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进入新的转型期后,生存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增大,利益分配不均等客观原因致使不少党员干部处于一种恐慌、紧张、失衡的亚健康状态,进而影响日常工作。近年来,针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这种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党中央加大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力度,众多专家学者也都关注或参与对党员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讨。因此,党员干部心理健康建设工作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时代变迁凸显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党一贯重视和关心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作风培养。20世纪30年代,我党发展壮大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自由主义》中主张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以后各时期,我们党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结对子”“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加强党的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想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必须有一个强大、正确、健康的党,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党的执政能力、反腐倡廉、自身发展都必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加强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增进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
二、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原因分析
我们党的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心理是健康、良好的,但也有部分同志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影响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原因在于学习不够,党性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
客观原因有: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巨大。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的竞争性,这种竞争是多方面的。党员干部也深知“适者生存”的道理,面对竞争带来的种种压力,有时产生惶惶不可终日、透不过气来的感觉。②传统的干部管理模式与新形势对干部素质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干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干部管理方式还不够科学。③我国的“人情社会”特征在党员干部开展人际交往过程中被充分地表现,甚至扩大。“好人主义”和庸俗的“关系学”尚有市场。④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没能经常化,有时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教育收效甚微。党员干部组织生活大多“走过场”, 缺少面对面的谈心活动,平时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及时交流不够。
三、提高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
1
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营造党员干部健康心理的良好氛围
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谈话制度。从关心爱护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立场出发,党组织不能坐听汇报,必须定期找干部谈话。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更要听取不同意见,哪怕是牢骚,也不妨听听;因为收集、分析、研究这些第一手资料,不仅有利于研究、修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而且能够有效缓解党员干部的工作压力和化解心理困惑。这一制度一经形成,便可极大地增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竞争环境中充分施展各自的才华。
2
加强疏导教育,奠定思想基础,提高党员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应变能力,是维护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的根本和关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党员干部的定期学习培训之中,采取聘请专家授课、听讲座、办墙报专栏等方式,通过疏导教育、自我修养和自觉锤炼,夯实党员干部心理承受能力的思想基础,以便进一步提高其面对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的自我调适能力。
3
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为了消除紧张工作带来的疲劳,下班之后或双休日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多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比如读书、唱歌、书法竞赛、篮排球、棋牌、钓鱼比赛等,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拓展视野,开阔心怀,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以便让他们以更加充沛、饱满的精神投入每一天的工作。还可倡导组织互帮互助活动,让党员干部充分感受同志之间的友情和组织上的温暖,以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4
注重实践锻炼,提高党员干部的心理适应能力
一方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怕苦怕累,享乐主义是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心理承受能力弱的重要因素。可组织党员干部到“老少边穷”或对口支援地区走访调研等,有意识地在复杂环境中锤炼党员干部的意志品格。另一方面,加强自信心的锻炼,创造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创造勇于自我解剖、勇于自我批评的氛围。组织党员轮流上台讲党课、开展业务能力竞赛等活动,对表现突出者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此增强党员干部的自信心。
一、时代变迁凸显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党一贯重视和关心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作风培养。20世纪30年代,我党发展壮大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自由主义》中主张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以后各时期,我们党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谈心、“结对子”“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加强党的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想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必须有一个强大、正确、健康的党,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党的执政能力、反腐倡廉、自身发展都必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加强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增进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
二、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原因分析
我们党的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心理是健康、良好的,但也有部分同志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问题。影响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原因在于学习不够,党性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
客观原因有:①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巨大。市场经济决定了社会的竞争性,这种竞争是多方面的。党员干部也深知“适者生存”的道理,面对竞争带来的种种压力,有时产生惶惶不可终日、透不过气来的感觉。②传统的干部管理模式与新形势对干部素质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干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干部管理方式还不够科学。③我国的“人情社会”特征在党员干部开展人际交往过程中被充分地表现,甚至扩大。“好人主义”和庸俗的“关系学”尚有市场。④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没能经常化,有时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教育收效甚微。党员干部组织生活大多“走过场”, 缺少面对面的谈心活动,平时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及时交流不够。
三、提高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
1
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营造党员干部健康心理的良好氛围
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谈话制度。从关心爱护每一个党员干部的立场出发,党组织不能坐听汇报,必须定期找干部谈话。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更要听取不同意见,哪怕是牢骚,也不妨听听;因为收集、分析、研究这些第一手资料,不仅有利于研究、修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而且能够有效缓解党员干部的工作压力和化解心理困惑。这一制度一经形成,便可极大地增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竞争环境中充分施展各自的才华。
2
加强疏导教育,奠定思想基础,提高党员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应变能力,是维护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的根本和关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党员干部的定期学习培训之中,采取聘请专家授课、听讲座、办墙报专栏等方式,通过疏导教育、自我修养和自觉锤炼,夯实党员干部心理承受能力的思想基础,以便进一步提高其面对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的自我调适能力。
3
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为了消除紧张工作带来的疲劳,下班之后或双休日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多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比如读书、唱歌、书法竞赛、篮排球、棋牌、钓鱼比赛等,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拓展视野,开阔心怀,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以便让他们以更加充沛、饱满的精神投入每一天的工作。还可倡导组织互帮互助活动,让党员干部充分感受同志之间的友情和组织上的温暖,以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4
注重实践锻炼,提高党员干部的心理适应能力
一方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怕苦怕累,享乐主义是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心理承受能力弱的重要因素。可组织党员干部到“老少边穷”或对口支援地区走访调研等,有意识地在复杂环境中锤炼党员干部的意志品格。另一方面,加强自信心的锻炼,创造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创造勇于自我解剖、勇于自我批评的氛围。组织党员轮流上台讲党课、开展业务能力竞赛等活动,对表现突出者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此增强党员干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