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油菜白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 :中国农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66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斑病作为油菜的多发病,对油菜产量的威胁也愈发增加。白斑病是由白斑病菌引起的。本文从白斑病的主要病证、病原、发病条件以及防治方法几个方面对春油菜白斑病的发生和防止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春油菜;白斑病;发生;防治
  春油菜是一种国内常见的油料作物,青海省东部地区是我国油菜传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青海省把春油菜作为油料作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白斑病是春油菜常见病害之一,在国内南北方各油菜产区均有所发生,主要可表现为病变叶片出现斑点,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导致油菜产量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1 病症
  由白斑病造成的植物叶片斑点多见于老叶,发病初期斑点范围较小[2],呈淡黄色,随着病害情况的不断向前发展,叶片上的病斑也随之不断扩大,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可见,直径约为1-2cm,病斑中央城淡黄色或灰白色,部分可见少量红褐色[3],病斑边缘部位呈黄色或黄绿色,病斑部位的厚度较正常叶片稍薄,且容易被穿破。若空气湿度较大时,叶片病斑背面可见霉状病菌,通畅呈淡灰色。病变继续发展,病斑范围不断扩大,彼此相连,形成大片病斑,进而发生叶片枯死,最终导致植株出现死亡。
  2 病原
  白斑病菌是引起植株发生白斑病的病原菌[4],是半知菌的一种,菌丝通常没有颜色,菌丝体在寄主植株的细胞内蔓延,可从寄主植株叶片背面的气孔中伸出其分生出的孢子梗。由白斑病菌分生出的孢子呈鞭形,无色,其分隔通常为3-4个。
  3 发病条件
  白斑病可发于5-28℃中任意温度,但最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1-23℃。适宜发病基本条件为,平均适宜温度在20℃左右,空气、土壤相对湿度>62%,发病区降雨量偏多。白斑病发病在苗期初始发生。造成白斑病发病较为严重的条件主要为发病时间为生育中、后期,平均温度为11-20℃,空气、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0%左右,在同一地块中发生二次以上侵染,如果防治不及时可造成病情蔓延,从而导致病害大范围流行。若连续多日降雨,可加重病害愈发流行。
  4 传播途径
  白斑病菌可分生出多个孢子梗,菌丝或菌丝块位于孢子梗的基底部[5],能够在寄主植株发生病变的叶片上附着,或者利用所分生出的孢子在植株种子进行附着,白班菌可通过油菜残叶残枝和部分杂草进行越冬。第二年,白班菌可借助其分生出的孢子在风雨的共同作用下以飞溅传播的方式到达另一片叶片或另一株植株。当环境适宜孢子萌发条件时,则孢子开始萌发过程。萌发结束后,孢子通过被感染叶片背面的气孔进入叶片中,造成植株发生初次侵染。病情继续发展,白斑病菌在叶片上形成新的病斑,新的病斑可再次分生出白班菌孢子,同样借助风雨以飞溅方式进行传播,造成二次侵染,加重病害流行,导致油菜减产,通常减产15-20%,若病变较为严重,减产至少在45%以上。
  5 防治方法
  5.1 选种
  目前市面上多种油菜种子可供选择,种类不同,其抗病性也所有差别,故需根据油菜产区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油菜选种,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株留种或选用无病种子。在青海地区重点选用杂交一代油菜品种,实现油菜杂交化的种植模式。
  5.2 处理种子
  处理种子可分为以下两种:(1)应用热水对油菜进行浸泡,热水温度50℃,时间为20分钟;(2)粉剂拌种,称量出需处理种子总重量4%的75%百菌清或福美双,将这两种药剂与种子混合均匀,百菌清有效成分含量为75%,福美双有效成分含量为50%。(3)每亩种子用10%适乐时种子包衣剂10ml进行拌种。
  5.3 科学施肥
  充分利用当地配方施肥项目科研成果,确定正确的配方施肥方案和NPK肥比例,做到增施P、K肥,控制N肥的施用量,防止贪青徒长,做到施足基肥,巧用种肥,合理追肥,达到科学施肥的目的,提高油菜的抗病、抗旱、抗寒的能力。
  5.4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灌溉管理,对田块进行适当灌水,并在下雨后将田间多余水分排除干净。若田块已发生白斑病,且为初次侵染,及时人工清除病变叶片。将病变叶片集中进行深埋处理,然后对发病田块给予充足基肥。根据地块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磷肥和钾肥[6],对该田块进行增肥处理。
  5.5 轮作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轮作计划,轮作时间至少3年,选作或套作农作物不可选择十字花科。种植前茬农作物可选择如麦类、豆类、瓜类等品种。
  5.6 药剂防治
  白斑病发病初期,主要选用4种药剂:(1)代森锰锌,有效成分含量为70%,可稀释成500倍液后对病变地块进行喷洒;(2)多菌灵,有效成分含量为75%,可稀释成500倍液后对病变地块进行喷洒;(3)混杀硫,又名百菌清,可稀释成600倍液对病变田块进行喷洒。若发生白斑病的地块同时发生霜霉病,选择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为50%,将其稀释成500倍液后,与乙磷铝进行混合,乙磷铝同样选择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为40%,稀释成300倍液进行相应处理。对发病地块进行2次防治,每次防治需要间隔10天。
