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
教材分析
《光电传感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熟悉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包括搭建、设计程序以及声音)之后,培养学生如何使用光电传感器,来扩展机器人的能力。从教材来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就是使学生在学会检测光信号的基础上,利用光电传感器来指挥机器人做相应的动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光电传感器,并掌握它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学会光电传感器的基本操作。
2.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性学习,鼓励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及精神。
3.利用教师提供的相应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光电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光电传感器的原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光电传感器。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机器人的“耳朵”——声音传感器,掌握了声音传感器的基本操作,学会了如何在硬件、程序中使用传感器等内容。这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和拓展。
教学工具
1.给每组学生准备好光电传感器和几种颜色的纸。
2.教师准备几个安装好光电传感器的乐高机器人。
3.教师通过网络,收集在全国各种比赛上安装光电传感器的机器人图片。
教学方法
1.兴趣法:机器人是一门动手、动脑的学科,采用这种教学法,可培养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的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实践法: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索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1)
教学过程(1)
教学反思
1.“机器人”课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我们知道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本能地有着对机器人等科技产品的好奇,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学生在积极的“做”的过程中,其知识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进行建构、消化、吸收。“做”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的新知识又使他们有能力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整个“做”的过程中,教师把更多的思考任务交给了学生,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实验、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活动对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们树立一个理念——对于设计与搭建机器人来说,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
2.机器人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引—探—练—伸”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由教师创设一种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探究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最后,由学生或教师总结实践的结果。这样的实践与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将会快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3.多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多给学生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
每次的比赛都给学生们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只要是我带队外出比赛,赛前调试完机器人后,我都带领学生们坐在场地外围,观看其他队队员们的调试,也观看初中组、高中组的设计与搭建,及时发现别人设计与搭建上的优点,拍摄好照片,及时做好笔记。教师也要多关注其他队在程序设计上的妙处,在赛后及时进行评价、模仿、学习,争取早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4.我们主要选择了乐高机器人套材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基于套材的数量限制,每个小组的人数较多,教师的指导不能完全到位,有时课堂的实践效果有待提高。另外,有序调控课堂秩序的问题也需探讨。
教材分析
《光电传感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熟悉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包括搭建、设计程序以及声音)之后,培养学生如何使用光电传感器,来扩展机器人的能力。从教材来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就是使学生在学会检测光信号的基础上,利用光电传感器来指挥机器人做相应的动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光电传感器,并掌握它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学会光电传感器的基本操作。
2.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性学习,鼓励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及精神。
3.利用教师提供的相应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光电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光电传感器的原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光电传感器。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机器人的“耳朵”——声音传感器,掌握了声音传感器的基本操作,学会了如何在硬件、程序中使用传感器等内容。这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和拓展。
教学工具
1.给每组学生准备好光电传感器和几种颜色的纸。
2.教师准备几个安装好光电传感器的乐高机器人。
3.教师通过网络,收集在全国各种比赛上安装光电传感器的机器人图片。
教学方法
1.兴趣法:机器人是一门动手、动脑的学科,采用这种教学法,可培养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的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实践法: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索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1)
教学过程(1)
教学反思
1.“机器人”课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我们知道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本能地有着对机器人等科技产品的好奇,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学生在积极的“做”的过程中,其知识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进行建构、消化、吸收。“做”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的新知识又使他们有能力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整个“做”的过程中,教师把更多的思考任务交给了学生,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实验、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活动对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们树立一个理念——对于设计与搭建机器人来说,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
2.机器人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引—探—练—伸”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由教师创设一种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探究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最后,由学生或教师总结实践的结果。这样的实践与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将会快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3.多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多给学生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
每次的比赛都给学生们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只要是我带队外出比赛,赛前调试完机器人后,我都带领学生们坐在场地外围,观看其他队队员们的调试,也观看初中组、高中组的设计与搭建,及时发现别人设计与搭建上的优点,拍摄好照片,及时做好笔记。教师也要多关注其他队在程序设计上的妙处,在赛后及时进行评价、模仿、学习,争取早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4.我们主要选择了乐高机器人套材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基于套材的数量限制,每个小组的人数较多,教师的指导不能完全到位,有时课堂的实践效果有待提高。另外,有序调控课堂秩序的问题也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