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油田Z 1281断块沉积构型研究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hong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国石油资源勘探形势日益严峻,探索老油田持续开发,是我国油田油气稳产的基础。本文通过研究探索枣园油田枣1281断块沉积构型研究,还原湖相河流相沉积环境,为后续二次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沉积构型;构型;河流相
  1 引述
  三角洲前缘以河口坝为主体构型要素,分流河道发育于河口坝之上,前缘前端发育薄层席状砂和少量滩坝。垂向上各单层砂体加积叠置,前积不明显。单层内河口坝砂体多呈长朵状,侧向叠置可呈宽带状、连片状;分流河道一般呈分枝条带状,规模较小。河口坝砂体内部发育前积夹层,分流河道侧向迁移可形成侧向夹层。
  2 单一微相单元的分布特征及其组合样式
  研究表明,单一分流河道在平面上呈现自顺源方向向下游规模逐渐减小,分叉增多的分布特征,剖面上呈顶平底凸的特征;单一河口坝由坝主体、坝內缘、坝外缘组成。平面上呈不规则椭圆形展布,剖面上呈顶凸底平形态,呈坝外缘-坝內缘-坝主体-坝內缘-坝外缘的分布模式。
  该区发育的组合样式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单一分流河道和单一河口坝的组合样式、单一河口坝之间的组合样式。分流河道不断向湖心体推进,从而形成河口坝,因此分流河道通常发育在河口坝内部,形成“河在坝上”的形态,呈河口坝-分流河道-河口坝的组合样式。此种情况下,砂体之间通常为连通接触。
  总的来说,该区单一微相单元的空间组合样式主要是河口坝与河口坝拼接以及河口坝与分流水道的叠置,分为4种样式,分别是坝主体-坝主体、坝主体-坝缘-坝主体、河口坝-坝间泥-河口坝及河口坝-分流河道-河口坝。
  3 单一河口坝定量规模
  砂体形态:平面上呈现朵状、带状;剖面上砂体顶凸底平特征明显。单一河口坝规模:宽度约300m-800m,厚度约3.5m-8m,宽厚比约50-130。
  4 夹层定量分析
  利用密井网区“对子井”及小井距分析河口坝内部夹层的倾角。
  Tan θ=(h1?h2)/L
  式中:L 为同一夹层上两井之间的水平距离;h1和h2分别为两井夹层顶面距最近中期旋回顶面的距离。
  枣1281断块:顺物源夹层规模200-1200m,倾角0.5-1.4?,切物源方向规模200-600m,倾角0.6-1.7?。
  利用密井网小井距分析,泥质夹层在三维的空间分布样式略有差异。研究表明,基准面上升初期,在顺物源和切物源方向上,内部的泥质夹层均呈连续、部分连续的水平薄层状,厚度约1m~2m,平均约1.5m,延伸规模约200m~500m,宽度约50m~300m。基准面上升末期,泥质夹层在顺物源方向上呈水平薄层状,在切物源方向上呈侧向迭式状,倾角约0.5?~1.5?,夹层厚度平均约1.5m,延伸规模约80m~200m,宽度约20m~100m。但总的来说,泥质夹层稳定性顺物源方向好于切物源方向,夹层发育频率较大,切物源方向的泥质夹层叠置复杂,反映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端河口坝体的迁移与受湖浪的改造作用较强。
  该区整体上处于湖平面不断上升的阶段,随着湖平面的上升,湖水对分流河道的顶托和改造作用不断增强,分流河道的水动力强度和携砂能力相对减弱,所以在垂向上,河口坝内部夹层由以水平样式为主逐渐向侧向迭式为主演化。说明了研究区不同期次的增生体呈加积摆动式叠加,受分流河道水动力强度、携砂能力及湖水改造作用共同影响形成。
  5 枣V下套河口坝砂体演化规律
  在枣V下套层系中,该区河口坝砂体发育程度较高,河口坝沿水下分流河道展布,呈宽带~连片状;坝缘沿河口坝周缘分布,呈环带状;河口坝前端可发育片状分布的席状砂和土豆状的滩坝,垂向上河口坝砂体呈连片状向宽条带状向条带状过渡。
  6 总结
  枣园油田枣1281断块孔店组枣V油组平面上河口坝与河口坝拼接以及河口坝与分流水道的叠置,河口坝沿水下分流河道展布,呈宽带~连片状;坝缘沿河口坝周缘分布,呈环带状;河口坝前端可发育片状分布的席状砂和土豆状的滩坝。纵向上上河口坝砂体呈连片状向宽条带状向条带状过渡。
  参考文献:
  [1] 薄启亮.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及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2010:1-17.
  [2] 童晓光.跨国油气勘探开发研究论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2015:3-9.
  [3] 童晓光,窦立荣,田作基,等.21世纪初中國跨国油气勘探开发战 略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1-16.
  [4] 吕功训.阿姆河右岸盐下碳酸盐岩大型气田勘探与开发[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13:1-6.
  [5] 韩大匡.关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路线的探讨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5):583-591.
