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域下主旋律报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uol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直播节目《今日中国》为研究样本,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主旋律报道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主旋律报道的叙事技巧,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如何通过主旋律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的详细对策。旨在通过此次研究,给同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使其在进行主旋律报道时,能够更好地运用好新闻叙事,采制出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
  关键词:叙事学;主旋律报道;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200-03
  一、主旋律的内涵及叙事特征
  (一)主旋律的内涵
  长期以来,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一直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整体而言,主旋律报道体现社会的进步发展、弘扬时代精神,同时也能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
  “主旋律”的概念,是从音乐艺术中借鉴而来的,意为一个声部当中的主要曲调,它被用在文艺创作中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旋律电影”是当时电影创作的一个类别,在随后文艺创作发展过程中,“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逐渐成为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方针,旨在在文艺创作过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如今,由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社会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思潮与言论,如何帮助民众在网络环境中辨别真伪,汲取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中的力量,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需要“主旋律”进行舆论引导的。
  (二)主旋律叙事的特征
  首先是时代性。主旋律叙事能够紧跟时代最新动向,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精神。这种时代性首先体现在舆论引导上。新闻媒体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发出时代的主流声音,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弘扬正能量。另外,在报道内容方面,正面积极是其主要特征,主旋律报道通过展现时代成就、弘扬时代精神,为经济社会各项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其次是报道的权威性。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是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媒体一直以来所承担的使命和职责。而这种使命决定了主旋律叙事必须具有权威性。在当今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中,主流媒体必须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出发,以其权威的报道对舆论进行积极引导。不仅如此,主流媒体还应该深入解读党的政策,科学地解释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用权威声音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
  最后是人民性。主旋律通常会把人民的立场当成着力点,因此主旋律报道也是被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主旋律报道就是要将镜头对准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取材,并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报道,从而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继续鼓舞和激励人民不断奋斗、不断进取。
  二、大型直播节目《今日中国》的叙事特征
  (一)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
  新闻报道因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具有了实效性的特征。而在某一时代中,新闻报道能够体现时代生活,彰显时代精神,因此其时代性更加明显。时代的不同必然会造成不同时代下新闻报道的差异性。通过对不同时期新闻报道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到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风貌的不同,也能感受到新闻政策的变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旋律新闻报道更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记录新时代的新变化,于是一些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报道应运而生。
  从2021年5月開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机构,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今日中国》,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的发展变迁为主要表现对象,展示“今日中国”的成就,讲述各地的生动实践。每一期节目表现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成就,包含经济、文化、民生、生态等多个领域,特色鲜明、时代特征明显。如山东篇展现了山东省将红色基因融入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在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呈现出了一系列变化;甘肃篇则反映了甘肃省在共建“一带一路”、打赢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成就;浙江篇则向观众展现了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奋斗浙江。《今日中国》通过主旋律叙事,紧扣时代脉搏,传达时代最强音,展现了各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
  (二)本土化与民族化的叙事特征
  叙事方式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文学作品大多采用线性叙事模式,这种传统的叙事方式也体现在新闻节目的编排与新闻报道的结构中。或按时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新闻报道的叙事模式符合大众的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直播节目《今日中国》也采用了部分线性叙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在直播节目中,“北京24小时”“上海24小时”“江苏24小时”等板块的设计,将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融入不同的场景中,既清晰明了,又引人入胜。在《今日中国·山西篇》中,《“数字云冈”让云冈石窟“永生”》从2月份组建云冈研究院开始叙述,再表现云冈研究院对云冈石窟开展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从岩壁加固的常规性维修,到三维激光扫描的数字采集,再到数据的储存,叙事线索清晰,脉络流畅,展现了新时代下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山西实践。
  在西方国家,新闻报道的叙事往往会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用更加多样化的叙事手法,给人出其不意的传播效果。当然,在主旋律新闻叙事当中,以传统的民族性的叙事方式为主,结合西方叙事方法,也可使新闻报道彰显出不同的魅力。总而言之,我国与其他国家在主旋律叙事上的时空构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民族特色得以较好的呈现,由此形成了自己的叙事方式。   (三)宏大叙事中亲民化的叙事特征
  央视推出的大型直播节目《今日中国》属于成就性报道,因此还是以宏大叙事为主,大篇幅展示各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100年来的巨大成就。但是《今日中国》也并非完全依赖宏大叙事,具有质感的新闻人物、转变思路的叙事方式,都彰显着这档节目亲民化的叙事风格。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尤其是在主旋律报道的叙事中,更要坚持“三贴近”要求。央视推出的大型直播节目《今日中国》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在《今日中国·江苏篇》中,以货运船长张小柏的主观视角,讲述他几十年在运河上跑船的故事,表现了运河上夜景明亮起来、过闸更智能化等细节,通过故事、细节展现江苏的航运发展。在《今日中国·北京篇》中,《一路向东,带你穿越“潮北京”》则以滑板爱好者、大学生、老北京市民、带孩子的妈妈为叙事者,带观众领略北京的潮玩之地。当叙述者的身份从新闻报道的记者转变为普通市民,当叙事视角从第三人称转变为第一人称,新闻报道就更贴近观众,也更具有吸引力。
