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要更重视活动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其活动性,即情景性、实践性和生活性,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沟通、生活、生存的能力。本文以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为例,对校本课程《学校涉外导游》的开发与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围绕课程内容、教学形式、评价体系及课程资源等修改、调整、完善,旨在探索既符合学校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张扬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职业技能类选修课 《学校涉外导游》 活动性
  一、课程背景
  中外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推动文化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国内许多学校均与国际上的中小学结为友好学校,交流互访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这些交流过程中,中国学生常常承担接待交流生的任务。外国学生吃住在中国学生家中,和中国学生一起上下学,一起生活娱乐。因此,帮助学生用英语和外国学生进行日常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显得尤为必要。
  以笔者曾经任教的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为例,作为杭州市重点涉外参观单位,每年都有多个国家的教育代表团来访,外事接待和交流已成为学校的常态工作。鉴于上述情况,且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色,并结合教学实际,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学校涉外导游》。外语教研组教师共同合作,自行开发编制相应的校本教材,并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尝试。具体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作为职业技能类选修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储备一定的英语导游知识,提高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意义
  《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浙江省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指出: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对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职业的认识与体验,为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倾向奠定基础。杭州第七中学的《学校涉外导游》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为学生将来的职业需求奠定一定的基础。
  1.充分以学生发展为本。
  作为普通高中,高考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兼顾高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职业倾向。“我们希望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建立起丰富的课程体系,实行自由选课走班,让孩子们能多学些自己想学、自己有能力学,且对实现自己志向有用的东西,让每一位孩子能多品尝一些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向全面而有个性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多样化人才”(—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评)。开设《学校涉外导游》正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将来可能从事涉外导游职业奠定基础。
  2.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美术特色班办学已十余年,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社会公认特色办学成功学校”的称号,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招生基地实验学校。鉴于学校办学特色,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提出“艺文兼修,协调发展”的办学目标,即学生艺术特长发张和文化类知识学习并举。《学校涉外导游》的开设和选材均符合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特色化,即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美术专业特长,在教材编写和实施过程中融入和学生专业特色相关的内容,一切围绕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展开。
  3.必修课基础上的补充延伸。
  必修课和选修课会冲突吗?相信这是很多一线老师非常顾虑的问题之一。如果设置合理,两者便可以相辅相成。首先,必修课是基础。《学校涉外导游》内出现的大部分英语词汇、句式均为课内知识,是对英语必修课程内容的巩固和加强。与此同时,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补充延伸。因为在不同章节里,补充相关英语词汇、构词法(word formation)和英语谚语(English proverbs)等,有助于学生丰富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这对学生英语学习势必是一种提高。
  4.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学校涉外导游》课程并非通识类教学课程,它涉及专业知识的介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内容更侧重应用与交流,突出强调学生的生活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更关注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一技在身”。
  三、课程设置
  1.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的需求并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设定,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和学校及专业特色相关的英语词汇;初步掌握介绍家乡景点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初步了解英语导游的基本知识及相关问题的处理。
  (2)能力目标:使学生加深对旅游业的了解;使学生初步运用所学英语词汇和句型,对学校及家乡著名景点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社交和涉外工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今后可能从事英语导游这一职业奠定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校和自身专业特色的进一步了解,增进学生对学校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通过对家乡的深入了解,使学生更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和外国友人的交流,拓宽国际视野。
  2.课程内容。
  围绕学校介绍、艺术名家、杭州名胜和民间传说四个主题展开。详见表2。
  3.课程特点。
  《学校涉外导游》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紧紧围绕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特色性和基础性统一。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美术特色班办学十余年,硕果累累。学校一直秉承“学校规范加特色,学生合格加特长”的办学理念,《学校涉外导游》在内容的选取上充分结合学校美术特色,编排美术类院校和艺术大家的内容,使学生在常规英语课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与他们专业息息相关的信息。
  (2)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目前,学校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自己的学校、生活的城市及和自己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话题,是中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学校涉外导游》的开设符合这样的市场要求,体现了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既具实用性又具时代性。   (3)趣味性和实效性统一。摆脱了传统教材的束缚,《学校涉外导游》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新奇。另外,授课形式更为灵活,除了教师的讲授外,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表演等。这一切都增强了本课程的趣味性。与此同时,考虑到普通高中的教学实际,在每一课后补充英语语法知识,如构词法、英语谚语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巩固和丰富英语知识,兼具实效性。
  四、对策与建议
