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脉冲强光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u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低能量脉冲强光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采用低能量脉冲强光治疗3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540~950 nm治疗手具,能量密度为7.0 J/cm2,脉宽15 ms, 1遍,光斑直接重叠10%,1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临床评估,并使用VISIA采集图像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

低能量脉冲强光治疗结束后患者自我评估和医生评估,治疗指数≥50%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63.3%)和16例(53.3%)。VISIA图像分析显示低能量脉冲强光治疗后,面部皮肤的色素斑点和红斑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

结论

低能量脉冲强光治疗对部分难治性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有效,且无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快速眼球运动期(REM)睡眠调控核心区进行全脑功能连接,探讨iRBD患者上述脑区是否存在功能连接异常。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2014—2017年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iRBD患者20例(iRBD组)、正常对照者21名,采用Hoehn-Yahr分期量表和认知量表对受试者进行运动认知功能评估,并对两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目的通过抗神经元抗体检测筛查抗IgLON家族蛋白5(IgLON5)抗体相关脑病患者,对抗IgLON5抗体阳性者进行临床观察,描述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50例伴有明显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或者多系统萎缩样表现的患者,对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IgLON5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者继续进行HLA-DRB1、HLA-DQB1基因检测,并进行临床评估、免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致残和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帕金森病患者的呼吸系统会受到影响。帕金森病可能会导致限制性及阻塞性通气障碍,帕金森病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能导致肺、胸膜纤维化等不良反应,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波动可能引起呼吸道症状,通气中枢异常会造成呼吸障碍,阻塞性睡眠通气障碍及心因性因素亦会影响帕金森病患者呼吸功能。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睡眠获益(sleep benefit)现象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2—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诊疗中心门诊就诊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亚型分组,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障碍筛查量表进行睡眠情况评估。对睡眠获益组和无睡眠获益组两组间一般资料、病程、用药情况、运
发作性睡病1型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下丘脑外侧区Hypocretin神经元大量丢失,由于Hypocretin的信号通路与脑干和脊髓的自主神经中枢有广泛的相互作用,发作性睡病1型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昼夜节律/睡眠异常、能量代谢和体温调控障碍、瞳孔调节障碍、性功能障碍以及猝倒过程中的自主神经波动等。我们拟对发作性睡病1型患者在一般状态和猝倒状态下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进行综述,以期加强对发作性睡病1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新诊断的痴呆正以每年7 700 000例的速度增长,这一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痴呆高危人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该疾病的预防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诊断痴呆综合征前,许多老年人普遍存在步态缓慢,并认为步态缓慢是预测痴呆的有力因子。因此将步态纳入痴呆风险评估是一种既能提高痴呆预测风险能力又简便的新方法。运动认知功能减退综合征(motoric cogni
目的探讨以健侧小腿内侧皮瓣交腿桥接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健侧小腿内侧皮瓣桥接游离胸脐皮瓣,修复一侧小腿严重外伤导致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皮瓣血管蒂和对侧胫后动、静脉吻合,蒂部制成皮管,术后4周断蒂。观察术后皮瓣成活状况、色泽、外形、弹性及有无瘢痕挛缩、功能障碍等。结果16例皮瓣均成活,1例术后10 h因疼痛出现动脉危象,经镇痛及镇静后缓解,其余15例均无血
少数腓骨肌萎缩症X1型(CMTX1)患者可伴有一过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可逆性脑白质损害。我们报道2例伴有可逆性脑白质受累的CMTX1病例。例1为15岁男孩,以阵发性言语障碍及肢体无力起病,出院后仍走路不稳。例2为13岁女孩,以一过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及言语不清为表现,伴完全好转。2例均有高弓足,但无明显家族史及既往个人史。临床表现均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影像学上在胼胝体及侧脑室周围区域有异常信号
目的探索应用扩张器即刻置入的方法,修复Medpor外耳再造术后假体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5月至2017年2月,治疗5例外耳再造术后患者,既往手术方法均为Medpor假体置入耳后筋膜瓣包裹植皮法。外露部位为耳轮上段,手术取出Medpor假体的同时,置入50 ml肾形扩张器,注水总量为80~100 ml。约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取右侧季肋部第7、8肋软骨,雕刻成耳软骨支架,植入扩张区域袋状皮瓣内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人HSF。取第4~6代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氧体积分数+标准培养基(对照组)、7%氧体积分数+ 70%浓度的标准培养基(实验组1)、4%氧体积分数+40%浓度的标准培养基(实验组2)、1%氧体积分数+10%浓度的标准培养基(实验组3),每组样本数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