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赛博朋克之城 富士X-S10香港行摄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每个人眼中对它都有不一样的印象。它是购物者的天堂,是金融中心,是香港旅游发展局口中的“亚洲国际都会”。它也是全世界住宅价格最高的城市,生活于此的人都背着形形色色的压力。我印象中的香港,有经典的港产片,有耳熟能详的粤语歌,有街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招牌。随着艺人的北上和城市的“现代化”,我印象中的香港正在一点点地消失。看着街边的霓虹灯招牌一个个地被拆下时,我决定开始记录下这个正在变化中的香港。
其他文献
在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助力脱贫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民俗和民间文化由于其分散性以及城镇化的进程,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局面。本文以绍兴师爷文化为例,讨论如何以旅游为载体,运用新媒体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建议培养年轻一代对文化的认同感,文旅融合借助新媒体进行推广,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线下同步发展文化产业。
夏末秋初的太阳透过天窗,把阳光的方影映在车后座上,习习南风夹带着瓜果的气息和麦田的香味,穿过半敞的车窗轻轻吹在我的脸上。天气不冷不热,在这个漂亮的季节,我带着美丽的心情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家在芒山,这里有秀丽的山水美景,点缀我美好的心情;有儿时记忆中的美味,让我卸下一身疲惫;有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让我的精神愈加充盈。  往前走就是王引河大桥了,沿河望去,深邃、逶迤,河道中间散发着水草的清香,静水
期刊
川上临风叹  两千年前,汶水河畔,孔子临风而叹。  腳下是奔腾不息的河水,浩浩汤汤,一贯而下。孔子乃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至夜,宿于泽畔,卧听涛声,恍然如梦。晨起,走视河边,昨日之所见全部归于白茫茫一片。霜风凛冽,蓼白荷红,泉激泠石之下,涛隐林木之梢。碧浪翻白,绿苇如烟,颜子瘦瘦弱弱,走至洪涛。曾父鼓弦而歌,声音细细。孔子端坐石上,瞑目遐思。浪拍飘曳长襟,风摆宽袖之袍,不羁之思,飘扬云
还是想写一写厦门之旅,那次记忆犹新的旅行成了我美好时光里最美的回忆。  四年前,我们四位要好的大学同学在校园里天南地北地畅聊,一时心血来潮便策划去了厦门。那时的想法很单纯,一张学生证走天下,既可以在青春年少时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又可以享受景点半价的学生优惠政策,岂不快哉?  记得那是第一次出远门,心里有几分惊喜,喜的是厦门曾经是我向往的地方,终于可以去了;又有几分不适,不适的是有点担心自己在家娇生
不紧不慢的钟摆  循环着季节的斑斓  用眼眸对接时光  行走的步履  丈量尘世清欢  我向陌上走去  只为寻觅  那五百年前的失落  和藕花女神的情长  盛夏的雨  打湿了蝉的声嘶力竭  一池雨荷的娉婷  在帘幕中婉转  大珠小珠联奏  玉盘的舞台  精灵在跃跃欲试  莲的心事  丰满成  珠圆玉润的泪滴  托起粉琢的娇羞  只一眼  便醉了千年  上弦月  摇曳生紫的桔梗花  在庭院划出颗颗流浪
期刊
水库的对面是山  山上是长城  而我只能远眺,我们之间隔着一帘幽水  这里的长城不允许攀登  历史的烽烟不能践踏  一个民族抗争的历史  被摞起来,城砖  身边的松树,长成了岁月  寂寞的松针撩拨着松塔  它出生在和平年代  没看到过烽火和刀剑  基座的石条  是它的长辈  水库里是满满的春水  这满满的青春  不能储存  它会随时流走  当然新的青春又会补充进来  春流向夏,冬会补充春  我将青
期刊
久居闹市,难见炊烟,故乡的炊烟,似乎已经把我忘记。现在乡村富裕,日常生活都是用电用煤气,很少看到炊烟,即使有,也是寥寥无几。只有过年,才能看到乡村炊烟又起。  我是乡下的孩子,是伴着那袅袅的炊烟长大的,每年过年回到老家,属于我的炊烟,仍然没有改变。它与阡陌、老屋和蔚蓝的天空连成一片,与我生命的时空紧紧相连。炊烟无恙,长空无言,老家早中晚升腾起的炊烟,代表着存在和某种幸福感,有炊烟的日子比蜜甜。当晨
她出生在上海的一条小弄堂里,一家人挤在九平方米的小房间里。   她怕她的妈妈。九岁的时候和一个同学相约周末一起坐公交车去玩,直到要去的当天还是不敢和妈妈提。于是她的同学那天在公交车站白白等了她一整天,从此再也不和她说话。   她学习成绩一向优秀,但是从小高度近视。她的母亲认为再接着读书就会“眼瞎”,所以不让她报考高中,没经过她同意,帮她报了幼儿师范的中专学校。   她怨恨母亲替她作的这个决定
通过对一道解析几何题进行多角度的解法探索、背景探源,挖掘题目的评价功能,感悟解析几何的本质,赏析高考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并给出新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