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过程化课程考核质量量化分析与评价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既可以通过学生评价把握学情的途径,又可以推动学校教学绩效提升的重要手段。考核方法本身的元评价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应该基于高职教学和生源特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制度安排,“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过程化考核把学生常规评价的日常表现、小组项目合作和期末考核进行细化,本文通过两个级部成绩考核的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证明了该考核方案是可行的。
  [关键词]课程;过程化考核;高职院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0.19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0-0-03
  1 过程化课程考核方案描述
  “以学为中心”的过程化考核是笔者在高职课程教学和管理中开发出的一套整体化考核方案,表1是以笔者所任教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对过程化考核的方案所做的具体描述。整个考核方案由3部分构成,日常表现占20%,作业考核占30%,笔试成绩占50%
  从表1的过程化考核方案可以看出,该方案涵盖了该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考核点,其创新体现在考核内容与方式。笔者在本校2011级和2012级会计专业对口高职班中进行了2年的实践。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中初步判断该方案得到学生的欢迎,体现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和效果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得益于考核的导引和激励,学生对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有了自觉意识,客观公正、敬业、乐业的学术和工作精神、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基本实现了考核方案设计的目标。
  学生的考核成绩是考核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量化指标;同时,也是考核质量的直接体现,因此考试的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有效非常关键。
  为了验证该考核方案的有效性,本文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结合定性分析选取课程考核过程中的3类成绩作为考核主体的自变量,对这3个变量与学生最终考核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判断该过程考核的方式是否合理有效,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前提而展开。
  2 相关文献综述
  有关学生成绩评价的研究开始的较早,有直接对成绩评价方法的研究改进[1-3],也有有关学生成绩评价的定性研究[4-5],大多数的研究是关于学生某一时间内所有科目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6],相关的研究从不同侧面对学生成绩评定进行了诠释,基本的考核思想都是平时表现成绩 作业成绩 期末笔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有的是人为进行3个指标的权重分配,也有的是根据研究方法随机选择,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例如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的权重分配;也有研究者如刘连成[7]等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学生成绩综合评定进行量化分析,考虑的影响因素有文化课平均值、实习成绩、毕业论文、思想品德、表彰与奖励、处分6个方面,较好地考虑了定性和定量因素的影响;其他如徐敏之[8]的聚类分析、向定峰[9-10]等的因子分析等综合评价方法。相关文献分析发现缺少对评价方案和方法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的评价基本思想延续前人的研究成果,所不同的在于对于每一个考核指标按照考核过程进行细分,涉及到学生在校整个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期中作业的考核维度除了传统的作业考核,增加了小组合作并进行PPT汇报讲解的考核,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对高职学生培养尤其重要。
  3 研究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样本选取笔者所任教的商学院会计2011级3班和2012级3班共85名学生为样本,每位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3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完成PPT讲授作业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各部分的权重分别占20%、30%和50%,每一部分的成绩计算都依据过程化考核方案进行详细统计计算,样本学生所获得分数取自某学期的两个班级真实的考评成绩,相关分析结果(表2),描述统计(表3)和KMO检验(表4)显示数据符合统计研究要求。
  4 研究方法
  为进一步分析本过程化考核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研究使用统计分析中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卡方检验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率(或比值)之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当相比较样本的差别是由本身内在因素引起而非抽样误差所致时,卡方值就大,相应的P值反映由抽样误差引起的样本差别的概率就小。这时就称两样本差别“有显著性”或“有高度显著性”。反之,卡方值越小,P值就越大,则称两样本差别“无显著性”。卡方检验是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其数学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借助SPSS 20软件的列联表(卡方检验)分析功能,首先对每个班级的每一个变量得分进行分析,根据过程化考核师生互评的得分按照20%、30%和50%权重还原成原始分数。最后每个班级的学生最终成绩按照≥90、80~89、70~79、60~69和 <60进行划分和统计,得到以下统计表(表6~表9)。
  5 分析结果讨论
  5.1 日常表现成绩分析
  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011级的日常表现成绩全部在80分以上,而2012级的8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78.26%,二者的优秀率差别不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11-3班的学生互评结果主观性强,“好人主义”较严重,两班对比卡方检验结果χ2=6.02>χ20.05=5.17显示存在显著差异。
  5.2 作业成绩分析
  把作业成绩计入总成绩的做法有两点好处:一是突出学习和考核的过程性,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达到及时消化、巩固学习内容,小组合作讲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淡化“一次考试定终身” 的影响,以防某些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到了考试关头突击一下得高分的投机行为,也平衡了某些平时学习较扎实的学生在考试时发挥欠佳带来的整体评价欠公允的结果;三是现场讲述有效杜绝了抄作业行为,按此办法计算总成绩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分析显示,11-3班所有学生的得分都在80分以上,χ2=9.12>χ20.05=6.03,12-3班也有超过95%学生超过80分,但二个班级的90分以上的学生数量存在显著差异。   5.3 笔试成绩分析
  考试成绩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试卷难度适中。倘若试题太难、太偏或太简单,都会使卡方值变小而显不出班级间的差异。11-3班笔试80分以上学生显著高于12-3班 ,不及格率为0%,也远低于12-3班;差异较为显著。结果说明11-3班对考试内容掌握较好,复习到位,基本功扎实,学风端正;而12-3班学生则相对差些;卡方分析结果χ2=7.95>χ20.05=6.53,笔试成绩结果也间接印证了两个班级在日常考核和作业考核方面的差异是合理的。
  5.4 学生总成绩分析
  11-3班的总成绩有95%的学生在80分以上,经了解该班考试成绩突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二是教师讲课重点突出,重要知识点的讲解细致、分析透彻,学生理解到位;三是学生能围绕教学大纲提出的重点结合笔记认真复习;四是小组合作作业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完成之后,因此基本知识较扎实。总评结果两个班级不及格人数为0,卡方检验结果:χ2=6.95>χ20.05=5.23,总成绩分析较好地支持上述结论。
  6 研究结论和教学管理启示
  6.1 研究结论
  选取平时考核成绩、小组学习任务完成PPT个人展示和期终闭卷考试3个评价维度对学生在学期内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和全过程考核,克服了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的主观、单一、不完整的评价缺陷。该方法能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技能,这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统计分析和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该过程考核方法的有效性。
  6.2 管理启示
  合理的学习成绩评价有助于教师和管理者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量化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改进,学生平时作业成绩的卡方值比较,可以分析各班的作业水平和作业的难度,卡方值越小,说明作业难度小或者互相抄作业现象较严重;期终考试成绩的卡方值可以分析出试卷的难度和各班考试的整体水平。试卷的难度太大或太小,都将大大降低卡方值而显示不出考试水平的差异;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相比的卡方值,可以分析出平时作业与考试的相关性。倘若平时作业质量较高,表明学生能认真复习迎考,则两者相比的卡方值将下降,显示出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和水平。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最终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卡方分析结果亦如此,这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主要参考文献
  [1]葛佶莛.基于聚类算法的学生成绩评价与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7):75-77.
