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危机与变革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mm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工智能”这个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现如今,“人工智能”可谓无孔不入,各行各业都有“人工智能”的渗透,媒体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前有新媒介形态的不断涌现,后有传统媒介受众流失的现实危机,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介环境中生存下去,成为了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播音员主持人;危机;变革
  过去的几十年是传统媒体盛行的时代,广播和电视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播音员主持人成为了当时人人敬仰的“明星”。然而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不再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尤其是移动智能手机、便携式平板电脑的推广和普及,使得人们更愿意在新媒体上获知第一手信息,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构成了强烈的威胁。如今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媒体的这种危机感便更为凸显。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人工智能为移动互联网打造内容生态新引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自媒体浪潮,到网红经济,再到如火如荼的直播,均体现出“互联网内容化”的趋势。随着以“内容为王”的新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推进,丰富的用户画像字段、准确的画像结果,可以实现优质内容与用户的精准匹配,让每一个用户都享受到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一、人工智能时代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危机
  在所有新兴科技的狂轰乱炸之下,真正让播音员主持人深感危机的是纪录片《创新中国》中所运用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它利用大数据搜集语音,让已逝的著名配音艺术家李易老师的声音重现荧幕,从而完成了整部纪录片的配音。这也是全球第一部全篇采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曾经在播音从业者的想象中,人工智能合成的配音是没有语流的,而《创新中国》中的智能配音从音高、音色、音强甚至吐字的完整程度上都与真人相差无几。但人工智能的“声音”与人的声音也不是完全没有区别,人工智能的“声音”缺少“人”的味道,即缺乏“语言表达”层面的感受和技巧。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工智能虽然无法达到语言表达层面的要求,却能完成信息传播层面的任务。试想一下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很有可能是一心多用的,他们绝不会以专业的眼光一字一句地去辨别和纠正人工智能的语言表达缺陷。播音员主持人由此发出恐慌: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这项技术成熟,我们就不需要配音员了呢?
  许多人都曾以为人工智能技术都是科幻电影中的产物,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在纪录片《创新中国》中笔者才真正意识到这些技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无人机投放快递、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进入实验阶段,人工智能正在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在未来的5-10年内,人工智能是能够大范围被普及的。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媒介的确将我们的五官向四面八方延伸开来。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直接的感触就是,过去我们目光所及之处顶多方圆几百米,但如今我们通过智能手机能够看到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以外的景色。未来,人工智能将更加拓宽我们的眼界,那时我们可能不再依靠人力劳动来完成一些常规事务,而完全通过机械来替代。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出现正改变着我们思维的逻辑起点。在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以及网络传播过程中,人类传播者负责信息的采集、写作、编辑和传播。而人工智能技术逻辑下的传媒业,将改变人为主导的信息生产方式,智能机器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帮助传媒从业者做大量简单重复、数量庞杂的工作,也可以做一些高附加值的工作,例如搜集素材、信源捕获、新闻采访、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写稿、编稿、校对、可视化处理、分发、推送等。
  二、人工智能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变革
  播音员主持人的出现正是广播电视刚刚兴起的时候,此时人与媒介的距离并不像现在这么近,受众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来引导并告知其如何去使用媒介。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媒介的距离越来越近,播音员主持人的部分功能已然丧失,这是否意味着播音员主持人就不再被需要了呢?结论也许不是一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一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可能真的不再被需要了。比如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当用户想要买某个家具时,戴上VR眼镜,用户的眼前就能够自动模拟出该家具放置在家里的布局;当用户想买一个冰箱时,VR就会告诉用户它的所有基本信息以及使用方法。再比如某些节目中的串联型节目主持人,比起所谓科班出身的主持人了,观众更喜欢看到记者、歌手、演员做跨界主持人,而许多传统的串联型节目主持人也早已丧失其串联节目的功能,变成了单纯地念广告之人。那么未来播音员主持人究竟会有哪些变革呢?笔者将从以下三点加以阐释。
  1.播音员主持人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媒体的崛起,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意识到到的是自己身份角色的转变。在传统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是单向的传播者,承担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供给教育、提供娱乐的责任,他们作为“社会雷达”和“社会守望者”,肩负着告知、监测、预警等功能。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播音员主持人更多地是一个与受众双向沟通的服务型角色。其实在网络直播时代就已经出现过类似角色的主持人,比如一些利用小屏进行直播的旅游节目主持人。他们以“朋友”的身份、聊天的形式,带领观众游玩、替观众去品尝当地的美食,而这很可能是未来VR节目主持的雏形。此外,新时代的记者型主持人在进行现场报道时,通过与人工智能的合作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未来的无人机或纳米智能传感器能够在不借助大量人力劳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飞到灾难现场,除了采访幸存者,还能扮演救援者,把它们搜集的信息快速汇总起来,再由编辑部的中心计算机进行大数据处理。而人类记者需要做的则是与机器协同进行深度采访和后续报道。
  2.播音员主持人对新媒介的适应力
  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有危机意识,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以前可能5-10年媒介环境会有一个大的变化,而现在2-3年媒介环境就会变一次。并不是说不退步就行,而是只要停滞不前就有可能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当柯达集团开始意识到人们不再需要胶片的时候,它就已经濒临破产边缘了。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要有适应新媒介环境得觉悟。
  3.播音员主持人的创新互动意识
