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题材创作的新视角与新审美

来源 :歌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5日晚,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编剧盛和煜,导演张曼君,作曲尹文华、刘洪忠、周小庆、徐志远)在赣州首演。该剧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以草根人物的题材和视角以及全新的审美方式讲述了一个朴实且富有喜感的红色革命故事。故事里中国传统道德品质与红军革命精神高度凝聚升华,把主人公讲信义、重承诺,用生命践行信仰的使命感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演绎出来,让观众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深刻体会家国情怀在革命前辈心中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主创者利用赣南采茶戏唱腔与民族声乐唱法甚至是近乎歌剧咏叹调的对比产生强烈的听觉体验,充分挖掘不同表演形式相互整合的可能性。全剧富于戏剧性与审美性的演绎手法令其在众多革命战争题材中似一股清流令人耳目一新,印证了小视角可以反映大主题,并在综合戏剧审美的舞台上迸发出触动心灵的精神力量。


  个体表述的新题材
  以往我们的文艺作品热衷于塑造作战英雄和讴歌领袖光环,这种叙事题材往往忽略平民百姓在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讲述的正是一个普通百姓的革命经历: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赣南地区一个名叫“骡子”的青年马夫,被苏区中央银行马队雇用。他面对从被炸死的黑骡子身上掉下来的一箱金条,没有见利忘义,讲信义、重承诺,在红军战士拼死掩护下,携带金条孤身突围,毅然踏上追赶红军部队的艰险路程,用行动诠释“一诺胜千金”。马夫被卷入到红军队伍中纯属偶然,但他身上所具有的最朴素的忠义本性和执着的性格使他最终追随红军、走上长征之路。由最初的偶然到最终的必然,很自然地就告诉了我们一个伟大的真理:中国共产党以正义之举,赢得民心所向、民心所归。这种题材突破了英雄革命历史题材的框架,尊重个体表述,强调平民亲历价值,重塑战争多维印象,以举重若轻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深刻的历史主题。


  自下而上的新视角
  该剧以平民底层的视角来看待红军这个特殊群体,是自下而上的,与以往正面歌颂红军战士的视角有显著差别。该剧从主人公马夫骡子偶遇红军队伍讲起,以个人历险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他遇险、脱险回环往复的系列故事。开篇单刀直入,将骡子和红军的尖锐矛盾置于台前,这与故事结局他甘愿为红军冒死独走长征路形成了很大反差。这种先声夺人、欲扬先抑、低开高走、步步为营的情节设计代入感十足,充分展现了骡子从对红军的不信任到坚定追随的巨大转变过程中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虽然视角微小,但创作者用具体细节铺设出全剧幽默感人的平民路线,这让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同身受,同时又用高远的立意升华全剧主题,凸显出《一个人的长征》的草根英雄魅力。
  红军是靠着信仰走完长征的,而骡子则是靠诚信品质支撑起一个人的长征,这是长征精神的一种平民化表达。该剧名为“一个人的长征”,实际上骡子并非一个人在战斗。推动全剧故事进程发展变化的是一种集体的力量。红军排长邱明亮、骡子的未婚妻花姑、共青团员古玉洁在骡子追赶部队的路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陪伴、解围、营救、感化、照料乃至最后的牺牲,对骡子的成长意义非凡。正是众人用生命才成全了骡子的成长,让骡子在经历种种险境以及金钱、情感、生死等考验之后选择独自走完长征之路。剧末骡子在红旗指引下独自前进,升华了全剧主题,起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艺术效果,真正诠释出剧名的深刻含义。


  草根英雄的新人物
  塑造典型人物历来是衡量作品品质的标准之一,而《一个人的长征》则揭示出非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该剧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且不同于传统英雄形象的草根人物。最突出的就是平民马夫骡子和红军排长邱明亮。二人一民一兵,身份各异,但都是性格强烈、情感激越,富有多重人格魅力色彩和真性情的新式英雄。这种人物形象有效避免了同类题材人物大而无当的弊病。人物形象真实可信,亲切可感,看后令观众感同身受。
  骡子作为全剧核心人物,创作者对其性格和形象做了丰富的挖掘。其性格表面上的特点是一根筋,但粗中有细,遇事沉着冷静,关键时刻敢于担当,能够挺身而出,拥有底层小人物生存的草根智慧。他对花姑痴情朴素的爱恋更是十分动人。比如,花姑埋怨骡子不告诉她金条藏在哪儿,骡子则说:“不告诉你,你更安全。”体现了骡子对心爱之人充满智慧和理性的爱护。起初面对金条的诱惑,骡子也有反复的思想斗争,但小算盘还是被其骨子里的忠厚品性以及红军的救命之恩所感化,最终也在红军的指引下坚定地踏上革命之路。剧中许多心理细节的摹写令这一人物更加平民化,仿佛就是现实生活里的任何一个人,让小人物成就伟业的故事真实可信。
  邱明亮是红军排长,他原则性强,对党的事业恪尽职守,为了完成转运金条的任务尽职尽责,不仅一直明里暗里保护骡子,并且省下自己的口粮照顾骡子,直到过草地时陷入泥沼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但他不是高大全式的工具人,在性格上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外冷内热,对骡子戒心很重,从开始相处就严声厉色,二人互怼成家常便饭,甚至成了全剧的一个喜感元素。但每当骡子遇险他都及时出现排除危情,为其保驾护航。在逐渐对骡子加深了解后才表露出自己真实的心迹。这样的共产党干部形象有脾气、有胸襟,又接地氣,成功打破英雄人物千篇一律的高调歌颂式的刻板印象。


