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区智慧养老探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ao2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这段时间对杭州西湖区5个养老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走访以及问卷调查,针对西湖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及智慧养老产品的使用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智慧养老在社区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物联网技术及其智慧产品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极大帮助,但根据老年人群体的独特的性质,智慧养老的发展及所提供的服务产品未能达到实质效果,最后本文根据智慧养老社区的现状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智慧养老产品;老年人;物联网技术;养老服务需求
  一、引言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杭州作为中国现代化和经济发达城市,人口老龄化也颇为严重。与此同时,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照护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在“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传统养老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养老功能上面临严峻的挑战,更加加快了新型养老服务的产生。未来独居老人的数量也会迅猛发展,智慧养老的出现发展是必然趋势。通过智慧养老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让老年人的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并且时刻监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本文分析了杭州西湖区智慧养老社区的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及查阅文献资料,根据《杭州西湖区智慧养老探究问卷》调查,分析当下社区智慧养老存在的利弊,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及措施,才能更好的促进智慧养老的发展。
  二、智慧养老的概念
  智慧养老,就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熟练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改造传统养老服务的服务方式、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健康、舒适的生活服务,是高度现代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智慧养老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与社会资源来满足老年人在自身健康管理,生活服务,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养老需求,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
  三、研究背景及意义
  1.老龄化社会背景的基本概况
  从2003年到2014年我国65周岁以上人口数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从2003年占全国人口比重的5.9%上升到2014年占全国总口比重的10.1%。根据国际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则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数还在持续增加,显然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2.研究意义
  智慧养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老年人的突发事件提供保障,通过传感器以及定位系统能够准确的知道老人的位置,通过传感器还可以知道老人是否跌倒来提供及时的救治服务。通过智慧养老的信息交互平台,老年人可以通过信息化设备来关注国内外的热点新闻,还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仅如此,当老人想念自己的儿女时,通过可视化的电视网络就可以与自己的子女进行交流畅谈,使老年人与外界有了更近距离的交流沟通,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通过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老人还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医生,线上咨询解答及预约上门服务等,更加方便了老人的日常生活。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1.本文通过对杭州西湖区五个养老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的实地访问与问卷调查,经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其中的300份问卷作为样本,将调查结果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I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数据库文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得出调查结果。
  2.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在西湖区有86%的受访老人对于发展智慧养老持赞同意见,对于发展智慧养老,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方便日常生活起居,老年人对此的满意度都非常的高,但同时调查也显示出约有120位老年人对于设备及如何使用完全不会,从另个角度来说智慧养老产品的使用率大约只有40%,而其中相当大部分的老人受教育程度较低,这部分的老人表示智慧养老产品的操作过于复杂。在对老人的收入及家庭情况的调查发现,智慧产品的购买普及率与家庭生活水平呈正相关。在对智慧养老产品是否满足于精神需求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约80%的老年人认为还是子女陪在在身边比起智慧养老产品更好,智慧养老产品虽能带来很多帮助,但显然还是物质层面大于精神层面。在问及智慧养老产品应用方面大约40%的老年人认为应该用于医疗服务方面,而30%的老年人则表示用于安防方面更加合理,这些都是智慧养老产品的目前所关注的重点。
  3.原因分析
  ①个人方面,在我国现在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他们对于高科技产品的接受能力及使用熟悉度远远没有我们高,况且文化教育方面的欠缺更是导致智慧养老产品使用率低下重要原因。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记忆和学习能力慢慢变差,单依靠说明书及他人指导也是远远不够的。
