜的情况,2013年,石家乡政府帮扶到户,给谭祥炜提供了一条出路——发展乡村旅游。
  克服种种困难,谭祥炜“松林居”农家乐终于开业了。
  “自从2013年7月6日营业以来,我们这里26个床位几乎天天客满,短短40天,毛收入在1.8万元以上。”这是谭祥炜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2014年5月份,石柱县新一轮贫困户识别工程启动。
  “这次,我要自愿退出贫困户序列。”谭祥炜说。
  几乎就在同时,石家乡扶贫工作人员来到石龙村祠堂组村民宋益海家中。
  “益海,新一轮贫困户要重新确认了。你们家里的情况,我们都很了解,这次再来核实一下。”工作人员说。
  原先,宋益海一家并不贫困,宋益海外出打工,一年能挣3—5万元,在村里也算是中等收入水平。
  2010年,宋益海在外务工时,感觉四肢无力,全身酸痛。
  “起初不以为然,以为是劳累过度。”宋益海说。
  到大医院诊断后,才发现是肌肉萎缩症。渐渐地,宋益海失去了劳动能力。
  “你这属于因病致贫,完全符合贫困户条件。乡里会多替你想办法的。”经核实,工作人员将宋益海纳入2014年石家乡贫困户序列。
  “我们的原则是,有进有出,随进随退,动态更新。”石家乡副乡长谭长华说。
  调整的标准是什么?
  凡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2300元的扶贫对象,本次调整将清除出序列,视为脱贫。
  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依然保留其贫困户身份。
  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非贫困户,按要求纳入系统,视为新增贫困户。
  “动态管理,可以防止‘穷人落榜、富人戴帽’。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让那些真正贫困的人得到帮助。”石柱县扶贫办副主任周明亮说。
其他文献
2014年1月1日,江津区白沙镇这个建镇1200多年的大镇踏上了新征程——作为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唯一试点乡镇,91项原属于江津区的行政审批和管理权限,下放到白沙。放权,为白沙带来了什么——  9月17日,江津区白沙镇,驴溪河畔花园。  阎光林宣布:“工程竣工验收完毕!”  话音刚落,鞭炮声便“噼里啪啦”响彻天空。  “现在办事方便多了,验收在镇上,五个工作日就办结了!”阎光林说。  两年前,阎光
减三分让人尝  台湾首富郭台铭在事业发展之初,因为宣传做得好,接到的订单特别多,公司迅速扩大。可就在势头正旺时,郭台铭做了一个决定:分出一些订单给同行,让他们也尝到一些甜头!  “那公司在前期所做的努力不都给别人做了嫁衣?”员工们大惑不解。  郭台铭解释说:“我们的利润虽然高速增长,但同行生意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对我们的怨言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别人一起赚钱,为我们营造一个更好的经营环境!”
江津区中心医院中医科31号病房。钱荣昌躺在病床上,一张又黑又瘦的脸上,皱纹被疼痛拉扯得变了形。  “新瓦房场上的天然气落实好没有?紫荆山的饮水工程进度如何?巴渝新居的专用变压器什么时候安装,能不能保证4月1日前通电……”钱荣昌握着手机的手颤抖着,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  妻子赵君树转过身,不停地抹眼泪。  忽然,“啪”的一声,手机掉落在地上……  2013年3月21日12时20分,江津区嘉平镇紫荆村
纵观历史,魏征、海瑞、林则徐等名垂青史的好官,无一不是坚持修身为上,善做人、善干事。在当代,一大批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这样的优秀干部克己奉公,践行着“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思想。由此看来,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须“以修身为本”,而修身的关键又在于“真”、“实”、“心”三字。  真:一是有真心。唯有怀抱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方能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真正承
心灵憩园:有了委屈找老协     7年前,长寿区云台镇青云村老支书唐孝舟和村里4个热心老人发起成立了老年互助协会,协会的活动中心是一间仅16平方米的临街小店。   然而,协会成立了一年,只有寥寥7人入会。其他老人有委屈、有困难,也不找老年协会,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家务事,自己的困难,外人愿意伸手。   “他们不来,我们去登门!”会长唐孝舟拿出年轻时的魄力,带着4个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戴上草
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多农民“洗脚”进了城,身份虽变了,但打小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却难以改变,于是种种不适和问题随之而来。该如何帮助和引导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呢——  2014年10月10日,九龙坡区巴福镇西城新苑社区。  “我挡!”  “我扣!”  …………  一大早,小区乒乓球台就聚起了一帮人,62岁的谭维熙是其中一员。  西城新苑社区是一个“农转城”安置小区,居民都是附近征地拆迁安置的农民。
“吃一口,听话啊,哦,对了,再吃一口……”   “乖,不听话我打你哟,多吃点身体才壮壮的,张嘴啊……这才乖嘛……”   89岁的丁履谊老人用温存的话语哄着93岁的妻子刘同晖吃饭。略有一点意识的妻子笑了,竟张开了嘴。   一口一口地喂完饭后,丈夫贴着妻子的耳朵一遍遍地呼唤:“同晖,我是履谊,丁履谊!同晖,你听见我喊你了吗?同晖……”面对丈夫的声声唤、切切爱,妻子有时茫然地看着他,有时又略有所思,有时
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太阳为谁的能量大而相互争论不休。他们打赌: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赢。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行人紧紧裹住衣服。北风刮得更猛了,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而太阳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渐渐地,阳光强度增大,行人汗流浃背就脱掉了衣服。  北风的方式强硬,使行人更加裹紧了自己;太阳用温和的方式给人以温暖,却使行人脱下了衣服。  惠普公司创始人威廉·休利特曾
邓平寿是一个得到各方面公认的好干部,是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典型,不含一点水分。他的工作业绩、个人品质和优良作风,在生前就得到了全县干部的公认。   老实说,对邓平寿,我以前直接接触并不多,因为他长期在基层工作,但他的事迹,我听得多,感受也多。   邓平寿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我在当县长的时候,他到办公室来汇报工作,为修公路的事。为了修通一条能够让好几个村群众受益的公路,他发动群众集资,广大群众
2013年1月20日清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龙源村。  村庄还在沉睡,一间木房子里亮起了灯。  龙源村村委会主任苟玉峰动作缓慢地穿起衣服,额头上已渗出一层细汗。  “又痛了?”妻子马兹梅轻声问道。  “嗯,最近啷个总是感冒哟。”苟玉峰端起一碗水,刚喝了一口,便“哇”地一声吐了一地。  苟玉峰紧皱着眉,抄起手电筒走出家门。  门外,天还没放亮,晨雾稠稠的。这条走顺了脚的小路,这天格外湿滑,苟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