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出路在何方?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没有成为人类进步的成就,反而成为最大的问题,富裕后的人们追求更复杂也更浪费的生活。
  不久前,代表地球毁灭危险的末日时钟再次被调快了30秒,原因是核威胁和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日益恶化的影响增加了全球毁灭的风险。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最适宜居住人口为50亿,此时地球的自愈再生速度刚好相当于50亿人使用和破坏大自然环境的速度,而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地球生态系统将遭受到不可修复的伤害。
  目前地球人口大约为76亿,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处的预测,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人口增长速率的话,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100亿。到那个时候,地球还能够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吗?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人口增长速率的话,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100亿。到那个时候.地球还能够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吗?

不吃肉运动


  以威廉·福格特为代表的“末日环境”派认为养活多少人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养活。
  威廉·福格特是上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及环境生态学家,他强烈主张——人类必须大幅减少消费,改变生活方式,否则将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他的著作《生存之路》成为了现代环保运动的核心理念。
  在这本不断被引用的书中,威廉·福格特写道,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没有成为人类进步的成就,反而成为最大的问题,富裕后的人们追求更复杂也更浪费的生活。以肉食为例,发达国家人均吃掉的肉食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2017年美国年人均食肉量超过100公斤,而中国约为59公斤。
  在所有人类的食物中,肉是最浪费的食物。饲养牲畜所消耗掉的蛋白质和热量,人类只能吃到其中的10%,而其余的90%全部被浪费掉。生产1公斤肉类蛋白所消耗的资源是同量植物蛋白的20倍。目前全世界粮食产量的40%被用于畜牧业。
  根据不久前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数据,2017年全球粮食产量为26.11亿吨,如果按照美国人目前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这些粮食只能够满足25亿人的胃口,但如果按照印度人目前的生存方式,那么足够养活100亿印度人。而还在不断扩大规模的现代环保运动的践行者们相信如果人人都成为素食者,那么地球现有的14亿公顷耕地可以维持120亿人的生存;如果人类能利用全部陆地以及海洋中的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地球能支撑170亿人口。改变人类的饮食结构,降低人口生育率是现代环保派给出的解决地球生态难题的办法。

技术指导一切


  数量同样巨大的另一派人士则提出与此完全相反的观点,这一类人以诺曼·博洛格为领军人。他是美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植物病理学家、遗传育种专家,与威廉·福格特是同时期人物,但两人卻因为理念不同颇为不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诺曼·博洛格在墨西哥成功培育出抗病、耐肥、高产、适应性广的半矮秆小麦,这种小麦比当地旧品种产量多10倍。博洛格在亚洲的成就更加瞩目,他领导下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研发出了不少新的高产量水稻品种,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挽救了很多当时处于饥饿线以下的人民。目前,亚洲有超过80%的水稻品种都来自于国际水稻研究所。
  诺曼·博洛格不同意威廉·福格特的观点,他认为富裕当然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只有富有了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科学,研发更尖端的科学技术来解决人类生存的困境。比如通过使用基因改造技术来创造更高产的作物,提高每英亩的产量,从而使人们不需要种植那么多土地,缓解地球生态压力。或者创新出更先进的技术来修复改善已经或者人类生存必然会造成的地球损坏。
  持这样观点的技术流认为生存不能仅仅是活着,现代环保派的解决方法必然会将人类拖入饥饿、落后的境地,引起社会的动荡混乱,不用地球无法养活人类,人类自己就会先崩溃。技术创新才是达到人类与自己,人类与地球和平相处的唯一出路。
  认同和实践这种观点的人人数也不少,1970年诺曼·博洛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为他颁奖的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主席奥瑟·利奥内说,博洛格给饥荒世界带来了面包,“我们希望这也能为世界带来和平”。

