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些年来亚洲经济、政治和军事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方力量在合作和冲突中博奕,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美国力量的重返亚洲,亚洲各方同美国的角力,经济模式的制约,历史问题的纠葛等,应成为观察亚洲问题需要考量的重要方面。面对亚洲格局变化的挑战,中国有必要反思自己的外交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着力于发展与改革,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关键词] 亚洲 中国 美国 变化 战略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2)03-0057-05
[作者简介] 任国明(1964—),浙江人,深圳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亚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1945年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全方位操控亚洲棋局。危机之后的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于欧美袖手旁观,中国出手相救,经济上形成了中国核心,许多国家包括日本对中国市场依赖度不断提高,相反对美国的依存不断下降,区域内贸易急速扩大。2007年以后出现与美国“脱钩”的声音正是这一背景的反映。奥巴马上任一年后提出并着力实施“重返亚洲”的新战略,各方角力加剧,亚洲经济、政治、军事诸方面将出现愈来愈大的不确定性。
一、主要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
战后40年,亚洲大棋局波澜不惊,从1945年到1990年,“冷战”让亚洲形成两大集团的基本平衡,尽管期间发生“朝战”、“越战”,而中美苏随着彼此实力的消长,形成不同的同盟。
最近一二十年,三大因素导致亚洲棋局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冷战”中告败的苏联解体。二是中国、印度崛起。三是美国、日本相对衰落。上述三大因素打破了亚洲的力量均衡,大国间正在调整彼此的利益存在,需要重新构建平衡格局。
中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亚洲棋局变化的重大因素。当然,在更大层面上,中国崛起正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鉴于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及快速增长的国力,这种变化对过去500年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产生巨大冲击。在未来10年内,世界前四大经济体中,亚洲占三,东西方力量对比将发生明显变化,重心日益向东方倾斜。
与中国同处“金砖国家”阵营的印度,雄心勃勃地在崛起。作为一个与中国相同人口级别的大国,印度借助软件业和承接服务外包实现了经济的起飞。但印度与中国存在着传统的矛盾。1962年的边界冲突让印度耿耿于怀。印巴边界争端,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印度则明里暗里支持达赖集团,让中印关系变得十分敏感。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如何协调,会成为亚洲棋局的一大不确定因素。2010年以来,印度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军购第一大国。印度经济总量排全球第六,2011年GDP大约2万亿美元,只及中国7.4万亿美元的1/3。这样的国力要同中国开展军备竞赛恐怕力不从心。印度的国家目标是在美国的鼓励之下,从地区大国抬升到全球强国。但印度的社会构成、民族素质及产业结构恐怕难以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出于相同的目的,美国、俄罗斯乐于向印度出售先进武器。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15年左右时间,无暇顾及东方的亚洲。按西方开出的“毒药方”,俄罗斯实行激进式的私有化,造成元气大伤。直到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借助“能源武器”以及油价上涨带来的巨大收益,俄才重回世界舞台。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不仅强势对抗美国,而且在对付北约东扩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应对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把亚洲作为大国对抗的重心。亚洲棋局中又多了一个重量级的棋手。
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在中国崛起前,一直是亚洲经济的火车头。但老龄化,政权不稳,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后的20年间一直走不出低谷。日本的政策摇摆不定,传统上与强国为伍的思想根深蒂固。新世纪头6年,自民党小泉纯一郎极端亲美,与中国关系闹得很僵,搞得日本经济界怨声载道。民主党上台后,一度提出日本外交以亚洲为中心,显示出摆脱美国控制的倾向。但日本注定无法成为“正常国家”。国家安全与经济对美过度依赖,决定了其无法摆脱美国的控制。鸠山内阁下台后,日本政府又迅速地转向以美国为核心的外交。“3.11”大地震成为日本国运由兴至衰的一个转折点。对于资源短缺的岛国,全面弃核电意味着需要进口更多的能源,成本上升必然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制造业全面外移成为不二选择,日本不从亚洲寻找出路,再度强大的可能性极小。