  所谓“摸着石子过河”,作为自行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学校涉外导游》还不成熟,尚处于不断实践探索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修改、调整完善。问题的出现恰恰为今后课程的完善指明了方向。相对于知识的传授,选修课程,尤其是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所以在课程的开发应用过程中更应突出其活动性,即情景性、实践性和生活性,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沟通、生活、生存的能力。鉴于此,在今后的修订版中,建议考虑以下几“点”。
  1.“胆子大一点”: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整合调整。
  (1)调整整合,力图更精简:现行《学校涉外导游》选取的文章,如Unit1和Unit2介绍中国著名美院及艺术家时,篇幅较长,出现较多课外词汇,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学生阅读存在一定的困难。考虑缩短篇幅,同时尽量减少超纲词汇和文法,用符合高考的词汇和文法组织语言文字。另外,将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缩短课时。
  (2)添加章节,增强实践性:既然是导游英语,就应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导游知识和相关问题的处理,所以考虑增加“英语导游基本知识”,围绕接待外籍学生的常规流程,如机场迎接、致欢迎词、基本礼仪和日常生活等内容展开。同时,增设“常见的问题与事故处理”章节,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涉外导游英语的实用性。调整后课程内容详见表3。
  (3)改变编排,突出情景性:采取对话和文本相结合的形式,设计场景对话,使内容更简洁,更富有趣味性。现行教学中缺少对话设置,基本以文本形式呈现,这是教材编排的缺陷。因为在导游英语中,对话是交流的基本模式,所以设置对话十分必要。什么样的编排形式更有趣、更合理?一是创设故事情节,以对话形式呈现,将教学内容贯穿在各个对话之中。创设的情境与学校实际活动接近,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二是背景材料以文本形式出现。但考虑尽量缩短篇幅,使背景介绍更简洁、更清晰。
  2.“形式灵活点”:教学形式需要更灵活多样。
  除常规授课形式,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进一步增强课堂趣味性。浙江省教育厅教研省高中英语教研员葛炳芳老师指出:教师的教学成绩,不是以“教出了”多少分数,给多少学生提供了多少“出场机会”这样的指标进行衡量,而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的程度进行衡量。但目前上课仍以教师讲课、学生参与问答为主。这需要教师积极改变思路,大胆创新,改变上课模式,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1)创造学生开口机会。《学校涉外导游》有别于常规的英语课程,不能将它变成英语阅读理解课。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和生活技能。如果仅仅以教师讲解、提问,学生回答为形式,就违背了职业技能课程设置的初衷。而《学校涉外导游》的课程目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口头交流沟通。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开口,如对话模仿、自主编排场景等进行模拟演习。只有将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能真正使用的技能,即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具有生活化的特性,职业技能课程才有现实意义和生命力。
  (2)添加场景表演环节。创造舞台和机会,让学生展示其导游才能。场景表演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方式。既然是导游英语,何不来一场“最佳导游大赛”呢?评选出学校“最佳导游奖”。如果学校有对外交流的机会,就可以优先考虑这些最佳“导游”们,让他们参与交流学习,相信他们会对本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生活的城市—杭州,是一个多元开放的城市,在旅游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外游客来杭参观旅游。《学校涉外导游》恰恰是针对这一地域特色开设的。因为是职业技能类课程,所以在教学地点的选择上可以灵活机动,可以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教师不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真正充当导游。相信通过实践的不断检验,能提高学生今后融入社会的适应度。
  (4)结合特长开展活动。结合该校学生的美术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手绘西湖英语导游图(如下示例图)。英语可以在“说”中学,也可以在“画”中学。充分利用该校学生美术特长,结合教材中关于杭州景点的介绍内容,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勾勒出美丽的杭州美景,并对景点配以英文说明介绍。同时,学校可以将学生的手绘作品进行展出评比,让学生更有学习的成就感。
  手绘西湖英语导游示例图
  3.“评价多一点”: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学校采取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侧重终结性评价,笔试以学生对篇章的理解测试为主。过程性评价仅以学生的出勤率为主。这显然不符合当代课程学生评价新模式的需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教基【2001】17号)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见,评价的核心目标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可以从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和学业成绩进行评价考核,如表4所示。   通过多方面的评价,了解和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步子扎实点”: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要使课程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必不可少,这是今后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通力合作,充分挖掘各种资源,逐步完善课程。
  (1)优化师资配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2)不断完善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载体,教材无疑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和《学校涉外导游》配套的资料还很少。比如,影音资料。与课文配套的录音、视频,部分内容可以考虑由学生完成。组织学生拍摄杭州的著名景点,并配以英文。从学生的视角带领大家畅游家乡。这样既能丰富教学资源,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又如配套课件。“众人拾柴火焰高”,需要充分发挥外语组教师们的集体力量,大家积极参与课件的制作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性内容,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所以,要尝试以形式多样、丰富有趣及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教学内容。
  (3)拓展校外资源。目前,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建立。如何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是值得探讨和努力的。结合《学校涉外导游》这一课程的特点,学校要积极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课程资源的途径,包括:展览馆(如中国美术馆)、高等院校(如浙江大学、中国美院)、景区资源等,与相关部门联系配合,共同为学生创建进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关注选修课程的活动性,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体现在对这些校外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因为只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外资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学生才能切切实实地积累生活经验,《学校涉外导游》这一课程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充实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
  总之,无论是课程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式或课程资源的调整和完善,选修课程的设置都应该密切关注其活动性,创造机会和舞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和体验,把技能和学习、生活相结合,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四、结语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浙江省深化课改,把更多选修课程的开发权交给老师,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教师要积极转变思路,“边研究,边实施,边改进”,打造精品型选修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张扬的需求,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关于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2013.
