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第三方物流及发展策略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被首次提出的。目前,对第三方物流的解释很多,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把“第三方物流”理解为外包、合同物流、物流联盟、全方位物流服务公司等等。第三方物流是在供方(第一方)和需方(第二方)之间,由专业物流企业向全社会提供的物流服务。外包物流职能的方法最早来自人们对产品的储运,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差不多一样长。物流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对第三方的外包成为一个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的战略问题。
  我国在2001年公布的国标《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并在特定时间,按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系列化的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一个新兴行业,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很短,仅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社会各界,无论是学术界、企业界还是政府,都对第三方物流给予了热切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经济环境、政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础技术条件也日趋成熟,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应运而生。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尽管取得重大进展,进入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我国物流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一些影响物流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的物流供给不够,是制约中国物流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东、中、西部区域物流发展不平衡,资源型地区流出量与流入量差距很大;城乡物流发展不平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行业物流发展不平衡,部分传统产业物流模式转型不快;各物流环节发展不平衡,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的分离外包慢于销售物流;基础性服务与增值性服务发展不平衡,增值性服务所占比例仍然不大;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配套不好;公路运力相对“过剩”,铁路运能依然不足;普通设施设备“过剩”,特种、专用设备不足;物流基础设施分属不同的地方、部门和行业,缺乏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
  国际上通常把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运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过经济结构调整,推行现代物流运作模式,这项指标普遍保持在10%左右。近年来,我国的这项指标虽然有所降低,但2005年仍然高达18.6%。而物流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还比较突出。在运输市场上,大量规模小、实力弱的小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从事道路运输,导致空驶和超载现象并存。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调查,目前我国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 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它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
  近年来,尽管我国物流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未来几年,我国物流市场仍将保持年均20%的增速。但就目前来说,与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在规模、体制、物流基础设施、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第一,我国物流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目前我国物流成本约占GDP比重的18.6%,但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仅为10%。近年来,代表全球先进物流配送方式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国内的市场规模虽以年增30%的速度发展,但开支仅占国内物流业开支总额的3.2%,远低于美欧的8%~10%,并且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还限于简单的传统运输、仓储等基本业务,增值服务有限。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上述基础性服务。
  第二,物流体制方面的差距。作为复合性产业的物流业,涉及我国众多的经济部门和行业,但部门和地方长期实行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加之与物流业相关的某些垄断行业的改革滞后,行政性垄断经营依然严重,妨碍了全国统一公平的物流市场环境的建立。
  第三,物流基础设施的差距,比如,物资向边远地区分散非常困难,缺乏完善的服务控制手段和信息技术支持。
  第四,与现代物流相比,我国物流业在观念上仍处于“传统物流”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重农轻商”和“重生产、轻流通”的思维定式,严重影响着人们对现代物流业的正确认识,也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环境。适应现代物流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基本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而且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只是少数。有些企业虽然涉足第三方物流,也只是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不高,并不能真正适应第三方物流的要求———综合型物流。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都还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的物流需要,不能实现物流的整合效益,更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重要的是,中国加入WTO 后,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面对的是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国内物流企业很难在短期内拥有在技术、服务方面与对手匹敌的实力。我国物流业既没有达到物流一体化的程度,也没有达到物流合理化的要求。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环境分析
  
  外部市场因素在发展整个物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物流的合理化和一体化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体制。尽管我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各种法规和体制都还很不健全,适应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环境还不成熟,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整合和发展。
  首先,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各自为政,人为地以不同的地方政策分割市场,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局部和地方的利益,但实际上是以牺牲市场经济的整体利益和效率为代价的。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设置的贸易壁垒,往往造成“有物无流”和“有流无物”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物流整合带来的效益,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优势的发挥,削弱了第三方物流可以带来的整体效益。
  其次,部门和行业的特殊保护政策,无形中造成了市场的分割和垄断。经济学证明:只有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才能使市场有充分的竞争;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达到优胜劣汰,任何垄断的行为都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具有行业垄断背景的企业,随意设置行业的保护政策,也制约了物流市场环境的良性发展,这种分割和垄断不利于物流的一体化,只会加大物流的成本和费用,阻碍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物流的国际化开放程度不高。事实上,市场的开放不仅包括对内开放,更重要的是对外开放。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物质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寻求比较优势,物流的国际性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开放的市场就是要与国际市场建立密切的联系,物流业走出去和外国物流业走进来都离不开开放的市场,但我国服务业(包括物流业) 的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够。还有,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家对外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政策非常宽松,这就要求中国物流企业更多地去面对国际化的竞争,尽快融入到国际竞争中去,这是中国物流业寻求发展和生存的惟一途径。
  