  ②家庭原因,在不同的家庭老年人对于养老设备的购买能力也是大不相同,一些家庭子女及老人自己的经济水平高,对于智慧产品的购买能力当然比较强。但对于有经济负担的家庭及本就拮据的老年人来说就非常的不容易。
  ③就智慧养老本身来讲,现在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还是属于初级阶段,无论是社区中管理模式,还是云智能管理平台,都存在一定的漏洞,智慧养老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相对还比较低,智能产品也未能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能力及生活习惯,不能体现出人性化。在对智慧产品的设计上,也未能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而只是注重在了身体健康照护和生活照料上了。
  五、建议及措施
  1.提高老年人信息技术水平。通过开展老年人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加强老年人对于信息化产品的使用度及熟练度,是智慧养老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政府可以投入资金建立老年人信息技术学校开展针对不同需要层次的老年人。根据不同的老年人社区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交流会,让老年人具备一定的互联网使用能力,更好促进智慧养老的发展。
  2.智慧养老产品的升级与价格的合理控制。通过对智慧养老产品的开发与升级,创造出更多高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产品,根据老年人的使用能力与生活习惯,考虑到老年人的学习记忆能力逐步减弱的前提下,开发出简单易学习操作的智慧养老新产品。老年人购买使用智慧养老产品政府应适当的给予一定量的补贴或减免,使智慧养老能够惠及大多数老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普及率,助力智慧养老。
  3.促进智慧养老制度体系的建立,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来促进智慧养老的发展,制定智慧养老统一的行业标准以及相匹配的服务监督体系,法律保障和评估体系。开展各方合作,加强社区与社区的沟通交流,社区与科技企业及医院间的合作。社区在发展智慧养老的同时,结合西湖区的智慧教育,智慧健身与智慧医疗等服务体系,推动各方协同发展。
  4.加强养老专业队伍的培训,通过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工作模式,建立一支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服务质量好的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人才的政策措施,加大力度提高服务人员的技能与文化素质水平,为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点。
  六、结语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社会背景下,智慧养老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养老中带给老人巨大帮助的同时,也应该更加信息化与智能化,便于老年人群体的学习及操作。智慧产品不仅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服务需求,更应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社区与社区之间更应该加强合作,开展各项利于老年人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课程与活动,消除银色鸿沟,促进智慧养老的发展。(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通信作者:谢蓉蓉)
  参考文献:
  [1]谢岚旭.智慧养老:让“空巢老人”不孤单[J].上海信息化,2014(04)
  [2]贾伟.我国智慧养老的运行困境与解决对策[J].中国信息界,2014(11)
  [3]左美云.智慧养老的内涵、模式与机遇[J].中国公共安全,2014(10)
其他文献
1997年9月,我80岁的老母亲去世了。 作为经常的陪伴者,我本应最为悲伤,可令人费解的是,我却十分平静。这是因为,我把母亲的离去,视为她与在天之灵的父亲在离别16年后的重新相
大别山“同乡” rn李德生,1916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柴山堡李家坝(今属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在斗争中,他成长为我军一名
党的十六大提出: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丁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的理论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化
2月24日,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上海市商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联合会联合召开“第二届上海市工商业领军人物表彰颁奖大会”。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出席了会议。全国政协常委、
十多年前,在一本英文版经济学书中看到了有关“熵”的观点。这个源于物理学的概念,概括起来是说:如果不注入外部能量,世界最終将走向混乱和荒废。  小到一亩田地,若不加以管理,渐被野草淹没,终究颗粒不收;大到国家,没有法制度量,混乱不可避免。有时,你感觉真累,失去容易,得到却很难;一段关系,长时间不主动维持,会渐渐走向陌生甚至消逝。世间万物和所有的情感,放任不管,最终的归宿恐怕都是荒废。  这些都是“熵
期刊
本文从司法和谐的基本内容入手,论述了在当代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司法和谐的现实困境,即"特权文化"心理促使人们追求逃避法规的特权,泛行政化的权力结构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上海在高端人才集聚、金融市场活跃、政府行政规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落户上海的中小企业也享受到了这些“福利”。然而,在面对央企
坐在工作台前,撇开案头堆积的一摞摞案卷,我手里搓揉着一捧黏土,放空自己。今天,我突然想捏记忆中的一只大公鸡——我儿时的好伙伴。至今,我还记得那年爸爸生病,他躺在医院的
期刊
20世纪30年代末,延安是进步青年和左翼知识分子向往的革命圣地。各地青年和进步人士激情满怀,或孤胆上路或拖家带口,形成了奔赴延安的滚滚热潮。至1943年12月底,“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上71%,其中高中以上19%、高中21%、初中31%,初中以下约30%。”(任弼时语)当时延安的知识分子在地域上主要有三个来源:大后方、沦陷区和根据地。这三类知识分子被毛泽东形象
“官话”,是指官场上流行的一种官员特有的话语系统,据说,它肇始于清代雍正时期。当时,有一批广东、福建籍的地方官被召见,南方官员的粤语和闽语令皇帝在听完一番冗长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