  [2]浙江省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浙江省教育厅,2013.
  [3]学校课程多样化建设的设计与操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思政课传统考核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对思政课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以考试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才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 思政课 考核模式  考试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思政课传统考核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思政课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以考试改革带动学
摘 要: 早期教育理论诞生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中,即诞生在崇拜儿童天性与内在自然的土壤之中,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它至今仍是教育的基本立场。随着人们对儿童发展理解的增进,早期教育理论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儿童的秩序与天性)——建构主义(个体化与社会化)——关系(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早期教育理论变迁的足迹是:在遵循孩子天性的基础上,邀请有责任的成人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尊重孩子内在秩序的同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讲授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其作为“05”高校“两课”中间桥梁和社会历史背景的地位作用、不是政治的历史而是历史的政治的性质定位、课时内容设置的“巨大张力”及与其他政治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重置都是有迹可循的课程特征,由此呈现的教学特色必然是突出线索阶段教学、着眼历史国情的教育。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理性 课程特征 教学特色  自高校“两课”设置调整的
摘 要: 写作的根基是阅读,阅读是米,写作是炊,只有阅读才能成炊。如何在短期内通过训练,让学生写出符合考场要求的作文呢?文章就此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应试作文 积累素材 写作训练 划定范围  著名学者钱文忠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他说:“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种公平就是高考了。如果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的话,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
摘 要: 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影响高校师生之间教育信息的相互传递,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绪和心理,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的整体效果,和谐的大学师生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高校管理的视角,分析师生关系异化产生的原因,对高校管理改革提出建议,期待达到矫治师生关系异化之目的。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 学校管理 矫治  一、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表现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师生平等交流
摘 要: 当前在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脱节、大学生内在信仰需求激发不足、教学资源急需优化、教育对象研究不足等问题,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思政课教学改革应从四方面入手:优化信仰教育目标;激发大学生内在信仰需求;优化教学资源;健全信仰教育反馈机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决定
摘 要: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和现实情况,合理选择切合自身的创业模式,对创业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八个成功创业案例,文章提出了八种创业模式:自主下“蛋”型、联合下“蛋”型、借“鸡”下“蛋”型、借“窝”下“蛋”型、网络售“蛋”型、售“食料”型、生产“食料”型、美“蛋”型等,并分析了各种创业模式的特点及创业启示,为我国高职类大学生创业提
摘 要: 中国动画教育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但由于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导致中国动画与受众分离。文章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探讨中国动画教育的改革策略,在传承地方民间美术的同时建立高校动画艺术的品牌和学生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的民族之风和东方之韵。  关键词: 中国动画教育 本土民间美术 民族化改革  一、中国动画教育历程  在20世纪
摘 要: 文人结社与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密切相关,明代文人结社风气达到鼎盛。《明代文人结社考》是李玉栓副教授在优秀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增补的,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考录全面,文献翔实;结构严谨,体例完备;态度审慎,考订细致;守旧出新,稳中求进。  关键词: 文人结社 《明代文人结社考》 成就表现  文人结社风气兴于隋唐,与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密切相关。至明一代,文人结社风气达到鼎盛,其数量之多、规模
摘要: 主题班会是职业教育中常用的教育方式,开好一堂优秀的主题班会,对于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重视主题班会的前期准备与后期总结是开好班会的关键。本文意将味觉感受与主题班会的选题、策划与总结相结合,探索更有效的育人途径。  关键词: 主题班会入味回味准备总结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有针对性地选择主题,用迥异于一言堂的方式召开班会,让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受到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