土耳其努力成为一个新的玩家。昔日奥斯曼帝国的荣耀,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汇点,始终让土耳其自认为在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地位重要。土耳其加入欧盟受阻,使其重新回到成为伊斯兰世界领导者的定位。近些年在伊核、叙利亚冲突、伊拉克问题上,土耳其相当高调,这来自于其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在今后亚洲的棋局中,土耳其将成为不可忽视的玩家之一。
二、美国重返:争夺亚洲事务主导权
新世纪头10年,亚洲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是,美国从亚洲收缩。这期间正值布什政府专注于打击基地组织。从2001年入侵阿富汗打击塔利班,到2003年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无暇顾及亚洲。
但是,美国绝对不肯放弃其势力范围。
美国对亚洲的战略从未改变过,即牢牢把握亚洲事务的主导权。如同对全球控制一样,战后有两个时期美国短暂地“远离”亚洲。第一次是越南战争后,美国无暇也无心留在亚洲。上世纪70年代,经历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使得美国政府下决心同中国讲和,一心一意对抗苏联。第二次是小布什当选总统时期,矛盾聚焦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打击基地组织,报“9.11”之仇。布什政府的“冷落”加之中国在本地区经济影响力的迅速扩大,美国在亚洲“被边缘化”迹象十分明显。接替布什的奥巴马迅速调整战略,“重返亚洲”成了奥巴马执政第二年的重头外交戏,亚洲与美国“脱钩”的势头迅速中止。在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希拉里·克林顿就高调表示:“亚太地区将是美国今后外交战略的重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可见,美国为了在亚洲攫取利益,已经顾不得普世的伪善。美国开始从阿富汗、伊拉克收缩,把外交重点重新转向亚洲,与中国争夺亚洲主导权。 美国对亚洲政策有弹性,亚洲合作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当美国在亚洲势力遭到排挤时,美国就会收紧对亚洲的政策。一个强大、紧密合作的亚洲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2010年,美国政府宣布“重返亚洲”,唆使南海周边国家挑战中国的南海主权,利用朝鲜半岛“延坪岛”事件,加强美韩军事合作,利用中日钓鱼岛冲突事件,强化美日军事合作,构筑美日韩军事同盟等一系列事件,都是美国有意识一手策划的。在亚洲各个地区,都有美国搅局的影子。
在东亚,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五个国家都摆脱不了美国的影响。美国在日韩驻军,挑起中日东海之争,死盯朝鲜核开发,插足蒙古、意在中俄,阻碍中国大陆与台湾统一,谋求美国的最大利益,主导东亚事务。
在东南亚,东盟10国加东帝汶11国同样为美国所用。美国利用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戒备之心,高调“重返亚洲”,并利用菲律宾和越南,带头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较劲,目的在于挑起周边国家与中国不和,从而影响中国的崛起步伐。
美国借助印度平衡中国的企图十分明确,支持印度成为核国家,军售印度先进武器,增强其对抗中国的实力。当然,俄罗斯也加入对印军售的行列,大国间的制约,各有各的企图。
“阿拉伯之春”由美国人一手策划,使得中东、西亚产油国,特别是实行家族式统治的国家动荡不安。这个“春天”行动对美国是祸是福尚难判断,但如果极端势力掌权,将对美国的中东和亚洲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三、 影响亚洲合作的其它消极因素
一是经济模式的制约。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雁行模式”不断地延伸。先是日本,依靠美国市场和技术,实现经济起飞;接着,日本带动“四小龙”实现发展,同样依赖着美国的市场;接下来,中国在外资的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同样依赖于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依靠外需,而非内需拉动的经济是亚洲经济模式的一个致命硬伤。区域内部缺少核心国家和核心市场。
日本也好,中国也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依赖于国际市场,依赖于外需,这种模式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而中国较之日本,经济发展质量更处于劣势。主要问题一是依靠外需,二是依靠效率不高的投资,而国内消费占GDP不到40%,大大低于美国的7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年均水平。
亚洲经济集体依赖于美国、欧洲的需求,不利于构建亚洲的一体化。亚洲的发展,需要出现一个以代替美国、欧洲市场消费能量的亚洲市场。中国与日本应该具备这样的潜力。中国以13亿人的消费市场,即使只有10%的中产阶级,足以抵得上日本的整个国家;日本的市场如能开放,其吸收能量也不容忽视。印度当然在未来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大市场,考虑到其不断增长的人口,估计2030年将达到15亿人口,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印度经济作为“金砖国家”之一,其软件、制药、服务业,独树一帜,大量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的出现也值得期待。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先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还是保持30年快速增长的中国,或是正步入快速通道的印度,都受制于经济发展模式,而没能成为亚洲经济的核心。
