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母亲河变得更美丽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er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将黄河流域打造成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建立从上游到下游,连接三江源、祁连山、汾渭平原、华北平原等一系列“生态高地”的巨型生态廊道,是确保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关键。黄河生态廊道的逐步构建和恢复,将极大地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黄河流域九省区正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新路子。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公共性,决定了九省区需要通力合作,统筹上下游发展,加快建设连续完整、功能多样、景观多彩的沿黄生态廊道。
  数千年来,黄河以其生命之水哺育着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格局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地位。
  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在利用黄河、改造黄河的同时,也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被破坏,物种多样性降低,人水冲突日益尖锐,以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水如何和谐相处逐步成为人们亟待面对和回答的现实问题。建设黄河生态廊道,为黄河生态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为黄河流域人水关系和谐化搭建了桥梁。
  一、黄河面临的生态问题
  黄河大部分河道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所流经的西北、华北更是严重缺水地区,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的区域。现阶段,洪水依然是沿岸居民最大的威胁,而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
  (一)洪水、泥沙危及流域安全
  自古以来,黄河“善淤、善决”,上、中、下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洪水危害风险。黄河每年从黄土高原携带而来的十几亿吨泥沙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下游河床的抬高速率达到每年10厘米,形成“地上悬河”。时至今日,黄河水平面已比新乡市海拔高出20米,比开封市高出75米。而上游宁蒙河段目前河床平均已高出背河地面4~6米,淤积成为“新悬河”。为解决防洪排涝、滞洪排沙问题而建的大坝、水库等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河的自然流态,生物栖息环境也随之改变,进而对本土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产生影响。
  (二)资源型缺水限制栖息地面积
  黄河属于降水补给型河流,流域处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少成为流域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加重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甚至争水、抢水,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突出,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同时,黄河流域农业用水量较高,而生态环境用水量太低,生活、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其中河南、山东两省水域面积相对较低,水生生物栖息地面积季节性变化较大,对流域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完整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水土流失导致生境破碎
  黄河源头段位于基岩裸露的山区,该段河流明澈秀丽、碧波荡漾。但往下流经土壤结构疏松、坡度陡峭,抗冲刷、抗侵蚀能力差,且植被稀少、山洪频现的黄土高原后,黄河就与上游源头处“判若两河”了。每年十几亿吨的黄土被雨水裹挟着涌入黄河,给黄河贴上了“一碗水,半碗沙”的标签。再加上风蚀、水蚀、重力侵蚀等叠加作用,使黄河流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这又增加了干旱和洪涝发生的频率,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退化,生态功能急剧衰退,生物廊道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由于下游区域人口密集,河道湿地基础设施建设、开垦种植、能源资源开发增多,导致自然湿地面积、水鸟栖息地等日益减少。
  (四)水体污染降低生物多样性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域生产和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黄河流域的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排水和农业面源退水,再加上尾矿库污染,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流域水质变差。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由于煤化工相关的治污设施和技术、企业监管及沿河污染预警应急水平等尚未完全达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要求,其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对于区域环境有较大影响,从而引发鱼类等水生生物生长、发育迟缓,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情况
  黄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从上游到下游,是一条连接了三江源、祁连山、汾渭平原、华北平原等一系列“生态高地”的巨型生态廊道。但长期以来,洪水风险威胁、生态环境脆弱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很重视黄河生态环境问题。毛泽东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邓小平多次视察指导黄河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江泽民指出“生态环境建設是关系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强调“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黄河考察调研,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态廊道在逐步构建和恢复中,极大地促进了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黄河流域生态廊道治理和保护阶段
  1.以“水资源 水安全”为主要目标的治理阶段
  黄河治理初期经历了从以黄河下游为中心治标到以黄河中游为中心治本的过程,完成了三门峡、刘家峡、盐锅峡等水库和水电站的建设工作,并提出要研究黄河水源保护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断流、河道萎缩、水污染加剧、生态失衡等问题逐步凸显,黄河治理也由早期的“宽河固堤”“蓄清排浑”,发展到后期的“拦、调、排、放、挖”的立体防护模式,黄河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   2.以“水环境 水资源 水安全”为主要目标的修复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今,黄河流域建成蓄水工程1.90万座,引水工程1.29万处,提水工程2.23万处,在供水安全、引水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建成,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3.以“水环境 水安全 水资源 水生态 水文化”为主要目标的恢复阶段
  黄河治理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既有先天客观制约因素,也有后天人为因素,“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自此,黄河流域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沿黄九省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构建黄河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提升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所谓黄河生态廊道,即通过高标准建设左右岸统筹、山水河林路一体、文化自然融合、沿线全境贯通,集生态屏障、文化弘扬、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廊道,提高黄河两岸的生态“绿量”,增强沿黄森林水源涵养、防治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真正把黄河打造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河。
  沿黄九省區正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实施国家公园建设、堤防工程绿色提升、湿地保护修复等工程,全面推动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二)黄河流域沿途生态廊道建设
