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连续成功创业,并跨越不同的国家、涉足不同的领域。他正是董事长专业户徐曙光。
从美国太平洋地产公司到纳帕无极酒业,从辽宁鞍山的最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到桑兰康复用品公司,从山东爱丽斯服饰厂到格林豪泰连锁酒店……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公司背后,却有着相同的“血脉”,那就是它们拥有相同的董事长——徐曙光。
徐曙光,一个从山东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14年的创业时间里,成为了8家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创业足迹横跨两大洲,涉足了近10个不同的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董事长专业户”。
而当谈到之所以会创建如此多毫不相关的产业时,他坦言:“很多企业的创建火花都是在朋友们的盛情邀请下产生的。”而之所以能够将如此多的企业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除了学识和经验外,最重要的就是将自己的责任变成喜好。
“一旦责任在向我招手的时候,我的喜好就变成次要了。”徐曙光说,“既然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我就要学会去做好它。”把自己的爱好放在责任之上,这就是“董事长专业户”的成功法则。
山里走出的大学生
16岁成为大学生,正是徐曙光成长经历中的一瞥。1964年,徐曙光出生在山东省乳山县徐家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品学兼优的他在20世纪70年代“文革”结束后的特殊时期参加了高考。这个当时一心想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孩子,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徐曙光第一次一个人走出了大山,来到首都,那年徐曙光只有16岁。
1984年,成绩优异的徐曙光被分配到国家航天部实验室。这是至今都令很多人羡慕和向往的“体面而有保障”的工作。然而,在工作中,徐曙光接触到了很多国外的科学家和教授,他发现,这些“洋人”和“海归”远比他视野开阔、技术高超。于是,正如当年笃定要走出大山一样,在徐曙光心中,暗暗埋下了要出国的种子。
经过三年的准备,徐曙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并且得到了助教奖学金。他再次完成了人生的转折。
到了美国的徐曙光,原以为一切会一帆风顺,然而第一学期,徐曙光就在课堂上大大地出了一次洋相。当时,一位德国籍的老师在给他们上课,徐曙光举手向他提问,没想到,老师根本听不懂他磕磕巴巴的英语,最后只能不耐烦地让同班的一位台湾学生帮忙翻译一下。徐曙光的脸涨得通红,整个学期都没有再提过一个问题。但令这位德国籍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在期末考试当中,徐曙光满分100分的卷子竟然得了148分,连后面的附加题都做对了。“从那以后,这位老师对我照顾有加,也让我明白,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靠的是业绩,而不是金钱和关系。”徐曙光说。
经过三年的时间,徐曙光先后攻读了应用数学、电脑工程、金融与运营研究专业。1990年5月,在徐曙光攻读博士期间,导师将其推荐给美国百老汇连锁控股公司作为实习财务分析师。
在这家拥有125家大型百货商店的大集团里,徐曙光将自己学过的电脑工程学和数学结合在一起,开始了自己的财务经理工作,也正是在这时候,徐曙光认识到把握现金流和控制好成本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被迫创业
在徐曙光的脑子里,他从未想过要做一个“创业家”。从美国太平洋之家APH成立到接受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徐曙光坦言,他创业不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而很多都是在“被动”的创业。
1997年4月1日,愚人节,徐曙光结束了他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开始了第一段“被迫创业”的旅途。
当时,徐曙光受邀担任美国协和地产的执行副总裁兼财务长。在公司深陷债务危机时被临危受命的徐曙光,并没有想到要逃脱。凭借着毅力和坚持,加上对于当时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强烈信心,以及缩小战线、孤注一掷的策略,徐曙光带领协和地产成为了当时内华达州名列前茅的建筑商之一。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的“被迫”经历是徐曙光没有经验的“冒险”举动,那么后来几次的“被迫创业”显然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回国创业后,作为徐曙光家乡的威海政府很希望他能够作为外商代表在家乡投资一些项目。徐曙光盛情难却,但对于当地企业和产业完全不了解,于是政府就为徐曙光推荐了服装厂的项目。经过了一番考察之后,徐曙光斥资280万美元建立了山东爱丽斯服装厂。“当时考虑到产业的前景,衣食住行是永不磨灭的行业,另外,服装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很好地为家乡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当地有比较成熟的配套设施和人力资源。”尽管以前并未涉足服装加工行业,但考虑到这些积极因素,徐曙光还是义无反顾地干了起来。
如出一辙,徐曙光的纳帕无极酒业和我要酒网站也是在家乡政府领导的盛情邀请下成立的。“当时家乡的老领导说我们家乡非常适合种植葡萄,如果葡萄酒的产业链发展好的话,能够对农民有很大的帮助,在他们不停地邀请我去协助家乡发展葡萄酒业的背景下,我涉足了葡萄酒产业链。”徐曙光说。
全世界葡萄酒加工工艺最发达的就是美国加州,而徐曙光在加州生活多年,在了解到中国市场对于葡萄酒快速增长的需求和偏好之后,加上对于假冒酒的深恶痛绝,徐曙光决定建立一个葡萄酒的销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售卖自己生产的葡萄酒或者是自己清楚产地和保证质量的酒,纳帕无极酒业和我要酒网站(519.com)就这样诞生了。
