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蝗灾、旱涝灾害……2020年无疑是饱受灾害侵扰的一年,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国多次发出警告,今年可能是50年不遇的粮食缺口年,全球将有6.9亿人吃不饱肚子,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荒,一些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
很多国人都关心这样一系列非常简单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别的国家不卖给中国粮食怎么办?中国的粮食够吃吗?会出现粮食危机吗?”答案是,粮食进口很重要,但大家担心的事情也不会出现。
今年以来,出于对未来粮食安全的考虑,我国适度加大了粮食的进口力度。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7451万吨,同比增长22.7%,进口粮食占国内消费的2%。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7月小麦进口93万吨,是自2014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同比增长了325.1%,1—7月累计进口428万吨,同比增长116.3%。据了解,多年来,进口小麦占我国小麦消费量的比重约2%~3%,主要是品种调剂,以优质专用小麦为主。
7月玉米进口量也攀升至3年来的最高水平,共进口玉米91万吨,同比增长136.5%。1—7月累计进口457万吨,同比增长30.7%。有关专家预计,今年进口量很可能创近30年高位。
7月进口大豆1009万吨,同比增长16.8%,继续保持高位。据专家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有望再次重返9500万吨以上的高位,上次突破这个水平是在2017年,当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9553万吨。
另一方面,我国对猪肉进口量跃升120%至43万吨,牛肉进口量增长35%至21万吨,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对进口粮食作为饲料的依赖。
粮食出口方面,记者了解到,今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 234万吨,同比减少12.2%。在经历连续3年出口的强劲增长后,今年我国大米出口速度明显下降,1—7月累计出口157万吨,同比减少13.3%。
提高进口粮食规模,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其实不然。
“粮食贸易受到国际贸易摩擦以及类似今年这种自然灾害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且全球每年的粮食贸易量不足我国一年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我国一直没有把粮食安全完全寄托在粮食贸易上。”中国农业大学农经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认为,保障粮食供应最安全有效的手段。关键还是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满足国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我国也是这么做的。例如,近年来,我国大豆播种面积目前已超过1.3亿亩,产量突破1700万吨,提升了国产大豆供给水平,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
李军同时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对粮食进出口的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过度进口或出口对国内粮食安全造成潜在的危害。
“即使粮食进口出现最极端情况,食品消费水平可能会短暂地有所倒退,但是不会出现长期严重影响生活水平的情况发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对记者分析指出,他举例说明,中美贸易摩擦这几年,特朗普政府多次升级对华高科技禁运,但在农产品贸易上恰恰反过来求中国买,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甚至要求中国把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目标设定在2013年创纪录的290亿美元基础上再提高25%。“全世界的农业出口国都对中国的市场非常重视,美国农民种出来的粮食也只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会接纳,否则生产的粮食根本卖不出去,所以国人对粮食进口大可不必担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445公斤,2018年我国粮食产品突破了65000万吨大关, 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加594万吨,同比增长0.9%,大米、小麦、玉米这三大口粮的自给率达到98.74%,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我国储备的谷类达2亿吨,全球口粮库存的一半在中国,国人的口粮绝对不缺。
另一方面,耕地不足也是我国的明显短板。我国用全球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为了保障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能够自给自足,这为数不多的耕地中大部分被用来种植主粮。而其他粮食,则主要通过进口的方式获得,尤其是作为饲料的主要来源、本身单产不高且需要占用大量耕地的大豆。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对提高饮食品质的需求持续增加,国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也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总量都在1亿吨以上,2018年中国粮食进口1.15亿吨,2019年1.06亿吨,其中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80%。与国内相比,美国、巴西等国的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先进,有着更低的价格、更高的出油量,更重要的是更为便宜的养殖饲料行业中最重要原材料——豆粕。这使国人现在可以轻松享受到更便宜的肉类食品。
“当前我国粮食供给已经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短缺矛盾,需要通过进口来调剂。”李军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依靠本国资源难以解决全部的农产品和食品需要。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通过适度进口优化供给结构,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解决我國粮食问题的必然选择。但他也指出,我国稻谷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小麦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但国产小麦以中低筋品种为主,蛋白质含量较低,制作高端面食所需要的高筋小麦国内供应不足,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玉米也已连续出现产需缺口,需要进口。
“俄罗斯的面粉质量确实好,包饺子包包子做馒头特别好吃,而且价格也不比国内的高多少,泰国进口大米什么的我也经常买,价格挺实惠。原本担心疫情有影响,但是今年以来既没断货也没涨价。”家住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孙丽已经习惯在家附近的一家进口商品超市购买来自国外的米面。她说,周围的很多居民都习惯了购买进口的粮食。
