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4年,黄州府中学堂创立,即今天的湖北省黄冈中学。后历经启黄中学、湖北省立六中、湖北省立二高、省立黄高,发展至今已有113年历史。伴随着国家民族的风雨沧桑,黄冈中学一路走来,为鄂东地区启民智、育英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度被誉为“英才的基地,国手的摇篮”,是“普通中学的一面旗帜”!然而,新世纪以来,黄冈中学却遭遇发展瓶颈,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理念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如今,面对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学校以开放的姿态、改革的锐气提出“二次创业”,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整合优势资源,以“苟日新,日日新”(《礼记·大学》)的决心和定力,扎实推进教育转型与制度变革。
  转型过程中,这所百年名校到底遭遇了哪些发展瓶颈?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破解“大船掉头难”的魔咒?“二次创业”后的黄冈中学表现出怎样的新特质,又将去往哪里?希望我们的心路历程和反思,能为全国同类学校的发展带来启示。
  秉承历史,发扬传统办教育
  在创办初期的四十多年时间里,虽然经历了多次改名和迁址,但黄冈中学秉承历史使命,兴校育才图强。时任国家代主席、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曾在学校任教。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关心时事、忧国忧民、思想活跃、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爱国进步青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黄冈中学贯彻“中教五十条”,落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学为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建立和完善教学组织和教学秩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教育领域显露锋芒。
  改革开放以来,黄冈中学进一步确定坚持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显著、志向远大、具有创造精神的“四有公民”的办学方向,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科技活动、选修课、劳技课三型同步的教学体制。大力开展文體活动,体育锻炼经常化、制度化、群众化,每周教歌、班级联欢晚会、大型文艺会演、年度美育节等活动常态化,课外活动课堂化。同时,广泛开展第二课堂,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做法,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并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社会美誉度、知名度快速提升。期间,学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和称号,被誉为“普通中学的一面旗帜”,可谓家喻户晓。
  一所农村城镇中学在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其中到底有何“真经”,有什么“奥秘”?正如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所言,“黄冈有重视教育的传统……黄冈是‘名人之都,教育之乡’”,是“良好的人文精神为黄冈优质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黄冈人文精神是形成黄冈教育现象的社会基础”。黄冈中学的成功离不开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引导,离不开黄冈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革命老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离不开黄冈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更离不开全体黄高人践行素质教育的坚毅精神和不懈努力。
  二次转型,浪潮之巅再出发
  进入二十一世纪,课改浪潮来势汹涌,许多年轻学校抓住机遇、飞速发展,冲在了改革创新的前列。当时的黄冈中学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随着市场经济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以及高中教育的飞速发展,部分黄冈优秀生源和师资被挖走;奥赛与高考脱钩、高考分省命题等新政策的出台,使黄冈中学原有的光环与优势不再显现。加上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机制等未能及时跟上改革步伐,黄冈中学进入了转型的低谷。
  在改革大潮中,机遇稍纵即逝,不进则退。转型期的黄冈中学一直在潜心思考: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且在全国有特殊地位的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早日满足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由“跟跑者”向“并行者”乃至“领跑者”的方向推进。教育不仅要推动社会发展,更要引领社会发展。黄冈中学是革命老区750万人民的黄冈中学,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前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突出人才、杰出人才,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全球视野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自2015年以来,学校怀着极大的魄力和决心,转变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举措,全面深入地推行素质教育,一步一步地走向“转型”,开启“二次创业”。这种转型,不是简单的改良。对黄高人来说,更多地意味着“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校长到教师,从管理者到学生,无不在默默地承受着转型的压力,每一个人都在以实际行动寻求点滴却彻底的改变。
  在不断的反省和梳理中,学校进一步调整并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办学思想和愿景: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学校发展全局——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课程改革;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协调发展理念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用开放发展理念推进学校的国际化;用共享发展理念促进教育公平。高举“二次创业”的旗帜,坚持质量兴校、品牌强校,走精英内涵发展之路。秉承“弘德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弘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和精神,坚持培养有崇高理想、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时代精英和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致力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塑造学生人格,全面开发学生智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早日完成“二次创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自此,黄冈中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高举改革利剑,创新机制体制,掀起了从外到内的立体改革。
  深化改革,全面转型提质量
  基于以上办学理念和愿景,我们实施了系列改革,促进学校二次转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推进德育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传承黄高文化,创新德育理念与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将其培育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全球视野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此,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组织建设、平台搭建、活动载体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德育工作。