无独有偶,徐曙光对于辽宁鞍山市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也是在当地政府官员的“三顾茅庐”下达成的。2005年11月,鞍山市政府领导找到徐曙光,希望他能够接受这个东北三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实地考察,看到近1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有近3万人住在冬天漏雪夏天漏雨的危房中时,顾不得项目利润微薄的风险,徐曙光依然决定投资这个项目。
历时三年,直至2009年,一个拥有商业、住宅、学校、公园等配套设施的大型社区建设完成,并且成为“东北棚户区改造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能够同时兼顾如此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并且每一个企业都做得有声有色,徐曙光认为,这是多年学习的理论知识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相信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看清了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之间的经济规律,加上有效的内部管理,就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游刃有余。”徐曙光说。
混战经济酒店
2003年的夏天,美国加州灿烂的海岸线令人们在蓝天白云间,感到一丝的慵懒和惬意。拥有了一定事业基础和幸福家庭的徐曙光本可以享受阳光海滩的美景,自然地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创业机会出现在一次晚宴中。2003年7月的某一天,徐曙光作为加州少数民族企业代表参加了美国少数民族商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晚宴。晚宴中,一位与会者与徐曙光谈到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令徐曙光燃起了再次创业的念头。
“当时我也在国内多次出差,在北京住长城饭店,在上海住兴国宾馆。作为一个商务人士,忙碌了一天,回到酒店,需要的只是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所以我认为价格实惠的经济型酒店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徐曙光说。
当时中国虽然已有近20万家酒店,“而且中国酒店的发展速度比国民GDP的发展还要快。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有可为。”徐曙光说,在对于中国酒店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本能的感觉到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回国进行经济型酒店的创业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徐曙光再一次选择“挂帅出征”。
2004年,徐曙光回国开始了又一次全新的创业之旅。虽然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并且对于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趋势判断,但是在酒店成立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难题。
“当时,我们对于在中国如何选址、如何选择人员、如何施工等都完全摸不到头脑,另外,如何搭建总公司框架、如何设计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等问题也让我们费劲了脑汁。”徐曙光回忆到。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参观了若干酒店、了解中国的酒店价格体系,终于在2004年11月,第一家格林豪泰酒店在上海开业了。
从2004年至2006年,格林豪泰只发展了20家酒店。“这三年间,格林豪泰没有选择跑马圈地,而是选择苦练内功。”徐曙光说。刚刚进入酒店业的徐曙光,本身对于酒店业知之甚少,加上没有很多酒店方面的资源,如果跑马圈地,对于格林豪泰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三年对于格林豪泰来说发展非常缓慢,是一段曲折的经历。”徐曙光直言不讳。由于缺乏经验,格林豪泰专门高薪雇佣了一批管理人才,但是由于高管对于连锁酒店定位的模糊以及企业对于高管的过度依赖,使得格林豪泰在这三年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认识到这一问题之后,从2007年开始,徐曙光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格林豪泰上。从2007年至2009年的这三年里,格林豪泰从二十几家店铺直线发展成为拥有超过300家的全国经济连锁酒店品牌。“尽管前3年做的不是很成功,但是却摸索出很多规律。为未来的迅速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拒绝风投
除了徐曙光之外,很多人也都盯上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这块大蛋糕。
2002年6月,定位经济快捷酒店的如家成立。2003年,如家获得IDGVC的200万美元投资,随后美国梧桐投资公司也很快加入其中。2006年10月,如家以1.09亿美元的IPO融资规模令同行望其项背,同时也令更多的风险投资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2006年底,7天酒店获得来自华平基金的1000万美元投资,2007年7月,汉庭酒店获得鼎晖创投、成为基金、北极光创投、IDGVC和保银资本等5家投资机构共8500万美元的投资,同年9月,7天酒店获得美林集团、德意志银行和美国华平基金等950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
