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的教学工作中,数学课程的开展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其教学质量也一直备受关注。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的质量,保证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所以,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堂实践,探讨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和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自主研究创新。所以传统以知识灌输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环境,我们要认识到新课改对我们教学工作重心的改变,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其课堂的教学质量,以达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
一、利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是课程良好开展的前提。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学习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其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老师家长的督促和自己的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情景教学,将数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以一种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结合情景游戏开展教学工作。首先,拿出一个三角形,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三角形。”“那好,我们就利用这一个三角形来做一个游戏,想一想在生活中,三角形能够为我们干什么?现在每个人思考一下,一分钟后开始写出三角形的各种用法,30秒后停笔,写得最多最好的人就会得到一份小奖励。”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这场游戏,同时可以将其他的图形也加入到游戏中。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一种欢快、紧张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的学习,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所头疼的难点。因为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数学本身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思维,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还远远不够,有时不能理解其中的知识逻辑,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情景的直观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力。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及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课时,这节课的内容本身很抽象,并且用字母表示数字是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时,总会发觉特别费力。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将学生带到一个情景中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用法。首先,我们设置一个情景,比如老师要给每个学生发一些糖,要按照学生的年龄来分配,但是具体有多少块糖还没有定,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如何知道自己有多少块糖?当学生思考后,给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然后我们给出正确的答案:只要假设某个学生1岁所分的糖为a,那么每个学生的糖块就是自己的年龄乘以a,比如11岁就是11a,这样当a确定了之后,学生就能很快地知道自己能够分得多少的糖。通过这样的情景问题模拟,让学生了解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真正含义,并学会带字母算式的运算,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力。
三、利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害怕见到的问题,因为应用题不会将算式直接列出来,而是要通过一些情景设置来将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要求学生进行列式计算。这就非常考验学生的问题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导致有一些学生因为逻辑分析能力不足,影响了应用题的解答。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运用生活情景的形式对应用题中的关系进行演绎,以帮助学生建立问题中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例如,将10g糖放入90g水中,糖占水的几分之几,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学生在拿到这道题时,经常会被其中的一些数量逻辑关系繞晕。在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情景演绎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首先选出九个学生,每人代表10g水,然后再选出一个学生代表10g糖,两组学生分开占位,让学生看一下,“糖”有多少?“水”有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然后再将两组学生混合,让学生看一下“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通过这样的教学开展,让学生能够理清相关的解题思路,当学生遇到这样的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地通过脑海中的情景演绎找到解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利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成为了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老师将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混为一谈,认为他们其实是同一种能力,但其实这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的能力,而知识应用能力则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找到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进行解答,最后再转为实际问题的过程,非常考验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情景来建立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探究问题:假如为了美观,教室的地板需要重新铺设,让大家来设计一个方案,应该如何铺设比较美观?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和实践,并给出示意图。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要给学生任何的数据,所有的相关量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包括应该如何处理凸起的讲台等,然后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来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利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知识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的知识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猜想和验证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情景来给学生创设一个知识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深入,然后发现一种未知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下: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能够遇到小数乘法的问题,还能够遇到小数除法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计算小数除法的问题呢?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公式和法则,结合自己之前学习过的整数乘除法的知识进行逆推,可以总结出小数除法计算的一般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做一个简单的预习。
小学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出发,运用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雨聪.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才智,2014(15)
[2]张之辉.有效创设情境,构建高效课堂——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教师,2015(22):89
[3]陆春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探析[J].学苑教育,2014(16):44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和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自主研究创新。所以传统以知识灌输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环境,我们要认识到新课改对我们教学工作重心的改变,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进而提高其课堂的教学质量,以达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
一、利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是课程良好开展的前提。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学习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其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老师家长的督促和自己的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情景教学,将数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以一种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结合情景游戏开展教学工作。首先,拿出一个三角形,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三角形。”“那好,我们就利用这一个三角形来做一个游戏,想一想在生活中,三角形能够为我们干什么?现在每个人思考一下,一分钟后开始写出三角形的各种用法,30秒后停笔,写得最多最好的人就会得到一份小奖励。”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这场游戏,同时可以将其他的图形也加入到游戏中。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一种欢快、紧张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的学习,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所头疼的难点。因为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数学本身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思维,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还远远不够,有时不能理解其中的知识逻辑,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情景的直观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力。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及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课时,这节课的内容本身很抽象,并且用字母表示数字是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时,总会发觉特别费力。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将学生带到一个情景中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用法。首先,我们设置一个情景,比如老师要给每个学生发一些糖,要按照学生的年龄来分配,但是具体有多少块糖还没有定,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如何知道自己有多少块糖?当学生思考后,给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然后我们给出正确的答案:只要假设某个学生1岁所分的糖为a,那么每个学生的糖块就是自己的年龄乘以a,比如11岁就是11a,这样当a确定了之后,学生就能很快地知道自己能够分得多少的糖。通过这样的情景问题模拟,让学生了解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真正含义,并学会带字母算式的运算,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力。
三、利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应用题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害怕见到的问题,因为应用题不会将算式直接列出来,而是要通过一些情景设置来将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要求学生进行列式计算。这就非常考验学生的问题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导致有一些学生因为逻辑分析能力不足,影响了应用题的解答。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运用生活情景的形式对应用题中的关系进行演绎,以帮助学生建立问题中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例如,将10g糖放入90g水中,糖占水的几分之几,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学生在拿到这道题时,经常会被其中的一些数量逻辑关系繞晕。在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情景演绎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首先选出九个学生,每人代表10g水,然后再选出一个学生代表10g糖,两组学生分开占位,让学生看一下,“糖”有多少?“水”有多少?糖占水的几分之几,然后再将两组学生混合,让学生看一下“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通过这样的教学开展,让学生能够理清相关的解题思路,当学生遇到这样的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地通过脑海中的情景演绎找到解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利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成为了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老师将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混为一谈,认为他们其实是同一种能力,但其实这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的能力,而知识应用能力则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找到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进行解答,最后再转为实际问题的过程,非常考验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情景来建立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探究问题:假如为了美观,教室的地板需要重新铺设,让大家来设计一个方案,应该如何铺设比较美观?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和实践,并给出示意图。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要给学生任何的数据,所有的相关量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包括应该如何处理凸起的讲台等,然后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来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五、利用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知识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的知识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猜想和验证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情景来给学生创设一个知识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深入,然后发现一种未知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下: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能够遇到小数乘法的问题,还能够遇到小数除法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计算小数除法的问题呢?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公式和法则,结合自己之前学习过的整数乘除法的知识进行逆推,可以总结出小数除法计算的一般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做一个简单的预习。
小学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出发,运用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雨聪.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才智,2014(15)
[2]张之辉.有效创设情境,构建高效课堂——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教师,2015(22):89
[3]陆春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探析[J].学苑教育,2014(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