  构筑三个育人体系。一是构建了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实施主体,以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心理健康三类教育为载体的“三三”德育教育体系。二是探索建立了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政教处、团委会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学生干部的培养力度。三是健全学生自主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了《黄冈中学共青团工作实施细则》,坚持学生团总支例会制度。
  搭建六大育人平台。一是认真编印政教“两报”德育刊物,为班主任开展德育活动和谈话提供了方法、素材和方向。二是组织“周末青春大讲堂”系列活动。各年级、各班利用每周日晚读时间播放视频,提高了德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实现主题班会“系列化、规范化、课程化”。各年级、各班在学校德育工作的框架内根据学生实际,自主制订班会计划;各班級利用班会时间,加强学生日常习惯、理想信念、励志感恩等教育。四是开设校园周末影院。学校在东报告厅建设了3D电影院,周六晚上为学生免费播放电影。这些班会、电影课程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了民族精神。五是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平台。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30多个班级,1000余人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学校乃至整个黄州城的美丽风景。六是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坚持“十个一”活动。学校组织开展一周一次升旗仪式、好歌大家唱,一年一次励志讲座、感恩教育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开学毕业典礼,新生军训、文明礼貌月、三好学生代表大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较好地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内动力的激发。在黄高论坛第“61期—63期”,学生成为了讲台的主人。在论坛举行之前,高一年级组织各班班主任向班上学生征集成长、学习中的困惑,经班主任与年级汇总,分类整理成三大板块、15个具体问题。之后经由班主任公示,由班级选出三位学生主讲人,学生自愿选择,自主准备,独立完成。问题从学生中来,方法从学生中来,整个讲坛的主题都是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发展,真正做到了服务学生成长,引导学生进步,给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
  (二)大力推进课程整合,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课程就是为不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跑道,它的着眼点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构建上,它能让学生找到自我。可以说,素质教育的载体是课程,没有课程就没有教育。黄冈中学构建的多元课程体系,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切实落实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与核心地位,是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最重要载体。为此,学校依据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配套,强化课程的落实,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意见》,在全校师生中弘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刻苦学习的优良学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教风建设;通过全校全员的“磨课活动”,抓实“备、教、考、辅、改”五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提高师能。出台《关于加强学生阅读的指导意见》,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努力建设书香校园。
  完善校本课程。学校整合、完善各类课程资源,最终形成44门选修课程,并编有44本校本用书。这些课程在不同程度满足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开设管弦乐、铜管乐、民乐和合唱、舞蹈,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开设话剧、黄梅戏来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和表演能力;开设书法、动漫、陶艺或国画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特长;开设汽车、烹饪、微电影、3D打印、通信工程与信息化等课程,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其它较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还有:奥赛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社团课程、生涯规划课程、校训课程、基于项目的课程、海军实验课程。
  (三)理顺管理体制,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推进体制改革。学校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众多名校的经验告诉我们是年级。想让年级真正承担起学校发展的重任,必须给予年级管理的权力和能力。为此,学校推行扁平化管理,实行年级负责制。年级主任高配,由中层干部乃至校级干部担任,提高了管理者的能力,同时理顺年级和处室的关系。年级成为管理的实体、责任的实体、发展的实体。处室服务于年级工作,服务于教学管理工作,也实现了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的目的。
  推进教师评价和分配机制改革。出台了《黄冈中学班级和学科考核评价办法》《黄冈中学岗位设置量化评分方案》《黄冈中学职称评审量化评分方案》,构建了教学业绩评价体系,完成了从定性评价到量化考核的转变,将业绩考核的结果作为职称晋升、评先评优以及岗位聘用的主要依据。同时,调整绩效工资结构,减少绩效工资体系中平均分配的因素,将分配尽可能地与工作量挂钩,并向主要和关键岗位适当倾斜,构建了优劳多劳、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这些措施的出台激发了教师的内动力,提高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推进教研改革。成立学科委员会,制定了各学科三年教学工作的宏观规划,从而实现了三个年级统一的,并形成共识的三年一贯制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教研组由空变实,成为老师们研究交流的阵地和精神家园。为了解决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积极搭建教师教研成果交流平台,基于一两个问题,用时一小时,老师们分享心得。至今为止,学校已成功举办了60多期“黄高论坛”。
  (四)减少招生人数,缩小班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黄冈中学在二次转型过程中首先要改变的,正是对人的认识,进而改变培养模式,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一切以“分数”“成绩”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对此有足够深刻的认识。   为此,学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减少招生人数,缩小班额,把招生人数由每届1400人压缩到863人;班额由之前的70人压缩到45人左右,不再招“三限生”和借读生。年级组和各学科备课组着手研究基于小班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方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进度,合理确定教学的难度和密度,合理确定讲、学、练三者的关系。
  缩小班额和改进教学方法后,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得更为具体,个别辅导更加精准有效,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更好地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整体上也有较大改变。
  收获与未来