经济型酒店开动了其资本引擎,无数重金如雪片般飞到经济型酒店企业家的头上。然而徐曙光却成了一个例外。他没有“循规蹈矩”地接受来自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而是在漫长的创业道路上选择了独行,依靠自有资金来维持和推动格林豪泰发展。
“一方面,对于贷款带来的短期风险,我看得不是很透,如果贸然贷款,将无疑放大这个风险,作为财务出身的我来说,决不允许这样的风险存在;另一方面,如果引入风险投资,可能要牵扯对赌协议等问题,很容易令企业处于骑虎难下的两难境地,这样企业的发展策略就会非常被动。”正是处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徐曙光没有依靠资本的力量为自己插上翅膀,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
“格林豪泰在前途不明朗的情况下仅为了扩张而吸收风险投资的资金,我认为是一种赌博行为,鉴于我过去受过的教育背景,我没有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赌徒。这种不明前景的‘豪赌’是非常危险的。”徐曙光说。
2008年的金融风暴,更加印证了徐曙光当年不引进资金的策略的正确性。随着金融风暴的来临,很多投资方都“大变脸”,有的将资金转移回本国救助母公司,有的大规模裁员,有的重新调整企业的战略布局,导致原定的投资项目暂停或者重新审核……一些注入了资本血液的酒店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才一下子感受到自己的困境。
然而这时的徐曙光仿佛看到了扩张的动力,没有引进外界资本的格林豪泰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缺少了来自投资方的压力,在一片偃旗息鼓的环境中,逆向生长起来。
面对如家、7天、汉庭等竞争对手纷纷登陆资本市场而风光无限,徐曙光坦言,“从已经发生的事实来看,豪赌一下是比较正确的。但作为自由资金充裕的我们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我比较赞成公司自然的发展。经过六年多的运作,格林豪泰对于国内的环境、消费市场、消费者习惯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起速是比较安全的。因为我们知道前面的路是比较平坦的, 同时我们也了解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
据悉,从2010年开始,格林豪泰就成为了业内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今年格林豪泰依然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据悉,2011年年底,格林豪泰的酒店数量将达到600家以上,预计在2012年底将突破1000家。
而对于众多企业期盼的上市,徐曙光却显得出人意料的淡定。“我们一直秉承着一切为了公司发展的宗旨。如果格林豪泰需要上市,也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而上市,要看上市对于格林豪泰的发展有多大的意义。”徐曙光说,“目前来看,如果我们要上市就是基于两点,一个是有一些股东希望通过上市将投资变现,另外就是一部分员工的期权需要变现。”
从美国太平洋地产公司到纳帕无极酒业,从辽宁鞍山的最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到桑兰康复用品公司,从山东爱丽斯服饰厂到格林豪泰连锁酒店……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公司背后,却有着相同的“血脉”,那就是它们拥有相同的董事长——徐曙光。
徐曙光,一个从山东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14年的创业时间里,成为了8家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创业足迹横跨两大洲,涉足了近10个不同的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董事长专业户”。
而当谈到之所以会创建如此多毫不相关的产业时,他坦言:“很多企业的创建火花都是在朋友们的盛情邀请下产生的。”而之所以能够将如此多的企业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除了学识和经验外,最重要的就是将自己的责任变成喜好。
“一旦责任在向我招手的时候,我的喜好就变成次要了。”徐曙光说,“既然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我就要学会去做好它。”把自己的爱好放在责任之上,这就是“董事长专业户”的成功法则。
山里走出的大学生
16岁成为大学生,正是徐曙光成长经历中的一瞥。1964年,徐曙光出生在山东省乳山县徐家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品学兼优的他在20世纪70年代“文革”结束后的特殊时期参加了高考。这个当时一心想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孩子,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徐曙光第一次一个人走出了大山,来到首都,那年徐曙光只有16岁。
1984年,成绩优异的徐曙光被分配到国家航天部实验室。这是至今都令很多人羡慕和向往的“体面而有保障”的工作。然而,在工作中,徐曙光接触到了很多国外的科学家和教授,他发现,这些“洋人”和“海归”远比他视野开阔、技术高超。于是,正如当年笃定要走出大山一样,在徐曙光心中,暗暗埋下了要出国的种子。
经过三年的准备,徐曙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并且得到了助教奖学金。他再次完成了人生的转折。
到了美国的徐曙光,原以为一切会一帆风顺,然而第一学期,徐曙光就在课堂上大大地出了一次洋相。当时,一位德国籍的老师在给他们上课,徐曙光举手向他提问,没想到,老师根本听不懂他磕磕巴巴的英语,最后只能不耐烦地让同班的一位台湾学生帮忙翻译一下。徐曙光的脸涨得通红,整个学期都没有再提过一个问题。但令这位德国籍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在期末考试当中,徐曙光满分100分的卷子竟然得了148分,连后面的附加题都做对了。“从那以后,这位老师对我照顾有加,也让我明白,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靠的是业绩,而不是金钱和关系。”徐曙光说。
