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li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语文课的性质和内容,也决定着它的教学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过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了:语文教学,就老师而言,既是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是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不仅是学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而且更是学做人的道理。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呢?翻开语文书,你会发现每一篇课文都不同程度渗透着爱国、坚强、自信、亲情、诚信、珍视生命、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内容,读罢每一篇课文,你的心灵会随之颤动、兴奋,文中呈现给我们的是人性美、哲理美、心灵美、责任感等,他们会把你带到一个新的天空、新的境界、新的高度。
  1.将学生带进坚强自信的国度里,他们会拥有美丽的彩虹
  我们如果没有足够的坚强自信心,就想成就一番事业那真是纸上谈兵,同样孩子们更是如此,他们要面对的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学业,加之他们克服挫折和困难的毅力不够,容易产生放弃心理,因此他们就需要更多地去培养其坚强毅力和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刚走进初中生活的新生来说,到了中学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另一个起点,从前是那么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学业轻松,而今将面临困惑、身心变化、学业繁重,如果我们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启迪,帮助他们克服心中的畏惧,指点他们正确的方法,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也许他们当中有很多可爱的孩子将会变成一张陈旧的报纸,只有过去的成绩,而今是一个盲点。因此一开学我就利用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理想》、《我的信念》,培养他们要坚强,让他们记住:"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要教会他们方法,让他们记住:"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鼓励他们树立目标,要有理想。要提醒他们向伟人学习,请他们记住居里夫人的话:"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2.让学生生活在洋溢着爱国情感的氛围中,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我们的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息息相关的事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除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学校开展的庆祝活动外,在语文课里同样让学生感受祖国母亲的可爱、伟大和眷念、崇敬之情。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通过朗诵《黄河颂》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学生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深爱和讴歌自己的祖国母亲;抓住《最后一课》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来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迁移到自身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之情,像《木兰诗》中的花木兰一样,身穿铠甲,挥鞭上马,冲杀在沙场上,勇敢坚强地走过这崎岖艰难的时刻。
  3.让学生享受艺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王国维说:"美育,德育与智育之必要。"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进而体验美,进入审美意境。特别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有重要作用,通过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好高尚的审美情趣。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编的都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安塞腰鼓》《观舞记》中的舞蹈艺术,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同时,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丰富文化素养,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自己,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的认识。
  4.将学生领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
  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因此我们应利用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如教材中有不少诗文作品,写到古人的立身行事,古人的思想、人格、志趣等,后人从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受到激励和帮助。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除了反映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外,还可以从中看到诗人对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文章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学生受到人格教育、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从而激励学生塑造自己的人格,像古代仁人志士一样具有优秀的人格魅力;课文《丑小鸭》能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知道美在外表不算美,而是要真正做到心灵美;《出师表》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中震撼学生心灵的地方,有效地将知识传授、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于一体,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达到的境界。
其他文献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约占全脑的四分之三,分为左右两半球,即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是以线性、逻辑性、语言为基础的思维;右脑主要是针对视觉、空间、相互关系的思维。Haglund(1981)指出传统教育中认知、记忆、抽象化的符号使用上依赖于左脑,因此学生的左脑得到发展而右脑出现尚未完全发育的结果。特别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创造和思维想象能力差。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育越来
期刊
从孔乙己"挨打"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对人性和生命的践踏。相对于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可以想到很多。  《孔乙己》中 对孔乙己"挨打"作了精致的描写:在外貌描写里"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在别人的讥笑声中"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我们可以通过"时常夹些伤痕"和"又添新伤疤了"可以看出孔乙己被打并非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生活中常有这一说法,"人要脸,树要皮
期刊
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的好文章。"有感情地朗读"是这些课文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使"有感情朗读"在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初读,强调情感的酝酿和储备  有的教师觉得初读部分太过"平淡",不易出彩。往往在学生初读一、两遍课文后,便开始引领学生进入朗
期刊
新课标的基本思想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并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上。构建品德与生活"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体验,培养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是新课改下品生课堂的崭新理念,那么如何实现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呢?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强化其内心体验。
期刊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那么,如何在音乐素质教学中较好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巧用课堂引言  引起学习兴趣,
期刊
为确保学生每天能有一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确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确实彻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校抱着一切由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我校学生多、地方少等实际条件。从2006年度第一学期开始,拟定了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方案。这一方案也是改革了我校多年来传统课间活动的摸式。经过了三年多的实践,取得的成绩告诉我们确实行之有效,下面将我校在开展大课间活动实践中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1.拟定体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倡导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育好学生。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而与学生谈话在德育和智育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一次成功的谈话,可使学生如沐春风,给学生以启发、鼓励;反之,也可以使学生消沉、迷惑,甚至一蹶不振。因此,掌握一些谈话艺术是转化教育
期刊
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农村中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少了许多。因此,农村学校一旦开设美术课,孩子们会更加珍惜每周仅有的一节来之不易的美术课。在多年的农村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孩子们的这一心情我颇有体会。他们对美的热爱更加强烈。每当他们从课堂上学到一点新东西,就想以自己的手法表现出来。他们有时用蜡笔涂抹课本里的插图、有时不满足于自己的涂抹和影印,便会悄悄地搞起自己的创作。  但是,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往
期刊
【摘要】学生的认识能力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提高了,写作的内容才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首先必须抓好学生的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要抓好观察能力的培养。再次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必须使学生具备优良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认识能力 作文能力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对学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运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综合训练。  学生的作文
期刊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小学生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和引导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是小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逐渐学会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逐渐接受社会价值规范,形成对人、对己、对事的基本态度与行为倾向。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个基本问题:  1.社会认知、情感、行为习惯全面培养  人的任何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