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体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去深入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学情与教材特点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轻松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改革现有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这样下去学生就会形成隋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2.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时,教师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对学好计算机丧失了信心。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选取学生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1.编写校本教材,因材施教
使用传统的统编教材,存在教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等问题,以该方式培养出的学生,不能与社会接轨,不能为其他需要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打好基础。有的学生抱怨“学校学的都没有用,现在用的学校都没教”,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
2.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并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3.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甚至不予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引入和知识讲解的设计上多用心思。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都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4.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针对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个目标,要求学生全体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等。教师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制定一些类似的阶段性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适当引入考核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结合学校开展的诸如艺术节、计算机技能竞赛、技能月等活动,强化实践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操作速度,同时也深化学习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长治学院学报,2008(10)
[2]王健.信息素养与职业人才培养探究.职业教育研究,2006(1)
[3]陈丽艳.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考试周刊,2008(17)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这样下去学生就会形成隋性,不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2.过于讲求知识的系统性,不注重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时,教师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对学好计算机丧失了信心。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选取学生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1.编写校本教材,因材施教
使用传统的统编教材,存在教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等问题,以该方式培养出的学生,不能与社会接轨,不能为其他需要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打好基础。有的学生抱怨“学校学的都没有用,现在用的学校都没教”,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发校本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
2.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又取决于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强调能力的培养,并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3.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甚至不予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引入和知识讲解的设计上多用心思。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都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4.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针对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个目标,要求学生全体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等。教师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制定一些类似的阶段性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适当引入考核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结合学校开展的诸如艺术节、计算机技能竞赛、技能月等活动,强化实践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来提高操作速度,同时也深化学习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理念等,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李雁飞.“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长治学院学报,2008(10)
[2]王健.信息素养与职业人才培养探究.职业教育研究,2006(1)
[3]陈丽艳.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考试周刊,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