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鱼与月饼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c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十五捏面鱼,八月十五吃月饼。
  小时候,每到了阴历七月十五前,母亲总是要想办法给我们捏面鱼儿的,那时白面少,或者不是少,是少之又少。村后的梁上种一片小麦,稀稀拉拉的,放眼放去,看到的全是地里的石头和麦穗上面尖尖的针芒,而麦穗小得真是可以忽略不计。小麦产量低,在那些原本就贫瘠、石头多的梁地种上一些,也是做个样子。不过我们还是对那一片小麦充满期待的,白面的香味足以让我们的少油寡水的梦里飘过苦涩的笑声。
  我们那地方,原本就不是生产小麦的,但没有白面的日子,还是日子吗?稀稀拉拉的麦地带给我们的还只是希望,當小麦收割回场,那干瘪的麦粒已经调动起了所有人的想象,但那想象还要先锁到仓库里发霉,等着未来仓库打开的某一天。这一天绝对是一个绝好的天气,所有在仓库门前排队的人都兴高采烈,然而当他们分到半盆或者小半盆小麦的时候,失望和兴奋也同时出现在了脸上。
  尽管如此,母亲也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或许在头一天的晚上,她在月光之下到收割完的麦地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捡回几个小麦穗来,搓啊搓啊,就搓下了几粒小麦,再用铁钵子慢慢地捣碎。我们听到了那声音,我们是在睡梦中听到的,于是我们的梦里就有白腾腾暄乎乎的鱼儿游来游去。鱼儿那黑黑的眼睛也一下一下闪着光,像跟我们挤眉弄眼,那是好几天前我们从野地里摘回来的觉明豆。
  母亲和面揉面,再捏成小鱼儿;母亲给已经成形的鱼儿安上黑黑的觉明豆儿,点上红红的点儿;母亲用梳子一下一下在鱼身上压出翅膀,压出尾巴。这个时候,平时我们恨过的那个拧我们脖子、提着笤帚满院子追打我们的母亲也一下子变成了暖暖的柔柔的香气。
  腾腾热气在屋子里弥漫,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暖暖的。那一刻,连平时讨人厌的家巴雀的叫声都动听得不行。鱼面儿在笼里慢慢地长大,我们幸福的感觉也慢慢地长大。
  幸福原本就不是用物质的多少衡量的,当我们手里捧着那肉嘟嘟的面鱼儿,便一下子成了最最幸福的人了。
  如果说面鱼是七月十五的印记,那么月饼就是八月十五的标志。
  随着八月的到来,秋天也越来越深。一年的辛苦到了八月中秋基本上快划上句号了,丰满也好贫瘦也好,这一年大致就是这个样子了,无论如何,需要有一个日子让生活有一点仪式感,于是便有了中秋节。
  要说七月十五离白面是千里之遥,那么到了八月十五,就近得多了。无论如何那进了仓库的小麦是要让人们过个节的,村头老杨树上铁钟响起的时候,人们就知道是要做啥了,于是拎着盆的、挟着笸箩的,约好了般就都朝着仓库的方面走。中秋节是时间的节日,是村庄的节日,更是所有人的节日,孩子们就不是多么关心了,无论想与不想,这一天吃月饼是肯定的,所以对孩子们来说,要做的只是等待了。
  大同传统的月饼,是混糖月饼。混糖月饼好像主料是白面、胡油和红糖。标准的混糖月饼,似乎是有标准的,白面多少、胡油多少、红糖多少都有份量要求,但标准是物质生活充裕之后的一个词,所有的标准都有条件限制,少油缺糖的日子,所有的标准都无法成为标准。
  人们把做月饼叫“打月饼”,我至今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叫。最早家家户户都是自己打月饼,不拘好赖,不拘多少,全由自己家里的条件确定,准备要送人的,料上的足一点,品相好一点;自家吃的,将将就就就行了。后来,市场上有卖的了,人们就开始买了,一开始也不是谁家都能买到,也不是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跟电视机、自行车和别的好多东西一样,得有票;即使没票,也得有人。就说月饼,有在食品等等相关单位上班的人,估计是会有办法弄到的,而且也会有办法能多弄一些。再后来,就随便买了,进了商店,一沓一沓月饼摆在货架上,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而是等着盼着有人临幸了。
  记得以前村子里有专门打月饼的,早早在院子里砌了灶台,半人多高,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齐了,单等着中秋节快到了开始生火。懒得自己打月饼的人家就陆续地提了布袋、拎了胡油、端着红糖来了,一时间来的人多了,就把那东西放在地上排起了长队。然后,一家一家的东西慢慢就都变成了红腾腾的月饼,从灶台中间的炉缝铁盘里出来。后来到大同工作后,中秋节前也有人早早就在路边砌起灶台,那灶台比村里的高了一些,也大了一些。在平康里住着的时候,记得打月饼的是把灶台砌在八中对面的空地上,露天搭着,也不怕晒,人们远远近近来打月饼,那几天这一带一直飘着的就是浓浓的油香味。也曾经在古城东街的蔡家巷住过几年,有人是把打月饼的灶台砌在李怀角路边的,这地儿选得好,正好是好几条街道汇集的地方,来打月饼的人就多,中秋节前的好多天那里都会围了好多人等着。我去打过月饼,不打月饼也站在一旁看过好长时间,我原本是想看看月饼是怎么打出来的,可现在记住的只是当年打月饼的那个女人切白菜做饭的样子,而当时他们如何打出月饼的事儿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选自《大同晚报》
其他文献
故宫的雨淅淅沥沥,不算大也不算小,老天仿佛是害怕把这城皇城打坏,每一个雨滴落在上面都是轻飘飘的。如果故宫的雨再大些,就能看到千龙吐水了。  故宫的每个宫殿在下雨时都有不同的景观;太和殿在下雨好像雨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代表着变幻莫测的朝廷;养心殿的雨似乎胆子很小,好像不敢随意冒犯天子的威严一样;保和殿的雨映衬着红墙仿佛也变成了红色,祝正在考试的人高中状元、榜眼、探花;坤宁宫的雨,细细的,绵绵的,象征着
