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自然主义思想对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sdv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古代道家思想以“自然无为”为本,崇尚返璞归真,其鲜明的自然主义哲学将“道”作为万物之本。“道通为一”,认为人和自然万物是平等共生的,对于克服“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很有裨益;“人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助于缓解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紧张冲突关系;“守真节欲”的思想有助于克制自身贪欲私心,养成勤俭节约、绿色生活的好习惯。
  【关键词】道家    自然    “道”    生态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B
  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了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与社会和谐。当前,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国古代道家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可以为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带来诸多启示,并提供重要的智慧源泉和思想动力。
  “道通为一”与和谐生态
  道家学说以“道”为核心概念,以形成道家自然主义哲学思想的整个系统。道家认为“道”是万物之宗,乃万物之源。道家始祖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①,又言“无名,天地之始”,“无名”即道,“道”为万物之始,也是世界万物生成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万物皆由“道”而生,“道”施化万物,无所不至,无所不在,这就是所谓“道通为一”。在道家的世界观里,世界不是混乱的、无序的,而是有其根本规律与本质的,这个规律和本质就是“道”。因此,无论是人类世界,还是自然世界,都要符合这一规律和本质。
  由“道通为一”的思想延伸出的是“万物平等”的自然观。既然主宰世界变化和发展的是“道”,那么人就不是万物的主宰。恰恰相反,在“道”面前,人和万物都是平等的,无贵贱之分。《庄子·秋水》中“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的观点集中反映了庄子乃至道家的“平等思想”。从主宰万物的“道”的角度来看纷杂多样的事物,并没有所谓贵贱主从之分,但是从事物自身的角度去看,则往往把自己看做是高贵的,而把其他事物看成是低贱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恰恰符合了庄子的论述。从道家的主张来看,人类并不比地球上其他生命高贵,“人类并不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类的标准没有资格作为宇宙万物的共同标准, 万物的存在方式各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人类应当充分尊重自然,而不应自以为是,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自然万物。”②因此,“人定胜天”的斗争哲学为道家所贬抑。
  那我们该去何处寻“道”?老子提出“道法自然”,认为自然万物皆自生,皆无为而为,自然无为就是“道”的本性,“道”从自然事物中就可以找到。老子于是提出多个意象来说明“道”,例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③,“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④,“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⑤水、橐龠(即风箱)、山谷都能表征大道空虚,包容万物,无为而为的特性。我们无法明确定义“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我们可以在自然界中的诸多事物中体会到“道”。相反,人类却由于“自我意识”的强大和“贪欲”的泛滥,无法做到“自然无为”“摒弃纷争”而被道家老庄所批评。
  正因为“道通为一”、“道法自然”,道家对自然世界、对万物生命有一种高度的尊重和敬畏,强调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善待万物。如果人类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道教经典《太平经》言“顺之则吉昌,逆之则危亡”,即人类如果能顺应自然规律,就会吉祥昌明,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有危险,乃至灭亡。可见,道家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并且自然不是被动的受体,不是完全机械的,无意志的,它在遭受破坏之后,也可能反过来报复人类。所以,人不应该以征服自然为荣,以战胜自然自居。敬畏自然就是敬畏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这是一种以自然大道为本的生态伦理倾向,对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有很强的启发性。
  在经济大发展、物质大繁荣的今天,人们享受物质狂欢的同时,也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人与自然世界的紧张冲突和各种矛盾,臭氧层空洞让人类失去保护,全球变暖可能带来巨大灾害,我国许多地方逢河必污,逢林必砍,导致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土地沙化严重,耕地减少,空气污染,雾霾严重等等。人类工业文明兴盛繁荣的背后是“自然世界的满目疮痍”。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建设“两型社会”,应该从人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入手。其中,“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泛滥与科学技术至上的观念和行为是导致人与自然世界分离、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人将自身作为“地球的主人”,掌握了强大的“征服”自然的力量,同时沉溺于物欲的狂欢和享受,将自然看做是“奴役的对象”,不顾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承受限度,不顾自然世界的运行规律,对自然生态资源掠夺式的开发,豪取式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发。
  建设“两型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其实就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将和谐共存的思想作为最高原则,本质上就是将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看成共生的不同部分,二者的和谐相处共同构成广义上的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与道家自然主义的思想是一致的。道家自然主义思想将人与自然共同置立于“大道之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共通性,人与自然是整个地球“大生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自然主义思想有助于缓解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尖锐对立的状况,克服现代社会“人类中心论”的负面影响,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科学发展观指出,我们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要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一体关系”的基础之上。道家自然主义思想可以指导我们调适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为我国建设美好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重要的思想源泉和有益启示。   “人法自然”与可持续发展
