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动手动口,走进文本
  
  1. 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林深叶茂 诗情画意 高低错落
  蔚为壮观 憨态可掬 异兽珍禽
  2. 选用以上词语说说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3. 同学们,我们这个旅游团队已经来到了神奇的九寨沟了。我们将领略到怎样的神奇景物呢?请自由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
  4. 根据屏幕出示的词语提示和自由读书的印象,交流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上节课已经了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了那里的自然风光。本节课伊始就借助词语和阅读有关段落,再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情境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 细读课文,融入情境
  
  1. 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景区啦,让我们尽情欣赏这童话世界的神奇吧!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画出你印象深刻的美景。
  2.( 屏幕显示文字)“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彩带般的沟谷中。”朗读,展开想象。
  (1)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哪些词语是描写雪峰、湖泊、湖水和瀑布的?理解这些词语。
  (3) 引读: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4. (屏幕显示画面)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五花海”“五彩池”,瀑布高低错落,银花四溅。
  (1) 我们已经深入景区啦,请欣赏这里的美景吧!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课文哪些地方是描写这些美景的?读一读,说说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3) 我们的运气真好,恰逢天气晴朗,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神奇的“五花海”“五彩池”。高低错落的瀑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身处其中,真有“身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感觉啊!
  5. 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给我们展现这些景色的?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让学生先由文字而想象画面,后由画面回归文字,再由整体而感悟写法,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学得有趣。
  
  三、 边读边议,感悟体验
  
  1. 我们已经进入九寨沟的纵深地带啦!(降低音量)请注意,这里是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默读第4自然段,你们能看到哪些珍稀动物?它们各有怎样的可爱?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屏幕显示)体态粗壮的金丝猴、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课文描述的意境)。
  3. 提示“出没”的读音,理解“窥视”“憨态可掬”“若无其事”“美滋滋”的意思,体会交流抓住动物的特点使用词语的好处。
  4. 这里的珍稀动物真不少啊,它们真是既有趣又可爱啊!比一比,看谁的朗读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5. 你一定非常喜欢这些特点各异的珍稀动物,此时此刻,置身于九寨沟的纵深处,你有幸看到它(或它们),你会想些什么!想对它(或它们)说些什么?
  6. 引读:继续向纵深行进……也许……也许……也许……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是学习者,要让他们读书、思考、感悟,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想象、议论、表达;在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又是游客,要让他们观察、交流、抒发自己的感想。这就为他们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训练过程。
  
  四、 再入情境,升华体验
  
  1. 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可这里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6个四字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2.这一段有一个省略号,你是怎样理解的?第2自然段的“童话世界”与本段哪个词语的意思相近?
  3.这一段文字在全篇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4. 再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段落的整体朗读,对词语和省略号的理解,对段落在全文作用的讨论等,使学生完成了从学习者到旅游者,再向学习者身份的角色回归。同时,也为分层次抓特点描写状物、前后呼应等写作方法作了渗透。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中年段的教学要求,又为向高年段过渡作了很好的铺垫。
  
  五、 课外作业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或者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或几种动物。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
其他文献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中的某一句式(片段)随机安排学生练笔,并借此培养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的习作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家常便饭”式的“读写训练”机动灵活,针对性强,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话可写。    一、 在仿写中训练谋篇布局能力    句式训练是学生习作表达的基础,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典型句式引导学生仿写,帮助学生掌握构句方式及其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1. 句式仿
小学语文“习作”单独成块,是苏教版教材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创举。纵观低、中、高三个学段,从写话到习作,教材编者立足孩子们的视角,精心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在愉快中习作,在轻松中历练的平台。  激励 即激发习作欲望。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材编者想孩子之所想,为他们做了精心安排:  1.轻松踏门槛。什么是习作,对刚刚起步的三年级孩子来说,难免有神秘感或畏难情绪。三年级(上册)《习作1》开
小学生习作的评改,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习作评改,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对每个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从字、词、句的个别修改,到眉批、总批都细致周到,看起来“满堂红”,当作文批改后发还学生,学生往往更关注的是成绩定级。至于文句修改、眉批、总批等这些工作量大,消耗教师的精力的,却是学生最忽视的地方。要改变以往习作评改“劳而少功”的现状,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习作评
一、 关注“处处留心”的价值    苏教版小语三、四年级教材中的每个练习都安排了“处处留心”这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保持了该系列板块最明显的综合性特色,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做相互渗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巧妙融合,将语文与人的发展成长紧紧联系在一起。  对于“处处留心”的教学,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以生活为本、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
作文批改一直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精批细改”如“一江春水”付诸东流。难怪叶老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有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快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让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还学生作文批改的权力。    一、 学生作文自己改好处多多    1.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教
作家刘成章的,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对于大多数没见过安塞腰鼓表演的六年级孩子来说,如何让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乡下孩子》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89个字,构思精巧,语言纯朴,浑然天成,妙手偶得。诗歌散发着乡村的田野气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散发着生活的甜蜜幸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整首诗洋溢着乡间缕缕香风,飘逸着孩子阵阵欢笑。    一、 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对于久居城市的孩子来说,乡村生活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虽然能做到每天预习,但预习的程度却很“浅”,多数仅局限于读读课文。那么,怎样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的预习能行之有效呢?    一、 培养预习兴趣,让学生“想”预习    1. 先扶后放,循序渐进。教师在初始阶段可以花一定的时间在课内专门针对学生的预习加以指导,让他们进行“半自主”的预习。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必须随时督促学生按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一旦发现问题立
一、 激趣导入    古人常常借诗抒情,唐朝大诗人王勃曾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诵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是远在天边的亲人、朋友怎么可能感觉近在眼前呢?“天涯若比邻”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然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板书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国际互联网真有这么奇妙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国际互联网,继续进行国际互联网的美妙旅行。
一、 课文引路,体会写法    1. 最近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那么你们对剪纸有了哪些了解呢?  2. 剪纸内容多,寓意深,祥和的图案增添了喜庆的氛围,像娃娃、葫芦、莲花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篇课文中的剪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 看着这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让画面在你的眼里活起来。  【设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