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ongli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材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课程学时相对减少、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等,通过采取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以及加强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饲草生产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5-0229-02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forage production science course(such as relatively backward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 the reduction of course hours, the single mode of assessment method and lack of stable practice base), 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taken, such as reform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s and assessment method, and strengthen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base,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bilities of students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Forage production science;Teaching reform;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拥有悠久的饲草生产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增加,“十二五”末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这对于饲草生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畜牧业必须有牧草与饲料作物这一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饲草饲料,就不会有优质、高产、高效的畜牧业发展。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草生产工作日益重要。饲草生产的不断发展对饲草生产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饲草生产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框架,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饲草工业科技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笔者对饲草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以突出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1 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了草业科学理论,1980年南京农学院主编了《饲料生产学》教材,该教材为饲草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21世纪初,根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建设的指示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求,对《饲料生产学》教材进行了修订改编,并更名为《饲草生产学》,该书作为饲草生产学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教材,深受相关专业师生的欢迎,并一直沿用至今[1]。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提出的很多新的科学观点以及先进的饲草管理技术在教材中不能体现,教材中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教育的需要。这样非常不利于動物科学专业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最先进的知识,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1.2 课程学时相对减少
  我国本科教学在“重基础,宽口径”改革思路的指导下,为了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学校在本科学生教育课程体系中增加了选修课的数量,这样就相对减少了每门课程的课时。饲草生产学课程由原来的32学时减少至现在的24学时。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较零碎,学生若要全面掌握该专业知识,就需要用大量的课时去学习。课时的减少,就意味着要舍弃一些知识点,会严重影响学生对饲草生产学课程的系统学习,从而影响饲草生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1.3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考核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反映出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效果。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的饲草生产学课程考核方法依然是考试成绩加上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平时成绩一般由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听课态度等组成,评判教学质量主要靠考试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2]。
  1.4 稳定的实习基地相对缺乏
  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需要,要使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饲草学专业知识,需要让学生到实验基地去实习[3] 。校外实习作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企业更多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部分企业认为生产实习既妨碍生产,又加大了企业的安全风险,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另外,由于扩招,实习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原有的实习单位难以接收这么多学生,使得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显得更加紧张。
  2 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在历届的教育工作中发现,一味给学生讲授课本理论知识,学生们的听课兴趣会迅速减退,注意力分散,而在授课过程中多穿插一些相关的生活小常识,分享一些自己在外考察和试验时的亲身经历,更能够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清晰准确地讲述教学内容,同时节约了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备课过程中,应尽量多准备一些图片及视频材料,在上课时供学生们观看,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专业知识,扩大了学生们的视野范围,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2 教学模式改革
  2.2.1 采用“倒位式”教学模式。先由学生们讲述,教师再对学生们的讲述进行纠正或补充[4]。例如,在学习豆科牧草一章时,先在课前给几组同学分别布置一种牧草,让学生提前查阅每一种牧草的植物学特点、生物学特点、栽培技术等资料,上课时由学生上台进行讲解,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样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2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确定课程要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合理给出一个互动课题,在预定的时间内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和互动[5] 。这种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环境变得更加宽松,思维方式变得更加活跃,形成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提高了学生主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2.3 实物教学模式。所谓实物教学就是把事物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同学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口述无法表达清楚,画图又缺乏真实性,使同学们无法真实地了解讲授知识[6]。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把牧草图片放到多媒体上,这种模式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缺少真实性。后来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去野外收集牧草“标本”,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高效。例如:学紫花苜蓿时,将在牧场提前采集的紫花苜蓿植株、花、种子等标本带到教室并发给学生。在讲授时,让学生观察紫花苜蓿的植物学特征,从而加深了记忆。以前同学们对各种牧草根本无法清晰地分辨,当将实物展示给大家时,学生们就会对其有清楚认识。实物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也充分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7]。
