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夫妻共用名片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夫妻俩都是堂主
  2014年年底,我去采访徐铮、李菁夫妇,徐铮递上一张让人眼睛发亮的名片。
  名片正面是四个绿颜色大字———“三乐堂主”,夫妻俩的姓名、手机号码则并排印在下面。也就是说,两人都是堂主,不分正副。接下来是家庭地址、邮编等信息。名片的背面也别有洞天,上面印有两句话:快乐一生心态好,天天快乐乐乐乐!右下角是徐铮画的兰草与蝴蝶,蝴蝶身披红、黄、蓝、白、青五种颜色,绚丽多彩。
  一字一句读过名片,我又吃惊又羡慕。我当记者多年,收到的名片有上千张,但所有名片,均是一人一片,唯有徐铮、李菁夫妇共用一张名片。
  我拿到这张名片的时候,他们已经结婚62年,都是年逾八十的老人了。退休老人,一身清闲,社会活动稀少,大都与名片说了再见。比如我,退休三年来没有发出过一张名片,两鬓白发就是我的名片。如此说来,社会活动较多,且两人有共同的社会活动,是徐铮夫妇的又一特点。
  目前,李菁每星期要到西安市西大街省老年大学参加一次老年模特队活动。她一头银发,身板挺直,气质文雅,是模特队里的教练、骨干。徐铮则是一位业余书法家,草、楷、隶、篆,都有心得,经常以书法作品会友。更让人眼热的是,每个星期,夫妻俩都要一起去文艺路尚小云京剧研究会活动一次,过一把京剧瘾。李菁退休前是省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演员,舞台形象自不必说,如今唱的是旦角,程派,余音绕梁。徐铮60年前曾在民乐园一带上台唱过京剧,如今在京剧乐队里打鼓。
  试想一下,一对八十多岁的金婚老人,远道而来,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京剧,难道不也是一张具有画面感的名片?两人角色虽然不同,但嗓音、鼓声,分明又融合在一起,难道不也是一张有声音的名片?
  河东河西不由人
  三乐堂主的名片珍贵又出彩,但是它的精华,它的灵魂,却在它的内涵之中。
  先看名片上的“三乐堂”,不是音乐的乐,是快乐的乐。他们家客厅的雅号就叫三乐堂。墙上有一幅书法作品,是徐铮写的,三个字:三乐堂。落款处用小字对“三乐”作了解读:仰不负天,俯不负地,一乐也;母尚健,兄妹全,二乐也;老伴携手,儿孙绕膝,三乐也。
  这幅书法是1999年写的,看来“三乐堂”从起名到现在,起码有15年历史了。其中的第二乐,是说1999年的时候,徐铮的母亲还健在,兄弟姐妹身体也都不错。徐铮老两口有一儿一女,两个孙子,和和美美,是为第三乐。
  第一乐“不负天,不负地”,说起来话就长了。对一个普通人而言,一生坦荡,不做亏心事,不说违心话,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当过右派,后来又因“反革命”罪蹲过七年监狱的徐铮而言,要做到不负天、不负地难上加难。徐铮做到了,守住了天地,守住了人格。那他为什么又轻描淡写把不平凡的经历称作一乐?
  1958年,徐铮被划为漏网右派,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李菁。每逢政治运动,她都要受到批判,罪名便是右派、反革命的妻子。政治上受到不公正待遇,业务上自然被打入另册,每部剧中的主要角色都与她无关。更让她感到伤心的是,儿女也受到牵连,无法顺利进入重点学校。他们一生坎坷多难,在人生最美好的年代里,屡受政治风雨的冲刷,饱受其害,快乐在哪里?
  用快乐冲淡苦涩
  徐铮在一篇题为《无花果》的文章中说:“我虽然在生活中尝过太多的痛苦,但我会用快乐之水冲淡苦涩之味。其实痛苦和快乐在许多时候是双胞胎,叹息流泪时,可能快乐就在冲着你点头微笑。”
  李菁在上个世纪90年代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我十多年来义务教大家跳健美操,就是想要大家都活得好,活得高兴,扬眉吐气。”
  徐铮说:“只要心中永存一份美好,自然就会在跌倒中爬起来。”为此,他曾写过一首诗:“河东河西不由人,各领风骚三五春。起起落落随风去,悠然谈笑话古今。”
  李菁对我说,这两年她在几个模特队都曾遇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儿,她的态度很明确:不争不吵,只要能锻炼身体就好,只要快乐就好。
  徐铮说:“笑着是活,哭着也是活,何不笑着活,直到西去?”