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小麦出口国,占世界市场的20%左右。中国现在已是俄罗斯农产品食品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2018年中国取消了对俄罗斯小麦的进口禁令,巨大的市场开始对俄罗斯逐渐打开。俄罗斯小麦品质优良,国人对俄罗斯的面粉普遍评价很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稳定俄国内粮食价格,在出口配额用光后,从4月26日至6月30日俄羅斯曾短暂暂停向欧亚经济联盟之外的国家出口粮食,但随着疫情趋缓俄粮食出口目前正在恢复。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中粮集团今年加大与俄罗斯的粮食贸易,今年上半年中粮以海运形式大量进口俄罗斯玉米和大豆。
出产自泰国的大米更是很多中国主妇的最爱。记者了解到,中国为泰国大米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2019年中国大米进口量为254.6万吨,泰国以对华出口额达3.5亿美元位居第一。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有茉莉香米、白米、5%碎米等,尤以茉莉香米为主。根据泰国方面的数据预测,2020—2021年度泰国大米产量将达2400万吨,由于大米不适合长期保存,泰国国内大米消费量约为1000万吨之外的部分将全部出口,出口市场主要为中国、非洲等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年度进口量占全球总量的60%左右。而巴西是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进口来源国,其后是美国和阿根廷。巴西2019年出口的7400万吨大豆中,有5800万吨出口到中国。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贸易不振,但巴西对华大豆出口今年又创新高。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巴西大豆全球出口近7000万吨,同比增长36.3%,其中对华出口5050万吨。巴西农业部长克里斯蒂娜称,中国是巴西在农产品领域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巴西大豆在质量和运费上比主要竞争国家——美国有优势。为了保障大豆供应安全,我国还不断拓展大豆进口来源地,除了巴西、阿根廷、美国等传统的进口来源地之外,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成为我国大豆重要进口来源地。
另一方面,我国近年来引导粮食企业有序“走出去”成果显著,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装备制造等跨国经营,逐步形成内外联动、产销衔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中粮集团立足全球视野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国际化战略布局,在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地南美、黑海等地区和拥有全球最大粮食需求增量的亚洲新兴市场间建立起稳定的粮食走廊,同时也积极探索开辟新的贸易渠道。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的中储粮近年来主动调整进口来源地,加大对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大豆的采购力度,同时还加强了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种植和加工企业的接洽,目前已形成稳定成熟的多元化国际贸易渠道。
很多国人都关心这样一系列非常简单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别的国家不卖给中国粮食怎么办?中国的粮食够吃吗?会出现粮食危机吗?”答案是,粮食进口很重要,但大家担心的事情也不会出现。
对粮食进口“不必担忧”
今年以来,出于对未来粮食安全的考虑,我国适度加大了粮食的进口力度。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7451万吨,同比增长22.7%,进口粮食占国内消费的2%。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7月小麦进口93万吨,是自2014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同比增长了325.1%,1—7月累计进口428万吨,同比增长116.3%。据了解,多年来,进口小麦占我国小麦消费量的比重约2%~3%,主要是品种调剂,以优质专用小麦为主。
7月玉米进口量也攀升至3年来的最高水平,共进口玉米91万吨,同比增长136.5%。1—7月累计进口457万吨,同比增长30.7%。有关专家预计,今年进口量很可能创近30年高位。
7月进口大豆1009万吨,同比增长16.8%,继续保持高位。据专家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有望再次重返9500万吨以上的高位,上次突破这个水平是在2017年,当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9553万吨。
另一方面,我国对猪肉进口量跃升120%至43万吨,牛肉进口量增长35%至21万吨,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对进口粮食作为饲料的依赖。
粮食出口方面,记者了解到,今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 234万吨,同比减少12.2%。在经历连续3年出口的强劲增长后,今年我国大米出口速度明显下降,1—7月累计出口157万吨,同比减少13.3%。
提高进口粮食规模,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其实不然。
“粮食贸易受到国际贸易摩擦以及类似今年这种自然灾害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且全球每年的粮食贸易量不足我国一年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我国一直没有把粮食安全完全寄托在粮食贸易上。”中国农业大学农经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认为,保障粮食供应最安全有效的手段。关键还是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满足国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我国也是这么做的。例如,近年来,我国大豆播种面积目前已超过1.3亿亩,产量突破1700万吨,提升了国产大豆供给水平,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增添了底气。
李军同时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对粮食进出口的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过度进口或出口对国内粮食安全造成潜在的危害。
“即使粮食进口出现最极端情况,食品消费水平可能会短暂地有所倒退,但是不会出现长期严重影响生活水平的情况发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对记者分析指出,他举例说明,中美贸易摩擦这几年,特朗普政府多次升级对华高科技禁运,但在农产品贸易上恰恰反过来求中国买,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甚至要求中国把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目标设定在2013年创纪录的290亿美元基础上再提高25%。“全世界的农业出口国都对中国的市场非常重视,美国农民种出来的粮食也只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会接纳,否则生产的粮食根本卖不出去,所以国人对粮食进口大可不必担忧。”
