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巧妙结合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从形式上优化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内容上拓宽和深化现代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进而导致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出现根本性革新.这是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本身就具备着教育教学的诸多功能和特性,而这些特性和功能又是其他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非仅仅指添置相关设备,它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随着改变.本文从初中物理的学科角度出发,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技巧,以期能够为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做一点贡献.
  1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物理教学更加具象化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视听结合和边听边说是最有利于人们记住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前者能够记住的内容达到五成,而后者则高达七成.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且有利于充分互动等特性很好地契合了学生的天性,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中学物理教学不再是晦涩抽象的过程,而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学习之旅,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反映:
  1.1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中学物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凸透镜成像”问题,许多学生反映难以进行深入学习,一知半解的现象屡见不鲜.分析得知,凸透镜问题的抽象性成为了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这堂课,学生将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主要步骤为:学生先进行自主实验,进而发现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教师再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展示技术生动模拟物距逐渐变小的过程中物体成像的变化情况.而其他一些同样抽象的物理问题如牛顿力学、天体运动等也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1.2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动态的物理现象进行静态演示
  物理世界变幻莫测,我们难以通过肉眼观察事物细微的变化,需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深入研究.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后,学生将能观察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加深对物理现象及规律的理解.例如,在探究抛物线运动的规律时,由于抛物线运动过程非常短暂,学生难以切身体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拍照功能,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物体抛物线运动过程每一个时间节点物体的位置,最后将这些时间点连接起来组成物体总的运动轨迹,进而得出计算抛物线运动的一般公式.
  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全面的、综合的教学
  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传统教育过分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其他知识的补充,一方面是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多媒体技术则通过声音、图像等形式单一或综合地向学生提供更多物理知识,并且不影响教学进度.另外,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超文本性赋予了物理教学更大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现为将具有相似属性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学习体验.比如,教学者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点时,可将比萨斜塔实验等经典案例进行整合,并联系现实生活中体现自由落体规律的典型现象,最后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深刻理解自由落体规律的发现过程及内涵.
  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
  3.1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因为它将丰富的信息通过生动而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另外,它通过特殊的反馈系统可以迅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从而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开放性的信息面前,学生都将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公平有序.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释放出来,将积极主动地发现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获取其中具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研究,从而增强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学习关键要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模拟现实事物变化的情境,如“火车过隧道”问题,学生需思考车身大小在计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火车的行驶过程.
  3.2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生动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将更有利于教师开展互动式教学.传统教育中,师生的关系处于一种机械的、单向的状态中,学生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不符合物理类理科学习的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在前期的备课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却能极大地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进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创设属于学生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里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从而培养更加开放性的思维以及协作精神.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可以创设趣味性与实用性并存的物理学习情境,改变传统的机械学物理的方式,将课堂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向学生们展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带领学生认识广袤无比的物理世界,主要以图片循环播放和视频播放等形式为学生呈现一个立体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还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可以在更加充裕的时间里发挥想象力,构建自己的思考图像.例如,在学习气体、固体和液体的相互转化规律时,雨雪形成原因成为联系实际生活并包含上述物理知识的自然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以一般常识解释雨雪现象,再通过学习相关物理知识进行专业而深入的分析,最后再将想象与现实进行对比,加深对固、液、气转化规律的认识.
  4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坚持“人机结合”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之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教师的惰性,使其过分倚重工具教学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亲密互动,以及善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物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运动形态、声音变化等现象均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演示,而没有鼓励学生通过亲身试验去感受这些现象,就不利于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因此,教师引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应坚持“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充分关注物理学科的特点.具体来看,就是要使信息技术成为挖掘教材深层次内容的有效工具,并以此来规范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则和标准.比如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防止以模拟实验代替实际实验.如果某种物理现象通过观察不能得出结论,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结果与之对比,进而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从形式上革新了教学过程,但内容上还需教师严格把关、充分研究,还应避免过分依赖课件教学的思维方法,而应认识到师生才是教学的主导性力量.
  总而言之,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学校以及教师都应深刻了解和顺应这种潮流,以信息化武装大脑,提升课堂魅力,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信息化而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986年5月20—22日举行了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的建所二十周年庆祝活动。建所之初,遵照郭沫若院长给该所题辞的精神,着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物质成分、
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调查现场的基础上,对1975年版《四川地震目录》附录所列1944年6月20日铜梁、壁山一带5(1/2)级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这次地震确实存在,但震中不在铜梁、壁
哲学家霍勒斯·凯伦曾经说过:“有些人因为想到总有一天会死掉,而选择了及时行乐的生活道路,另外一些人对生活充满信心,而生活得很有价值。前种人即使活着,他们 Hologa Kar
通常通过收集热梯度资料和温度-深度曲线来研究水热系。这些资料包括流动场、水热系演化,主要热源位置和性质的重要信息。用“前向”方法对资料进行了解释、根据选择的如温度
This paper report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in film devices made by Copper(II) 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 and polycarbonate (PC) compos
本文对地震的时、空、强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地球旋转运动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有这样一些相关规律:1.中国和欧洲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相同的年变化,并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同步;2.
拉丁语是距今大约3000多年前居住在现在罗马附近的人们使用的方言,在古罗马人进行领土扩张的过程中传布到欧洲西南部各地,成为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
我家编年史,两年。我的恋爱史,五年。从男朋友转变成我老公,一个男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美丽公蝴蝶露出丑陋毛毛虫的原形,蜕变只花了七年。 “1993年6月10日,还没有成
由于油气普查勘探的对象越来越复杂,所以地史法用于分析和处理信息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常要采用能反映深达6~8公里的岩层层状构造的地震勘探资料。解决地史问题所用的方法常
由保定地区行署水利局、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与河北省完县水利局共同研究试验的“增压机—潜孔锤”打井工艺,已于1985年9月在完县由河北省科委、地矿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