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京城防火一览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ge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一旦起火,势必瞬间蔓延,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而古人对于防火是十分重视的。作为都城,明清时的北京街市繁华,房屋鳞次栉比,对于防火要求更高,上自宫廷禁地,下至民间街市,都会用各种办法来防范火灾或是想方设法地减少一旦着火可能造成的损失。

设立门海


  据统计,明代平均每5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火灾。为了应对不可预测的火灾,明代的皇宫内各处放置了多个门海。顾名思义,让门前的水犹如大海一般,即使发生火灾,也可就地取水及时扑灭,所以也称为“吉祥缸”。明清易代之后,在宫中放置水缸的做法也延续下来。《内务府事例》记载:“大内多宫殿门,泛铜狮象炉鼎龟鹤,暨镀金狮象麒麟炉鼎门海,皆前明旧物。”民间又称门海为“金缸”“太平缸”。这种明清宫城中用以日常存水以作防火之用的水缸,依据大小分为大金海、大铜海、大铁海、中铜海、小铜海及小铁海6种。清代内廷各处,计大金海18个、大铜海22个、大铁海4个、中铜海152个、小铜海8个、小铁海104个,总共308个。门海四季存水,每年自二月朔至十月底,每半个月添水一次。有专人负责管理门海,一人管理3个门海。到了嚴冬时节,为了防止缸中的存水结冰,还得用火炭烧温,名曰“熏缸”。

官民一体


  明代北京有在农历二月挖沟的习俗。这一方面是为了整治环境,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期能够起到泄洪消防之用。此外,明成化年间,北京城中还在多处设立水关以备不时之需,这在《明会典》(卷二百,河渠五·桥梁)中有记载:“京城水关去处,每座盖火铺一,设立通水器具于衙门,拨军二名看守。”此外,对于普通的居民,则要求每家每户都在门前设置水缸和水桶,也要置办麻搭、钩索、水桶等灭火工具。《皇明条法事类纂》对于居民日常消防的规定十分严格,“昼则互相谨省,夜则提铃坐更,各要谨慎火烛。但遇大风,不许夤夜张灯烧纸,纵狂饮酒”。一旦出现火灾,居民要迅速报告各城兵马司。如果火势很大,各城兵马司要共同营救,不可推托,否则一律治罪。

建立公所


  京城地面辽阔,防火防盗之需求严峻。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八月,京城成立了内城团防公所。档案记载,团防公所建立之后“不但从无失事,即晚来奸匪亦无从混迹其间”。团防公所是官商共建的组织,而这种将防火与“网格化”治安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应该说不但是管理社会治安的利器,也基本消除了城中的每一处防火死角。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团防公所被裁撤,京城的防火工作由民间水会接管。

