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马思聪诞辰95周年暨《马思聪全集》首发式上的书面讲话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_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非常高兴应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院长的邀请,前来参加纪念马思聪诞辰95周年暨《马思聪全集》首发式。 听说马思聪先生的亲属也专程从海外赶回来参加这次活动,我们就有机会一起在这里纪念和缅怀马思聪先生。
  
  马思聪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我称他为中国小提琴音乐的里程碑。一提到马思聪,我的脑海里就会自然流淌出《思乡曲》《塞外舞曲》等作品美妙动人的旋律;同样,当这些美妙动人的旋律响起时,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拉着小提琴的马思聪形象。在我这个音乐爱好者的心目中,他就是中国小提琴音乐的“代名词”。他毕生致力于中西音乐艺术的融合和创造,应用精湛的西洋音乐技巧,出色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内涵与文化底蕴。同时,马思聪还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之一,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他促进了现代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建立,为中国培养出一批蜚声世界乐坛的优秀人才。
  我虽然未与马思聪先生见过面,只知道他是小提琴演奏家,但是后来是音乐让我对这位大师有更多了解。2001年,我在任国务院副总理时,曾主持召开过一次音乐家的座谈会,在会上我问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有没有像贝多芬的交响曲那样有分量的交响乐?院长回答:有,马思聪就有。我说:好,那就演马思聪的,让人们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交响乐。2002年12月23日至24日,为纪念马思聪诞辰90周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马思聪研究会,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第三届马思聪学术研讨会”及纪念音乐会。我出席了那次纪念音乐会。在聆听马思聪不朽的音乐时,我深深为那些作品优美的旋律所感染,也为马思聪丰富的音乐创作经验和卓越的音乐才华所折服。马思聪无愧是一位永远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2003年,我离开工作岗位后,以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身份撰写了《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之后,开始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在此过程中,马思聪先生取得的成就和他的人生历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2006年4月,我在《南方日报》上发表了《马思聪——中国小提琴音乐的里程碑》一文。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马思聪,了解他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了解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深眷恋。
  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我对马思聪先生的爱国情怀深为感动。2006年,《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于庆新告诉我,说他受马思聪的儿子马如龙委托,以马如龙的名义,向有关方面提出马思聪先生骨灰回国安葬事宜。温家宝总理对这件事很重视,批示请文化部具体办理。前不久,马思聪先生的骨灰已从美国运回祖国,安葬在广州白云山麓,终于实现了马思聪先生的遗愿。对此,我感到十分欣慰。
  在马思聪诞辰95周年之际,中央音乐学院和广州市文化局分别在北京和广州举行《马思聪全集》的首发式和作品音乐会。通过编辑和出版《马思聪全集》,纪念已故的马思聪先生,同时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和音乐教育事业呈现出一套马思聪的完整的艺术遗产。我衷心祝愿这次活动圆满成功,并深信马思聪的艺术精神和音乐成就,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为祖国和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李岚清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责任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2009年10月15日晚,“杨立青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这是去年“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中的一台“驻节作曲大师”专场音乐会。当晚演出的8首室内乐作品,横跨了杨立青教授40余年的作曲生涯,有创作于60年代的钢琴独奏《前奏曲》、《小奏鸣曲》、《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创作于80年代的钢琴四手联弹《山歌与号子》、室内乐《唐诗四首》和《洛尔迦诗三首》,作于90年
10年12月22日晚,寒冷的冬天虽已来临,但北京音乐厅内却充满了春天般的温暖,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广播艺术团、北京市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民族管弦乐新作品(青少年题材)征集评选颁奖音乐会”在这里举行。  民族管弦乐新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是第二次举行了,但专门限定为“青少年题材”的作品征集,尚属首次。朴东生会长曾解读这次活动的主旨说:“当前民族器乐的发展,创作是重要的
2007年7月,回中国,在一个书店的静静的角落里,我找到了吴文光先生出版的《吴文光古琴精选》(以下简称《精选》)。两盒共四张DVD(ISBN 7-88394-862-8,ISBN 7-88394-872-5 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制作)。带回美国细听,有一些个人的心得和感触。据说,这四张DVD是文光先生自己用家里的录音录像设备制成的。虽然没有专业录制的那样精致,但其历史、艺术和教学价值极高,是文光先生三
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承办的“2007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8日在金陵古都南京圆满落幕。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音乐出版及媒体传播机构等上百名代表参会并在此次研讨会上提交了论文60余篇。他们集中就音乐傳播的形势与特征研究、音乐传播学的理论探讨与文化发展策略、音乐传播与区域文化产业研究
自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来,一个谱写“八荣八耻”歌曲的浪潮在全国部分地区兴起。许多文艺类、音乐类报刊纷纷动用大量版面刊登“八荣八耻”歌,其中不少是直接为“八荣八耻”原话谱写的“语录歌”。有些省市还专门组织音乐家深入生活,举办“八荣八耻”歌曲征集、评奖活动。有些电视台聘请明星、“大腕”录制“八荣八耻”歌曲的“MTV”,在黄金时间天天播放。有的地方组织小学、部队、退休职工高唱
为中国当代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徐沛东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创作了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近千首。从时间上看,它们与改革开放同步,见证了中国社会物质世界与人文世界的重大变迁;从内容上看,它们反映时代的真实面貌,传递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人文精神意韵,极具研究价值。最近,笔者有幸拜读了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徐沛东创作歌曲精选》,其中录入了他各个时期、各种主题和风格的优秀代表作品60首。本文特选取书中部分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如何让“双减”政策有效落地落实?如何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营造更好教育生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这些命题亟待教育人以坚实的行动予以回答。为此,本刊编辑部特设“教育圆桌”话题:“双减”之后教
6月29日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由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国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解放军艺术学院、总政歌舞团、中国音乐家协会和国家大剧院联合举办的“时代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举行。长达两个小时的音乐会精选演出了作曲家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不同体裁的代表性作品,有电影《雷锋》主题歌《雷锋,我们的战友》、交响组曲《地道战留给后世的故事》、交响诗《红星颂》、歌剧《星光啊,星光
The Harmonious Music of the ″Golden Bell″   Echoes in Yunnan: A Report of the 8th   China Golden Bell Awards for Music -   Chorus Competition  On the evening of June 22, 2011, the Chorus Competition o
从总体上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深入发展,中国社会文化将要(或者说已经)走出以往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维模式和社会现实,开始往“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方向发展。不要轻视这种转换,它意味着当代中国开始进入到注重文化建设、培育艺术精英的时代。中国新音乐在经过了一百年的历练以后,已经具备了“演唱”这场文化“大戏”所需的艺术能量。生满百岁的中国新音乐逢其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