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SECI知识创造模型的改进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85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分析Nonaka关于知识的分类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创新SECI模式所存在的不足:首先是通过可表性和易表性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区分与实际过程不符;其次是知识创造不一定是一个四阶段依次螺旋上升的过程,指出了Nonaka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分类标准是动态的,模糊的不利于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有效区分,因而不利于对知识创造过程的研究。据此提出按是否已表的标准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SECI知识创造机制模型的改进。将融知创新巴和共享转移巴引入SECI知识创造机制模型,多样化了知识创造过程,而原SECI只是其中一个特例而已。
  关键词:知识创造;知识转移;知识分类;SECI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8)04-0077-04
  
  企业知识创造机制的研究中,被引用最广泛和最有说服力的核心理论是日本学者Nonaka等人提出的知识创造螺旋SECI模型,该模型提出了知识的四种变换模式,分析了知识转移和创造活动的过程。但SECI螺旋模型并非完美,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本文认为,Nonaka的理论存在着两个被学者们忽略的关键缺陷:首先是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定义不合理;其次是知识的创造过程并不一定是一个四阶段依次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SECI模型
  
  由日本学者Nonaka 和 Takeuchi 于1995年提出的关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是知识管理领域最广为接受的理论。两位学者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提出知识创新就是在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1]这个模型概括了知识之间的四种转化过程,具体而言,包括(1)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社会化过程,主要通过企业文化氛围和有效的知识传递环境来实现;(2)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外部化过程,又称编码化,主要通过对人脑中存在的隐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以编码的方式表现出来;(3)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的组合化过程,主要是将现存的显性知识通过组合形成新的系统化的显性知识;(4)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内部化过程,主要通过人在工作中运用显性知识的体验来形成。新的知识正是在这两类知识不断转化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创造出来的。SECI模型(见图1)的提出,使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Nonaka所著的《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中,列举了松下公司的面包机案例:田中以制作大阪最好的面包而出名的大阪国际饭店作为样板,拜该饭店首席面包师为师,研究了作为核心技术的揉制技术,并与项目工程师合作,提出了系统的新面包机制作说明书,而这种全新的面包机能成功地复制面包师的揉制技术,使产品达到相同的品质。[2]在此案例中知识转移的路线是:面包师→田中→项目工程师→面包机制作说明书。
  


  
  二、Nonaka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定义的合理性分析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范围界定是SECI模型知识创造机制探索的基础。 Nonaka认为知识的可表性或易表性是区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标准,然而,这种定义将导致SECI模型在实践中运用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
  Nonaka认为显性知识是可用正式的系统的语言来表述,可以用数据、科学公式、说明书和手册等形式来共享的知识。[3]它容易被处理、传递和储存。而隐性知识却是高度个人的,难以编码及沟通的知识,基于经验而得来。它只能在特定条件及区域内通过活动进行传播;通过人的观察、模仿及实践获得;通过学徒式的培训及面对面的互动方式进行传播;通过人的流动得以在组织间进行转移。主观洞察力、直觉和预感就属于这类知识。
  为了检验Nonaka关于知识分类的合理程度,本文结合Nonaka本人给出的知识转移和创造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检验。
  按照Nonaka的SECI的模型,面包机制作案例中的知识链应该表述为:面包师的隐性知识——田中的隐性知识——田中不完善的显性知识(结合项目工程师的隐性知识)——系统的显性知识(面包机制作说明书)。
  在这条知识链上发生知识转移的起点和关键是面包师向田中转移知识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师傅通过口传身授转移的知识有些可能是难以可用正式的系统的语言来表述的,如手感,力度等,但有些是可用正式的系统的语言来表述的,如面和水的比例等,所以按照Nonaka关于知识分类这时转移的就不仅仅是隐性知识而是隐性和初步显性知识。
  面包师的知识转变为田中的知识后,田中开始尝试将它化为书面的显性知识,同时将制面包技术转化为全新面包机的制造知识。这是一个从不完善的书面显性知识到完善系统的书面显性知识的过程,其中需要结合其他相关项目工程师的知识,但此时项目工程师的知识不仅包含Nonaka关于知识分类中的隐性知识还包含显性知识,如机械原理,电子技术等。
  结合以上对面包机制作过程的分析,依据Nonaka的知识分类标准,可得到其实际知识链模式:
  面包师的隐性和初步的显性知识——田中的隐性和尚不完善的显性知识(结合项目工程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系统的显性知识(面包机制作说明书)。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Nonaka知识分类标准存在以下四点不合理之处:
  1.如果按照Nonaka知识分类标准,被广为接受的Nonaka的知识创造(SECI)模型的知识转移过程将与实际知识链不符。
  2.该分类标准对于不同人以及不同时刻,显性隐性的界定都是在变化的,会导致定义不统一。如果对于面包师来说,原来制面包技术是无法表达出来的,那么它就是隐性知识,但经过田中的学习转化为田中的知识后,该知识对于田中来说是可以表达的,所以按定义制作面包的技术对于田中是显性知识。这样在此案例中,相同的制作面包的知识对于不同的人(面包师和田中)成为了不同的知识类型。
  3.按照Nonaka的SECI的模型所得到的知识链实际上隐含着如下假设:面包师拥有的是不可表或不易表达的知识,但是实际上并不能排除面包师知识可表或易表但尚未表达的情况。因此如果按照Nonaka的可表或易表标准分类,知识链源头将可能不是隐性知识而是显性知识,也即不存在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知识链上都为显性知识,因此失去了知识分类对于知识管理的意义。
  4.如果按照Nonaka知识分类标准,对于无法表述的隐性知识将会导致双方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在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社会化(S过程)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外部化(E过程)这两个过程几乎就是不能实现的,SECI模型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因此可以认为,Nonaka知识分类中的可表或易表标准不甚合理,应当采用是否已表的标准,因为它有一个明确可以衡量的统一的标准。但是目前相关研究中关于知识是否已表标准的定义不确切,比如波兰尼是否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作为是否已表的标准就不恰当。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传播知识的介质成为可能,比如行为演示和语言交流往往可被制作成为音像文件存于磁盘等高科技介质中,这本质上等同于编码化,消除了语言和行为演示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因此应该将录制成音像文件的行为演示和语言交流都归类为已编码化的显性知识。但这类显性知识并不在波兰尼所列的显性标准之列。
  通过上面的分析本文给隐性和显性知识做出以下新的分类定义:
  显性知识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已通过文字、公式、图形等表述或已通过语言、行为表述并体现于纸、光盘、磁带、磁盘等客观存在的载体介质上的知识。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这里的一定条件是指特定的时间里具有特定能力的人)。
  隐性知识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尚未通过文字、公式、图形、语言、行为等表述或虽然通过语言或行为表述但未体现于纸、光盘、磁带、磁盘等客观存在的载体介质上的,完全依赖人作为载体存在的知识。它与个人的感觉、经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洞察力、信念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深深打上了个人的烙印,它是显性知识的来源(这里的一定条件是指特定的时间里具有特定能力的人)。
  