  该剧跳出高大全英雄的传统设定,通过普通百姓不普通的命运来反映人性的闪光点,发掘非典型的草根英雄身上宝贵的优秀品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人物如何从人性到革命性的一种质的升华。从而写出小人物的命运感和时代感,使还金之路也成为长征之路的缩影。   回归创新的新审美
  该剧是对赣南采茶戏的回归与再创造。作为生长于赣南热土的张曼君导演,这一次的创作是她对于自己家乡本土艺术的回归,这种回归又是站在更高层面和更开阔的领域中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她的导演理念的统领下,该剧的舞美、音乐等二度创作具有地域性和艺术性的突破创新。一方面,她一如既往地充分张扬赣南采茶戏的经典传统曲牌的独特魅力,如“睄妹子”“矮子步”“单水袖”“扇子花”以及当地的“非遗”于都唢呐公婆吹等;另一方面,她整合了多种艺术门类的手段,为我所用,体现了以歌舞为基因的赣南采茶戏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比如利用皮影艺术对骡子和马的生动再现、戏曲声腔与民族唱法的融合等等,这些都是对不同艺术门类的有机融合。


  最值得一提的是該剧在音乐上的创新,作曲家将歌剧与采茶戏的不同唱法分别运用在红军和共青团与老百姓和国民党的不同群体中,这样就从音乐形式和语汇上对不同人物身份做了明显的区分,可谓是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双重变奏。这种变奏曲又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不断碰撞、磨合、融合,最终达成一种和谐的共振。最鲜明的对比是骡子和邱明亮的演唱风格,前者运用的是传统采茶戏的戏曲唱腔,而后者则是民族唱法。这两种唱法看似风格迥异,但在中西融合的伴奏音乐下衔接得十分自然、流畅,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第七场“草地红星”中,骡子和邱明亮面对艰苦的草地生活,恍惚间进入幻想中,与自己心爱的人在梦中相见。在一首由童声演唱的《客家童谣》中,骡子和邱排长分别在梦中见到了自己的心爱之人花姑和古玉洁。骡子用采茶戏唱腔搭配民族乐队主奏和交响乐队伴奏诉说与花姑相识的经历。随后画面一转,邱排长回忆古玉洁时,则使用交响乐队主奏、民族乐队伴奏的方式搭配民族唱法。这种相互转换的伴奏方式巧妙地将戏曲唱腔与民族唱法结合在一起,让整部戏的音乐新颖而不失韵味。这段唱腔的最后,导演更是设计了一段四人大合唱,多种音乐风格交相辉映,层次丰富,交响乐队的伴奏气势宏大,表演者们用歌声表达出他们渴望和平、憧憬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该剧的舞台样式和音乐表达利用不同艺术形式的整合创造出新颖的表达形式。这种形式既是纵向时间线上传统与时代的融合,也是横向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融合。在这些新颖的艺术形式中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域文化艺术整合的一种拓展性与可能性。与此同时,这种尝试为传统戏曲革命历史题材的当代书写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总之,《一个人的长征》是突出草根人物的红色革命题材,出发点是文学和戏曲的深度融合。以骡子为代表的草根人物与红军代表的英雄人物形成的反差成为最大的戏剧冲突之一,让整台作品充满幽默诙谐的看点,又恰到好处地用生活化的语言展现出真挚豪迈的革命情怀。加之舞台呈现对多种艺术样式的综合运用,使这出戏具备了超越地方剧种、走向更广阔的音乐戏剧领域的品质,希望在加工打磨后能够在全国推广上演,不仅作为建党百年的献礼剧目,也能成为一部经久不息的传世作品。
其他文献
作为导演兼舞美设计大师的斯特凡诺·波达(Stefano Poda),在作品中追求审美和概念统一的同时,他始终在导演理念、布景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和舞蹈编排中展现出带有多层次视觉印记的个人风格,在古代意象与当代审美中找到了平衡,并将其发展为一种令观众可以理解的视觉语言——就像音乐、雕塑、绘画和建筑一样。  波达创作了100多部令人欣赏的作品,这些作品无疑都带有他独特的风格标记——原创且富有远见,
期刊
他的声音优美,具有非凡的表达力。他那天鹅绒般轻柔而洪亮的声音是自吉利和劳利·沃尔彼之后难得听到的。  ——《美国音乐》杂志  当我们听到用“天鹅绒”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声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歌唱家可能就是朱赛佩·迪·斯苔芳诺(Giuseppe di Stefano,1921~2008)了。因为他有着西西里式的漂亮容貌,和蔼温柔的嗓音,那么优美自然,那么深邃多情,我想应该没有哪位歌手会不渴望拥有他的天
