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要积极地探索“生态作文”在小学生中的实施,打造作文生态课堂,体现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这是一堂教研组研讨课,为此精心组织了教学,希望学生能写出标新立异的作文,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先来欣赏台湾“音乐之父”罗大佑的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哼。
师:好听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真好听,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生:我觉得这首歌就像一首童年的诗,打动了我。
师:每当听到这首歌,唐老师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我的童年生活,想知道吗?
生:好的。
师: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是在奶奶家后面的小土坡上度过的,每逢星期六、星期天,特别是寒暑假,那弯弯曲曲的小河流,那美丽诱人的荷塘,那野花野草和野菜,系住了我和一群小伙伴的童心,捉蚱蜢,捕蝴蝶,钓鱼摸螺,特别是着嫩绿的狗尾巴草从洞穴里逗弄出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
师:童年是多么令人向往,就好像是一盒五彩斑斓的糖果,甜甜的,酸酸的,每一粒都让我们回味无穷,接下来就请你们把你认为最好的一粒糖果的味道描绘下来吧!写一写童年的趣事。谁先来说一说?
(板书题目《童年趣事》,没想到,刚才还是一汪汪晶莹莹的眼神,变得暗淡了。课堂上冷场了片刻。)
生:唐老师,我们的童年没有你这么快乐,没有什么趣事写。
生:我没有趣事,只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做完家庭作业做妈妈布置的,做完妈妈布置的做补习班的作业。
生:我星期六星期天都要去少年宫学琴,回家后除了练琴就是写作业,哪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
生:我也是,参加奥数班……
……
(面对这尴尬的场景,听到七嘴八舌的言论,我不由感慨万分:这堂作文课是无法这样上下去了。在升学棒的指挥下,父母望子成龙思想的驱使下,我们的学生,这群孩子们怎能跳出枯燥的学习圈子,怎能真正的享受童年的快乐。课堂上,学生们的反馈信息使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调整教学构思,我擦去了《童年趣事》这个原定的题目。)
师:真对不起,老师没有考虑到你们的真实感受,这样吧,我们就把自己想说的在这堂课尽情地诉说吧。可以向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提出恳请,把自己渴望拥有的童年生活、乐园情景描绘出来。怎么样?
(板书出新的写作内容《我渴望的童年生活》)
生:老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吗?
生:老师,真的可以写心里话吗?
师:可以,都可以,只要能够表达你的真实想法。现在大家就来说说你现在最想表达的内容。
生:我最希望能够拥有自由的空间,画画、听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妈妈不要总是管制我。要求不高,只要每星期一天。
生:我不想在双休日参加各种兴趣班,我只要能去乡下跟爷爷去田里玩就满足了。那里可有趣了。
生:我想向教育部长提建议。(同学们笑)
师:这倒是很独特的想法,我们来听听。
生:期望他能缩短我们在校的时间,星期五下午就放假,并且明文规定一个家庭只许给孩子报一项补习班。(底下一阵欢呼)
……
教学反思:
(一)动情——推波助澜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兴趣,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在这堂作文课一开始,以一曲耳熟能详的《童年》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接着,用动情的语言描述老师小时候的童年美好生活,学生听了娓娓动听的语言,恍如身临其境,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情感,为接下来的习作《我渴望的童年生活》做好了较充分的情感铺垫。
(二)随情——心随情动
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源于对事物的兴趣。所以当上课伊始学生纷纷表示对自己的童年趣事无话可写时,虽然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慌了神,但还是清晰地意识到不能勉强让学生写下去,挤牙膏或者生搬硬凑地完成习作,都不是我们作文课堂追求的,因此调整了教学构思——改为写《我渴望的童年生活》,因势利导,让他们就此发表意见,吐露心声。结果,学生的作品字字露情,写出来的文章在家长会上发给家长阅读,反响强烈,不少家长表示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模式,而我更是收获了用真心撰写的好文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诉情——我手写我心
“入境动情”是为了“设境诉情”。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和学生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习作过程中来,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忧虑着学生的忧虑。本堂课当学生情感激发出来后,却碰上了教学突发问题,此时,索性撤销人为的框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自由倾吐,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原生状态”的作文。在宽松民主的,充满信任和尊重的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写出了不少精彩的语段。
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只有给学生心灵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宽松的,张扬个性的,乐于表达的作文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时的心理束缚,才能让孩子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要积极地探索“生态作文”在小学生中的实施,打造作文生态课堂,体现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这是一堂教研组研讨课,为此精心组织了教学,希望学生能写出标新立异的作文,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先来欣赏台湾“音乐之父”罗大佑的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哼。
师:好听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真好听,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生:我觉得这首歌就像一首童年的诗,打动了我。
师:每当听到这首歌,唐老师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我的童年生活,想知道吗?
