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来源 :校本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mnbmnbmnbm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乃人文之本,塑造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主题和归宿。人文精神正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初中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有: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把握教材主题,挖掘人文思想;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挖掘人文内涵;创新教法,弘扬人文精神。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人文精神
  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对加强“人文教育”作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历史乃人文之本,塑造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主题和归宿。人文精神以真善美为崇高的追求,以实现人全面、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的。它是人类生活的内在灵魂,也是我们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点之一。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人文精神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方向引导、行为动力和调节整合的作用。它可以完善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人的品质,增强人的识辨选择能力,使之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活的质量,并以精神手段的方式来协调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整个世界负责任的态度,真正实现内在修养和外部行为的和谐统一。如果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过于强调物质技术的培养,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养成,那就会造成追求模糊、意志动摇、情感脆弱、急功近利、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降低等恶果,必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人文精神正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因此,本文对初中历史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分析、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在讲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下令修建了大运河,客观上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作为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进行这项浩大工程中,曾耗费了国家的大量生命财产。另外,隋炀帝开凿运河,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即为了到江南去享乐,刮尽民脂民膏。我们在估计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作用时,上述情况亦绝不应置之不顾。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时代性特征加深了理解,这样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就能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就能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
  二、把握教材主题,挖掘人文思想
  教师要注意挖掘显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有效地把握教材内容,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他们通过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强国”的情怀。还要注重挖掘隐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了解这些伟人成功“背后”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志气和求知热情。此时,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陶冶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过程。
  三、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挖掘人文内涵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尤其是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改变了原先以政治、经济、军事为主要内容的情况,大量地增加了对文化、艺术、科技、思想和社会风俗等方面情况的介绍,其本身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人文内涵。以中国历史为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的人文精神。中国众多的思想或学派,具体观点虽然各异,但从根本上说,其出发点与归宿大都是“人”,其思想的核心也大都是“人”的问题,重视现世现生成为各家的共同特点,只是在对人的价值取向上和在人的实现途径等问题上所持的见解各有不同而已。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灵活运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道德培养和人格塑造的内容,寻求历史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点,并从课外搜寻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历史素材,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目的。
  四、创新教法,弘扬人文精神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创造。因此,所有教学方法都应努力达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积极尝试运用实践法,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教学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提升人文素养。其基本方法有:“参观法”、“欣赏法”、“研讨法”、“调查法”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行、意的共同发展,进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县葛店一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