好的迹象是,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角色在缓慢提升,正在起到改善亚洲各国产业链的“枢纽”作用。但从纠正“全球失衡”的角度考虑,中国必须正视不可持续不平衡发展模式的问题。着力改善民生,提供各类保障,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是一条不可回避的道路。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又将引来新一轮指责。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保持进出平衡是中国应该实施的策略。
二是历史纠纷与矛盾。亚洲国家间存在的领土纠纷、民族矛盾及冷战遗留的相互不信任,严重阻碍合作的深化。中印、中日、印巴、朝日、朝韩、日韩等都有着众多的领土、民族方面的纠纷,有些矛盾甚至不断加剧,不仅给外来干涉提供了借口,也不利于区域合作。
三是中国周边小国的“走钢丝”。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时机选择十分巧妙。中国周边小国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实力感到担忧,希望借助区域外大国,特别是美国重返亚洲,平衡中国的影响。这些国家的如意算盘是军事上、政治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在中美两大国之间“走钢丝”,施展平衡术。最近,菲律宾在黄岩岛主权上对中国的挑衅就是典型的例子。
四、亚洲诸方与美国角力的趋势
亚洲所以出现如此之多的不确定因素,是因为大国间正在调整彼此的利益存在,各方力量与美国的势力也有着明的暗的角力,而这种局面估计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中美处于试探力量、寻求彼此满意的合作方式的过程中,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实则是相互调整的正常反映。亚洲只是中美在全球利益平衡中的一个局部反映。作为全球经济第一和第二的大国,美国处于守势,力求保住超级大国的地位;中国处于进取的态势,谋求改变由西方主导的局面。中美关系处于磨合时期,在某些领域两国存在共同利益,在一些领域也存在明显分歧。在亚洲主导权上面,美国不甘心就此退出领导角色,拉一些国家遏制中国,成为对华政策的核心。尽管表面一再否认,但种种政策和举动证实美国口是心非。从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到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在重新构筑第一岛链对华封锁的战略。在布什忽视亚洲10年之后,奥巴马“重返亚洲”,引发力量对比的重新调整。在第4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国决策层提出中美关系“C2”而非“G2”,美国官方反应并不积极。
经济上的成功使得中国有能力在亚洲同美国较量。无独有偶,日本与韩国政府脱离美国的意向一度也十分强烈。韩国卢武铉政权和日本鸠山由纪夫政权要求美军撤离本土军事基地的呼声曾十分迫切。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大大强化了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因此,新世纪头10年,亚洲特别是东亚展现出明显的脱离美国的倾向。
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积极寻找美国以外的合作伙伴,与中国合作成为沙特皇室的首要选择。中国需要稳定的原油供应,沙特需要稳定的需求对象。这种合作是东亚与西亚迅速接近的动力。降低对美国依赖的风险,成为共同的选项。
2011年11月,奥巴马完成了美军撤出伊拉克的任务,打了8年,得不偿失。伊拉克成了美国又一次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的地方。更令美国尴尬的是阿富汗战争打了10年,塔利班越战越强,美国从起初力图消灭塔利班,到现在意欲讲和,而后者不给面子,不停地发动“攻势”。美国的决策者们(小布什时代)忘了苏联入侵阿富汗惨败而归的历史,美国同样在阿富汗以失败而告终,这是由阿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过去10年,美国在西亚玩大了,没玩好。现在通过玩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又将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把独裁封建的赶下去了,没想到极端宗教势力借机坐大。基督教伊斯兰两大文明冲突刚刚开始,而美国是挑起冲突的元凶。 在西亚,共有20个国家,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尼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情况更加复杂。这里是战后世界的火药桶。这一地区自二战后美国势力一直存在,成为地区冲突的源泉。首先美国欲控制这一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的战略要地,其次欲控制全球能源中心,中东、西亚盛产石油,是世界能源基地。再一个就是引发宗教文明冲突。巴以冲突完全是西方一手策划的。