  老子言“域中有四大”,除了道、天、地之外,还有王(人),将人的价值匹配道和天地。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⑥,强调“人法自然”。由此,我们似乎隐约感受到道家对人之价值的褒扬,看到“人类中心论”的影子。然而,道家之所以重视人的价值,是因为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天地之间之“神物”,所谓“人身一小宇宙,宇宙一大人身”。人恰恰是宇宙的“缩小版”,人与万物同源、同构、同体,人更应该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人的特殊性是在人与万物的普遍性之下的,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就普遍性而言,人与万物都是“大道”所生,是平等的,就特殊性而言,人为天地之间一灵物,与万物有别,这是差异性,决定了人可以追求更高的价值,可以与“天地同修,日月同寿”。
  “人法自然”就是要与万物齐同,和谐相处,返璞归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宇宙万物就其表象差异巨大,然而就其实质都是“依道而生”,道大化流行,万物浑然一体,构成有机的系统的生态链,人亦是此生态链中的一环。脱离此有机整体,或者破坏这一和谐平衡的系统,就会带来厄运。作为存在于这一有机生态链整体中的人类应该认识到,自然世界是人类依存之基础,人类应该接地气,循天道,与自然和谐为一。道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应效仿自然道法,无为而为,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而动,而不应用人为的力量去违背自然、破坏自然,避免主观的有为,即庄子所反对的“以人助天”、“以人灭天”和“敖倪于万物”。只有“人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协调的关系之中,作为有机整体的地球生态链才能健康运行,平衡发展,人类也才能在其中生存发展。
  当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必须利用与开发自然,但这并不表明人与自然势不两立,更不意味着人与自然处于“敌对关系”中,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一定要破坏生态平衡。人类在面对利用和保护自然的问题上,需要把握好的是一个“尺度”,利用而不破坏,开发而不过度,让事物依靠自身的功能自发地达到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用老子的话说,就是让万物“自生”“自宾”“自定”“自化”;用庄子的话说,就是让万物“自得”“自成”“自适”“自善”。因此,“人法自然”既是强调了人应向自然学习,认识自然,又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人应主动承担起自然万物的“主持者”和守护者的责任与义务,如老子所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⑦。道家这种道义类型的人类中心观念,在中国漫长的农业文明史上发挥了保护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它可以为我们突破和超越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一种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源,对于当今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物质文明大发展后提出的全新战略,是人类在数百年工业革命发展后导致的诸多生态危机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是人类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的伟大成果。在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文化中,自然主义思想就包含着对人类社会健康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刻洞见和大局意识。
  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和根本,它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事件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地球整个有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与自然是互相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不应该存在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三方面的统一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公平,不能为了当代人的利益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让后代人面对恶化的生存环境和棘手的环境问题。
  我国建设“两型社会”,重点在于可持续发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不要把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孤立体,分割于整个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之外。我们应充分吸取道家“人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两型社会的建设也才有了基础。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古为今用”,从包括道家思想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为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守真节欲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道通为一”、“道法自然”是道家自然主义思想,也是道家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家的世界观。“人法自然”、“天人合一”是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观点,也是道家人性论的重要部分。而“守真节欲”是道家的方法论,或者说功夫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乎人自身价值的实现。“人法自然”的价值论决定了道家对待人的欲望保持一种否定的态度。道家认为,贪欲是人“有为”的根本原因,是阻碍人“无为而为”的最大障碍。老子言“咎莫大于欲得”,人的最大过错莫过于“想要得到”,贪婪常常被理解为人的本性,然而在道家看来,人的本性应该是顺乎自然的,本真无为的,贪婪是人保持和发挥本性“最大的敌人”。故此,道家教人固守自然本性。不要为贪婪欲望所控制。提倡敦厚朴实、返璞归真,反对自我中心、物质享受。老子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认为贪欲多私是罪恶的根源。人不要与自然抵抗,违背自然法则,不要逆道而行。
  道家的这一思想固然有放弃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倾向,但是倘若我们把道家的思想放在一个“生态伦理学”的大背景中来看,就会发现道家的睿智。没有人类贪欲的泛滥、对物质享受的泛滥,就不会有过度的物质生产,没有过度的物质生产就不至于导致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紧张冲突,造成自然资源的短缺、生态系统的崩溃。而没有人类过度的消费,就不会产生自然世界难以消化的垃圾、废物。
