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言文通假字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书中大量使用通假字,是造成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碰到通假字定要打破其字表的束缚,“以声求义”,找寻它的本义,不能望文生义而“硬解”。清代学者王念孙说得好:“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之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解,则诘为病矣。”前人将上面所举例①“庄公寤生”的“寤”即如其字面解为“寐寤”,“谓武姜寐时生庄公,至寤时始觉其生。”一觉醒来孩子已生下,又何“惊”之有?所以这样的解释是“以文害辞”,可见明通假对阅读古书的重要性。
  关键词:结构;读音;例证
  
  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说,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通”,意思是通用;“假”,意思是借用。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作为古代的用字现象,我们在学习中必须掌握它在音、形、意方面的独特语法现象,从而为我们学习文言文和更好地掌握母语服务。对于通假字的学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在结构中认知
  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聲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而于形声字中又特别以具有相同声符者居多。例如:财—材、涂—途、常—尝、倡—唱、底—砥、鄂—愕、匪—斐、静—净、僇—戳、说—脱、讼—颂、廪—懔、锡—赐、刑—形、政—征、悟—晤等。当然,声音相同相近的字并不限于声符相同的形声字,因而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也并非都如此,比如:由—犹、时—伺、趣—促等,则是另外的情形,只是所占的比例较小罢了。
  二、在读音中辨析
  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例如《鸿门宴》:“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其中“蚤(zǎo)”字通“早”。本来表示“早晨”的zǎo应写作“早”,但这里却写成“蚤”。“蚤”的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而相通,“蚤”借用了“早”的意义。即“蚤”是“早”的假借字,“早”是“蚤”的假借义。(《孟子·梁惠王上》)“板(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毕昇《活板》)“被(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解释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虽然通假与假借有区别,但读音上相同是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当然同音是指古音,而不是现代的读音,所以准确地说应是“古音通假”。具体做法,就是在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发现某个字,其按通常的意义解释不通,就可以用某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释,以达到辨析通顺、找出本字的目的。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一句中,“颁白”二字不成语,不可解,必须知道“颁”是“斑”的借字,意思才通。古音通假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必须以两者古音相通为依据,然后根据字音寻找它所替代的本字。
  三、在例证中认知
  语言是具有社会性的,例子愈多愈说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性。如“无”通“毋”:“令壮者无取老妇”(《勾践灭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这些例子,说明“无”通“毋”非属偶然。还有像“而”通“尔”(你的,代词):“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记王忠肃公翱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若欲死而父,即前斗”(《书博鸡者事》)。再如“反”通“返”(返回,归来):“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孟子》),“人穷则反本”(《孟子》),“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盖亦反其本矣“(《孟子》),“责收毕,以何市而反”(《战国策》),“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等。
   通假字是字的临时代用现象,它的出现加深了表意汉字的形义矛盾,并不是汉字发展的方向。所以,通假字虽然在古书中十分常见,但随着语言文字使用的日益规范,它们中的大多数都逐渐消失,恢复本字。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透彻地理解通假字,避免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05.
  [2]何艳辉,薛克谬.字与古音通假.怀化学院学报,2006.
  (作者单位 河北省承德广播电视大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犹如清新的春风吹进校园,新课改的理念如同春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作为一线教师,我一直在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习新形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一、对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开学初,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初一新生,我以暗访和问卷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了调查,发现我班43人中,认真预习的只有7人,约占全班人数的16.3%。读一读课文了事的有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九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也较高,化学这门新开的课程正适应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实验操作或化学变化引起学生感知,形成短时感觉贮存;通过教学,使学生选择知觉,引起注意,将信息“摄入”意识,进行记忆;经过思维或动手操作,形成化学实验能力,并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因此化
我是一名“60后”的中学教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证明我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可现在面对是一群“90后”的中学生,连带人的代沟不想而知,他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与以前的学生大不相同。我几十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在这些“90后”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那么,怎样处理好和“90后”之间的关系,怎样使“90后”的中学生能正确发展和健康发展呢?这对我无疑是个挑战。于是,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最近几年探
摘 要:信息技术课对中学生来说是最不缺乏兴趣的一门课,每次上课都能看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激情与主动,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感到很欣慰。然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更多的是对网络游戏、网络视频、QQ聊天软件的热爱,甚至痴迷于网络,以致不能自拔,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和利用网络资源,让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热爱成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游戏教学;培养能力  兴趣是最好
摘要:主要分析项目课程开发中职业知识的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还提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方法,并以数控铣削加工课程中的一个典型零件加工作为参考实例,为项目课程开发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为他们开发合理、科学、有效的项目课程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项目课程;职业知识;实践知识;理论知识;整合  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它对于彻底打破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建立起富
转型发展闯出新路,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幸福美丽新铜陵开启崭新篇章,在美好安徽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新起点绘制新蓝图。在铜陵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李猛作报告,为铜陵未来五年的发展谋篇布局。如何把现实差距转化为发展潜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铜陵试图把握多重机会窗口,在区域发展的坐标系中找准新方位,在美好安徽建设的崭新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新起点新征程
摘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本文从“创新教学、多元评价、开展实践”等角度阐述如何在劳技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作为发现者和探索者而充分发掘他们的最大潜力。  关键词:培养 自主学习 劳技教学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实践活动。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七八个年头,自走出校门参加工作至今,我的教学活动都在围绕新课程改革来开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能引导学生们开展适合自身学情的有效学习活动?我们就得合理创设数学问情情境,为学生广开数学学习的活力源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发现自主探索的目标,用自己的思
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弟子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它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奠定了人的情感基调——感恩、诚信、仁爱。从弟子规中挖掘感恩元素,让孩子在学习弟子规国学经典的同时,学会知恩感恩,从小树立感恩意识,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
摘 要:南沟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意趣丰富。众多民间艺人或以花草鸟兽点缀美化生活,或以神圣灵贤祈求健康平安,或以鱼莲之戏歌吟婚姻情爱,或以打麦修渠聚集火热现实,或以精英模范反映时代脉搏,充分表现了南沟人民对真善美的渴望追求和与时俱进、开拓拼搏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南沟剪纸;审美;艺术特色;图案    南沟,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南沟一个艺术丰厚、文化悠久的地坑院村庄,然而,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