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中排比这一修辞手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写出漂亮的文字,渴望自己的笔端流淌出清新、活泼的小溪。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学习负担重、阅读量小、积累欠缺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语言的“质量”似乎并不是足斤足两。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让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下里巴人”奔向“阳春白雪”,是萦绕在许多同学心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方法似乎很多,各式各样刊物上的指导文章各显神通,又常常令这些同学无所适从。笔者以为,学会熟练、灵活地运用排比是见效较快的“处方”之一。
  排比能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条理性强,且节奏鲜明,适于反映事物的情状,尤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排比不是单纯的语言形式问题,它与作者的“思想”密切相关
  古罗马 哲学家朗加纳斯说过:“美妙的措词,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卓越的语言永远属于卓越的心灵。”意思很清楚,思想活跃、开阔、缜密,语言自然优秀、活泼、大气、饱满。“宏通”的思想来自哪?俗话说“脑子越用越活”,这就要求每个同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要“敏感”即多动脑筋,力求获得深刻新颖的看法;然后选用最好的语言(如词语、句式、修辞等,“排比”只是其一)将其倾吐出来。开始可能感到难一些,但只要真正地下過几次功夫后就可以逐渐登堂入室了。下面的例子就是“思想”与“语言”结合得较好的典型:
  ①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到,古人所说的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也是不全面的。人的某些缺点换一个场所也就变成了优点。我们在用人时,既要看到他的长处,又要审视他的短处,有时甚至还可以来个缺点优选法呢?胆小的人不利于干开创性的事业,但当出纳会计贪污的可能性就很小;听力差的人是非少,搞档案管理却很恰当;吹毛求疵的人当领导,群众不欢迎他,但他可以成为一个称职的产品检验员;机械型的人管理图书、看护电话,可能很出色;夸夸其谈的人,你最好叫他当产品推销员……
  例①所提出的“人的某些缺点换一个场所也就变成了优点”的观点不落凡俗。如果没有对生活深入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是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其与排比这个“外壳”珠联璧合,确实称得上是“美文”。
  二、不同的文体,排比的使用也各有不同
  记叙文以散句为主,排比等整句的使用应“恰到好处”,一般而言,概括叙述或感情较强烈的段落使用排比能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如例②;而具体的叙述、描写则不宜用排比,尤其是结构复杂“臃肿”的排比。抒情散文要求语言精彩、流畅,议论文要求语言严谨、生动,恰当地运用排比等整句即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剂量”大些也无妨。
  ②我快步走过去,几乎是抢过那张卡片,捧在手中。把它送给含辛茹苦的妈妈是再恰当不过了。妈妈,正因为太爱您,所以女儿才一直把您留在心里。尽管也曾经和您怄气耍脾气,但女儿对您的爱却从没削弱过一点一滴。怎能忘,为了满足女儿对知识的渴求,您背着手术后的我往返于学校、家和医院之间;怎能忘,为给女儿驱走冬日的寒冷和夏日的炎热,您陪女儿挑灯夜读至午夜甚至凌晨;怎能忘,为了让女儿感受到“回家的感觉”,在每个放假的日子,您在家门口翘首远望;怎能忘……妈妈用点点滴滴的爱汇成了宽广无边的海洋!
  三、排比应力求“丰富多彩”
  在不同的排比句中,组成排比的每一个“成员”的面目应该富于变化,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单句,还可用复句甚至多重复句;或比喻、或借代、或反问等,一篇文章中的几组排比“各有千秋”,那么精彩、生动、流畅将“不期而至”。
  ③自小到大,我所走过的每一条路,都被父母事先用鲜花铺就;跌过的每一座山,荆棘已被他们用疲惫的双手折断;每一次试飞前,父母总是用他们坚硬的翅膀稳稳地翼护着我。没有坎坷,没有艰辛,没有从高处坠落的彻骨剧痛。安逸的生活,平淡无味地滑过了十八个春秋,每每读书,羡慕闰土瓜田捉猹、撒网捕鱼的自由,向往屈子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皎察,渴望陶公东篱采菊、悠然南山的雅致。
  ④天下的父母啊!请为你的孩子留下一笔真正的财富吧!山珍美味吗?不,那也许会让他饿得头昏脑胀;绫罗绸缎吗?不,那也许会让他变得衣衫褴褛;万贯家私吗?不,那也许会让他穷得一无所有。真正的财富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一种“克敌制胜”的本领,一把能够独立撑开的伞,正如蒲公英的妈妈给予子女的馈赠。
  例③用了三组排比,第一组由三个比喻构成,形象地状写了父母对自己的“包办”式的呵护;第二组排比由四个短句构成,灵动跳跃;第三组的三个分句用了三个典故(闰土、屈子、陶潜)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三组排比富于变化,加大了容量,增强了语势。例④指出什么才是父母留给子女的最好的财产,三个设问句构成的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如果物理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又对自己的教学不做认真反思,則教学过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一、教
期刊
摘要: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少教多学”就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要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通常略理解为: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一、“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传统
期刊
摘要: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没有感官障碍,而在数学学习上出现困难,暂时不能达到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生。  一、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1)情感方面出现障碍。数学学习常常失败,有强烈的挫折感,對数学冷漠,不愿意学习数学,师生关系紧张,情绪容易波动。  (2)对数学缺乏兴趣。对数学豪不感兴趣,学习无目的、不主动,数学学习变为家长所布置的任务,只关心任务完成
期刊
摘要:介绍高中和初中数学的变化,并且对高一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进研究,从而找到适合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希望学生能好好掌握。  关键词 高一;初中;数学学习 ;方法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比如我现在任教的普通班中,有好几位是从高一的重点班下来的,而且数学成绩都不好。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了!本文就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学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了: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地位;学多媒体课件与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多媒体课件与板书。  关键词:多媒体、老师、学生、化学教学、课件  21世纪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益都随着起了巨大的变化。这场风暴自然也把教育行业卷入其中。课堂教学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老式的幻灯机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作业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作业范围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日趋封闭僵化,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这种语文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构建高中语文作业的新形式,使得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自主性作业设计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这期间我们地理教师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积极投身新课改,认真参与新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新革命。  一、新教材内容体系的
期刊
摘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语文课程的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语文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學管理,促进语文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己经被广泛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其直观性、趣味性、大容量等优点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逐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灵活、生动、形象的文字、声音、图片和动画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掌握重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包括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新的课改计划实施不久,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概念模糊,认识不清,将数学学科课与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特点混为一谈。本文主要讲述数学活动课的一些优点。  1.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