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创新培育模式 强化跟踪服务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ns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到乡村来发展?让他们在乡村有事业可干,有美景可享、有感情可寄,有政策受惠、有责任压身、有利益可得。近年来,潼南区农广校围绕当地需求,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制度、加强领导。成立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区农业农村委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区农广校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对项目实施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了培训组和督导组,落实了专人负责全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宣传、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二)走访调研、明确方向。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培训需求,了解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瓶颈问题。
  (三)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各镇街、村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实际情况,以镇街或村为单位,确定培训班,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进行分期分类培训。
  (四)明确对象、突出重点。重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本土大学生、村社干部、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十类人群为主要培训对象,培养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三大类的高素质农民。以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技能带动型人才和社会服务型人才等五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目标,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新时代高素质农业从业者。
  (五)训前准备、打好基础。加强师资库建设,从区、市内外聘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亲近农民且具有相应专业中级职称以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授课教师,同时聘请一批有思想、有专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和经过知识更新培训的基层农技人员为贫困群众授课及实作指导。精心策划培训方案,做好培训计划,确保整个培训过程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
  二、主要特点
  (一)创新模式、提升效果。一是理论教学阶段。主要采取送教上门与在校集中学习相结合,开展分段式学习,学时与农时季节相衔接,系统地开展了有关种养加专业知识、现代农业产供销等方面的理论培训。二是实践操作阶段。针对教学内容,依托農民田间学校、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平台,统筹协调区科协、镇街农服中心等人力、物力、智力资源,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田间农业技术示范等活动,带领农民进社入企、走进田间地头,实现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培训指导。三是技能拓展阶段。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培训,助推掌握先进技术。线上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支付方式,利用云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同时组织发动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教师开展在线指导服务;线下方面,把农民带到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实训基地、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等实习场所进行生产实践,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促进提升。
  (二)跟踪服务、成果运用。一是加强政策扶持。整合政策资源,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参训农民倾斜。加大融资担保力度,鼓励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面向农民开展符合规定的信用贷款担保业务,优先为参训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二是支持抱团发展。支持农民协会、联合会、产业联盟等农民社会团体建设,帮助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健康发展;支持农民参加展览展示、发展论坛、项目路演、技术技能比赛、跨省交流等活动,拓展理念视野;支持农民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经济组织。三是营造舆论氛围。通过在报纸、电视上开设《三农微课》《三农先锋》专栏,组织开展农民体育赛事,遴选推荐“三农”典型人物,大力宣传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重要意义、具体政策、成效亮点,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农民成长的良好氛围,引导传统农民自觉向高素质农民转变。
  三、取得成效
  2013年以来,潼南区农广校圆满完成上级安排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8636人,办班156期。扶贫培训9715人,办班153期。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434人,办班20期。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455人,办班5期。在浙江大学、贵州大学、西南大学异地培训150人,办班3期。学员中涌现出不少先进代表,成为学校的骄傲,学员朱席武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学员陈春兰荣获“重庆市三八红旗手”“重庆市杰出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学员杨华先后荣获雷沃杯全国二十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8年度“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称号;学员黄锐在第三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作物植保员)比赛中获得“全国农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不断涌现的优秀学员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人才动能。
  经过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民总体素质明显提升,高素质农民队伍规模持续壮大。新时代,新征程,潼南区农广校将秉承“培训一天,服务一生”的办学理念,继续探索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让培训更加生动,让农民更加满意,让农业更加高效,让乡村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新疆农广校贯彻落实中央农广校教材工作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教材是开展教育培训和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理念,多措并举加强教材管理使用。截至目前,新疆农广校已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6.5万人,向中央校征订教材4万多册,体系内编印本土农业实用技术教材12种,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农民学习服务,探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教材工作方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材建设工作  新疆农广校党支部经常组织学
期刊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分行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紧扣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职责,聚焦服务乡村振兴主场主业,持之以恒加大支农力度、优化办贷流程、创新支农模式,提升服务质效,切实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履职的第一线.截至8月末,该行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统揽各项信贷支农业务,累计投放贷款17亿元,贷款余额超80亿元,用支农强农惠农的实招硬招,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图为巴彦淖尔市分行与乌海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暨“我为群众办实事”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期刊
本刊讯?8月30日,农发行党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总结近期党史学习教育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总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钱文挥主持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行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湛东升,党委成员、在京高管和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期刊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创新驱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农发行应补齐科技金融链条的缺失环节,进一步完善投贷联动模式,将科技支行作为科技金融系统创新的突破口,研究制定科技支行落地方案,更好地发挥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期刊
山东省栖霞市观里镇有一座山,山顶平缓,被称为方山.整座山被柞树、松树覆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泉水充沛、水质甘甜,烟台博士达有机苹果示范园就建于此.烟台博士达集团公司成立于2001年,为开创有机苹果种植生产规模化,2009年投资兴建了栖霞市首个集苹果栽培模式展示和科学栽培技术指导、旅游观光、休闲采摘功能于一体的BSD(博士达)有机苹果示范基地,2013年又创建了BSD脱毒苗木基地,目前建有方山有机苹果示范园200余亩、巨屋矮化精品示范基地100余亩,取得国家认证的有机苹果证书,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山东省精
期刊
大庆油田在长期开发建设中培育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市分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传承和发扬“两个精神”,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rn为基层员工办好事.牢固树立“机关服务基层、领导服务员工、全行服务客户”理念.结合行情实际,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市分行机关各部室主动思考能办哪些实事,并征求员工和基层行建议,确定重点任务30项,截至8月末已办结25项.帮助基层行提升基础管理水平,通过严格落实“五个持续”工作要求,坚持贷后管理例会,组建财务督导专班开展
期刊
随着宏观政策的密集调整,农发行履职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但是,受外部环境和自身经营理念、管理机制、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基层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亟待解决.近期,笔者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调查,深入查找工作中的矛盾症结,就推进基层行高质量发展提出措施和建议.
期刊
重庆市合川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成立于1981年,为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常年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3567人。立足实际,坚持公益,努力办好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三好学校”。连续三年被重庆市校评为“先进集体”。  一、主要做法  (一)配好師资。现有专兼职教师1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13人,“土专家”“田秀才”15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
期刊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种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核心性、引领性地位日益突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赢得农业竞争优势迫切需要种业优先发展、率先突破;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迫切需要打赢种业翻身仗.
期刊
安徽省分行认真贯彻总行部署,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扎实推进“支农资金筹集优化工程”,取得一定成效.截至8月15日,全行存款余额1143亿元,较年初增加374亿元;日均存款余额939亿元,较年初增加171亿元;期限结构总体合理,活期存款占比93.75%,平均付息成本0.52%.存款余额和日均余额均位居系统首位.
期刊