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冲突从未停息,巴以冲突实质是阿拉伯世界同以色列及西方国家的冲突。以色列的背后是美国、英国的强大支持。美国的策略是利用一方打一方。两伊战争(上世纪80年代)打了十几年,是美国挑动伊拉克打起来的,结果两败俱伤。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让伊朗的实力突显了出来,成为西亚的强国。但伊朗不听话,美国便利用核问题整伊朗,又利用“阿拉伯之春”把火烧到伊朗小哥们叙利亚。“阿拉伯之春”美国和北约玩大了,把阿拉伯世界“强人”卡扎菲搞死了,把亲西方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赶下台,结果伊斯兰极端势力“穆斯林兄弟会”势力上了台。美国得不偿失,未来美国在西亚、中东的处境更加不利。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独立后,经济长期不景气。美国利用阿富汗反恐战争需要借道中亚的理由,利用经济援助在当地设立了几个军事基地,直接对中俄构成威胁。中亚国家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上合组织首要任务是反恐,近年来又加强军事经济合作,有效地建立了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沟通机制。反恐、维护地区稳定是本组织的第一要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领域正在扩大,经济合作无疑是关键因素。与中亚稳定密切相关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作为观察员加入上合组织,增添了区域稳定的正面因素。而美国借口阿富汗反恐战争而安插在中亚的军事基地变得不受欢迎。2005年,美军关闭其在乌兹别克的军事基地。2009年,吉尔吉斯斯坦要求美军关闭其在马纳斯国际机场的空军基地。俄罗斯的重新崛起,特别是普京重新回到克里姆林宫,对美国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亚洲世纪”能否到来,取决于地区内国家能否形成合力。区域内实行有效的经济合作,形成统一的政治意愿至关重要。但就现状而言,本地区仍各自为政,各种力量被区域外的美国等西方所主导,亚洲大棋局仍呈现许多不确定因素。
五、中国的应对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已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算得上一个政治大国。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增强,全球经济触角的延伸,如何在现实世界中扮演与经济实力相衬的大国作用,既成为服众的需要,也是中国真正由大变强的要求。中国要到全球大舞台施展力量,首先应在亚洲这个大棋局中,发挥领导和主导的作用。现实中,中国不仅面对美国强大的围堵,也面临周边国家的挑战。中日东海之争,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领海主权之争,中印领土之争,中国面临的“成长烦恼”不少。如何运用大智慧在亚洲树德树威,是考验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大国的一道门槛。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在西方主导世界500年后,历史给中国再次提供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中国外交目前仍沿用邓小平提出的“韬光隐晦,有所作为”的思想在展开。当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当年中国的国力与今日都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不更多地有所作为,那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有所作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成为中国对外姿态的主流。
在国际大棋局上,中国必须主动出击,争取先人落子,预先布局,摆脱一直以来被动应付的局面。欧美擅长主动设置有利于西方的议程和议题,西方媒体紧密配合,过往在人权、地区问题、环境、经济、汇率众多方面,中国疲于应付。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凡不符合国家利益的,中国都必须使用安理会否决权,这是中国作为大国天然的工具。
在亚洲的大棋局中,中国应巧用硬实力和软实力。中国是亚洲第一经济大国,是众多亚洲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通过“经济外交”,利用经济实力影响别国的决策,美国是这么干的,法国、日本也是这么干的,中国为何不可以这么干?对于侵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国家,不仅要加以经济制裁,在对方挑战并对中国国家利益发生实质侵害时,也可动用武力加以还击。在南海、东海问题上,中国已没有退让的余地。中国提倡和邻、睦邻、富邻,不应牺牲国家利益,对周边国家要恩威并施。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亚洲各国的利益与命运日益相互关联。面对严峻复杂的亚洲形势,我们需要坚持“同舟共济”的精神,努力同各国合作共克时艰。美国与一些其它国家的用意就是想制造矛盾激怒中国,使中国卷入没完没了的冲突之中,打乱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而他们可以乱中取胜。亚洲局势的变化,事实上对中国原有战略与外交思维已经形成挑战,正在迫使中国加快反思其战略,如何以确保和平崛起的可持续以及成本的最小化,如何同时加快推进中国的改革,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对于中国来讲,经济发展和改革才是根本。我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全力以赴办好自己的事情。一个国家经济稳健发展,政治民主自由,就根本不用担心外部势力的挑战,这才是关键。
