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肖尔精选集:1972—1981》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蒂芬·肖尔精选集:1972—1981》
  (Stephen Shore:Selected Works,1973-1981.)
  作者: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
  出版社:光圈出版社,美国,2017
  斯蒂芬·肖尔是美国最知名的摄影家之一,他是新彩色摄影的旗手,也是新地形摄影的开拓者。他14岁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斯泰肯在看完他的摄影作品后,当场收藏了4幅作品;17岁时,他认识安迪·沃霍尔,并在沃霍尔工作室拍摄他们的工作照,亲眼目睹沃霍尔的工作方式;24时,肖尔成为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第二位在世摄影家;25岁,为了超越已取得的成就,他开始自驾车上路创作“美国表象”项目,沿着66号公路北上,前往中西部,用相机观察和拍摄每天的衣食住行,像是在做视觉日记。
  这本画册是肖尔在“美国表象”项目取得巨大成功后的精选集,即1973年到1981年完成的《不寻常的地方》。1973年夏天,肖尔带着大画幅相机再次开车上路,重新开始他的环美之行。这一次,他通常会在感兴趣的地方停下,选择好拍摄地点,之后会在相机旁仔细观察各种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在思考出大致构图之后,才在毛玻璃上利用取景器的边框最后做出取舍的决定。
  《不寻常的地方》首版即由光圈出版社出版,这本书除了其中的照片,还邀请了15位摄影专家从不同角度撰写了评论文章。
  《遥远的苏格兰邮箱》
  (Remote Scottish Postboxes)
  作者:马丁·帕尔(Martin Parr)摄影,苏西·帕尔(Susie Parr)撰文
  出版社:RRB Photobooks公司,英国,2017
  马丁·帕尔的大名自不必多言,他总是像一个严肃的喜剧演员,标志性打扮是穿着棉布裤子和带格子的衬衫,以及一双凉鞋。他始终承认自己是中产阶级,具有中产阶级的一些荒唐特点。他的摄影作品经常让人感到不舒服,虽然曾经做过马格南图片社的主席,但不论在是摄影界中,还是普通观众中,他的作品都曾有过很大争议。尤其是,他的照片总显得过于艳俗,色彩非常饱满,会招来一些人的厌恶。但他始终我行我素,不断利用摄影,创造着一个帕尔的世界。
  这本书是帕尔在2004年到2010年間拍摄的新作品。这段时间,帕尔和他的妻子苏西·帕尔经常在苏格兰度假,不时在奥克尼、设得兰群岛、巴拉、刘易斯和艾莱岛等地停留,经常停下来拍摄当地的邮箱。通过帕尔的照片,这些孤立的、红色的邮箱每个都具有自己的性格,反衬出寂寞而美丽的苏格兰景色。苏西·帕尔这样说:“当你处在一个荒凉的地方,天气晴朗的时候,这些小小的邮箱会让人感到奇怪的安慰,他们标志着别人在身边、生活在继续、你和世界连接在一起。”
  这本书的包装使用了纸盒形式,共88张邮箱照片,每个邮箱都附有地图和坐标位置。和此书一同上市销售的还有一盒12张由照片制作的明信片。
  芝加哥新包豪斯:影像实验
  (New Bauhaus Chicago:Experiment Fotografie und Film)
  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5日
  包豪斯档案馆/设计博物馆,德国,柏林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7)是位于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再后来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不过,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把多种形式艺术教育都纳入其教育体系之中。其中,也包括摄影。
  纳粹党在德国执政后,包豪斯不久即解散了,很多教师也受到纳粹党的迫害,从而流亡国外。1937年,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1895~1946)到了美国芝加哥,和其他几位陆续到来的包豪斯教师一道,先后创办了新包豪斯学院和芝加哥设计学院,后者于1949年并入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成为美国可颁授设计博士学位的著名学府。新包豪斯建立后,很快在美国设计界和高教领域站稳脚跟。此外,包豪斯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和多学科培养模式也对美国的其他艺术领域产生影响,摄影和电影都在其中。在其摄影教师中,就包括不少摄影名家,比如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和艾伦·希什金德(Aaron Siskind),等等。
  这个展览展出了200幅照片和20件电影作品,从影像的角度回顾了新包豪斯的历史价值和作用。
  “科学与艺术”
  摄影艺术史上的科学摄影作品展
  2017年11月25日至2018年1月12日
  泰吉轩画廊,北京