经过三年的时间,徐曙光先后攻读了应用数学、电脑工程、金融与运营研究专业。1990年5月,在徐曙光攻读博士期间,导师将其推荐给美国百老汇连锁控股公司作为实习财务分析师。
在这家拥有125家大型百货商店的大集团里,徐曙光将自己学过的电脑工程学和数学结合在一起,开始了自己的财务经理工作,也正是在这时候,徐曙光认识到把握现金流和控制好成本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被迫创业
在徐曙光的脑子里,他从未想过要做一个“创业家”。从美国太平洋之家APH成立到接受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徐曙光坦言,他创业不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而很多都是在“被动”的创业。
1997年4月1日,愚人节,徐曙光结束了他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开始了第一段“被迫创业”的旅途。
当时,徐曙光受邀担任美国协和地产的执行副总裁兼财务长。在公司深陷债务危机时被临危受命的徐曙光,并没有想到要逃脱。凭借着毅力和坚持,加上对于当时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强烈信心,以及缩小战线、孤注一掷的策略,徐曙光带领协和地产成为了当时内华达州名列前茅的建筑商之一。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的“被迫”经历是徐曙光没有经验的“冒险”举动,那么后来几次的“被迫创业”显然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回国创业后,作为徐曙光家乡的威海政府很希望他能够作为外商代表在家乡投资一些项目。徐曙光盛情难却,但对于当地企业和产业完全不了解,于是政府就为徐曙光推荐了服装厂的项目。经过了一番考察之后,徐曙光斥资280万美元建立了山东爱丽斯服装厂。“当时考虑到产业的前景,衣食住行是永不磨灭的行业,另外,服装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很好地为家乡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当地有比较成熟的配套设施和人力资源。”尽管以前并未涉足服装加工行业,但考虑到这些积极因素,徐曙光还是义无反顾地干了起来。
如出一辙,徐曙光的纳帕无极酒业和我要酒网站也是在家乡政府领导的盛情邀请下成立的。“当时家乡的老领导说我们家乡非常适合种植葡萄,如果葡萄酒的产业链发展好的话,能够对农民有很大的帮助,在他们不停地邀请我去协助家乡发展葡萄酒业的背景下,我涉足了葡萄酒产业链。”徐曙光说。
全世界葡萄酒加工工艺最发达的就是美国加州,而徐曙光在加州生活多年,在了解到中国市场对于葡萄酒快速增长的需求和偏好之后,加上对于假冒酒的深恶痛绝,徐曙光决定建立一个葡萄酒的销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售卖自己生产的葡萄酒或者是自己清楚产地和保证质量的酒,纳帕无极酒业和我要酒网站(519.com)就这样诞生了。
无独有偶,徐曙光对于辽宁鞍山市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也是在当地政府官员的“三顾茅庐”下达成的。2005年11月,鞍山市政府领导找到徐曙光,希望他能够接受这个东北三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实地考察,看到近1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有近3万人住在冬天漏雪夏天漏雨的危房中时,顾不得项目利润微薄的风险,徐曙光依然决定投资这个项目。
历时三年,直至2009年,一个拥有商业、住宅、学校、公园等配套设施的大型社区建设完成,并且成为“东北棚户区改造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能够同时兼顾如此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并且每一个企业都做得有声有色,徐曙光认为,这是多年学习的理论知识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相信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看清了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之间的经济规律,加上有效的内部管理,就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游刃有余。”徐曙光说。
混战经济酒店
2003年的夏天,美国加州灿烂的海岸线令人们在蓝天白云间,感到一丝的慵懒和惬意。拥有了一定事业基础和幸福家庭的徐曙光本可以享受阳光海滩的美景,自然地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创业机会出现在一次晚宴中。2003年7月的某一天,徐曙光作为加州少数民族企业代表参加了美国少数民族商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晚宴。晚宴中,一位与会者与徐曙光谈到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令徐曙光燃起了再次创业的念头。
“当时我也在国内多次出差,在北京住长城饭店,在上海住兴国宾馆。作为一个商务人士,忙碌了一天,回到酒店,需要的只是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所以我认为价格实惠的经济型酒店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徐曙光说。
当时中国虽然已有近20万家酒店,“而且中国酒店的发展速度比国民GDP的发展还要快。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有可为。”徐曙光说,在对于中国酒店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本能的感觉到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回国进行经济型酒店的创业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徐曙光再一次选择“挂帅出征”。