[关键词] 亚洲 中国 美国 变化 战略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2)03-0057-05
[作者简介] 任国明(1964—),浙江人,深圳市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亚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1945年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全方位操控亚洲棋局。危机之后的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于欧美袖手旁观,中国出手相救,经济上形成了中国核心,许多国家包括日本对中国市场依赖度不断提高,相反对美国的依存不断下降,区域内贸易急速扩大。2007年以后出现与美国“脱钩”的声音正是这一背景的反映。奥巴马上任一年后提出并着力实施“重返亚洲”的新战略,各方角力加剧,亚洲经济、政治、军事诸方面将出现愈来愈大的不确定性。
一、主要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
战后40年,亚洲大棋局波澜不惊,从1945年到1990年,“冷战”让亚洲形成两大集团的基本平衡,尽管期间发生“朝战”、“越战”,而中美苏随着彼此实力的消长,形成不同的同盟。
最近一二十年,三大因素导致亚洲棋局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冷战”中告败的苏联解体。二是中国、印度崛起。三是美国、日本相对衰落。上述三大因素打破了亚洲的力量均衡,大国间正在调整彼此的利益存在,需要重新构建平衡格局。
中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亚洲棋局变化的重大因素。当然,在更大层面上,中国崛起正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鉴于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及快速增长的国力,这种变化对过去500年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产生巨大冲击。在未来10年内,世界前四大经济体中,亚洲占三,东西方力量对比将发生明显变化,重心日益向东方倾斜。
与中国同处“金砖国家”阵营的印度,雄心勃勃地在崛起。作为一个与中国相同人口级别的大国,印度借助软件业和承接服务外包实现了经济的起飞。但印度与中国存在着传统的矛盾。1962年的边界冲突让印度耿耿于怀。印巴边界争端,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印度则明里暗里支持达赖集团,让中印关系变得十分敏感。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如何协调,会成为亚洲棋局的一大不确定因素。2010年以来,印度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军购第一大国。印度经济总量排全球第六,2011年GDP大约2万亿美元,只及中国7.4万亿美元的1/3。这样的国力要同中国开展军备竞赛恐怕力不从心。印度的国家目标是在美国的鼓励之下,从地区大国抬升到全球强国。但印度的社会构成、民族素质及产业结构恐怕难以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出于相同的目的,美国、俄罗斯乐于向印度出售先进武器。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15年左右时间,无暇顾及东方的亚洲。按西方开出的“毒药方”,俄罗斯实行激进式的私有化,造成元气大伤。直到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借助“能源武器”以及油价上涨带来的巨大收益,俄才重回世界舞台。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不仅强势对抗美国,而且在对付北约东扩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应对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把亚洲作为大国对抗的重心。亚洲棋局中又多了一个重量级的棋手。
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在中国崛起前,一直是亚洲经济的火车头。但老龄化,政权不稳,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后的20年间一直走不出低谷。日本的政策摇摆不定,传统上与强国为伍的思想根深蒂固。新世纪头6年,自民党小泉纯一郎极端亲美,与中国关系闹得很僵,搞得日本经济界怨声载道。民主党上台后,一度提出日本外交以亚洲为中心,显示出摆脱美国控制的倾向。但日本注定无法成为“正常国家”。国家安全与经济对美过度依赖,决定了其无法摆脱美国的控制。鸠山内阁下台后,日本政府又迅速地转向以美国为核心的外交。“3.11”大地震成为日本国运由兴至衰的一个转折点。对于资源短缺的岛国,全面弃核电意味着需要进口更多的能源,成本上升必然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制造业全面外移成为不二选择,日本不从亚洲寻找出路,再度强大的可能性极小。
土耳其努力成为一个新的玩家。昔日奥斯曼帝国的荣耀,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汇点,始终让土耳其自认为在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地位重要。土耳其加入欧盟受阻,使其重新回到成为伊斯兰世界领导者的定位。近些年在伊核、叙利亚冲突、伊拉克问题上,土耳其相当高调,这来自于其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在今后亚洲的棋局中,土耳其将成为不可忽视的玩家之一。