  河东河西不由人,关键在于有没有徐铮夫妇那种坚韧、乐观、笑对人生的气概。这种气概印在夫妇共用的名片上,就变成了一对夫妻的旗帜。每一个打着“笑对人生”旗帜的家庭,肯定都书写过一段传奇故事。
其他文献
冬日的阳光下,两个老头过来了.先到的一个向后来的一个打招呼:“老头子,我还以为你死了呢,怎么还活着!”另一个回答:“老头子,你不死,我哪里敢抢先!”然后,一阵“哈哈哈”,开
期刊
李瑞环  用劈柴做家具  广州艺术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馆藏珍品特展”上,李瑞环亲手制作的17件家具成为一大亮点。据介绍,十几年前,李瑞环已经是国家领导人了,家里还在使用这些家具。1999年,中国紫檀博物馆开馆时,李瑞环将这批家具捐赠了出来。首批捐赠的家具共二十余件,这次展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博物馆为李瑞环的这组家具开辟了一个独立的展区。1张双人床、2个床头柜、4个双门书柜、1张书桌、1把椅子、2
期刊
儿子结婚后,仍和我们住在一起。  都说距离产生美,两代人之间,最好隔着一碗汤的距离。如今,同住一个屋檐下,远香近臭,这道理我懂。所以,我一直挺担心。都说婆媳是冤家,不知道老伴和儿媳的矛盾,会不会让这个家硝烟弥漫。  可出乎意料的是,和和美美一直唱着主角!  老伴和儿媳的关系,好得很。两人经常一起挽着手逛街,儿媳出去,总会替婆婆买点东西,如衣服或者保养品;老伴出去逛街,也同样会买点儿媳喜欢的。一段时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知识界的百岁老人,不知为什么他的家人只说他99岁。邻居们笑着说:几年前他就是99,老也活不到一百岁,老也不会生病。老寿星自己承认是103岁,且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口齿清楚,简直是成精了!  他并不是生活在农村(至今为止发现的百岁以上老寿星大都生活在乡村),也不是没有文化,生活单纯,而是一生都生活在大都市里,经历丰富:当过翻译,当过律师,还行过医……我像其他见到他的人一样
期刊
台湾宏碁集团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施振荣,谈话三句不离宏碁。但一谈到“六个仙女、两个王子”———他的八个孙子孙女,马上卸下心防,变成对儿孙大小事如数家珍的慈祥阿公。为了区别周末来家中聚餐的八个孙子孙女,施振荣把孙子孙女们从小到大编号1到8。他颇得孩子们的心,和他们玩跳舞机,打棒球。祖孙隔代,但沟通没距离。  以下是施振荣经营祖孙情感上的一些感悟。  不断表达对孩子的爱  当年太太和我一起创业,三年生三
期刊
从“被迫漂”到爱上“迁徙”  儿女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老人们来到陌生城市帮助照顾儿孙,这样的老漂族为数不少。谭阿姨就是这种“被迫”的老漂族,每天负责买菜做饭、接送孙女上学。老漂族来到陌生城市,一口方言的谭阿姨遭遇交流困难,她下决心:学普通话,不做无奈“宅女”。  为了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满口闽南话的谭阿姨请孙女做普通话老师,孙女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每天晚上,孙女做完作业就开始教她说普通话。
期刊
李继发今年已经70岁了,他还在骑着自行车,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子,去寻访那些过去的人和事。他说,不能让历史白白地流失掉了。  李继发本是山东济宁人,1974年来到威海荣成,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他已经把自己当作半个荣成人。闲暇之余,李继发系统地梳理了荣成的历史文化,上至两千年前,下至民国时期,无一遗漏。他还将这些内容做了分类,像科举、吕剧、评剧、名吃、民俗等等。此外,他还给荣成的13
期刊
2001年元月6日,北京瑞雪纷飞。著名学者刘梦溪和他的作家夫人陈祖芬,假座(借某处地方的意思)东凯莱大酒店,组织了一场新世纪的聚会。  这天到场的有德高望重的北大教授季羡林,美国归来的学者李泽厚,国学大家汤一介,党史研究专家龚育之,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现代文学史家严家炎,出版家沈昌文等人。  酒会上有一个抽奖环节,这是陈祖芬女士精心设计的。她让每人抽一个签,签上有编好的号码,凭号码领奖。签上还有陈
期刊
2015年1月2日,在北京天通苑社区的家里,81岁的袁宝钧像往常一样,9点准时进入“机房”。他坐在一台老式电脑前,用放大镜仔细察看着手中已经褪色的老照片,然后娴熟地在电脑上对照片进行修补、复原。  15年来,袁宝钧义务为大家修复破损老照片4000张。在他眼中,修复老照片的意义在于凝固瞬间历史、延续情感、定格人物,因此,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情感医生”。  让老照片展新颜  20年前,袁宝钧退休后加入
期刊
72岁的王先生住在浙江,他经常出游,经验丰富,还曾牵头组织过一个28人的老年旅行团去美国。如今老年人的身体和经济条件都比以往要好,想要旅游可随时走出家门,走出国门。不过,王先生仍建议,老人们最好有一个自己的旅行计划表。  60岁前,趁体力好,出游难度可以大一点。先去距离最远、难度最大、对身体要求最高的地方。比如西藏、云南、稻城亚丁等风景美丽的高原地区,这时身体吃得消。再老一点儿,爬山就困难了,对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