  播音主持的平台日趋多样化,新的播音从业者作为未来播音主持行业的一员,更应该积极地融入到新媒体的发展潮流中去,充分利用新媒体态势下发展起来的广大平台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用创新的眼光,主动融入,在主持节目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例如,加强节目的线上与线下互动,做到多位一体,通过微博评论转发、网络同步直播、手机参与互动活动等各大形式创新发展,增强互动性、趣味性。此外,许多电视节目在新媒体的发展下都新增加了手机扫码、摇一摇等形式的互动功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三、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着许多的发展困境,但是只要积极地进行创新发展,就能找到突破瓶颈的诀窍。人工智能时代的播音从业者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学识和专业技巧,还要在节目的内容层面和受众層面加以关注,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探索,争取给社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新媒体节目作品。
  传统的播音主持业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但机遇也随之而来。正如前文所阐述的,人工智能缺乏“人性”,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在今后的节目中增加更多人文关怀,放大节目中“人”的特性,积极地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同时,我们还要以创新的思维模式不断打破传统的界限,推动播音主持业的发展,促进全国媒体行业的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给受众带去全新的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牛禄青. 人工智能时代的传媒业变革[J]. 新经济导刊, 2017(7):80-85.
  [2]王思淇. 论全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主持形态[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 38(s1):131-132.
  [3]郭玉萍.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J]. 今传媒, 2017, 25(25):111.
  作者简介:陈芃朴,男,1995年11月,湖北武汉人,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口语传播实务。
其他文献
一、动|变|化|思辨  (1)动不是变,变不是动。动变一体两维:一是运动,空间位置的变;二是变化,时间前后的动。动,横向移动、空间。变、纵向改变、时间。动可称变,变可称动。动也可纵向改变,变化了性质。变也可横向移动,运动的轨迹。  (2)动即是变,变即是动。动中无变亦有变,变中无动亦有动。动若无变怎会动,变若无动怎会变。动中有变才是动,变中有动才可变。动中有变所以动,变中有动所以变。  (3)动后
期刊
摘要:在建构主义理论当中,最为重要的构成成分及表现形式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本身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以往一段时间当中得到的广大教师的认可,并且这一教学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一定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知识学习及音乐问题发现当中,促使学生对音乐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在情境教学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推
期刊
摘要:在舞蹈创作中原生性一直是不容忽视的一点,而次生性的观念常常出现在舞蹈教育视野中,但是在舞蹈创作中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调查资料显示现今大多舞蹈作品的动作编创都是由次生性发展而来,甚至有许多作品是直接通过次生性的动作为主题进行编创,所以舞蹈创作中次生性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本论文就是通过原生性、次生性、再生性的关系梳理,再到舞蹈作品的分析来论证原生性和次生性对于舞蹈创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蹈
期刊
摘要: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文献就出现了关于合作学习的记载,《诗经·卫风》中载有“有匪君子,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载曰“相关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近年来,在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合作学习模式。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研究,而后,我国引入其当代思想,从而在 1980 年以后开始逐渐认识和研究的。笔者就此结合教学经验,思考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合作学
期刊
插画从古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被人民所接受,其独特的艺术性、表现力和广泛地包容性使其在当今在信息传播和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插画的绘制手法也越来越丰富,从古代作为文学作品插图发展到今天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其呈现的艺术效果也是丰富多样的。  一、插画艺术的简析  对于插画的定义,根据使用的方式不同对其定义的叙述也不相同,简要的来说就是运用图案的表现形式来体现
期刊
作者简介:程馨雨,女,汉族,籍贯:江苏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级在读研究生,碩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装饰艺术。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但是,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教学成效。从初中生的体育课堂参与现状看,存在许多的问题,直接对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本文主要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并分析中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及提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要:在当今国际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过程中,影视文化的输出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密度大,非虚构性质的纪录片成为人们日益青睐的文化传播途径。本文就马利克·本德让劳尔的《寻找小糖人》来浅析纪录片的文化教育效果,从受众的认知效果,受众的心理效果以及受众的行为效果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旨在能够展示纪录片的文化教育作用。  關键词:纪录片;传播效果;教育作用  1895年,当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向众人播放他们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在进步,中国的景观设计在加快进入国际景观设计领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的欠缺,并开始不断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景观设计中。水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意境美和神韵美,时刻影响着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师的创作思维。本文通过对水墨与现代景观设计关系的阐述,分析水墨元素的审美意蕴及空间意象,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研究探析水墨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
期刊
摘要: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具体体现。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渊源,充分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内敛、谨慎的传统美德。中国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有很重要的价值和贡献。  它以线条、水墨作为绘画的根本,展现了中国人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画家运用美学原理,在中国画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他们对美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