  [2]徐向阳.卡方检验在学生成绩差异性分析中的应用[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4):13-17.
  [3]陈雪东.列联表分析及在SPSS中的实现[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1):14-18.
  [4]孙玲玲,陈晓华.高职院校学生成绩评价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75.
  [5]张瑜.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初探[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107-109.
  [6]周英豪.高职学生成绩评定问题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9):32-34.
  [7]刘连成,杨丹莹.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综合评价高职学生成绩中的应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3-25.
  [8]徐敏芝.基于聚类分析的高职学生成绩影响模型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7):4778-4786.
  [9]向定峰.高职学生成绩的因子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5):24-27.
  [10]孙余.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高职学生成绩评价[J].物联网技术,2013(3):81-83.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图书馆如何生存,怎样发展?本文以延安中山图书馆为例,探析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策略,认为基层图书馆应坚信“有为”才能“有位”,创新工作理念,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  [关键词] 有为; 有位; 基层图书馆; 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7- 0088- 02  随着社会发
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企稳回升,呈现向好态势。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一季度产业发展出现罕见的负增长,随着全球重点地区供应链企稳以及国内企业复工复产,1—5月产业主要指标均转负为正。若无重大不确定因素,预计下半年产业将呈现平稳较快增长。下半年,应密切关注智能终端海外市场萎缩、全球供应链局部中断和美国出口管制升级三大风险,紧抓“新基建”建设和消费电子升级换代两大机遇。  上半年情况综述
[摘 要] 新疆油田公司围绕油田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油田整体开发水平,确保了油田的增储稳产和降本增效。近年来,立足采油生产一线需求,先后研发推广了一批信息软件,推动采油厂信息化工作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系统中诸多的措施井效果跟踪、新井产能等原油上产实践,阐述了要辩证发展地看待信息化建设,增创油田效益是数字油田迈向智能油田的永恒主题。  [關键词] 信息系统;措施井;新井;效益
[摘 要]利用世间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開展成教专科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探讨利用这一平台实施病理学教学的必要性、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一平台来进行成教专科病理学的教学。  [关键词]成教专科;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病理学;信息化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32  [中图分类号]G434;R-4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为改变现阶段物流企业招聘专业人才难和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现象,解决21世纪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实问题,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案例分析,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描述着手,阐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在误区、软硬件资源配置、整体规划不完善以及普遍缺乏政策支持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指出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循序渐进
[摘 要] 在中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规模也不断扩大。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熟悉工程经济,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又精于工程管理的多技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不仅依赖于高校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更有赖于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即高校教育与实际工作接轨。  [关键词] 工程造价; 案例模拟; 实训实验; 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与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高铁已成为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名片。为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国家启动“新基建”计划,轨道交通类基建项目成为各地方政府重点投资领域,特别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也将更大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据预测,“新基建”七大领域短期内可带动1.1万亿元投资,其中,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领域相关投资将达约6000亿元。轨道
[摘 要]我国的传统思想和政治文化对如今的行政管理体制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以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的理论来研究行政体制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方向,深入探讨我国所特有的政治文化是如何影响并塑造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全文从历史这一大的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切入点,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传统政治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生态学  doi:10.3969/j.iss
[摘 要]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两驾马车,这两种管理体系的有效合作对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但目前,由于职能与职责界定不清,在工作屡屡发生冲突致使结果事倍功半。本文通过对河源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探索适合新旧城区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的有效合作方法与途径,携手共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现代城市  doi:10.3969/j.issn.1673 -
[摘 要] 本文首先通过对格力电器2009-2013年财务报告的分析,阐述了格力在供应链上的强势竞争能力;其次从格力的品牌优势、经销模式、销售政策3个方面解释原因;最后在盈利能力、销售能力、周转能力、融资能力4个层次上分析了供应链上融资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供应链;品牌优势;经销模式;短期偿债能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