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以往的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其与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可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传递速度,使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并能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引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充分感知和理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融为了一体,从而能有效地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被吸引到学习的氛围中,进行自觉自主的学习。一直以来,传统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上,手段单一,教具不多,很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这一现状。计算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创设了活泼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并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从而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学生关注的热点,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日本投降过程的了解仅限于阅读教材与教师的语言描述,使得学生只是跟着听觉走,并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而且,整个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效果低下。为此,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播放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片断。这样不仅以直观的画面、精彩的视频与动听的音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还带领学生走进了那段历史,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了解了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从而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某一章节中处于重要地位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而教学难点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重点是客观存在的,而难点则因面向的学生不同而有所差异。某些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加强学生理解这一直是历史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历史记录的是已经发生的人与事,具有不可再现性,而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背景与所要探求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一个时空差,使得学生很难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思考问题,而且学生也会感到陌生、枯燥而抽象,很难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且,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很难突出这些重点,突破难点。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化抽象为形象,化远为近,化无声为有声,将那些难以再现的历史事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学生如临其境,如观其形,如感其神,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与感受,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历史史实间建立直接联系,从而能强化学生的感知与理解,更能让学生铭记历史,更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联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现代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历史学科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但思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之上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只能从教材上获取单一静止的文字信息。虽然,教师也试图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信息,但限于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一直处于低效甚至是无效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拥有更为强大的表现力,所提供了的信息渠道更为多样,种类更为丰富。学生身处教室,便可以接触到图片、文字、古画、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这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学生可以直观感知画面、视频等,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可使学生展开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与丰富想象,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促进学生思维向横向与纵向发展,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历史思维。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同样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历史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将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找准最佳切入点,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等。传统教学以教师语言描述和学生的听觉为信息的主要传递方法,缺乏情景的渲染,很难使学生与历史史实产生共鸣,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无法起到陶冶学生性情,提升道德品质的目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史实与特定的情境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便可以多方位、全角度地思考问题,同时更能渗透德育教育于无形。如在讲中国近现代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前进》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我们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断。在学生观看后,我们可让学生思考:“我们要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什么?”这样的一个个片断时间虽然不长,但却能起到强烈的情感效应,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的课堂与其说是一堂历史知识的教学课,不如说是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道德修养与品质,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教学优势。但是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并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在具体的运用中,我们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实际的教情与学情需要来科学合理地选用多媒体,而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还要注意多种新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与传统教学方式密切结合,合理安排。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程序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仅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新课程提倡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性活动,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究作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与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现行教材与新课程同步,对许多内容做了调整,非常注重探究性活动的开展,设计了许多探究性实验,如探究
1994年6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美大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外事委员会主任韩叙逝世.一封封带着真情的唁函、唁电,从四面八方、从国内国外
漆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越来越备受关注。由于漆本身材质的特性,再加上和其他质材的结合,构成了漆画的新面貌。漆画作为新发展起来的学科,很多艺术工作者在着手培养一
社科普及工作的价值内含在社科普及工作的成果之中.实现社科普及工作价值的方法和路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与时俱进”和“不忘初心”.当然,单一的“与时俱进”或“不忘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大庆为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庆就是全国的旗帜和标杆,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这是对大庆人的鼓舞和鞭策,饱含着对大庆的殷切期待。大庆人要提高认识,深刻领会,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不辜负习总书记对大庆的信任和期望。
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其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着干部培训的质量,事关学校的发展和自身的建设。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县级党校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十八大精神,结合当地教学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思路,切实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当前县级党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党校承担着培训基础党员干部的重要
中国共产党大庆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月6日至7日在时代广场会议中心举行。市委委员、市委候补委员出席全会。炼化公司主要领导同志应邀出席。非市委委员的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艺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而忽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的现象,学生学习效率低。因此艺术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刻不容缓。笔者就培养艺术生的数
从宗派主义产生和历史危害性谈新时期党内宗派主义主要表现,产生原因以及反对党内宗派主义的必要性.
1927年10月24日,这是井冈山人民不可忘记的一日.这一天,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经过与敌人辗转周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荆竹山越过双马石来到了大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