期刊
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7月首演  National opera Half a Red Army Quilt premiered in July  半条红军被,温暖全中国。6月3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新闻发布会在长沙音乐厅举行。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刚等领导,《半条红军被》总导演黃定山、编剧任卫新、作曲杜鸣等主创,主演王宏伟、刘一祯、张卓,以及部分演职人员和制作单位人员等参加
期刊
我不想说,今天享受着幸福生活的人们,究竟漠视忽略过多少身边的英雄?大家更多地熟悉江姐、韩英、李大钊,深知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献出了热血和生命。但,还有更多无名英雄默默保卫着社会的平稳百姓的安全?经历了挑战“死神”且付出命悬一线的伤残代价,荣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一级英模”等光环的排爆专家张保国,在2021年5月的那个夜晚,走上了山东省会大剧院的舞台。这一次,并非英模授勋仪式或演讲专题报告会。
期刊
7.对尼采批判瓦格纳的再批判  (1)尼采与瓦格纳关系的戏剧性演变  尼采与瓦格纳的关系,是评论瓦格纳绕不过去的话题。这两位才华横溢的哲人艺术家交往经历与众不同,颇有点哲学意味:肯定—否定—再否定。尼采比瓦格纳小很多,尼采24岁去瑞士拜访瓦格纳,当时瓦格纳已年过半百。从此两人开始了长达一二十年的友谊。尼采与瓦格纳相识三年后,看了瓦格纳不少歌剧,大为欣赏,写了《悲剧的诞生》,扉页题为:“献给理查德·
期刊
《2020好儿女》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创作演出的校园歌舞剧,剧名很有特点,前半部是年份“2020”,后半部是由“好”来形容的名词“儿女”。剧名很直接地告诉观众,这部剧讲述的故事和抗击新冠疫情有关。但是,如果仅用“抗疫题材”来定义这部作品,恐怕也有失片面,因为剧名只是这部作品的显性主题,作品的隐性主题是要揭示“一个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格”这一内涵。    主题都是要通过内容来实现的。
期刊
小瓊:在美国,虽然各个城市正在以不同的速度从全球疫情中复苏,现场的室内音乐会仍然非常罕见。不过上个月底,我参加了一个合唱节,这让我感到既惊讶又高兴。  小薇:因为新冠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所以大多数国家对开口唱歌,尤其是一群人一齐唱歌,难道还不够谨慎吗?我很高兴中国的疫情控制是卓有成效的。  小琼:美国的许多城市已经放宽了对疫情防控的限制,因此人们可以在做好充分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在室内聚集。但这通常
期刊
新编大型历史粤剧《龙脉》再现了近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之崛起复兴的梦想而设计、建造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伟大壮举。   关冕钧,清代首任铁路大臣,广西梧州长洲杨桥村人。该剧讲述了关冕钧等有志之士冲破重重难关设计建造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事迹,也歌颂了李石开等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献出生命的壮举。  人 物  关冕钧 四十二岁,铁路大臣。  詹天佑 四十四岁,铁路工程师。  李石开 二十
期刊
在繞着停车场走时,我有点恍惚。我记得自己把车泊在了第二层——那一层是绿色,又名“波希米亚人”——车位号码是414。这个数字用中文读起来就像是“死一死”,对于《波希米亚人》这部歌剧来说,相当贴切,虽然把这个号码放去车库的棕色第一层(“阿依达”)或红色的第三层(“卡门”)也同样应景。  离剧院只有一街之隔的底特律歌剧院停车中心(Detroit Opera House Parking Center),每
期刊
纽约市立歌剧院宣布布莱恩特公园夏季演出季  New York City Opera Announces Bryant Park Summer Seasons  近日,纽约市立歌剧院宣布,将重返布莱恩特公园(Bryant Park)举办第四个歌剧演出季,同时该演出季也是美国银行布莱恩特公园野餐表演系列的核心。纽约市立歌剧院行政总监迈克尔·卡帕索(Michael Capasso)表示:“我們很高兴今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