2004年,徐曙光回国开始了又一次全新的创业之旅。虽然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并且对于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趋势判断,但是在酒店成立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难题。
“当时,我们对于在中国如何选址、如何选择人员、如何施工等都完全摸不到头脑,另外,如何搭建总公司框架、如何设计酒店信息管理系统等问题也让我们费劲了脑汁。”徐曙光回忆到。他们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参观了若干酒店、了解中国的酒店价格体系,终于在2004年11月,第一家格林豪泰酒店在上海开业了。
从2004年至2006年,格林豪泰只发展了20家酒店。“这三年间,格林豪泰没有选择跑马圈地,而是选择苦练内功。”徐曙光说。刚刚进入酒店业的徐曙光,本身对于酒店业知之甚少,加上没有很多酒店方面的资源,如果跑马圈地,对于格林豪泰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三年对于格林豪泰来说发展非常缓慢,是一段曲折的经历。”徐曙光直言不讳。由于缺乏经验,格林豪泰专门高薪雇佣了一批管理人才,但是由于高管对于连锁酒店定位的模糊以及企业对于高管的过度依赖,使得格林豪泰在这三年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认识到这一问题之后,从2007年开始,徐曙光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格林豪泰上。从2007年至2009年的这三年里,格林豪泰从二十几家店铺直线发展成为拥有超过300家的全国经济连锁酒店品牌。“尽管前3年做的不是很成功,但是却摸索出很多规律。为未来的迅速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拒绝风投
除了徐曙光之外,很多人也都盯上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这块大蛋糕。
2002年6月,定位经济快捷酒店的如家成立。2003年,如家获得IDGVC的200万美元投资,随后美国梧桐投资公司也很快加入其中。2006年10月,如家以1.09亿美元的IPO融资规模令同行望其项背,同时也令更多的风险投资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2006年底,7天酒店获得来自华平基金的1000万美元投资,2007年7月,汉庭酒店获得鼎晖创投、成为基金、北极光创投、IDGVC和保银资本等5家投资机构共8500万美元的投资,同年9月,7天酒店获得美林集团、德意志银行和美国华平基金等950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
经济型酒店开动了其资本引擎,无数重金如雪片般飞到经济型酒店企业家的头上。然而徐曙光却成了一个例外。他没有“循规蹈矩”地接受来自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而是在漫长的创业道路上选择了独行,依靠自有资金来维持和推动格林豪泰发展。
“一方面,对于贷款带来的短期风险,我看得不是很透,如果贸然贷款,将无疑放大这个风险,作为财务出身的我来说,决不允许这样的风险存在;另一方面,如果引入风险投资,可能要牵扯对赌协议等问题,很容易令企业处于骑虎难下的两难境地,这样企业的发展策略就会非常被动。”正是处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徐曙光没有依靠资本的力量为自己插上翅膀,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个脚印。
“格林豪泰在前途不明朗的情况下仅为了扩张而吸收风险投资的资金,我认为是一种赌博行为,鉴于我过去受过的教育背景,我没有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赌徒。这种不明前景的‘豪赌’是非常危险的。”徐曙光说。
2008年的金融风暴,更加印证了徐曙光当年不引进资金的策略的正确性。随着金融风暴的来临,很多投资方都“大变脸”,有的将资金转移回本国救助母公司,有的大规模裁员,有的重新调整企业的战略布局,导致原定的投资项目暂停或者重新审核……一些注入了资本血液的酒店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才一下子感受到自己的困境。
然而这时的徐曙光仿佛看到了扩张的动力,没有引进外界资本的格林豪泰与其他同类企业相比,缺少了来自投资方的压力,在一片偃旗息鼓的环境中,逆向生长起来。
面对如家、7天、汉庭等竞争对手纷纷登陆资本市场而风光无限,徐曙光坦言,“从已经发生的事实来看,豪赌一下是比较正确的。但作为自由资金充裕的我们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去冒这个险。我比较赞成公司自然的发展。经过六年多的运作,格林豪泰对于国内的环境、消费市场、消费者习惯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起速是比较安全的。因为我们知道前面的路是比较平坦的, 同时我们也了解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
据悉,从2010年开始,格林豪泰就成为了业内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今年格林豪泰依然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据悉,2011年年底,格林豪泰的酒店数量将达到600家以上,预计在2012年底将突破1000家。
而对于众多企业期盼的上市,徐曙光却显得出人意料的淡定。“我们一直秉承着一切为了公司发展的宗旨。如果格林豪泰需要上市,也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而上市,要看上市对于格林豪泰的发展有多大的意义。”徐曙光说,“目前来看,如果我们要上市就是基于两点,一个是有一些股东希望通过上市将投资变现,另外就是一部分员工的期权需要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