二、美国重返:争夺亚洲事务主导权
新世纪头10年,亚洲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是,美国从亚洲收缩。这期间正值布什政府专注于打击基地组织。从2001年入侵阿富汗打击塔利班,到2003年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为由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无暇顾及亚洲。
但是,美国绝对不肯放弃其势力范围。
美国对亚洲的战略从未改变过,即牢牢把握亚洲事务的主导权。如同对全球控制一样,战后有两个时期美国短暂地“远离”亚洲。第一次是越南战争后,美国无暇也无心留在亚洲。上世纪70年代,经历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使得美国政府下决心同中国讲和,一心一意对抗苏联。第二次是小布什当选总统时期,矛盾聚焦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打击基地组织,报“9.11”之仇。布什政府的“冷落”加之中国在本地区经济影响力的迅速扩大,美国在亚洲“被边缘化”迹象十分明显。接替布什的奥巴马迅速调整战略,“重返亚洲”成了奥巴马执政第二年的重头外交戏,亚洲与美国“脱钩”的势头迅速中止。在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希拉里·克林顿就高调表示:“亚太地区将是美国今后外交战略的重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可见,美国为了在亚洲攫取利益,已经顾不得普世的伪善。美国开始从阿富汗、伊拉克收缩,把外交重点重新转向亚洲,与中国争夺亚洲主导权。 美国对亚洲政策有弹性,亚洲合作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当美国在亚洲势力遭到排挤时,美国就会收紧对亚洲的政策。一个强大、紧密合作的亚洲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2010年,美国政府宣布“重返亚洲”,唆使南海周边国家挑战中国的南海主权,利用朝鲜半岛“延坪岛”事件,加强美韩军事合作,利用中日钓鱼岛冲突事件,强化美日军事合作,构筑美日韩军事同盟等一系列事件,都是美国有意识一手策划的。在亚洲各个地区,都有美国搅局的影子。
在东亚,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五个国家都摆脱不了美国的影响。美国在日韩驻军,挑起中日东海之争,死盯朝鲜核开发,插足蒙古、意在中俄,阻碍中国大陆与台湾统一,谋求美国的最大利益,主导东亚事务。
在东南亚,东盟10国加东帝汶11国同样为美国所用。美国利用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戒备之心,高调“重返亚洲”,并利用菲律宾和越南,带头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较劲,目的在于挑起周边国家与中国不和,从而影响中国的崛起步伐。
美国借助印度平衡中国的企图十分明确,支持印度成为核国家,军售印度先进武器,增强其对抗中国的实力。当然,俄罗斯也加入对印军售的行列,大国间的制约,各有各的企图。
“阿拉伯之春”由美国人一手策划,使得中东、西亚产油国,特别是实行家族式统治的国家动荡不安。这个“春天”行动对美国是祸是福尚难判断,但如果极端势力掌权,将对美国的中东和亚洲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三、 影响亚洲合作的其它消极因素
一是经济模式的制约。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雁行模式”不断地延伸。先是日本,依靠美国市场和技术,实现经济起飞;接着,日本带动“四小龙”实现发展,同样依赖着美国的市场;接下来,中国在外资的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同样依赖于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依靠外需,而非内需拉动的经济是亚洲经济模式的一个致命硬伤。区域内部缺少核心国家和核心市场。
日本也好,中国也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依赖于国际市场,依赖于外需,这种模式是脆弱的,不可持续的。而中国较之日本,经济发展质量更处于劣势。主要问题一是依靠外需,二是依靠效率不高的投资,而国内消费占GDP不到40%,大大低于美国的7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年均水平。
亚洲经济集体依赖于美国、欧洲的需求,不利于构建亚洲的一体化。亚洲的发展,需要出现一个以代替美国、欧洲市场消费能量的亚洲市场。中国与日本应该具备这样的潜力。中国以13亿人的消费市场,即使只有10%的中产阶级,足以抵得上日本的整个国家;日本的市场如能开放,其吸收能量也不容忽视。印度当然在未来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大市场,考虑到其不断增长的人口,估计2030年将达到15亿人口,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印度经济作为“金砖国家”之一,其软件、制药、服务业,独树一帜,大量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的出现也值得期待。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先行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还是保持30年快速增长的中国,或是正步入快速通道的印度,都受制于经济发展模式,而没能成为亚洲经济的核心。