  青海源头到内蒙古的河口镇即为黄河上游,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五省区,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对于整个黄河流域意义重大。青海省三江源是黄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十三五”期间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推出了集生态景观型廊道、遗产保护型廊道以及旅游开发型廊道为一体的黄河上游旅游景观廊道,之后又积极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及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四川省作为黄河上游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涵养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全川绿化行动,提升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效益,切实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截至2019年,四川省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已达25.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在85%以上。甘肃省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秉承“哪怕牺牲一些GDP,只要能把黄河保护好治理好,就是对国家和民族最大的贡献”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积极推进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其中甘南区作为黄河的蓄水池,聚焦“五大生态”、构建“十大环境”,扎实推进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增强。宁夏作为建设黄河生态治理“先行区”,积极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大水土流失治理,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生态经济林,打造黄河生态廊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境、经济及社会综合效益。内蒙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治理,通过乌海实施黄河库区大坝绿化,鄂尔多斯市采用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南海成立湿地保护站,包头建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方式,在黄河两岸建设规划800公里长的沿黄生态廊道,还黄河以清流。
  陕西和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是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已初步建立起以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护林、护堤护岸林、护路林为骨架的沿黄防护林体系,黄河流域主色调由黄色逐步变为绿色。山西省大力开展绿化彩花和水土流失治理行动,创新推进购买式造林等“十大机制”,实施黄河偏关—龙门段沿岸生态修复治理和沿黄水土流失治理等重点项目,现已有效改善生态面貌,初步形成沿黄生态廊道,入河泥沙也有效减少。
  黄河下游横穿河南、山东两省,河道总长786千米,两岸大堤堤距最宽达24千米,是水沙入流的要道和华北平原上的重要生态廊道。河南省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先手棋”,规划建设总体布局为“一廊三段七带多节点”的黄河生态廊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优化黄河生态廊道树种、林种和林分结构,打造沿黄森林生态网络。2020年在郑州、开封、洛阳、新乡、三门峡、焦作、安阳、濮阳8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启动实施包括生态涵养、湿地保护、田园风光、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高效农业等功能的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18个,建设生态廊道373.83千米,投资额170.85亿元。截至2020年11月底已高标准建成120千米示范段,造林7万余亩。山东省大力实施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推进泰沂山区、黄河滩区、东平湖、南四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打造济南—德州、滨州—东营黄河百里风貌带,增强黄河下游地区生态屏障功能。截至目前,黄河绿化面积达144平方千米,“五位一体”的绿色生态防护体系初具规模,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15个,国家水利风景区9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4个,初步形成了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
  (三)黄河流域生态廊道保护的法律保障
  为更好地治理黄河,我国在1949年成立了统一的治黄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担负黄河全流域的治理和开发工作,之后又设立了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上中游水量调度委员会、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等协调管理机构。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黄河水量调度条例》《黄河河口管理办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纲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等法律法规陆续颁布实施,黄河流域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黄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新时期黄河生态廊道保护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五年。沿黄九省区要紧抓这一历史机遇,落实“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重大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新路子。上游省份要切实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任,着重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构建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等功能为一体的沿黄绿色生态廊道。黄河中游和下游地区要强化上下游联动,统筹推动推进沿黄地区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和矿山整治工作,筑牢沿黄生态屏障。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公共性,决定了“十四五”期间沿黄各省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各自为战的同时,通力合作,统筹上中下游发展,加快建设连续完整、功能多样、景观多彩的沿黄生态廊道,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链接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其他文献
一、可行性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和人文素养提升为根本,对课程整合优化,全方位构建课程体系。舞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展示与提升自我的最佳途径。传统的学生专业能力舞台化实践多为学生个人在各类社团、组织中的兴趣性自发行为,相关课程教学大多自行其道,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舞台化既可以
期刊
为响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布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快我国产业升级的步伐,汽车市场开启了从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转型升级的历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迅速占领汽车市场被认为是促进产业和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博弈论和复杂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燃油汽车寡头制造商的博弈分析为基础,研究了碳排放政策对汽车市场寡头制造商博弈的影响,从碳排放政策、制造商利
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不同行业中按需(On-demand)服务平台的出现和成长,这类平台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性,它们不拥有提供服务的资源,通过移动设备将需求者与空闲的服务提供者进行匹配且在服务完成后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同时服务提供者还享有灵活的工作时间。这些特点使得按需服务平台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迅速扩张。然而,在按需服务逐渐兴起的背后,也伴随着一系列与平台运营策略相关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系统中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高效运转的核心,如何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实际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建立投资者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市场出清模型,探究信息披露质量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盈余公告漂移和管理层信息披露择机现象的微观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中分析师预告行为、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和管理层自利行为,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信
学位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快速演化,产业链断裂已初步显现,逆全球化趋势有所抬头,使得部分企业供应链生态发生重大变化。供应链企业经营、发展面临挑战,这对供应链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低碳背景下,供应链企业管理、运营和风险管控也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国政府为了应对环境恶化这一世界性难题,都在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符合国情的中短期对策和长期策略,承担保护全球生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