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真审视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旁批的设计,它就象学生阅读时的一位“影子”教师,如影随形时刻跟着学生,在学生阅读的疑难处用文字或直接或暗示地引领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疑。语文教师在对自读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尝试让旁批作为牵绳来设计教学,尽量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想谈谈我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对旁批的理解和运用。
一、认识“影子”教师,明其重要及作用
2003 年审核通过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编排区分不明显,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作业设置和精读课文要求基本相同,因此许多教师将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处理,课文内容精讲细讲,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基本没有;有的教师干脆随意忽略,任由学生自读,无视自读效果。2016 年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有了很大的改革:把“精读课文”改为“教读课文”,“略读课文”则改为“自读课文”。“教读课文”的编排前有预习,后有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等板块。“自读课文”的编排随文设有旁批,文后设有阅读提示。这种编排上的改革让教师对自读课文这个板块的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阅读提示”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出发,提示学生文章写什么,该怎么读。而旁批随文呈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或方法提示或问题引领给了更加具体的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特别是旁批,对学生自主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跟随“影子”教师,读文、思考与探究
部编教材中的自读课文都设置了旁批,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这些旁批视为宝贵的课本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旁批来设计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跟随旁批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紧扣文本,深嚼细品,学会方法,读懂课文,读出情感。从教材的编排上看,自读课是教读课的延伸,目的是通过自读,运用教读课學得的方法进行巩固和拓展训练,掌握阅读类文的方法以及对文本内容主旨给出精准有深度的评价。
自读课文中旁批的类型多种,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赏析式旁批: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语言特色、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如《荷叶·母亲》中“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大雁归来》中“怎样理解随后一句话的含义?”“‘赌注’一词有什么特殊意味?”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赏析体会。长期训练此类旁批,可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味、理解、和鉴赏的能力。二、评价式旁批:直接给出或引导学生对书中人物、事件、写作手法、结构等进行概括评价。如《台阶》中“面对生活,执着而坚韧,这就是朴实的中国农民!”,《雨的四季》中“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又如《论教养》中第三到第六条批注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获取关键信息,进而顺利进行整体的阅读学习。教材中的这类旁批不仅在于对课文全文或某段文字的语意进行概括,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思维能力训练的索引,有利于学生根据索引,不断地在自主学习中养成概括评价的能力。三、想象式旁批:通常就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列夫﹒托尔斯泰》中“好好琢磨一下这句‘心里话’。”这里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托尔斯泰这对能把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眼睛,该是怎样的与众不同啊,进而结合全文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感受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自然而然心生仰慕、崇敬之情。又如《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初到芦荡时,课文的旁批写的是“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体会杜小康此时的心情。”很好地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真切地感受一望无际、密不透风的芦荡带给杜小康的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孤独和恐惧。这类旁批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四、质疑式旁批:针对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这类随文旁批在所有旁批中所占比例最重,如《安塞腰鼓》中“最后一句话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体会结尾的妙处。”这条旁批以画龙点睛的提点方式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悠远的意境,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教材中这类批注较多,引导学生对文本语意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
这些随文设置的旁批,用凝练简洁的文字适时适度地熏陶与引领学生阅读、思考,时不时地进行“师生”合作,对文本进行探讨,根据问题提示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分析文章结构的匠心独运,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及文章主题概括,解除疑惑,完成阅读目标,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三、超越“影子”教师,模仿、质疑并创写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自读课文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凭借这个例子,充分利用课文旁批来理解课文,对文章深入思考,将学到的技巧整理运用,模仿教材在教读课文和名著阅读过程中适时作些旁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若都能坚持作批注,其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一定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语文教师或自己或引导学生可尝试从更高层面来审视这些自读课文的例子,对文章已有的旁批大胆质疑,指出教材的不足之处,再创新撰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旁批设计也要正确把握语文这一特点,其根本立足点应该是鲜活的言语实践。所以旁批的设置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回忆鲁迅先生》第一条批注“开头直接描写,别具一格。”这固然给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但是如果换成:文章开头对鲁迅先生“笑”“走路的姿态”的描写,与印象中那个头发一根一根的直立起来,浓密胡须像隶书“一”字,常三更半夜写文章,用笔战斗一生的不苟言笑、顽强倔强的鲁迅形象,怎么那么不同呢?这样旁批不但在写作方法上给予指导,且在文章阅读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的鲁迅与革命中的鲁迅是不同的,到底还有什么不同?心存疑问,自然迫切读文。再如《黄河颂》全文共四条批注,这些旁批简洁明了,对课文的写法、内容、情感等进行点睛式的评价概括,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节省了许多时间,但编者这样的安排完全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若能增几条启发学生思考或品味的旁批会更好,如在第二、三条批注之间增添一条:请品析“奔”“掀”“结”“劈”等动词的妙用。在第三、四条批注之间增添一条:诗中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旁批可以引领他们品味语言、学习修辞手法的同时体会黄河的象征意义。
顾黄初先生说过:“如果说,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出声的教师’(音像教材除外),那么这位‘教师’与学生联系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导学教材。”部编本教材中,基于自读课文而设计的旁批就是学生学习强有力的辅助、导学材料,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品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明确作者的情感主旨、探究理解文字蕴含的深层含义等,让随文设置的旁批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帮助学生实现短文章深阅读、长篇巨著轻松读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旁批这位“影子”教师的引领进行阅读→存疑反思→模仿创写等一系列反复的训练,养成爱阅读、会思考、能动笔的习惯。特别是在这个网络阅读、碎片化阅读横行的时代,让学生能够沉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做批注,有效地提高甄别、辨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语文素养。
备注: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课题“初中语文自读课文运用旁批进行长文短教的研究”(课题批准号: JYKT-1906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