好的迹象是,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角色在缓慢提升,正在起到改善亚洲各国产业链的“枢纽”作用。但从纠正“全球失衡”的角度考虑,中国必须正视不可持续不平衡发展模式的问题。着力改善民生,提供各类保障,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是一条不可回避的道路。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又将引来新一轮指责。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保持进出平衡是中国应该实施的策略。
二是历史纠纷与矛盾。亚洲国家间存在的领土纠纷、民族矛盾及冷战遗留的相互不信任,严重阻碍合作的深化。中印、中日、印巴、朝日、朝韩、日韩等都有着众多的领土、民族方面的纠纷,有些矛盾甚至不断加剧,不仅给外来干涉提供了借口,也不利于区域合作。
三是中国周边小国的“走钢丝”。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时机选择十分巧妙。中国周边小国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实力感到担忧,希望借助区域外大国,特别是美国重返亚洲,平衡中国的影响。这些国家的如意算盘是军事上、政治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在中美两大国之间“走钢丝”,施展平衡术。最近,菲律宾在黄岩岛主权上对中国的挑衅就是典型的例子。
四、亚洲诸方与美国角力的趋势
亚洲所以出现如此之多的不确定因素,是因为大国间正在调整彼此的利益存在,各方力量与美国的势力也有着明的暗的角力,而这种局面估计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中美处于试探力量、寻求彼此满意的合作方式的过程中,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实则是相互调整的正常反映。亚洲只是中美在全球利益平衡中的一个局部反映。作为全球经济第一和第二的大国,美国处于守势,力求保住超级大国的地位;中国处于进取的态势,谋求改变由西方主导的局面。中美关系处于磨合时期,在某些领域两国存在共同利益,在一些领域也存在明显分歧。在亚洲主导权上面,美国不甘心就此退出领导角色,拉一些国家遏制中国,成为对华政策的核心。尽管表面一再否认,但种种政策和举动证实美国口是心非。从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到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在重新构筑第一岛链对华封锁的战略。在布什忽视亚洲10年之后,奥巴马“重返亚洲”,引发力量对比的重新调整。在第4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中国决策层提出中美关系“C2”而非“G2”,美国官方反应并不积极。
经济上的成功使得中国有能力在亚洲同美国较量。无独有偶,日本与韩国政府脱离美国的意向一度也十分强烈。韩国卢武铉政权和日本鸠山由纪夫政权要求美军撤离本土军事基地的呼声曾十分迫切。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大大强化了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因此,新世纪头10年,亚洲特别是东亚展现出明显的脱离美国的倾向。
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积极寻找美国以外的合作伙伴,与中国合作成为沙特皇室的首要选择。中国需要稳定的原油供应,沙特需要稳定的需求对象。这种合作是东亚与西亚迅速接近的动力。降低对美国依赖的风险,成为共同的选项。
2011年11月,奥巴马完成了美军撤出伊拉克的任务,打了8年,得不偿失。伊拉克成了美国又一次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的地方。更令美国尴尬的是阿富汗战争打了10年,塔利班越战越强,美国从起初力图消灭塔利班,到现在意欲讲和,而后者不给面子,不停地发动“攻势”。美国的决策者们(小布什时代)忘了苏联入侵阿富汗惨败而归的历史,美国同样在阿富汗以失败而告终,这是由阿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过去10年,美国在西亚玩大了,没玩好。现在通过玩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又将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把独裁封建的赶下去了,没想到极端宗教势力借机坐大。基督教伊斯兰两大文明冲突刚刚开始,而美国是挑起冲突的元凶。 在西亚,共有20个国家,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尼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情况更加复杂。这里是战后世界的火药桶。这一地区自二战后美国势力一直存在,成为地区冲突的源泉。首先美国欲控制这一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的战略要地,其次欲控制全球能源中心,中东、西亚盛产石油,是世界能源基地。再一个就是引发宗教文明冲突。巴以冲突完全是西方一手策划的。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冲突从未停息,巴以冲突实质是阿拉伯世界同以色列及西方国家的冲突。以色列的背后是美国、英国的强大支持。美国的策略是利用一方打一方。两伊战争(上世纪80年代)打了十几年,是美国挑动伊拉克打起来的,结果两败俱伤。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让伊朗的实力突显了出来,成为西亚的强国。但伊朗不听话,美国便利用核问题整伊朗,又利用“阿拉伯之春”把火烧到伊朗小哥们叙利亚。