  [6] 穆龙新.重油和油砂开发技术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1-3.
  作者简介:
  宁宪春,男(1974.06-至今),1993年毕业于大港油田井下职业学校采修专业,2005年委培于河北工业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从事采油工艺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开采进入中、晚期,夺油上产、强化采油的措施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产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经济效益,却使地层骨架经受了不可逆的破坏,多数油井出砂程度呈不断加剧的趋势。出砂油水井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油田的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生产的发展。因此,从地质角度入手,结合工艺手段进行出砂机理的一体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出砂预测;分级防治;技术研究  鉴于XS油田开发时间长,多数出砂井同时存
期刊
摘要:生物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发泡沫,这些发酵泡沫会对生物发酵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怎样消除泡沫是当前生物培养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生物发酵过程中泡沫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物理、化学和机械3个方面分析消除生物发酵泡沫的措施,并分析比较3种消泡方式的优缺点,展望生物发酵消泡的未来发展趋向,旨在促进生产。  关键词:生物发酵;泡沫;消泡方法  前言  在生物发酵过程中,空气与
期刊
摘要:在油田开发中,致密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对整个油田的开采产生了直接影响。了解应力敏感性的变化程度以及应力敏感性产生的影响,对提高油田的开发质量和满足油田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油田开发实际,在油田开发中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性需要分析其应力敏感的机理,需要采取微观喉孔分析和恒速压汞测试吼道分析的手段,掌握致密储层的应力敏感机理,为整个致密储层应力敏感性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做好致密储层应力敏
期刊
摘要:在WZ11-4-A5井的大修作业中,切割I油组盲管的时候,在不能很好判断是否把盲管切开的情况下,下入了打捞工具,没能打捞成功,再次下入割刀第二次切割。进行这项分析的目的在于增加判断管柱切开与否的准确性,减少一趟打捞钻。  关键词:大修;水力切割;刀痕  1 刀片痕迹判断管柱是否切开  假设刀片的实际张开长度为L,割刀本体距离管柱内壁的距离为d,管柱的壁厚为x。  1.1 理想情况  刀片切割
期刊
摘要: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管柱卡在井内的情况。解卡方式通常有活动管柱、震击、切割、倒扣等方法。但是在部分大斜度井、水平井中,由于力矩传递受限,以上方式很难解卡成功,无法完成打捞等下步措施。采用液压解卡技术,增加井下动力,施工成功率较高。  关键词:辽河油田;修井作业;液压解卡  1 概述  随着辽河油田注水开发、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双管注汽等开采方式的发展,使地质条件变得极其复杂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带压作业技术的应用优势展开分析,内容包括了提高检修时的工作效率、降低采油成本等,通过研究一体化带压作业机、抽油杆带压作业装置、小直径超短型油管堵塞器、二次堵井油管堵塞器具体的应用要点,其目的在于提高带压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石油开采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带压作业技术;采油成本;堵塞器;工作效率  带压作业是利用相关技术实现对油管内部以及油套环空的有效封堵,以此来避免在井
期刊
摘要:针对低渗透油藏采出水回注工艺中存在的水质问题,设计了一套适合低渗透油藏注水的递进式精细过滤装置,该装置以深床过滤和金属膜表面截留分离原理为基础,以递进式双级不同规格的滤芯组合为依托,经过现场试验进行优化改进研制而成。该装置对悬浮物的截留起到关键作用,是注水进入井底的最后一道地面保障,需大规模应用此装置以保障在低渗透油藏回注中稳定注水。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递进式精细过滤装置;分离原理;滤芯
期刊
摘要:随着全国石油资源勘探形势日益严峻,探索老油田持续开发,是我国油田油气稳产的基础。分析枣1281断块三次采油可行性研究,进而为枣园油田后续开发提供稳产思路。  关键词:资源;三次采油;枣园油田  1 引述  枣园油田枣1281断块内部构造简单,整体上构造西低东高,南北低中部略高,构造高点位于断块东侧中部。北东向的枣12断层为该区主干断裂,延伸较长,近南北向断裂为该区次级断裂。该区枣V油组为辫状
期刊
摘要:海外河油田为普通稠油油藏,针对部分井因油层内部存在薄隔层、薄夹层,隔层厚度<1m,以目前常规工艺无法进行分层注水技术的问题,开展了以长胶筒封隔器为核心工具,并与其它分注管柱相结合的薄互层多级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以解决薄夹层注水井分注级别低、低渗层动用难的问题。  关键词:薄夹层;分层注水;长胶筒封隔器  1引言  海外河油田为注水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主要开采层位是下第三系东营组马圈子油层,其中
期刊
摘要:最近,随着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冶金设备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其中压力容器钢的开发与使用狀况也十分乐观,在这样一个科技飞速发展时代,压力容器的焊接技术也在逐步提升,不管是在压力容器的质量还是在其种类方面,都已经逐步朝流程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这样一来就让其从开发到使用的时间周期不断的缩短,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现如今我国开发研究出来大量的新技术,并且都逐步使用于各大焊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