  聚焦个体,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去叙事,从细节入手讲故事,能够更好地还原人物的特质,让观众产生更多共鸣。如果主旋律的新闻报道中都是宏大叙事的,势必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观众更加喜欢有真情实感的新闻,只有抓住细节、贴近群众,主旋律新闻报道才能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儿。这对我们进行主旋律新闻报道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也要形成贴近群众的工作作风。主旋律报道更要将镜头对准火热的生活,因为生活和群众才是新闻素材的最佳来源,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新闻报道,才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有助于实现新闻媒体与受众的有效连接,由此实现良性互动。贴近群众的工作作风,不仅能够有效地向群众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工作成效,用伟大时代的成就凝心聚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反映老百姓生活的变化,第一时间获得群众的反馈信息。
  三、大型直播节目《今日中国》的叙事启示
  (一)转变叙事视角,优化传播效果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牢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职责和使命,在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时,必须能够扎实地进行实地采访,增强自身挖掘新闻的能力,并且找准叙事方式,实现硬新闻“软着陆”。主旋律报道因关注时代发展、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更具新闻性与政治性。但是在媒体融合的当下,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单纯说教式的报道已经很难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他们会更加乐意接受一些更具故事性、更有趣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必须更好地完成叙事角度的转变。
  在《今日中国·山西篇》中,以《“钢铁侠”是如何炼成的》为题,报道了山西的一个特殊群体——生产出全世界最薄的手撕钢的创新研发团队。一开篇就提出“一台轧机,20多个轧辊,4万多种排列组合,怎么选”的问题,直接带观众走入“钢铁侠”们的技术创新中,从手写白板上的“方案包”,到笔记本上的“档案馆”和“数据库”,这篇报道将技术创新这样抽象的问题,“软着陆”为可视化的新闻场景,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钢铁侠”团队在技术创新中的积累、坚持和思考,塑造出一个无畏失败,勇于挑战的技术创新团队。
  由于受众在新闻接受中存在着多元化选择,因此在做主旋律新闻报道时,在“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在叙事方式上也应该做出对应的调整,更利于受众去接受。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要牢记住自身的使命,掌握好主旋律的叙事技巧,确定好相应的叙事出发点,尝试变换不同的叙事角度,运用图片、视频、H5动画等多种传播方式,展开对主旋律新闻的报道,讲好中国故事。
  (二)从优秀传统文化取材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由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扎实推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十分必要。从优秀传统文化取材的主旋律报道,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还可以向全球展示中国形象,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民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这些信息有好有坏,我们更需要对部分负面信息予以关注,特别在网络舆论层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负面舆论,更有甚者是恶意污蔑国家形象的言论,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广大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尤其是主旋律的新闻报道时,必须要时刻关注国家形象,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纵观央视推出的大型直播节目《今日中国》,就是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祖国各地伟大成就的展现,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今日中国”的新形象。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各地也有独特的风情特色,《今日中国》紧扣这一点,在进行叙事时,既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也体现了各地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是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对外传播的优秀实践。
  而从全球视角出发,即使不同的国家有着文化上的差异,然而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样的。所以,就主旋律报道而言,进行相应的对外传播时,应该将侧重点放在民族特色文化方面,从而帮助世界更好地熟悉中国,即使是一些内容相对严肃的政治新闻,展开相应的传播时也应该最大化地对内容进行补充丰富,由此能够防止传播内容的空洞化,这样便可以较好地展现出国家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传递[1]。
  (三)加强媒体融合,补全社会图景
  当下,受众能够借助多元化的渠道获取信息,这主要得益于网络的极速发展。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传统媒体也必然会遭受相应的冲击。当前,种类繁多的APP在使受众能够便利地获取信息的同时,还给他们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这种环境下,为了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传统媒体必须做出改变,形成新的传播模式。
  《今日中国》每天在央视新闻频道直播的同时,也在央视客户端、央视微信公众号中进行直播,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如6月15日播出的《今日中国·青海篇》在央视微博客户端直播的观看人数就超过了190万。截至6月17日,仅“今日中国”的热点话题在微博上就有了4.2亿阅读量,讨论7.1万次,而“今日中国湖南篇”有1.9亿阅读量,“今日中国广东篇”“今日中国陕西篇”“今日中国浙江篇”等话题分别有907.3万、638万、619.7萬阅读量。除此之外,直播内容还被拆分成各种小视频在央视“两微一端”进行传播,借助蒋林、王冰冰等知名记者对内容进行传播。   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主旋律叙事应该尽量避免传播载体单一的特点,要实现多元化的传播路径。只有持续提升相应的融合传播力,构建起多元立体传播体系,才能使主旋律报道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2]。举例来讲,在传统媒体方面,他们在展开深度报道时往往会更具优势,而在新媒体方面它们的传播内容以及方式则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也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传播方式相对灵活,内容较为新颖,这样就使得观众的范围相对较广。
  (四)弘扬时代主旋律,正確引导舆论
  就新闻媒体而言,其主要的职责在于弘扬主旋律,并由此达到传播正能量的效果,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也是必须肩负起的重担。在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媒体是重要桥梁,所以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主旋律报道能够成为引导舆论的时代最强音。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利用新闻舆论为这个时代凝心聚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强劲有力的精神支撑。
  《今日中国》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的主旋律报道,既总结了100年来我国各方面各领域的成就,也为全国人民在我们党的带领下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力。
  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立足当下这个时代,反映实际生活,要创新报道的内容和形式,用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感染人、鼓舞人,进一步引导人民群众。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更需要善于学习与沟通,时刻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提升自己的新闻传播水平,接受这份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3]。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四、结语
  如今,主旋律报道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而应该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让报道更富于感染力、传播力。因此“讲故事”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欢迎,这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在进行主旋律报道时,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创新叙事手法,用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制作出更加动人、更能与受众共情的新闻报道。新闻宣传工作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武器和重要途径,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坚持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 王婕.新型主流媒体在主旋律报道中的创新与探索——以人民网为例[J].视听,2020(04):180-181.