  三、知识创造机制螺旋上升过程的必然性分析
  
  SECI模型将知识由隐性到显性,再到隐性的这一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外在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组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内在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简称SECI过程[4]。该模型认为知识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以上四种转换模式的依次交替,螺旋上升过程。本文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具体有以下三点:
  1.知识创造过程形式并非一定是以上四种转换模式的依次交替。根据以上提到的面包机的制作过程中,面包师的知识转变为田中的知识后,田中开始尝试将它表出化为书面的制作面包机的显性知识。这个过程在SECI模型看来是:面包师的隐性知识→田中的隐性知识→制作面包机的非系统显性知识。但是不可排除这种可能性:就是如果面包师并没有通过田中,而是自己显性化了制作面包机的知识,即隐性知识没有通过社会化而直接显性化。在这种情况下,SECI这个四种模式依次转化的提法就有待商榷,可见四种转换模式依次交替的提法不能包括现实生活中丰富的知识转化和创造情况。
  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换过程并非是单纯的两种知识之间的转换。田中的面包机案例中,田中开始尝试将从面包师那里学来的制作面包的技能表出化为书面的制作面包机的显性知识这个过程。在SECI模型看来是田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关于制作面包机的不系统的书面显性知识过程。实际过程中田中需要查阅相关的书籍文本资料并听取其他工程师的建议,才可能总结出部分制作面包机的书面材料。所以这个过程并非SECI过程所说的那么简单,它需要多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融合方能产生关于制作面包机的灵感和创新,最终提炼出所需要显性知识材料。
  3.在Nonaka看来,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社会化(共同化)的过程只是一个隐性知识的共享过程,知识只是量变而没有质变,即并不存在知识的创造。然而事实上,在这一环节中往往存在知识的创造。
  这个过程一般是以传授方的语言结合行为演示和接受方的观察和模仿为主要传播方式。具体过程一般为:学徒学技艺时师父往往会用语言配合演示甚至结合书面知识指导学徒学习。高明的师父会系统地总结自己的经验,明确地安排弟子们学习的步骤,结合亲身演示,并且通过观察学徒的行为,有针对性地指出不同学徒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这个互动过程中,知识的创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师父经常会面临他自身以前并没有经历过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师父们自身拥有的知识体系亦能得到不断的完善,进而产生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学徒往往通过观察和模仿师父的演示并按照师父的指点练习并实践,在自身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体验和试错,最终使自己掌握该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徒往往会产生与师父不同的理解即差异,这个差异可以是不足也可以是拔高(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是拔高也是产生了新的知识。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SECI模型的知识创造的四种转换模式的依次交替,螺旋上升过程不具有必然性。
  本文认为,SECI模型只描述了知识创新过程的一个特例,虽然通过它能让我们了解到知识转化、创新过程的实质,但它缺乏普遍的代表性。本文结合Nonaka和Ikjurio提出的“巴”的概念, [5]将其作为知识创造过程的基础,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包含性的知识转化和创新机制模型,具体如图2所示。
  