民间水会


  鉴于城市消防的迫切性,晚清时民间消防组织——水会诞生了。当时北京地区出现了多个水会,如长巷附近的公议水局、煤市街公义水局、正阳门治平水局、大栅栏义善水局、取灯胡同三善水会、火神庙附近同善水局、花儿市崇东水局等。当时,水会是重要组织,京师火警全靠各处水会扑救。有意思的是,每个水局都有自己的救火范围,有时几个水会甚至会为救火发生争执。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户部失火,有两三家水会同时救火,起了争执,都用水喷洒对方,后来甚至将水箱打翻。
  不管是民间组织还是官方筹划,“防患于未然”是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形成的对于“无情水火”的正确态度。
其他文献
我的相册里有一张粮票  票面有些泛黄  往事悠悠  曾经,她和她的伙伴——  布票、肉票、油票、供应证……  与生活紧密相连  那些年的故事  都在老人的茶话中  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土坯房、茅草房、大杂院  几代人同居一室  小小纸片记载着党和人民  共艰苦,共奋斗  东风揭开了新篇章  改革开辟了新征程  艰苦卓绝,几度风雨  千万座高楼拔地而起  天宫天眼、墨子悟空  蛟龙航
期刊
岳母在男人应不应该干家务上,曾經有过不同的标准。岳母有四子一女,我这做姑爷的下班后经常系上围裙下厨房,深得岳母的赞许,逢人便夸我能干,还鼓励我再接再厉。但对她的几个儿子,却另立标准,还另有“高论”,即男主外女主内,做家务是女人的事,男人不要伸手。几个儿子受到她的鼓励,自然高兴地做起了“甩手掌柜”,家里就是油瓶倒了也不会扶。时间一长,夫妻间就产生矛盾了,四个儿媳既要上班又要做家务,自然力不从心,尤其
期刊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三农”硬任务作出系统部署。这次会议确立了哪些重点工作,下一步“三农”工作该从何处发力,本文试解读如下。“三农”取得新成就  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8年粮食再获好收成,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
期刊
编辑同志:  最近,我在跳广场舞时认识了一位舞伴。有一天,我听她说,因为子女很少来看望她,且经常不能及时给她支付赡养费,她把几个子女告上了法庭。但承办法官告诉她,法院通过微信把传票发给了她的几个子女。她说,这种方式节省了人力资源,对法院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她心里没有底,担心子女不会把用微信传过去的传票当回事。我觉得,对会用手机、电脑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方式很方便,但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不熟悉网络,不
期刊
我今年84岁,视力良好,看书、写字都不用戴眼镜。这要归功于我一直坚持“三注重”。  注重锻炼。①早晨醒来在床上旋转眼球30下,然后一开一闭眨眼30下。②晨练时,目视前方,双手揉擦双眉毛和双眼角各30下。③看电视时,拍打两侧太阳穴各30下。早晚洗脸时,各热敷眼睛2分鐘。  注重养护。①外出尤其是夏日外出时,要戴太阳镜,避免阳光直射眼睛。②爱护眼睛,不让眼睛疲劳,看手机一次不超过5分钟,一天不超过半小
期刊
陈荷仙是广东梅州人,1917年8月出生,现已逾百岁。她于2012年11月随大女儿罗菊花来到江西省抚州市生活。由于罗菊花也已82岁高龄且儿孙较多,无力照顾陈荷仙,陈荷仙于2013年7月住进了抚州市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如今,陈荷仙除了有点耳背外,身体依然硬朗,思维清晰,生活尚能自理。陈荷仙百岁高龄仍如此健康,我十分羡慕,便于近日前去拜访。在与陈荷仙和罗菊花母女交谈之后,我总结了陈荷仙的几条长寿经。  勤
期刊
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国人至今仍有爱玉的风尚。这种喜爱除了源于玉的美感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传统文化。然而玉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长河中,玉经历了从装饰品到礼器化,从人格化再到世俗化的过程。探究玉文化的变迁,是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礼器化  玉就是美丽的石头。当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玉器距今约8000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玉蚷。其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进入到中期(距今5000年左右),
期刊
退休前,我身体不太好,患过肺结核、贫血、神经衰弱、胆囊炎等疾病。退休后,我学习养生保健知识,坚持体育锻炼,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如今我虽已年逾九旬,但能吃能睡,能走能玩,还能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不显老。我现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养生体会。  起得早。我1949年参军,当兵多年,养成了早起的习惯。退休后,我每天天刚亮就会自然醒。我醒后,不急于下床,先在床上做揉眼、浴面、提耳、叩齿、摩腹、滚腰、起卧
期刊
睡回籠觉,就是在醒了后,困意未消又继续在床上多睡一会儿的这个过程。不少人说,睡回笼觉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还能补充体力。也有人说,回笼觉会越睡越困,睡得越多,对身体危害越大。那么,到底该不该睡回笼觉呢?  其实,睡回笼觉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睡回笼觉的主要原因有:  1.没睡够。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有所不同,同样的时长但没睡够也是完全正常的。这时睡个回笼觉,补充缺失的睡眠,并不是坏事。对于多数人来说,每天
期刊
节假日,不少人走亲访友、外出旅游,但常因长途跋涉、水土不服、饮食不洁等出现腹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服用止泻药的同时,可以配合按摩脾腧穴以助健脾、利湿、止泻。  脾腧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穴位,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疾病。脾腧穴是健脾的要穴,不仅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还能促进脾的运化功能。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具有调节肠胃的功能。所以与肠胃有关的疾病,在治疗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