  参考文献
  [1] 郑露,董伊丹,吕如婧,等.几种抗菌剂对大蒜白斑病的防治效果[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2)
  [2] 刘春娣.春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2(8)
  [3] 马文武.春油菜病虫害的发生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
  作者简介:靳占发(1962-),男,大专,汉,青海省西宁大通县,中专,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和群体效应有一定影响,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单株和群体效应以及玉米产量的变化,探讨玉米单株与群体效应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一定密度下保证较高的单株生产力,保持单株与群体的平衡发展,才能获得玉米高产。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单株;群体效应  引言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优质高产的玉米新品种。提
摘要:本文从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出发,结合农业用水问题,阐明要发展推广节水灌溉,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其主要问题在于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同时,特别要提高最基干部队伍的素质问题。  关键词:节水灌溉;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也被称为地球的血液。早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就提出“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就天津而言,面对近些年
重庆市传染病医院2001年得到重庆市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资助,“建立重庆市艾滋病关爱之家”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关爱之家”自建立以来,在探索中发展,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发挥了
玉米褐斑病近年来已成为玉米生长中后期的一种常发性病害,该病一般在玉米8~11片叶时开始发病,主要侵染叶片、叶鞘、茎秆,叶片上病斑小而密集,直径1mm左右,多自叶片上半部和基部发生,初期病部变黄,以后逐渐干枯;叶鞘及叶片主脉上病斑稍大,常愈合成大而不规则形的褐色斑块,严重时叶片全部干枯,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1 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最初为浅黄
摘要: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典型的生理性病害,每年在水稻生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导致生育期延长,产量降低。掌握赤枯病的发病规律,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夺取水稻丰产丰收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稻;赤枯病;防治;产量;影响  水稻赤枯病一般在水稻栽插到大田2—3周后开始发生,在杂交稻和常规稻上都有发病。  1 水稻赤枯病的发病原因。  1.1 长期灌深水 由于每年栽稻时对水的需求量很
期刊
摘要:通过采用油茶高油酸优良无性系苗木在不同时期造林,对其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发育等的差异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区域内,造林时间的差异对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发育均有显著的影响,1月造林效果最好,其次2月,1、2月效果差异不明显,3、4月一般,6月造林效果最差。  关键词:油茶;造林;效果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
文章以《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货比三家”一课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巧妙运用多种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教学实效的思考和实践效果。
摘要:生物质秸秆由于其外形各异,几何尺寸差别大,所以在应用上受到了很大限制。为满足生物质利用技术的需要,更好地利用生物能源,本文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了生物质秸秆压缩饲料生产处理设备。它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和提高我国的饲料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秸秆;饲料;设备  1 秸秆压缩饲料的优势分析  秸秆压缩饲料设备以稻麦、玉米、地瓜秧、花生秧等作物的秸秆为生产原料,经过铡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