为什么要进口粮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445公斤,2018年我国粮食产品突破了65000万吨大关, 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加594万吨,同比增长0.9%,大米、小麦、玉米这三大口粮的自给率达到98.74%,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我国储备的谷类达2亿吨,全球口粮库存的一半在中国,国人的口粮绝对不缺。
另一方面,耕地不足也是我国的明显短板。我国用全球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为了保障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能够自给自足,这为数不多的耕地中大部分被用来种植主粮。而其他粮食,则主要通过进口的方式获得,尤其是作为饲料的主要来源、本身单产不高且需要占用大量耕地的大豆。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对提高饮食品质的需求持续增加,国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也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总量都在1亿吨以上,2018年中国粮食进口1.15亿吨,2019年1.06亿吨,其中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80%。与国内相比,美国、巴西等国的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先进,有着更低的价格、更高的出油量,更重要的是更为便宜的养殖饲料行业中最重要原材料——豆粕。这使国人现在可以轻松享受到更便宜的肉类食品。
“当前我国粮食供给已经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短缺矛盾,需要通过进口来调剂。”李军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依靠本国资源难以解决全部的农产品和食品需要。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通过适度进口优化供给结构,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解决我國粮食问题的必然选择。但他也指出,我国稻谷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小麦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但国产小麦以中低筋品种为主,蛋白质含量较低,制作高端面食所需要的高筋小麦国内供应不足,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玉米也已连续出现产需缺口,需要进口。
拓展多元化进口格局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多国开始实行农产品出口限制措施,如越南宣布将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柬埔寨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仅允许香米出口,哈萨克斯坦将对小麦和面粉出口实行配额制,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受封国政策影响导致农产品出口停滞……但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各国的出口限制对我国影响非常有限,这有赖于近年来我国坚持推进贸易全球化,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农产品资源,国际国内市场联动不断增强,实现了我国粮食进口来源、渠道和结构的多元化。“俄罗斯的面粉质量确实好,包饺子包包子做馒头特别好吃,而且价格也不比国内的高多少,泰国进口大米什么的我也经常买,价格挺实惠。原本担心疫情有影响,但是今年以来既没断货也没涨价。”家住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孙丽已经习惯在家附近的一家进口商品超市购买来自国外的米面。她说,周围的很多居民都习惯了购买进口的粮食。
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小麦出口国,占世界市场的20%左右。中国现在已是俄罗斯农产品食品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2018年中国取消了对俄罗斯小麦的进口禁令,巨大的市场开始对俄罗斯逐渐打开。俄罗斯小麦品质优良,国人对俄罗斯的面粉普遍评价很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稳定俄国内粮食价格,在出口配额用光后,从4月26日至6月30日俄羅斯曾短暂暂停向欧亚经济联盟之外的国家出口粮食,但随着疫情趋缓俄粮食出口目前正在恢复。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中粮集团今年加大与俄罗斯的粮食贸易,今年上半年中粮以海运形式大量进口俄罗斯玉米和大豆。
出产自泰国的大米更是很多中国主妇的最爱。记者了解到,中国为泰国大米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2019年中国大米进口量为254.6万吨,泰国以对华出口额达3.5亿美元位居第一。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有茉莉香米、白米、5%碎米等,尤以茉莉香米为主。根据泰国方面的数据预测,2020—2021年度泰国大米产量将达2400万吨,由于大米不适合长期保存,泰国国内大米消费量约为1000万吨之外的部分将全部出口,出口市场主要为中国、非洲等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年度进口量占全球总量的60%左右。而巴西是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是中国最主要的大豆进口来源国,其后是美国和阿根廷。巴西2019年出口的7400万吨大豆中,有5800万吨出口到中国。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贸易不振,但巴西对华大豆出口今年又创新高。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巴西大豆全球出口近7000万吨,同比增长36.3%,其中对华出口5050万吨。巴西农业部长克里斯蒂娜称,中国是巴西在农产品领域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巴西大豆在质量和运费上比主要竞争国家——美国有优势。为了保障大豆供应安全,我国还不断拓展大豆进口来源地,除了巴西、阿根廷、美国等传统的进口来源地之外,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成为我国大豆重要进口来源地。
另一方面,我国近年来引导粮食企业有序“走出去”成果显著,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装备制造等跨国经营,逐步形成内外联动、产销衔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中粮集团立足全球视野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国际化战略布局,在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地南美、黑海等地区和拥有全球最大粮食需求增量的亚洲新兴市场间建立起稳定的粮食走廊,同时也积极探索开辟新的贸易渠道。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的中储粮近年来主动调整进口来源地,加大对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大豆的采购力度,同时还加强了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种植和加工企业的接洽,目前已形成稳定成熟的多元化国际贸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