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项目引导,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h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国内目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许多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局部研究成果比较多,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些成果大多仅适用于实践性课程教学,没有形成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相融合完整的体系。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内各地和各高职院校本身的差异性,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对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推广和应用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在“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这一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通过“岗位调研-专家论证-试点实施”迭代过程,探索建立一套适合IT行业岗位“项目引导,分层递进”的高职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引导; 分层递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16. 079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1)16- 0127- 02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措施如何确定。计算机类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符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满足IT行业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的一线高技能人才。
  在此目标下主要进行人才培养措施的研究,包括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手段、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评价等4个方面。
  
  1人才培养内容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内容的主体。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体现为制订课程计划、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3个层次。
  课程计划居于最高层次,它是根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考试考查等。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改革面临着一个普遍的矛盾,课程全部按照一两个岗位设置,学生就业面窄,人数多,可能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如果课程设置更多考虑学生就业面问题,课程设置泛而不专,就会导致学生什么都学,却什么都达不到企业岗位要求。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很难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在初步建立起的“项目引导,分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新的构建,打破了单一专业划分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个人特质,结合学生志向,设置“多方向、弹性选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考试考查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方式普遍采用针对单门课程的能力评价,课程能力的考核主要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无法体现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重点探讨以是否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社会评价为标准,同时结合个人职业规划制定相应的课程考试与能力考核标准。在考试标准的制定中参考岗位胜任力的特征模型,通过考核使学生认清自己目前的状况,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通过“能力分层”的课程体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社会需求的岗位方向。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也是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居于第二层次。每一门课程标准如何编制,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目前阶段,课程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向上,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通过试行发现,这种课程标准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对于专业知识性强的课程学习很难实施工作过程化,使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训课程出现两张皮,不能相互融合的状况。如何适当打破学科知识的逻辑组织界限,调整课程知识模块与实践模块的匹配,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融合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课程之间如何做到有机统一形成体系,又符合高职教育“以工作为中心”的企业规范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教材的编写是体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目前案例式、项目化、行动导向等模式的教材出了很多,但是成系统的还没有,在已有教材中理论与实践内容的一体化方面还有待改善,系统化的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基于工作的课程”教材缺口很大。
  
  2人才培养手段
  
  人才培养手段既包括在培养活动中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培养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目前,各院校在师资配置与培养,教学场地(如多媒体教室),实训环境,校外实习基地,各类教学资源(包括网上资源和其他各类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教学条件。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大都集中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采用案例式、情境式以及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手段的改革研究中有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在教学手段和过程中,不能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层次差别,教学要求针对性不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水平不均衡。
  (2) 实训室建设的功能完整性和与教学环节的衔接方面还有缺陷,教学过程的一体化不够。
  (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校企双方还存在利益上的分歧,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如何深入持久地开展合作还需要探索和研究。
  为此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1) 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岗位选择等各个环节上探索学生不同层次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方案和管理方法。
  (2) 实训过程和环节与课程设置的量化对接,构建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实训室体系。
  (3) 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研究和有效深入合作机制。
  
  3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是人才培养得以按规定实施的重要保障与基本前提,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人才培养制度的重要意义,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实施、评价、质量保障等制度,许多院校也实施了学分制,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但是在传统的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窄,学生单门课程选修很难形成体系,学生选课盲目性大。针对这些问题,深入研究适合目前高职教育和管理的,与“项目引导,分层递进”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将经过研究、实践,建立一套依据学生岗位能力评价,结合学生特质及志向,进行专业方向分层课程的选修制度,以及相配套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制度。
  
  4人才培养评价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从入口、过程到出口都需要一定的评估措施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4.1专业入口评价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仅凭自己的兴趣或对专业的初步认识选择进入某个专业,没有经过入口评价,大部分学生很难认清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的学习。
  所以需要建立一套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入口评价方法,根据岗位胜任力的特征模型,结合学生课程学习能力的考核及学生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内在因素,给出学生专业入口评价,帮助学生理清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
  4.2教学过程与出口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是否相符。而这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本身为自我中心的培养,缺乏企业需求相关评价,在大学生的就业力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指导。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重点探讨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社会评价体系,重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过程的监督体系,制定教学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实施方案和评价机制。
  在“项目引导,分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对课程体系进行新的构建,打破单一专业划分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个人特质,结合学生志向,设置“多方向、弹性选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构建校内外有效控制的一体化实训体系和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一套依据学生岗位能力评价,结合学生特质及志向,进行专业方向分层课程的选修制度;以及相配套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制度。
  重新构建学生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起学生从专业学习入口、过程到出口,贯穿始终的完整评价体系。
  在“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这一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通过“岗位调研—专家论证—试点实施”迭代过程,建立起一套适合IT行业岗位“项目引导,分层递进”的高职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引导,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IT行业岗位划分,与学院专业设置针对性及学生岗位能力培养适应性的不一致,而提出并经初步试行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课程体系按照IT企业岗位进行构建,对岗位所需知识基于工作标准要求,进行归类、序化,构建层次化、树形的课程体系。
  该模式中,学生学习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入学学习根部通用知识、技能、素养课程。第二阶段:根据学生不同课程学习能力的评价结果,结合个人特质,选报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课程体系中第二层次的专业方向分枝课程模块学习。第三阶段:根据学生不同方向上技能掌握能力 ,结合岗位胜任力的特征模型,对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使学生进入第三层次的岗位技能分支模块学习,最后经与企业联合进行学生岗位能力评价,结合学生个人职业规划,进入相应企业的特定岗位参加工作。
  只要我们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深入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高职教育就会更上一层楼。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静.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石伟平.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雷正光. 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 职教论坛,2003(9).
其他文献
本文在介绍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的基础上,提出在考虑转移成本以后,准刘易斯转折点实际上是刘易斯转折点的提前形态,这种提前形态与我国外向型的工业化模式有关。在二元经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芯即玉米脱去籽粒后的穗轴,占玉米穗总重量的20.0%-30.0%。我国古代便发现:将其入药具有利尿、清热和去火的功
癫痫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原意指临床反复发作的肢体抽动或惊厥.而现代癫痫的定义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是发作
只有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有更好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找到危险事故发生的根源,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本文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5 例患者中体表脓肿形成6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外伤感染 12 例,烧伤后感染 4 例.体表脓肿脓腔直径3~6cm,创面长度3~9cm,除 4例烧伤达真皮层外,其余均至
本文在分析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理工学院会计学特色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化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经济管理意识、创新精
蚤休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作用.蚤休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为治疗外科热毒诸病证之要药,凡痈肿疔疮及一切无名肿毒,见红肿热痛者,单味内服外用或兼用均可见效.现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污水处理的现状,提出企业应改进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环境污染,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应收账款的有关规定存在差异。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环境下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核算加以探讨,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