  恰恰是在这一意义上,道家的“守真节欲”思想放在当代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人文价值。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美丽中国,首先在于要维护祖国河山的自然之美。发家致富是正当的需求,经济发展也是社会所需,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破坏生态为前提的“致富”与发展则是“人性贪欲”的表现。我国不少农村由于贫穷,山林被砍光,不少城市为了发展,大拆大建,破坏生态,不少企业为了牟利,违法排污,污染空气、水源、土地。无论是为官者,企业家,还是公民个人,都可能因为“要金山银山,不要青山绿水”的贪欲之心,而不管不顾自然生态破坏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此外,人类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样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构建“两型社会”,也大力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例如,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这种提倡与道家自然主义思想不谋而合。“两型社会”的重要一点为“资源节约”,勤俭节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朴素无华是中华民族所信奉的人生信念,老子言“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⑧,俭约也是道家所提倡和重视的。然而,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发达,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物欲越来越强,勤俭节约的美德在逐步丧失,人们拼面子,搞排场,生活中消费主义盛行。消费引导生产,过量消费、过度包装、过度生产都会导致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这个角度说,道家的“守真节欲”对于我们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重塑正确的生活理念有较大帮助。当然,道家的“节欲”不是基督徒式或者佛教徒式的“禁欲”,而是强调适度消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综上所述,道家自然主义思想博大、精深,蕴含了我国古代道家哲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深刻理解。道家始终将人与自然看做有机整体,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值得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反思,同时也为现代社会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可借鉴的智慧资源,为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美丽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道家自然主义所展现出的环保与和谐思想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影响到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作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充分重视道家思想,应该将道家的思想作为我们建设两型社会,做好环保事业源源不断的思想宝库,在先哲圣贤的指引下创造一个绿色的明天,一个美丽的中国。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⑦⑧[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7页、第20页、第14页、第74页、第64页、第166页、第170页。
  ②白奚:“道家自然主义的现代启示”,北京:《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责编/于岩(实习)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从而让人民始终对深化改革抱
健康人群中子宫肌瘤患病率的调查分析妙改霞,董德全,叶立勤,朱宝勤,刘家竹(710049西安交通大学校医院)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妇科常见的疾患之一。多年来,为了
当前,在我国影响基层社会和谐的矛盾中,居首位的是利益分化与冲突。作为县级以下基层干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必须时刻牢记宗旨,更加自觉地维护好自己工作范围内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
当前,如何将跑官卖官行为压缩到最小空间,成为上下共同关注的话题。近一段时期以来,中纪委、中央组织部不断发文件、出规定,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地方各级党委集中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跑官要官现象俨然已成为官场痼疾,其背后深层次原因究竟在哪里?  从字面上看,跑官要官其实是一个难称确切的说法。一个人希望担当公共职务,并为此而进行积极努力,并
我州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使新生儿窒息率相对增高,故本文对此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原因、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以提高高原地区的围产保健质量。一、资
通过室内模拟小麦秸秆还田,研究小麦秸秆对农田杂草种子萌发和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对杂草种子的萌发抑制活性随秸秆还田的时间呈动态变化,0~10 d抑
<正> 1963年,人们从名为 Taxus brevifolia 的太平洋紫杉(Pacific yew)的树皮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物质,商品名泰素(Taxol),其分子结构式已经明确。紫杉醇是一种
卵巢破裂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分析刘晓蓉,白占勇例1,18岁,未婚。入院前3小时突感下腹部及脐周疼痛,1小时后疼痛加剧,移至右下腹部,伴有恶心,无呕吐及畏寒发热。大小便均正常。末次月经1990年6月
发生在产后24小时以后的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其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若失血过多可致重度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则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经济曾经一度辉煌,但要实现更好更快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二次飞跃”却面临着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环境制度、基础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应当在突出特色经济、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弘扬创业精神等方面狠下功夫,以提高天津的城市辐射能力,完善天津的经济中心功能,促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天津;二次飞跃;城市竞争力    最近10年,天津市加快了发展步伐,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