期刊
这是一群耕耘在基层一线的“最美劳动者”,胸有正能量、心里有阳光的“逆行者”,日复一日地做着一件件小小的事情。请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肯付出的人改变世界,事实上,世界正是由他们改变。  “防疫”模式:帶上红袖章,穿上红马夹,戴上薄口罩,开启他们的工作状态。小红喇叭、大音响喊起来:“疫情就是命令,全国确诊病例剧增,请大家居家办公、学习,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团圆,请大家千万不要出门!!!请大家千万不要
期刊
几年前的深秋,我在住宅区的垃圾箱旁边捡到了一盆芦荟,只见它耷拉着脑袋仿佛冬眠似的,叶子无力地低垂着,叶面失去了光泽,周身了无生机,更碍眼的是栽芦荟的那个花盆,破得只剩下半个,显然是哪位花农嫌弃盆碎了才丢弃的。当我第一眼望见它时,便爱怜于这被主人抛弃的“弃儿”。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将它抱回家。  老伴找来一个空盆忙碌地栽起来,便把它搁置在位于阴面的窗台上。从此对它倍加呵护,按时松土、浇水、施肥,悉心照
期刊
从前我总在想,中国梦是什么?离自己太远了。中国梦那么庞大,我个人的梦与祖国梦有关系吗?但从我学习了十九大精神,学习党史现在看来,中国梦距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近在眉睫,咫尺可见。与我们的个人梦都息息相关,我们的个人梦就是中国梦的每一个细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没错,幸福要靠双手来挖掘,靠汗水来浸透,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自己的梦想。  我也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
期刊
如果你问我,在大同谁的贡献最大?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煤矿工人!是的,我就这样武断地说,是朴实无华的矿工兄弟,为大同的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最多。虽然,他们没有艳丽的服装;虽然,他们不曾有涂脂的面孔。虽然,他们只是一身单调的着装;虽然,他们的脸上沾满了油腻的煤灰。但是,我认为他们是最美的劳动者!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里,在赞扬劳动,歌颂奉献的金色秋天里,我愿用我的拙笔,为矿工兄弟们谱写一首
期刊
我已很久不曾静下心来读书了。  平日里,若不是工作需要,我越来越少能静下心来去看大段大段的文字。有些时候所谓的看新闻、学知识,也大多是通过新兴的短视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挣扎在工作的两点一线里,我总觉得自己的脾气都像被磨差了。到了节假日,我也基本不出门。即使在家,也只是睡懒觉、打游戏。若是外出,大抵也是看看电影或者吃吃大餐。  完成了一天平淡无奇的工作,我背起包,慌慌张张地跑出单位,路过街边卖书的小
期刊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工部之诗原意,并非在乐声的动听悠扬,但这首七绝动静间的刹那却意味深长,单就音声乐语带来的和美情愫,着实凿穿悠长的岁月,直指人心。  历代王朝的芸芸众生,在享受人间妙品的天籁绝响外,更把这听觉盛宴雕刻在石头上,试图以一种特殊方式记录永恒,让美好的音乐定格成为崖壁上的雕造艺术品,千古绝响、不绝于耳。北魏鲜卑皇族横扫中原大地,定都平城,并于都城之西武周山崖壁开凿云冈
期刊
我多想  看着你,什么也不用说  那流经我岁月的悲歌  低吟着我风霜雨露的昨日  不必试图听懂那歌词的意  也不要不懂那旋律里的调  这样  你可以看懂我深刻的完整  更可以感知我曼妙的美好  这样  你可以听懂我笑声里的沉默  如同我听懂了你幸福里的迷惑  请扣紧我的十指  我依然害怕得想要退缩  这不是我音调里的旋律  却是我歌词里应有的大意  因为  我肯定不是你完美的公主  我却会是你生命
期刊
燕子一来,春天就热闹了。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带来了春的信息,春的歌声。它站在我家瓦屋的檐上,冲着长天一叫,一声声春天的旋律就响进了大人小孩的心窝。大人们伸伸一冬天坐僵了的懒腰,正要出屋,小孩子们早撒开腿窜出去了。  屋外暖和了,阳光不只温煦,颜面也比冬天鲜亮了许多,洒在墙背上、地面上已经有些晃眼了。燕子更多了,成群搭伙地逗乐,这只斜刺下来,那只竖穿上去,还有的纵裁横剪,院子里欢声不断。  这当
期刊
柴京云,男,1957年8月生人,汉族,祖籍山西大同, 研究馆员。现任中国曲协快板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大同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云海曲艺社艺术总监,1992年被大同市总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被大同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被大同市总工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1995年、2000年被大同市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员。  20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