要战胜的不是困难,是欲望


  现代环保派对技术派的态度也不怎么客气,技术流对人类智慧所给予的厚望被认为是非常盲目的、傲慢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贪婪的,因为限制使用生态环境会对很多大公司的利润造成巨额损害。”一名现代环保主义者称,博洛格式的工业技术化农业虽然短期内得到回报,但从长远来看,这不过是提前透支了地球的资源,不顾后果的过度使用所引发的水土毁灭会导致环境的崩溃,让末日清算更加猛烈和不可挽回。比如氮化肥。
  双方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近百年,然而追本溯源两者并没有完全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下生态警钟不断敲响的当下。
  一些合作已经开始展开,堪萨斯州萨利纳的土地研究所正在用基因科技来试图驯服一种来自亚洲的多年生麦草,期望能够改善它的粒小皮厚等缺点以便将来能够取代传统的一年生作物比如小麦、水稻等。多年生植物根系更发达,能够更好的控制土壤,对人工灌溉和施肥的依赖更少。而更多的由先进的生物模拟技术用植物材料合成的人工肉类也被不断的改进生产出来。
  “地球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欲望。”——圣雄甘地
其他文献
洛克菲勒家族的丰富收藏或以非盈利组织名义、或以私人名义进行展出。他们在艺术收藏领域的努力,不仅使自己的子孙和家族从中得益,更对世人的艺术教育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他们的财力得以惠利于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洛克菲勒家族是不朽的。  西方国家的收藏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而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对大多数收藏爱好来说,洛克菲勒家族可谓如雷贯耳。洛克菲勒家族曾纵横商界、政界、慈善界和艺术界
“读者对《抗日战争》的青睐,不是我老王有个人魅力,而是我以非常谨慎加谨慎的心态,在完成写作。”这是8月22日,《新民周刊》记者采访王树增时,聊了近一小时后,王树增说出的一段话。而本次独家专访,足足聊了近三个小时。这是我于本次采访之前,并没有想到的。毕竟之前与王树增并不认识,不能预料他能给出多少采访时间,也不能预料是否能把话题聊开来。  在本刊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策划选题时,编辑部认为,应
导语:为什么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有时会争论不休。  公元9年,罗马。一个信使急急忙忙穿过皇宫,给奥古斯都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日耳曼人已经消灭了三个军团。然后,一件可怕的礼物又被递呈给了皇帝,已死的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瓦卢斯的头颅。  自那以后,奧古斯都就像一个梦游者一样在他那巨大的皇宫里游荡。他茶饭不思,他不再洗漱,他辗转难眠,他任由胡子杂乱生长。他还一再地用脑袋撞宫殿的墙。同时,仆人们还听到他
导语:“三弃一代”“后家庭时代”“YOLO族” 这些成为了韩国出生率下降的新标签,同时文在寅政府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早在80年代中期,韩国出生率已经有所下降,然而当时认为儿童会为社会造成负担,且人们的期望寿命为70岁,因此对老龄化问题也毫不关心。韩国政府或学者均未对人口减少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韩国的低出生率政策足足推迟了10年以上。受此影响,韩国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人口减少国。  在韩国低出
导语:一说起清真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洋葱型的穹顶、尖尖的叫拜塔以及庄严肃穆的氛围。然而,在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伊斯兰国家,我们还能看到一种与传统清真寺造型大相径庭的“华人清真寺”。  一说起清真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洋葱型的穹顶、尖尖的叫拜塔以及庄严肃穆的氛围。作为穆斯林进行礼拜的场所,在全世界的伊斯兰国家,清真寺永远是当地人宗教活动乃至各类社会活动的中心。  然而,在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伊斯兰
导语:如果把二氧化碳当做垃圾看待,这将拥有万亿美元的潜在市场。而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则代表着人类终極保险政策或者是道德标准的体现。  位于温哥华北部的豪海峡,一直是一个充满有毒废弃物的地方,多年来这里被用来进行污水处理。而在这污染的土地上确却有一座非常现代的商业办公楼,这就是比尔·盖茨投资的“碳工程公司”总部的工厂大楼了。科利斯是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进入这个工厂前,除了穿上保护服装外,还需要你们把
神奇的奶树也能像哺乳动物一样“产奶”,不同的地区生长着不同种类的奶树。  亚马孙雨林中生长着一种能产“牛奶”的树,当地人称它为“索维尔拉树”。它长得粗壮高大,叶子光亮,如果用小刀在它的树皮上划开一个口子,就会有乳白色的汁液流出来。  这种汁液不仅看起来像牛奶,而且营养成分与牛奶相似。它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营养物质,完全可与牛奶媲美。不同的是,它的味道稍苦,喝的时候加水煮沸,苦味就没有了。如果加
“人民的形象”主题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  本次展览以中国人民的形象为切入点,从图像延伸到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深入发掘形象特征与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由此展现时代形象的典型意义。  通过展览,我们既可以感受到社会前进的步伐和不同时期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可以感受到美术家如何将自己与生活、与人民、与时代紧密相连而创造出感人作品的心路历程和艺术轨迹。  1  新中国建
P2P借贷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模式。建立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借钱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钱也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我们从未看到过的金融灾难。而我们所熟悉的世界金融市场不再运作,美国领导的金融体系注定已经失败。因此,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G20峰会召开前提出“超主权储备货币”时,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鸣。  笔者认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非遥不可及。中国
“因为心理和精神压抑,我平时不能做的事情就希望通过电影来实现”,所以他拍了很多功夫片,都暴力十足,让人热血沸腾,可过后想想似乎又过于直接。    叶伟信长着一副靓仔样,酷似余文乐,总被人叫做“香港少壮派导演”,大多数人以为他也就三十来岁,其实他1985年就已经入行,今年“五十知天命”。  叶伟信以拍鬼怪灵异片起家,但很多资深影迷爱他的两部文艺片《爆裂刑警》和《朱丽叶与梁山伯》,他最想拍的下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