  在“二次创业”的艰苦历程中,黄冈中学致力于全方位的变革,主动适应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的需要,始终坚持校本课程自主研发,坚定不移探索选课走班制度,推进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两年的深刻变革,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内动力、學习态度有了显著改变,课堂纪律、睡眠质量、课堂效率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在2016、2017年连续两届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国际,展示了阳光自信、多才多艺的黄高学子形象。在2015年12月举办的“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论坛”上,有校长代表感慨:“新课改,很有示范性,让我看到了黄冈教育的方向。”“黄冈中学的课程改革让我颠覆了对高中教育的认识。”如今的黄冈中学,学校各项工作日新月异,校风学风明显好转,教育教学质量和内涵明显提升,教职员工热情高涨,舆论口碑明显变好,学校也由此快步迈入了高速发展期。
  经过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我们认为:这艘“搁浅”的大船已开始重新驶向了新航道;我们坚信,它将以一个新的姿态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而曾经的批评和置疑,也将渐渐变成鲜花和掌声。
  站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黄冈中学将继续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致力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塑造学生人格,全面开发学生智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质量兴校,品牌强校,走精英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此,我们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凝心聚力,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改革、德育改革、教学改革,在具体化和抓落实上下功夫,在持之以恒上见成效,为学校的“二次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原载于《基础教育课程》总第207期37-43页
  (责任编辑 鄢志勇)
其他文献
春光明媚,百花竞放。校园的月季花在春日的暖阳下格外艳丽。  正午的时候,我正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欣赏着开得正盛的一丛丛月季,不知从哪里跑过来一个小女孩,围着一丛粉红色的月季绕来绕去。她要做什么?正当我疑惑的时候,她竟然旁若无人地伸手摘了一朵开得最好的月季花。  这还了得,好大的胆子!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出办公室,几步就到了那丛月季的旁边。小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手中采摘的月季花,猛一抬头看见我站在面前,顿
近年来,巴东县学前教育沐浴着国家学前教育改革的春风,得到了较快发展,实现了“保基本,广覆盖”的目标,入园贵、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全县幼儿园按照分散和相对集中的原则,城乡布局相对合理,既能基本满足农村幼儿就近入园,同时也符合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巴东县幼儿园发展在数量上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如何不断提升办园质量?如何走内涵发展之路?本文旨在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从内涵式发展的阻碍因素和发展策略等方面为山区
在暑期,很多家长又开始准备给学生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而“成都数字学校”的上线,却有可能改变成都家长们的选择,把孩子从校外培训机构中“拉回来”。学校于7月1日正式上课,第一期课程为新高考背景下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的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课,还包括学前教育、心理教育、家庭教育等内容。上课以直播的方式进行,成都市所有学生和家长,都可以自由选择电脑PC端以及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免费收看。暑期学习结
2019年10月27日至29日,恩施州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交流推广培训活动在恩施市实验小学举行,活动以课堂教学典型案例介绍、现场课堂教学和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深度交流、展示和剖析,来自各县市的教研员、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等150余人参加了活动。恩施州教科院负责人龚道敏称,希望通过交流活动探讨解决课堂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路径,分享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为深入推进全州课堂教学改革赋能,聚力促
警察这个活儿,干上二十年,就落下了职业病,撂不下,因为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和工作的模式,已经干不了别的事情,就只能干警察了。  我就是这么一个已经进退无路的警察,在省城较远的一个县公安局里上班,和很多得了“副科病”的同行一样,多少年也提不上去,心里怨气冲天,无奈工作还要积极肯干。有人建议我给领导送礼送钱,我觉得自己还困难着呢,哪有钱去锦上添花呢。我的家在市里,平时住单位宿舍,一周回城里两次,每次回去
伴随着2019年元旦的钟声,湖北教育事业迎来一支新生力量。1月6日上午,由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湖北教育出版社承办并发起组建的“荆楚名师”专家委员会和名师团队,经过精心筹备之后,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成立大会。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湖北省政协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翟天山,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义国,华中师
诗意太和,梅香天下。在堵河之滨、十竹公路化口大桥里侧,有一个名胜古迹众多、峡谷幽深、野生蜡梅聚群生长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太和梅花谷旅游景区。在梅花谷旁,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掩映着竹山县文峰乡最边远的学校——太和小学。洁白靓丽的教学楼,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花坛里鲜花怒放……当地村民说,是张吉安校长让我们这所边远小学充满诗情画意。  坚守,让家长“放心”“满意”  竹山县文峰乡太和小学始建于1968年,距
今年春季开学,在兴山就读的高中阶段学生收到一份新春大礼包,3143名在册学生都能享受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全部免除学费、住宿费、书费。兴山高中阶段教育现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2048人;职教中心1所,在校学生945人。由于兴山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2015年,农村人均收入不足万元,为此许多家庭因此返贫进入精准扶贫户行列。鉴于此,兴山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助经
2016年4月初,我参加“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触动特别大,“互联网 ”的大好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在同事的帮助下,我申请了“梦泽祥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想紧跟时代,发挥个人爱好,学做自媒体,为自己代言。  记得推送的第一篇小文《教育,是一种成全》,曾发表于《中国教师报》,然而点击量只有51次,点赞3人,当天吸粉10人。因羞于在微信群中推广,持续更新一周,点击量和关注数依旧低迷。没想到
地处随县厉山镇的厉山三中是一所农村学校,它从一所薄弱学校成为一所有影响力的学校,得益于“按时是一种迟到”这句话,我也因此从农村走向了省城,成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名校长。厉山三中的发展和办学特色是全方位的,重点体现在德育、课堂、课程、校园文化和教师成长等方面,而教师的敬业精神及成长是其核心。  近10多年来,由于农村学校新教师的补充不足和难以补充,普遍存在师资紧缺和年龄偏高等现象。因为中考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