  2.3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
  饲草生产学是一门实用技术丰富的学科,不仅包含饲草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及知识,而且包含牧草营养成分分析、饲草加工方法等实践知识。因此,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应更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8]。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建立了饲草生产学实验基地,让学生亲自参与牧草的栽培管理工作,先后种植了紫花苜蓿、红豆草、鸭茅、白三叶等40多种牧草,让学生亲自参与选种、播种、施肥、灌溉、杂草防除、人工授粉、收获与加工等環节。另外,适当给学生增加综合性设计实验,启发和鼓励学生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9]。这些实验课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科研潜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专业结合、校企结合”的尝试。利用专业影响力和产学研的优势,尽可能寻找优质的实习基地,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将企业与学校紧密相连,建成一批稳定、优质、能满足饲草生产学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实践教学基地,每年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和生产实习,通过加强学生在生产中的实际操作,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使企业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对学生的认可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4 考核方式改革
  对学生的考核,一方面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为了能够客观、全面、公正地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口试+笔试+实验+平时”的模式,降低了笔试占总成绩的比重,提高了实验部分的比重[10],有利于考察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种考核模式不仅能够全面考察学生们的综合水平,而且避免了学生产生为考试而学习的极端心理。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3 结语
  经过近2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不仅饲草生产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董宽虎,沈益新.饲草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曾兵,左福元,梁欢,等.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7): 132-133.
  [3] 葛文杰.以“质量和创新”为核心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2013(7):36-38.
  [4] 蔡婵静.园艺专业《草坪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考试周刊,2016(59):14-15.
  [5] 罗玉福.论互动式教学[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26-128.
  [6] 何万领,李晓丽,王占彬,等. 强化《饲草生产学》实践教学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6):111-112.
  [7] 贾海军.如何做好实物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 2016(9):77.
  [8] 曾兵,左福元,兰英.饲草生产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62-263.
  [9] 曾兵,黄琳凯,陈超.饲草生产学实验[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0] 华金玲,王立克, 闻爱友,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95-196.
其他文献
3月3日至3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听取和审议了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列席十一
谈煤炭企业推行物资配送制苏丽琴,张秋兰为解决煤炭企业存在的层层设库、库存分散、占压资金、效益较差等问题,可考虑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富硒蛇莓的培育方法。[方法]采用亚硒酸钠浓度0、2、4、8、16、32、64、128、256、512 ng/mL的水溶液对蛇莓叶喷施,考察喷施亚硒酸钠后有机硒在蛇莓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叶面喷施硒能显著提高蛇莓中的有机硒含量。蛇莓中有机硒的含量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喷施亚硒酸钠浓度达到256 ng/mL时,蛇莓中的有机硒含量达到最大值,其值为20.94 μg/g。
[目的]研究杂交玉米陕科6号高产制种技术。[方法]研究了父母本播种差期、父母本行比、母本播种时期对陕科6号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陕科6号父本应晚母本6 d播种,4月20日左右
[目的]研究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超微结构及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根交替灌溉对马铃薯叶片细胞超微结构、植株农艺性状、
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煤炭开发的宏观调控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傅贵辰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煤炭开发的宏观调控1.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
该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测量中应用到的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地籍测量中常用的几种关键技术,分析了几种技术之间的对比,进而详细探讨了内外业测编制一体化的综合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规划煤炭部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司副司长洪绍和1.建成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为推动综合利用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据初步统计(截止到去年
摘 要:人体静电可直接引起火灾的危险,该文分析了人体静电的产生、积聚、放电和引燃可燃物的过程,并由此总结了可以从加强宣传、加湿环境、接地、使用抗静电材料和安全操作的具体措施来防止人体静电产生的火灾危险。  关键词:消防 人体静电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X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2  在众多的静电放电现象中,最神秘要算人体静电了。据日本安
目前,花费了几百亿元建设起来的几万个中小学校园网其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占了绝大多数,严重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只有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新型教学环境,促进教育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