  四、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及策略分析
  
  我国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应针对目前第三方物流的机遇与挑战,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适应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建立适应于我国市场状况的现代物流。
  (一)稳固企业核心,加强物流业的国际合作
  企业核心能力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与国际、国内竞争同行的争夺战中保持优势。重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就应该加强入世后我国与国际经济的合作。
  我国周边国家众多,应促进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开发,像图们江地区的合作与开发。并且还要加强与沿亚欧大陆桥有关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与太平洋诸岛国以及太平洋彼岸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日本和美国的合作,使我国物流业尽快融入到世界物流发展之中。
  (二)完善法规体系,加强物流管理的宏观调控
  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诸环节中最薄弱的,它的落后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我国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政府在制订物流政策与法规时应秉持充分依靠市场活力、不随意干涉市场自我运行规律的原则,—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保证市场竞争秩序的公平、公正、公开和统一,努力降低市场运行的政策和法律成本,使物流业与全国经济建设相协调,同时,增强各区域内部物流业发展的协调及物流内部各环节的协调。
  (三)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革和优化物流企业现有组织结构,包括成立研发部门,负责企业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和作业过程的顺畅;拓展业务范围,实现物流全程的一体化服务。
  通过寻求专业物流人才,还可以对物流企业进行专业的筹划、设计和管理,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注入新的力量和活力。同时,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尤其要注重对技术类与管理类相集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为,物流管理是相对操作性较强的管理行为,只有对实际现场和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的人,才可能有能力设计、管理、控制整个物流的流程,实现为客户规划综合的物流系统,实现物流服务的专业化。
  (四)加大物流宣传力度,普及物流观念
  我国国民物流意识淡薄,发展物流业应首先增强物流意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物流宣传的形式多样,可以举办讲座、物流培训、实地调查、经验研讨等,使企业管理者和有关部门提高对物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工商企业明确树立物流市场的主体意识,探索物流过程的重组形式,促进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
  (五)加快物流业现代化的建设
  物流现代化包括技术现代化、设施现代化、信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物流业现代化要求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方面的建设;发展集装箱运输、建立立体化仓库;增加物流设施,建立现代化物流网络;完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高速公路;采用高科技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六)创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战略
  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这就是要通过对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生产和供应---销售直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进行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协调,以降低顾客物流总成本为目标制定解决方案,并根据优化的方案进行整体服务报价,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要。第三方物流应把顾客的需求作为一个整体,为顾客设计物流系统,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它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其提供多种物流管理和决策服务,不断创造新的赢利机会。
  (七)选择最佳的企业战略联盟伙伴,建立长效的双赢合作方式
  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指两个或多个物流企业为实现资源共享、开拓新市场等特定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协定关系,联盟企业分别掌握约定的资源和能力。物流服务由于运作的复杂性,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往往难以实现物流运作整体的有效控制与管理,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采取长期合作的合同方式进行长期的合作,为顾客提供稳定的、令人满意和高度信任的双赢服务。
  
  五、结论
  
  我国物流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时期,市场虽不成熟,但是机遇众多,发展速度快,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物流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第三方物流理应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有质的飞跃。只要正确分析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状况,把握市场发展的规律,灵活采取应对策略,我国物流业一定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其他文献
该工程是华东地区某大学新建燃煤热水锅炉房工程,为整个校区各类建筑提供冬季采暖及空调系统热负荷。本文重点介绍了该工程设计中暖通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详细阐述了设计过程中
实训教学是培养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要形式,但目前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强化实训教学存在着诸多困难与矛盾,作者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燃煤形势,直接燃煤的严重问题,流化燃烧机理,鼓泡(沸腾)流化床、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简介,及进一步完善化AFBC锅炉的建议。
介绍了水源热泵供热系统,指出了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应用情况及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我市的工程实例加以阐述。
住房公积金制度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在提高职工居住水平、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突出表现
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开放的政策为国际物流巨头争夺中国市场提供了最好的竞争环境。许多跨国物流企业已开始成立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物流公司,并迅速向全国布点,一场争夺中国
本文概括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策及途径进行了探讨。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
摘要:在最近的跨国并购浪潮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这一滚滚大潮。这次浪潮的现状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呢?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发人深思.  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整合    一、 跨国并购的含义    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是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总称。所谓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组成一个新公司的产权交易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唐学鹏日前发表文章表示,房地产价格的先导性变化因素在于居民实际收入流(扣除通胀)对其实际按揭流(扣除通胀)的匹配情况,居民收入流的增长幅度会促使其对
本刊讯10月15日上午,2010年全区职称改革工作会议举行。据悉,2009年广西率先在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中实现全程无纸化,实现了职称工作信息化“惠民、便捷、高效、择优”。  据悉,2009年广西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将20多年来积累的高级职称评审纸质材料转变为数字信息,完成了8.8万多份档案的数据录入工作,基本建成了广西高级职称信息数据库。为了进一步增强职称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自治区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