生:好的。
师: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是在奶奶家后面的小土坡上度过的,每逢星期六、星期天,特别是寒暑假,那弯弯曲曲的小河流,那美丽诱人的荷塘,那野花野草和野菜,系住了我和一群小伙伴的童心,捉蚱蜢,捕蝴蝶,钓鱼摸螺,特别是着嫩绿的狗尾巴草从洞穴里逗弄出一只只可爱的小螃蟹……
师:童年是多么令人向往,就好像是一盒五彩斑斓的糖果,甜甜的,酸酸的,每一粒都让我们回味无穷,接下来就请你们把你认为最好的一粒糖果的味道描绘下来吧!写一写童年的趣事。谁先来说一说?
(板书题目《童年趣事》,没想到,刚才还是一汪汪晶莹莹的眼神,变得暗淡了。课堂上冷场了片刻。)
生:唐老师,我们的童年没有你这么快乐,没有什么趣事写。
生:我没有趣事,只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做完家庭作业做妈妈布置的,做完妈妈布置的做补习班的作业。
生:我星期六星期天都要去少年宫学琴,回家后除了练琴就是写作业,哪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
生:我也是,参加奥数班……
……
(面对这尴尬的场景,听到七嘴八舌的言论,我不由感慨万分:这堂作文课是无法这样上下去了。在升学棒的指挥下,父母望子成龙思想的驱使下,我们的学生,这群孩子们怎能跳出枯燥的学习圈子,怎能真正的享受童年的快乐。课堂上,学生们的反馈信息使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调整教学构思,我擦去了《童年趣事》这个原定的题目。)
师:真对不起,老师没有考虑到你们的真实感受,这样吧,我们就把自己想说的在这堂课尽情地诉说吧。可以向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提出恳请,把自己渴望拥有的童年生活、乐园情景描绘出来。怎么样?
(板书出新的写作内容《我渴望的童年生活》)
生:老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吗?
生:老师,真的可以写心里话吗?
师:可以,都可以,只要能够表达你的真实想法。现在大家就来说说你现在最想表达的内容。
生:我最希望能够拥有自由的空间,画画、听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妈妈不要总是管制我。要求不高,只要每星期一天。
生:我不想在双休日参加各种兴趣班,我只要能去乡下跟爷爷去田里玩就满足了。那里可有趣了。
生:我想向教育部长提建议。(同学们笑)
师:这倒是很独特的想法,我们来听听。
生:期望他能缩短我们在校的时间,星期五下午就放假,并且明文规定一个家庭只许给孩子报一项补习班。(底下一阵欢呼)
……
教学反思:
(一)动情——推波助澜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兴趣,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在这堂作文课一开始,以一曲耳熟能详的《童年》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接着,用动情的语言描述老师小时候的童年美好生活,学生听了娓娓动听的语言,恍如身临其境,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情感,为接下来的习作《我渴望的童年生活》做好了较充分的情感铺垫。
(二)随情——心随情动
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热情,源于对事物的兴趣。所以当上课伊始学生纷纷表示对自己的童年趣事无话可写时,虽然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慌了神,但还是清晰地意识到不能勉强让学生写下去,挤牙膏或者生搬硬凑地完成习作,都不是我们作文课堂追求的,因此调整了教学构思——改为写《我渴望的童年生活》,因势利导,让他们就此发表意见,吐露心声。结果,学生的作品字字露情,写出来的文章在家长会上发给家长阅读,反响强烈,不少家长表示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模式,而我更是收获了用真心撰写的好文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诉情——我手写我心
“入境动情”是为了“设境诉情”。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和学生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习作过程中来,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忧虑着学生的忧虑。本堂课当学生情感激发出来后,却碰上了教学突发问题,此时,索性撤销人为的框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自由倾吐,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原生状态”的作文。在宽松民主的,充满信任和尊重的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写出了不少精彩的语段。
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只有给学生心灵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宽松的,张扬个性的,乐于表达的作文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摆脱写作时的心理束缚,才能让孩子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