  [2] 金波.融合传播让主旋律更加响亮——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创新融合报道的探索和实践[J].新闻战线,2019(13):20-22.
  [3] 陈彦伊.守正创新: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以橄榄台为例谈新媒体在主题报道中的创新实践[J].科技传播,2019,11(11):58-59.
  作者简介:耿辉耀(1977—),男,山西平遥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闻融媒体。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新闻媒体行业在经历了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之后,现在已经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记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新闻工作遇到了一些全新的问题与挑战。对于传统新闻记者来说,要想在融媒体时代不被行业所淘汰,就必须考虑优化与转型,从心态、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与提升。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记者;优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一、引言  近几十年,中职教育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当前国家物质文明生活的高速发展,对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也越来越丰富。多年来这些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以及服务岗位的一线技术应用人才。因此,该类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将成为社会生产发展推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職学校的体育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聚焦未来职业,分专业对学生进行实用性的体育健康教育,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就是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常说的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是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它通常以学习(工作)任务为单元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目标。因其内容容量大,为了有效设计,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科学系统规划教学活动,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网店美工“淘宝店铺装修”教学设计中笔者的做法如下。 
近年来,随着全方位素质教育日益为社会所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也一改传统的应试教育格局,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价值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大学教师所关注。英语学科竞赛作为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英语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形式,竞赛也取得了蓬勃发展。如,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蝉联入选教育部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专业度。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国才杯等英语类学科竞赛在高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对文艺晚会的要求日益增加,电视台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希望能够增强文艺晚会的效果。本文分析在文艺晚会中加入电视节目短片的必然性,认为短片让文艺晚会现场时空实现了跨越和转换,并对其作用作出探讨。笔者认为,以短片形式讲中国故事可以升华文艺晚会主题;重视前期策划,通过短片可以展现晚会的内涵和主题;短片可以拓展晚会空间,提升晚会质量和水平;短片的纪实作用得以发挥,能够很好地引发观
摘要:新闻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社会热点事件以及社会发展过程的关注。媒体作为向社会公众传播新闻内容的主要渠道,在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在促进媒体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传统媒体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市场优势。本文以电视新闻策划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新闻策划创新思维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电视媒体行业以及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电
摘要: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针对此前脱贫攻坚报道进行研究发现,新疆日报实现了前三版直截了当地报道脱贫新闻,强化了宣传效果;注重将脱贫议题同新冠肺炎疫情等話题结合进行报道,拓宽了相关报道的视野和可读性;报道主体选取上越发注重关注基层,将贫困群众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作为发展传播理论的本土化实践,脱贫报道在新疆地区现代化进程中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发展传播;新疆日报;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G
摘要:过去十多年,技术的发展对传媒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媒介的传播形式与特征,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动求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积极构建横跨各种媒介与平台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闻传播矩阵,由单一媒体升级为全媒体,成为当下主流媒体最重要的工作。记者作为媒体集团的中坚力量,能否顺利转型为全媒体记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统媒体转型的成败。本文从“信息权力”走向
从本质上讲,仪式是一种时空符号化的表达,它在属性、功能、内容上具有与教育相似隶属性.如果将教育仪式纳入行为指喻的范畴,它实际上是以情感能量为单位的互动性和交易性行为
如何更好地测量用户的媒介体验与行为,是传播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目前,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更贴近现实。根据非理性行为理论,对用户媒介行为的分析,可以从媒介认知、媒介人格、媒介时空三个要素入手。通过线上、线下的用户行为度量开展互联网用户研究,有助于企业改进互联网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