“阿拉伯之春”美国和北约玩大了,把阿拉伯世界“强人”卡扎菲搞死了,把亲西方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赶下台,结果伊斯兰极端势力“穆斯林兄弟会”势力上了台。美国得不偿失,未来美国在西亚、中东的处境更加不利。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是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独立后,经济长期不景气。美国利用阿富汗反恐战争需要借道中亚的理由,利用经济援助在当地设立了几个军事基地,直接对中俄构成威胁。中亚国家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上合组织首要任务是反恐,近年来又加强军事经济合作,有效地建立了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沟通机制。反恐、维护地区稳定是本组织的第一要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领域正在扩大,经济合作无疑是关键因素。与中亚稳定密切相关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作为观察员加入上合组织,增添了区域稳定的正面因素。而美国借口阿富汗反恐战争而安插在中亚的军事基地变得不受欢迎。2005年,美军关闭其在乌兹别克的军事基地。2009年,吉尔吉斯斯坦要求美军关闭其在马纳斯国际机场的空军基地。俄罗斯的重新崛起,特别是普京重新回到克里姆林宫,对美国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亚洲世纪”能否到来,取决于地区内国家能否形成合力。区域内实行有效的经济合作,形成统一的政治意愿至关重要。但就现状而言,本地区仍各自为政,各种力量被区域外的美国等西方所主导,亚洲大棋局仍呈现许多不确定因素。
五、中国的应对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国已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算得上一个政治大国。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增强,全球经济触角的延伸,如何在现实世界中扮演与经济实力相衬的大国作用,既成为服众的需要,也是中国真正由大变强的要求。中国要到全球大舞台施展力量,首先应在亚洲这个大棋局中,发挥领导和主导的作用。现实中,中国不仅面对美国强大的围堵,也面临周边国家的挑战。中日东海之争,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领海主权之争,中印领土之争,中国面临的“成长烦恼”不少。如何运用大智慧在亚洲树德树威,是考验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大国的一道门槛。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在西方主导世界500年后,历史给中国再次提供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中国外交目前仍沿用邓小平提出的“韬光隐晦,有所作为”的思想在展开。当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当年中国的国力与今日都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不更多地有所作为,那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有所作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成为中国对外姿态的主流。
在国际大棋局上,中国必须主动出击,争取先人落子,预先布局,摆脱一直以来被动应付的局面。欧美擅长主动设置有利于西方的议程和议题,西方媒体紧密配合,过往在人权、地区问题、环境、经济、汇率众多方面,中国疲于应付。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凡不符合国家利益的,中国都必须使用安理会否决权,这是中国作为大国天然的工具。
在亚洲的大棋局中,中国应巧用硬实力和软实力。中国是亚洲第一经济大国,是众多亚洲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通过“经济外交”,利用经济实力影响别国的决策,美国是这么干的,法国、日本也是这么干的,中国为何不可以这么干?对于侵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国家,不仅要加以经济制裁,在对方挑战并对中国国家利益发生实质侵害时,也可动用武力加以还击。在南海、东海问题上,中国已没有退让的余地。中国提倡和邻、睦邻、富邻,不应牺牲国家利益,对周边国家要恩威并施。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亚洲各国的利益与命运日益相互关联。面对严峻复杂的亚洲形势,我们需要坚持“同舟共济”的精神,努力同各国合作共克时艰。美国与一些其它国家的用意就是想制造矛盾激怒中国,使中国卷入没完没了的冲突之中,打乱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而他们可以乱中取胜。亚洲局势的变化,事实上对中国原有战略与外交思维已经形成挑战,正在迫使中国加快反思其战略,如何以确保和平崛起的可持续以及成本的最小化,如何同时加快推进中国的改革,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对于中国来讲,经济发展和改革才是根本。我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全力以赴办好自己的事情。一个国家经济稳健发展,政治民主自由,就根本不用担心外部势力的挑战,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