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防光剂对紫外线引起免疫抑制的不同防护作用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ing_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外线(UV)可引起免疫抑制作用.吸收UVB的防光剂可防止多种由UVB引起的上皮损害,但是否能防护免疫抑制功能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作者测试两种防光剂对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CHS)和肿瘤易感性的防护作用.防光剂,-种含7.5%肉桂酸盐(EH-MC)和4.5%苯甲酮,另-种含6.1%辛基-N-二甲基对氨基苯甲酸盐(O-PABA)和3%苯甲酮(吸收UVB为主),两者防光系数(SPF)均为15.

其他文献
Barker等提出环孢菌素(CS)治疗银屑病部分是通过诸如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之类的表皮粘附分子的表达而起作用。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因为病损内注射CS可见ICAM-1表达减少与斑块消退相平行。如果口服CS对银屑病有效,则经2周治疗可减少内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斑秃患者口服CS,则终毛再生长与毛囊上皮ICAM-1表达减少相关,但长期口服CS对慢性斑块型银屑病中角朊细胞ICAM-1
作者研究SLE病人的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状况,共检查30例(男1,女29)SLE患者,年龄18~42岁,SLE的活动性:活动Ⅰ度4例,Ⅱ度13例,Ⅲ度13例。
期刊
蒽林被广泛地用来治疗银屑病,但因可引起未受累皮肤的炎症而受到限制。组胺释放可能参与这一炎症过程。本实验进一步研究了特非那丁(一种选择性的H1-受体拮抗剂)对蒽林引起的炎症的影响。
期刊
坏死溶解性游走性红斑(necrolytic migratory erythema,NME)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但病变早期则难以识别或易误诊为持续性亚急性海绵样皮炎(湿疹).本文报告1例57岁女性患者,出现皮炎6年,最后演变为NME.开始于左小腿出现红斑瘙痒性丘疹,进行性累及躯干、四肢及枕部.患者伴有忧郁和消瘦.
本文首次报告发生于甲板的先天性念珠菌病.母亲28岁,白人,于妊娠37周早产,顺产一男婴.婴儿出生体重为2.94kg,体检无异常,未见皮肤念珠菌病的表现,甲也正常.
Poizot等提出CD4单克隆抗体与肽T治疗顽固性银屑病有效。作者对全身性严重银屑病患者应用CD4单克隆抗体进行Ⅱ期临床试验治疗,现将治疗的3例患者报告如下。
联合应用小剂量α-2b干扰素和13-顺维甲酸治疗皮肤T淋巴细胞瘤(CTCL),对其疗效和副作用做了初步评价。共治疗7例,4女3男,平均年龄58.3岁。治疗方案为2106IUα-2b干扰素每周3次在2~3个标记的损害周围皮下注射,同时口服13-顺维甲酸1mg/kg/d。在皮损完全消退后,干扰素改在上臂皮下注射。治疗至少3个月。对有效病例,用相同剂量再治疗3个月。
微囊肿性附件癌(MAC)是新近被描述的一种肿瘤,其临床上具有局部侵袭性,切除后易于复发的特点.本文报道了1例82岁、女性MAC患者.光镜组织病理:肿瘤由2种成分组成.第一种肿瘤细胞呈实体性小巢状、条索状或形成导管样结构,不规则分布于整个真皮.肿瘤细胞呈立方或圆形,胞浆嗜酸性,核小,染色质丰富.有些管腔内含有无定形嗜酸性物质.
患者男性,47岁,皮肤瘙痒、颈部肿胀及体重减轻同时出现3个月.体检:患者消瘦,于肩、颈、臀、下背及四肢可见泛发性丘疹水疱性损害,伸侧重于屈侧.头皮及手足也有皮疹.部分见结痂、表皮剥脱和抓痕.粘膜未受累.颈、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弥漫性增大,肝脾可触及.
期刊
皮肤恶性黑素瘤极易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对预后很重要。本文对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大小及广泛程度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65例皮肤黑素瘤患者的淋巴结标本,经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共36例,其中颈部6例,腋窝15例,髂腹股沟区15例。对这36例患者进行2~10年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