  科技发展和艺术创新,是摄影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两股推动力量。而与其他艺术媒介相比,摄影又是与科学联系最密切的。一方面,摄影术让我们观察和理解自然的方式有了飞跃式发展;另一方面,来自科学领域的照片不乏杰出作品,让科学之美得以通过精彩的画面得到更直观且有效的传播。
  这个展览选择了三位摄影师的作品,表现科学与艺术融合这一主题。这三位摄影师也同时都是科学家或发明家。威尔逊?本特利(1865~1931),世界上第一位拍摄雪花的人。为了求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雪花”的传说,他制造了一台用显微镜改装的照相机,开始求证实验。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肉眼难以企及的微观世界,每一片雪花都呈现极度完美并风格迥异的六边结构,展示曾经未知的世界。贝伦尼斯?阿博特(1898~1991)发明了一些关于摄影方面的特殊设备,拍摄了不少和科技有关的摄影作品。1958年她还受邀为麻省理工学院(MIT)所编撰的一套全新的高中物理课本拍摄配图。哈罗德·埃格顿(1903~1990)则是一位物理学教授,1931年凭借其发明的高速频闪和同步电机系统而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非常热衷于利用他的科学发明来进行艺术创作。在每秒高达120次的闪光下,他利用摄影记录下了许多精彩“瞬间之中的瞬间”,如《子弹射穿苹果》《牛奶滴落的皇冠》等都成了摄影史上的不朽名作。   莱涅克·迪克斯特拉:2017哈苏摄影奖
  (Rineke Dijkstra :Hasselblad Award Winner 2017)
  2017年10月11日至2018年2月4日
  哈苏中心,瑞典
  2017年10月,哈苏基金会宣布授予荷兰女摄影家莱涅克·迪克斯特拉哈苏国际摄影奖,成为第一位获得哈苏奖的荷兰人。
  迪克斯特拉出生于1959年,在赢得本次哈苏奖之前,她早已蜚声国际,因其拍摄的肖像照片精辟地阐释了肖像摄影的复杂性。迪克斯特拉的作品,都有相同的共同点:被摄者通常都是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挑选出来,而且都是处于生活转折的状态,无论是刚要入世的青少年、刚生下婴儿的母亲、刚从斗牛场下来的斗牛士、刚移民到一个国家的小女孩,还是刚进入状态的舞者,并将他们放置在简约的背景中,使得被摄者在时间和空间上被隔离。她自己曾这样说:“我要展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看不到的事物。我让正常事物变得特殊。我希望人们能用新的和不同方式观看生活,但我的作品始终是基于现实。”
  矛盾与延续:阿根廷摄影,1850~2010
  (Contradiction and continuity:Photography from Argentina, 1850—2010)
  2017年9月16日至2018年1月28日
  保罗盖蒂博物馆,美国,洛杉矶
  如今,拉丁美洲摄影在当代摄影话语体系中的权重逐渐加大,但世界各大摄影机构对于拉丁美洲各国家的摄影发展研究,仍然并不完善。對阿根廷的摄影,我们了解得也不多,那么这个展览就提供了一个让我们加深认识拉美摄影的好机会
  从1816年独立到2001年经济危机爆发前,阿根廷一直是拉丁美洲的大国和强国,经济繁荣造就了中产阶级的崛起,吸引了大批来自欧洲的移民,也让阿根廷和当代世界的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但与此同时,民族融合和快速的全球化发展步伐也让阿根廷的原住民文化显得势单力薄,这和其他拉美国家很不一样。这是我们在审视阿根廷摄影发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个展览展出了60为阿根廷摄影师的300幅作品,内容涵盖了在阿根廷历史发展和艺术进程中的多个节点性时期,考察摄影的变化和摄影在塑造阿根廷国家形象和文化符号等方面的作用。
其他文献
幸福的人,有两次童真。一次结束于,哭着发现,圣诞老人,并不存在。一次开始于,突然某一天,又重新相信。从此童真,不再老去。  11月19日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身着圣诞老人服装的参赛者参加比赛。加拿大汉密尔顿市19日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圣诞老人五公里跑比赛,吸引了500余名参赛者参加。  新华社发(邹峥 摄)  点评:世界上有太多假扮的圣诞老人,只有送给我礼物的那一个是真的。  11月5日  
期刊
就这么急匆匆地,又站在了新年的当口。  新年第一期专题,我们关注行为艺术,采访了四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艺术家。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注和批判社会。其中,艺术家区志航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从决定创作‘俯卧撑’系列那一天起,我就认定这是一辈子的事。”通过在事件发生地做俯卧撑,以表达对重大公共事件的关注,他真的已经坚持了18年。一句话,一辈子;终有梦,在心中。  
