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的天梯精神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i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一鼓作气读完陈果撰写的《天梯之上——记“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我数次流出眼泪。因为这本书不断触动我的心灵,拷问我的良心,激发我的感情。这本书值得每一位中国的教师认真拜读!正是他们的事迹,大大提升了“中国教师”的人格形象。我们需要树立中国教师的“天梯精神”。
  《天梯之上》一书,讲述了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的真实故事,个个故事催人泪下。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荣获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2009年又荣获“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这是非常崇高的荣誉,来之不易。他们的故事不仅会“感动中国”,而且一定能感动世界、感动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亮剑精神”,有了“亮剑精神”,军队才可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中国人民教师应当具有“天梯精神”,有了“天梯精神”,教师才可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国优秀教师的精神,可以简要概括为“人梯精神”,甘愿做“人梯”,让学生主动爬上人梯,登上继承传统,超越创新的高峰。
  “天梯精神”是“人梯精神”的形象展示;“人梯精神”是“天梯精神”的内在实质。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回答“钱学森之问”,可能有许多答案,我以为,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学校缺少了“天梯精神”。
   二
  在惊险的山路上,他们点燃了求知的圣火;在孤独的悬崖边,他们架起了做人的天梯;让质朴的山乡孩子,看到了人生的希望;让弱势的贫瘠家庭,分享到改革开放的阳光。他们是教师的榜样,他们是做人的榜样。他们是“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实践者,彰显了“以人为本”的辉煌。他们很辛苦,他们很幸福。
  怀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痴情,彝族人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走出雅安汉源,攀越5道天梯,扎根深山彝寨。他们用整整19年时间,为山区的儿童们筑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宽阔大道。天梯之上,因此燃起希望的火把,照亮文明的愿景。捧读此书,有耳目震惊的感觉,有超乎想象的感动。
  李桂林、陆建芬夫妇都曾是“代课教师”,他们在环境险恶、条件艰难、待遇低下、生活清贫的高山之巅,办起一所小学:凉山彝族自治区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至今,他们已坚持办学19年,一共教育了224名学生,其中54名是外地慕名而来的学生。创造了学校教育的奇迹。
  二坪村的乡亲称李桂林和陆建芬是“恩人”“善人”“全人”“福星”。 李桂林和陆建芬真诚地为贫穷的山区人民奉献。他们的故事,一以贯之,形成一条美丽的故事线,如同滚滚的大渡河,巍巍的大峡谷,留下两个字:震撼!
  三
  他们在很长时间里,一年四季吃的都是“老三样”:玉米、土豆、酸菜汤。他们的学校很长时间里有“五不”: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邮、不通气。当人们爬上五道天梯,不仅“汗流浃背”,而且“头晕目眩”“心虚气短”。他们做到的,我却做不到。我从内心深感羞惭。
  他们默默地奉献,一点也不张扬。但是,当他们的事迹在媒体上“曝光”之后,得到了许许多多善良中国人的理解、同情、帮忙。他们感动中国,中国又不断地感动他们,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展示了我们中国56个民族的团结友善,显示了中国人的道德力量,让我们对于未来充满希望。
  5道人工木制的天梯,如今已换成了坚固安全的钢梯。许多善良的中国人对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的理解和帮助,也十分感人。一些网友、艺术家、青年学生、新闻记者、电视编导,甚至老人,千里迢迢来到二坪村,体验“天梯精神”,学习“天梯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让我们看到了“礼仪之邦”的崇高形象。
  《天梯之上》这本书,写得真实动人,作者下了大功夫。全书配有81幅大大小小的照片和图片。读者只需先浏览这些照片图片,就会大为惊异,深受教益。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的事迹,已有电影《云上学堂》、专题电视片《峭壁上的山村教师》,但是,这些媒体都“和而不同”,各有千秋。
  四
  读《天梯之上》这本书,是一个“学思结合”的过程,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感动,一边自省。阅读的速度,能够自我调控。近年来,书出版不少,但是,能读到《天梯之上》这样的好书,不多啊!李桂林和陆建芬的真人真事,将“真、善、美”会通在一起,于是才有这样的好书。
  远在西班牙经营成功的陆建忠,本想说服他的姐夫李桂林和姐姐陆建芬,到西班牙去,年薪给出12万元。当陆建忠到二坪小学实地体验之后,他对李桂林和陆建芬说:“如果我的小儿子出生了,也让他做你们的学生。他是中国人,我要让他回来先学中国语,也跟着你们先学做人。娃娃交给你们,一万个放心。”
  所以,我认为《天梯之上》这本书,不仅中国的教师和家长应当读一读,作为学生的 “阅读教材”,也大有好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可以从这本书里得到不同程度、不同视点、不同方面的深刻教育。“先学做人”太重要了!学会做人,才能在社会里生存和发展。天梯精神永存!