  在图2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可以通过融知创新巴或者共享转移巴来实现知识创新或转化过程。融知创新巴是指融合各种知识并产生创新的场所,该场所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而共享转移巴是指各种知识基本符合原貌的转移场所,也存在客观和虚拟两种类型。
  还是以Nonaka的面包机案例为例:首先面包师的隐性知识进入共享转移巴与田中分享,分享的过程可能产生新隐性知识,即面包师和田中可能产生了对面包制作的新认识。然后田中将自己的隐性知识化为文字创造了新的显性知识,然后田中,面包师,项目工程师三者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融知创新巴中进行融知创新创造了面包机制作这一系统的显性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系统隐性知识为下一次的知识创造制造了条件(面包师可能开发出更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面包,项目工程师可能设计出操作更简便、功能更全面的面包机)。
  可见,各种知识的转化过程是不拘泥先后顺序的连续过程,可以是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或是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也可以是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或是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即知识是可以在四种状态之间自由转化的,不必全部经历四种状态,而SECI过程只是其中一个经历了全部四种状态的特例而已。
  
  参考文献:
  [1]迈诺尔夫•迪尔克斯, 阿里安娜•贝图安•安拖尔, 约翰•蔡尔德, 等.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382.
  [2]竹内弘高, 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M].李萌,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30-31.
  [3] NONAKA I, TAKEUCHI H.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28-32.
  [4] NONAKA, UMENOTO, SENOO.Fro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knowledge creation: A paradigm shift in business management[J].Technology In Society, 1996,18 (2):203-218.
  [5] NONAKA, IKJURIO.The concept of “Ba”: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8,40(3):40-54.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辽宁省盘锦市L村为例,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的村委会职能及其相关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的村委会职位设置情况比较特殊。国营农场管理体制决定了村干部出现上级委派的可能性比较大。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的村委会在经济职能、农场管理和精神文化职能方面能够发挥带头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运行问题。因此,国营农场管理体制下的村委会应该紧密结合时代形式,明确定位,真正成为
期刊
摘要:通过对实施案例剖析与归纳,提出我国农业标准化8大实施模式,并根据其联系分为5个时期和4个阶段,从而勾勒出中国农业标准化过程蓝图;得出该过程的发展,由社会责任引发,到利益驱使,再到新一阶利益与精神需求下的系统性循环升级。模式运行的动力机制是市场需求、利益驱动和国家保护。模式的支撑,有政府投资和政策引导,并且以技术为内容、标准为载体,应市场变化,引导农民实施。从而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和内部分配合理
期刊
摘 要: 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从分析人的自由困境出发来探寻人类获得自由的途径的,它是对人类追求自由本性的一种独特解读。主要包括自我发展理论、社会人格和社会动机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对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社会心理机制的分析及其所提出的健全的人、健全的社会的设想,不仅对于发达工业社会诊治自身的弊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正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36年,是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农业学术期刊,其前身是《西北农业大学学报》。本刊立足学校,面向社会,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农田水利与建筑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生物技术与基础学科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或适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反映最新
期刊
摘 要: 采用调研、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方法,对中国农业标准化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连续、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中,缺少农业标准化的文化底蕴沉淀是导致一些人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不足、贯彻操作不能紧扣市场需要的关键;与市场接轨使我国农业出现多样化格局,但基本生产结构仍然以农户为主;要做好农业标准化,只有走和谐共轨、携手推动的道路,其中政策、资金是基础,市场、技术是动力,公司、协会是架构,农户、农民是
期刊
摘 要: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中外文翻译是否科学,二是读者对中文译文的解读是否科学,三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注意了这几个问题,就能够达到科学把握的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外文翻译;几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1-0083-0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写下了大量著作,创立了马克思
期刊
摘要:《乐记》指出:“乐者,乐也”。音乐何以同于快乐?从《乐记》对音乐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规律:乐源自于音,音源自于声,声源自于情,情源自于性,性归于善,尽善为仁,君子以得仁以为乐。所以由快乐的内心向外表达就是音乐之所出(即创作),其逻辑路径为:乐(快乐)——仁——善——情——声——音——乐(音乐)。音乐向听者内心渗透就是快乐之所归(即欣赏),其逻辑路径为:乐(音乐)——情——善——仁——乐(快
期刊
摘 要: 退耕还林(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草)作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不仅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论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吴起县为例,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而且还取决于以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吴起的实证分析表明: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后农业土地经
期刊
摘 要: 利用STV三角模型理论,全面分析高尔夫行业的著名企业——CL高尔夫俱乐部的营销业务,认为该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市场定位不明晰、销售渠道单一、营销队伍建设不够和品牌单一的问题。同时根据这一理论,从市场战略、营销策略和价值提升策略三方面具体提出了该俱乐部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4P;STV三角模型;奢侈品;高尔夫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
期刊
摘要: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村民选举在选民登记、候选人条件、贿选查处等方面会不断出现新情况、发生新变化、产生新动向、暴露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研究政策、统一认识,明确界限,完善机制。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农村民主选举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层换届选举;村委会;选民  中图分类号:F3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