期刊
2017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带着自拍杆走进公众视野。段煜婷说,本届主题“你的自拍杆”是2008年主题“我的照相机”的延续。在当年人们不断追新逐异的潮流中,连州摄影年展提出让摄影恢复本真的观看;在如今手机摄影广泛普及、摄影工具愈加多元的互联网时代,连州摄影年展试图引发我们对新的摄影行为与方式进行思考。  被延展的摄影  在互联网时代变革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认知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获取信息与
期刊
金鸡报晓辞旧岁,天狗下凡闹新春。又到了一年一度和家人守岁、吃年夜饭、庆祝新春佳节的时候。春节期间,广袤的北方大地依舊笼罩在寒冬之中,屋内的暖气不仅为北方人带来温暖,还在窗上点缀出一片片美丽的窗花,给肃穆、萧瑟的冬日景色平添几份喜气。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拍摄北方独特的风景——窗花的小技巧。  拍摄冰花需要高放大倍率的镜头,来还原窗花神奇的微观世界。因此我推荐使用最大放大倍率能够达到1:1的中长焦端微距镜
期刊
很多爱好者在跨入摄影大门、学习了基础的拍摄知识后,会遇到一些或是拍摄思路、或是拍摄方法、或是理念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无关痛痒,却在无形中增加了进阶阶段“瓶颈期”的时间,阻碍进步的方向和速度。  因此本期开始,我们开设了全新栏目《摄影实验室》。像做实验一样,甄选一些摄影人在创作瓶颈期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展开讨论和研究,并进行一场行之有效的拍摄实践,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实验过程,最终为问题的解答提供具
期刊
“收缩城市”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在中国,“收缩城市”的概念,所指的并非美国式的“郊区化”,更体现在不同城市在规模上的差异正在扩大。对于生活在“收缩城市”里的年轻人而言,留下或者离开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相比西方工业化完成之后的城市收缩,中国当下城市收缩的表现更加多样,因为中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信息化浪潮已经到来,生态环境、老龄化、土地利用、产业转型等多种问题交织。  Sixth T
期刊
首先,我们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作为一本摄影杂志,为什么要关注行为艺术?最直接的答案是:摄影是行为艺术家记录和传播作品的手段和媒介之一,也是公众了解行为艺术的最重要窗口。而且,在摄影收藏市场中,也有不少高价作品出自行为艺术家之手。  其实,这已经不是《摄影世界》第一次关注行为艺术了。我们在2016年12期便选择了一张行为艺术的记录照片作为封面,它来自有“行为艺术之母”之称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期刊
2017年11月26日,我国著名女摄影家侯波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侯波于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抗战胜利后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科长,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长、新华社摄影记者。从1949年至1961年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拍照任务,拍摄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开国大典、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人大会议、全国政协会议、各地视察、会见
期刊
“与其一辈子做很多不痛不痒的作品,不如把一件作品做到极致。从决定创作‘俯卧撑’系列那一天起,我就认定这是一辈子的事。” 已经在各类公共空间做了超过1000个俯卧撑的区志航这么说。  1958年出生的区志航在1988年从广州市供销社信息物价处调入广东电视台(现为广东广播电视台),就没离开过,他也是国内最早集采、编、导、主持和监制于一身的电视传媒人。1994年和2007年,他创办并监制和主持了中国第一
期刊
目前摄影收藏在中国,无论是一级市场(画廊和私人交易)还是二级市场(拍卖行)都规模较小。虽然二级市场老照片成交额逐年攀升、影像艺术博览会落户上海、国家美术馆入藏摄影等利好消息被视为中国摄影界的强心剂,也令不少摄影人或生意人开始期待奇迹的发生,但近年艺术品市场整体下滑,又令人开始担心。不过事实的另一面是,作为现阶段受众基础最广、市场潜力最大的艺术门类,摄影所吸引的关注和投入仍在潜滋暗长,这从不断增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