  彝族是“酒的民族”,也是“火的民族”。 李桂林和陆建芬为山区孩子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人间;他们既平凡又高尚的人生,也因此像匝酒一般,散发着醉人的芳香。用“天梯精神”来比喻他们,更加贴切。因为正是踏着这道“天梯”,那些大山深处的孩子,才走进了神圣的学堂,走出了莽莽大山,走进了大千世界。
  五
  千百年来,鸟道塞绝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一直在高山之巅俯瞰着脚下的文明演进,默默困守着孤寂的大山。改革开放的曙光,照进了大峡谷之巅。大渡河的流水滚滚向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时刻,从这里走出了“感动中国人物”。
  昔日位于大渡河大峡谷之巅的,曾经停办十年的二坪村小学,如今已成为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山区的孩子们攀上天梯,攀上李桂林和陆建芬搭起的“人梯”,攀上了生命的崭新境界,改变了贫穷山村的地理命运。但李桂林和陆建芬只认为自己是“平常的人”“平凡的人”。中国教师的天梯精神,感动中国!触动心灵!
  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李桂林和陆建芬身上所蕴藏的博爱、淡定、进取和坚忍,触动心灵,催人前进。
  天梯之上,两个默默无闻的教师,一段一去不返的光阴,折射出这个伟大时代里,最为撼人心魄的伟大的奉献精神。
  大哉!李桂林和陆建芬!大哉!天梯精神!
  
  《天梯之上——记“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陈果著,已由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张瑞芳)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英语教学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英语教学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语言材料单一,缺乏语言环境,课堂枯燥无味,评价呆板无力,等等。英语教学费时费力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一、走出英语教学观念上的误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德国组织过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青少年论坛,很多国家都组织了代表团参加本次论坛。中国代表团下飞机后,德国方面派人来迎接
夜已深,我依然清醒,点一盏灯,静静盘点自己的思绪,细细回首一路耕耘,清点一路成长,我的世界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和煦、明朗。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踌躇满志,年少气盛,怀揣憧憬,有使不完的劲儿、花不尽的精力,个性张扬。如同初生的牛犊,在三尺讲台上蹦蹦跳跳,毫无惧色,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追求着自以为理想的教育境界,偶尔为拾到一棵稻穗欢呼雀跃,以为悟到了教育真谛。然而,生活就是生活,摔过不少跟头,走过不少弯路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目前高职教育的一个共同特点,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一般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  目前大多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就业率低、就业难,形成了“结构性失业”。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实验条件欠缺、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高职计算机专业
2007年8月,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犹如一阵春风,催开了我校的英语教研之花,我也很幸运地加入了攀登英语课题组。  攀登英语实验课要求全英文组织课堂,这对于英语专业出身的我来说并不困难,但这么多年没有用全英文上课,我的英语口语已经基本上退化了,所以我不得不重新拿起课本,认认真真地学习《课堂英语组织用语100句》,认认真真地观看英语光盘,遇到不认识的单词,马上查字典,同时强迫自己上课一定要讲英语。过了一段
1984年,我考上了县一中。从我们镇子去县城,如果乘车的话,只有一趟下午4点钟匆匆路过小镇的长途班车。那时的钱很值钱,记得母亲发现我浑身快要毒侵骨髓的疥疮后,哭哭啼啼跑了好多家,才借来5块钱。我把5块钱带在身上,过了好久也舍不得去买硫黄软膏,硬是用陈麦草烟熏的偏方把疥疮治好了,并悄悄把钱还了人家。那时上县一中的农村娃都得住校,往大灶上缴面,换来饭票后,再凭票排队吃饭。因为乘班车要买票,我们都会背上
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带来的是学生思维的创新、个性的张扬以及鲜活的生命发展。但欣喜之余,我们也时常会感到来自家长和教师的忧虑——“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学生不愿学,就想玩”、“目中无人”等。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带着这样的疑问,从寻找破困策略、关注学生成长的目的出发,我们开展了《当前中学生主要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一、植根教学实践,扼住研究基点    丰富的教学实践是课题研究的活力之源。为真正凸显
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启用了全新的课程教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天地。新课程在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勃勃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茫然和困惑。为应对这些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对新课程的教法和学法以及如何构建“自主、合作、互动、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一、新教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一改旧教材生硬、陈旧、传
1  在容易追尾的路口,林巧紧张地握着方向盘。她刚拿到驾照就开着新车上路,车后还贴着“大龄姑娘,追尾必嫁”。这8个字是林巧的真实写照,31岁的她成了三姑六婆眼中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她被追尾了。下车一看,撞上来的是她常光顾的火锅店的老板周榆。  周榆一看是熟客,忙关切地问:“林小姐有没有受伤?”她摇头,看了一下新车的屁股,还好并不严重。周榆说要负责全部损失,林巧乐了:“我
对于观鸟我完全是外行,但从研究博物学史的角度,我倒是想着有机会一点一点介入“一阶”的“观鸟”。最近也试着拍鸟,在北大校园拍过虎斑地鸫、灰椋鸟、灰头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等。我认识的鸟太少了,对鸟的了解更是肤浅,我的行为只能算作偶尔的兴趣,不能算“发烧友”观鸟。  没有预料到的是,在英格兰短短的二十几天,我有机会一次又一次地看鸟、拍鸟。我的感受是,在英格兰,想不爱鸟都难,因为书店里有各种有关鸟类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